「隱私」這個詞彙你不陌生,但你知道怎樣才算「侵害他人隱私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而我國的憲法本文沒有直接規定保障隱私權,大法官是透過憲法第22條的概括條款:「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
」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7/07/06,社會PhotoCredit:depositphotos.com極憲焦點極憲焦點是由律師、研究生、記者、教育人員、工程師所組成的團隊。
「極憲」意指將憲法保障人權之價值落實至最大化;「焦點」則是,代表聚焦大眾關心之議題,深入淺出地與憲法連結。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林煜騰(台大法碩士,執業律師)本文將延續前一週的主題,繼續討論「隱私」的問題。
不論是在誹謗罪中傳遞涉及他人私德的言論、或妨礙秘密罪中偷拍他人的非公開活動或身體私密部位,都是涉及隱私的侵害。
從本週開始,我們將進入隱私的另一個面向「個人資料的保護」,如每個人的「車牌號碼」就是個人資料的一環。
我國目前是透過「個人資料保護法」來保障人民的資訊隱私權。
由於隱私是個抽象的概念,本篇以下會先就隱私的概念和大家作說明,以利後續的討論。
隱私是什麼?「隱私」這個詞彙在現代社會並不陌生,但到底隱私的範圍到哪?又為什麼要保護隱私?在學界一直都有爭議,至今沒有共識。
如果單純地從「隱私」這個詞的中文文義觀察,其所指的是一個人不想受到他人干預的個人空間。
而我國的憲法本文沒有直接規定保障隱私權,大法官是透過憲法第22條的概括條款:「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
」解釋隱私權應受到憲法所保護。
在大法官的很多號解釋文中,提到憲法保障隱私權至少有以下目的:
維護人性尊嚴、個人主體性、人格發展完整; 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 保障每個人對個人資料的自主控制。
因此,只要法律限制到人民上面三個範圍的權利,就有可能侵害到人民的隱私權。
舉例而言:透過錄影設備監控他人自然會與個人資料(行動紀錄、行車紀錄)的控制相關,可能侵害到人民的隱私。
什麼時候會侵害到他人的隱私?由於隱私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很多時候都有可能對於隱私造成侵害。
如前面所提及的,涉及他人私德的言論、他人的非公開活動或身體私密部位,都涉及隱私的範圍。
我國有許多不同的法律,都保護著不同面向的隱私權。
而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立法目的,即是為了要保護「每個人對個人資料的自主控制」權,也屬於隱私權保障範圍的一環。
時至今日,大法官已經做成了很多號解釋,說明什麼情況下會侵害人民隱私,本文就試舉三例和各位讀者分享。
警察臨檢侵害隱私不論你是開車、騎車或走路,想必在白天或黑夜都有於馬路上被臨檢的經驗。
在被警察詢問有沒有帶證件的時。
各位好國好民,大多會二話不說就會掏出身分證或駕照,求安然度過。
但「臨檢」本身,其實就是個侵害隱私的行為,不是警察隨隨便便,可以說攔就攔。
大法官在釋字第535號解釋就提到:「臨檢實施之手段:檢查、路檢、取締或盤查等不問其名稱為何,均屬對人或物之查驗、干預,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等甚鉅。
」、「僅屬維持公共秩序、防止危害發生為目的之臨檢,立法者當無授權警察人員得任意實施之本意。
」因此,大法官認定警察實施臨檢的要件、程序及對違法臨檢行為的救濟,都應該要有法律的明確規範,大法官並提出警察臨檢最起碼的要求: 警察應對在場者告知實施臨檢的事由,並出示證件表明執行人員的身分; 臨檢應在現場實施,非經受臨檢人同意或無從確定其身分或現場為的對該受臨檢人將有不利影響或妨礙交通、安寧者,不得要求受檢者同行至警察局、所進行盤查; 除了因為發現違法事實,應依法定程序處理者外,身分一經查明,就應該使其離去,不得稽延。
各位下次遭到警察臨檢時,可以觀察看看,警察是否有依照上面的程序走?PhotoCredit: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網站戶籍法要求按捺指紋始核發身分證侵害隱私除此之外,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各位手邊在受臨檢時要拿出的「身分證」,在94年時差點就要「按捺指紋」才可以領取,這是經過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才擋了下來。
大法官在理由書裡明確指出「指紋乃重要之個人資訊,個人對其指紋資訊之自主控制,受資訊隱私權之保障。
」但當時戶籍法並無說明清楚要求人民強制按捺並錄存指紋才能換發國民身分證的目的為何?而且縱然依政府機關所述是為了要確保國民身分證不遭偽造、冒領、冒用,以及辨識路倒病人、迷途失智者、無名屍體等目的。
此目的與要求全民強制按捺指紋相比,也屬於損益失衡、手段過當的作法,不符比例原則,因此違憲。
從這號解釋可以看到,政府要「侵害人民隱私」一定要有正當目的,而且「手段也不能過當」;而政府「全面性」的要求國民「按捺指紋」就是個過當的手段。
公眾場合也可以主張隱私權看到這裡,你可能會開始思索,隱私、隱私,又「隱」又「私」,想必在公開場合下,自然不會有隱私侵害的問題。
但憲法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人民得以自在的生活。
靜下心想想,若「別人家的監視器一直照著你家門口」或是「陌生人在大庭廣眾下跟著你走」你會不會有受到侵犯的感覺?若有,就可能落入憲法基本權保障的範圍。
在釋字第689號解釋中,大法官就處理到「公共場所有沒有隱私權」的問題。
在該案件中,蘋果日報的記者為了採訪目的,連日跟追影視名人,結果被警察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裁罰。
大法官在審理本案時認為,個人縱然在公共場域中,也享有依社會通念得不受他人持續注視、監看、監聽、接近等侵擾的私人活動領域及個人資料自主權。
大法官闡釋,當人民在進行私人生活及社會活動時,如果隨時受他人持續注視、監看、監聽或公開揭露,人民的言行舉止將受到限制,也無法自由的從事人際互動,此勢必會影響到人格的發展。
除此之外,大法官並認為尤其是現今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相關設備任何人都容易取得,個人的私人活動受注視、監看、監聽或公開揭露等侵擾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個人的私人活動及隱私所需要的保護將隨之提升。
由此可見,科技的發展和隱私的保護其實是有衝突的。
個人資料保護—隱私權的其中一個面向除了刑法上的規定,我國最重要保障個人隱私的法律,就是「個人資料保護法」。
此法律的目的是為了,規範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以避免透過利用他人資料,侵害他人的權利。
不管是公務機關、非公務機關或個人,只要是蒐集、利用他人的資料,都必須要透過此法律規範。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最新發展:將法院文書貼上網,會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嗎?4年前Tags:隱私個人資料保護法大法官臨檢戶籍法指紋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除了NFT慈善拍賣與資料上鏈,區塊鏈的「社會影響力」還有很多可能性1則觀點羅辛保——普京罕有地向他道歉的英國記者1則觀點串流龍頭Netflix盯上「免費仔」,新政策「非同住者須額外收費」引發熱議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中一中音樂課風波,你怎麼看?1則觀點黑狗「歐嘎」有高度攻擊性難收容,中途之家考慮安樂死,台北市動保處:應該是對法規有誤解1則觀點勇奪JamesDyson設計大獎的男性避孕器:睪丸煮蛋機(COSO)1則觀點香港院舍爆疫,真的與擠迫居住空間無關?1則觀點學生拿手機拍下教學活動或體罰,老師能以「侵犯隱私權」為由禁止嗎?1則觀點烏克蘭首都基輔遭俄軍包圍,為什麼東歐三國領袖不惜冒著風險也要搭火車前往戰區?1則觀點那些說「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的人,看看中國如何利用北京冬奧做統戰18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隱私權基本概念 -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隱私(Privacy)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並受到法律保護。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經常會涉及研究對象的隱私議題,特別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例如:對被研究者 ...
- 2隱私權(臺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刑法第315-1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一、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 ...
- 3選擇隱私權設定- Android - Google Chrome說明
選擇隱私權設定 · 在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開啟Chrome 應用程式 Chrome 。 · 依序輕觸網址列右側的「更多」圖示 更多 接下來 [設定]。 · 輕觸[隱私權和安全性]。 ...
- 4隱私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隱私權,指個人人格上的利益不受不法僭用或侵害,個人與大眾無合法關聯的私事,亦不得妄予發布公開,而其私人活動,不得以可能造成一般人的精神痛苦或感覺羞辱之方式 ...
- 5隱私權保護宣告 - 全國法規資料庫
隱私權保護宣告 · 經由您同意。 · 法律明文規定。 · 為維護國家安全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 · 為免除您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之危險。 · 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