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基礎教案: 第十六課不同天氣狀況下的拍攝-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隨著地球的自轉運動,不斷地改變著太陽光的投射角度,這一投射角度的變化,就會不斷地 ... 在黎明或黃昏時拍攝常常會遇到地面景物與天空之間的亮度差異較大的情況。
標籤:基礎天氣拍攝攝影
攝影基礎教案:第十六課不同天氣狀況下的拍攝
06-10
攝影基礎教案:第十六課不同天氣狀況下的拍攝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了解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狀況的特點,分析各種狀況的不同;熟悉和掌握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狀況下拍攝的技巧。
重點: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狀況下拍攝的技巧難點:
曝光、鏡頭適宜的運用教具:照相機、多媒體教學程序:外景自然光的變化規律,是宇宙運動的結果,是地球自轉運動和自然天體、氣象運動的結果。
整個地球是在由太陽光和天空反射光組成的自然光的照明下。
隨著地球的自轉運動,不斷地改變著太陽光的投射角度,這一投射角度的變化,就會不斷地改變著太陽光的照明效果。
從而形成了晨曦、日出、上午、中午、下午、傍晚、黃昏、晚上以至深夜。
一天光線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隨著地球的自轉運動,不斷改變著光線的投射方向。
可以由順光變成逆光,或由逆光變成側光再變成順光。
一天中,太陽由東方升起,然後由西方落下,循環往返。
這樣,景物的受光面及背光面以及受光面背光面的面積也隨之變化。
隨著地球的自轉運動,一天中光影的投射方向和光影的長度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隨著太陽光投射高度的變化,早晚時光影長,上午、下午光影變短,而正午時光影最短,由於光線投射方向的不斷變化,因此,光影的方向也隨之變化。
地球的自轉運動,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明暗反差,隨著光的投射角度的改變,景物的明暗反差也隨之發生變化,太陽光的投射角度在0°或0°以下時,是散射光照明,此時靠近地面的天空較亮,正頂天空較暗,地面上景物被微弱的天空散射光照明,普遍亮度較低,缺少細部層次,反差弱。
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至15°角的高度或太陽離地面15°角的日落這段時間,由於太陽光的投射角度比較低,各種垂直於地面上的物體被照得明亮,並且形成很長的投影。
當空氣中有微粒介質時,天邊形成晨霧或暮靄,陽光被大量散射,光線較為柔和,景物間的明暗反差也比較弱。
隨著太陽與地平面的夾角的不斷變化,太陽的投射角度擴大,此時太陽的照度增大,陰影部位不能獲得足夠的散射光,景物明暗反差顯著增大。
一、黎明、黃昏的拍攝黎明和黃昏,這一時段太陽處於地平線以下。
此時的光線特點是:由於天空的亮度受太陽位置的影響,在距太陽較近的天空就很明亮,距太陽較遠的天空較暗,亮度分布很不均勻。
另外,日落後或日出前有餘輝,天空有局部的暖色調,而距日落日出較遠的天空,已不受餘輝的影響,天空呈一定的藍色調。
同時,此刻的照明效果的變化非常快,延續的時間不長。
地面景物由於得不到陽光的直接照射,平均亮度偏低,暗部沒有細部層次,景物間的對比弱、反差小,當畫面中有天空出現時,由於此時天空的亮度較高,所以天空與地面景物的亮度間距又容易過大,此時景物在畫面中常常被處理成剪影或半剪影的狀態。
1、曝光的方法拍攝黎明、黃昏時,如何控制畫面的曝光也是十分重要的。
要根據上面論述的此時此刻的亮度特點以及創作者的主觀意圖來決定畫面的曝光。
一般來講,拍攝黎明與黃昏時,由於景物之間的明暗對比較弱,亮度分布較均勻,拍攝風光全景時,常依據景物的平均亮度值確定曝光組合。
當景物的亮度分布不均勻時,多依據主體物的表面亮度確定曝光。
拍攝剪影、半剪影畫面時,多以畫面中較為明亮的景物確定曝光。
測光時,可以使用平均測光法。
2、剪影的運用在黎明或黃昏時拍攝常常會遇到地面景物與天空之間的亮度差異較大的情況。
此時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景物處理為剪影或者半剪影的效果。
所謂剪影就是利用較為明亮的景物作為背景,將暗色調的主體襯托在亮背景的前面,使暗主體在畫面中形成沒有影調細節的黑影像。
而半剪影的畫面效果,拍攝條件與拍攝剪影時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就是拍攝半剪影時,景物的亮度範圍沒有拍剪影時那麼大,所攝畫面中的暗主體在亮背景的襯托下有最低限度的質感再現,畫面效果是既有明暗對比鮮明的輪廓形態,又能在低亮度的暗調光影中再現物體的細部和人物神態。
而剪影的畫面效果是明暗對比,這種畫面形象的表現力,主要取決於主體的形態、動勢、動感和鮮明的輪廓。
對於質感和細節的表現稍差。
如圖所示。
3、特殊效果的運用黎明或黃昏時天空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特殊景象,如霞光、彩雲等。
可以利用這些特殊景象來增加畫面的感染力。
出現這些景象主要是由於陽光照射接觸到地面空氣中的塵埃、水滴和氣體分子,由於光的散射而形成的。
拍攝朝霞、晚霞最理想的時間是太陽露出地面之前和太陽剛剛落入地面之後的暫短時間內。
這時,天空稍暗,雲彩的邊緣卻透露出明亮、金黃色的輪廓。
有時,也將太陽同時拍攝在常有雲霞的畫面里,但必須在陽光亮度不高,沒有產生光暈現象之時,或太陽躲在雲層中,所攝畫面效果最好。
拍攝雲霞,如果利用潮濕的地面或江河、湖泊的水面,表現出景物的倒影,將會使畫面更加絢麗多彩。
拍攝各種霞光的曝光控制,一般不要以太陽所在方向的最高天空亮度為依據,要適當兼顧地面比較暗淡的景物亮度,通常以與太陽兩側成30°角左右的天空亮度作為確定曝光的依據,其目的是在不影響雲霞亮部層次表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感光材料或光導材料的寬容度,使景物的暗部層次也得到一定的表達。
二、日出、日落時的拍攝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太陽光的光譜成分也發生著明顯變化。
由於太陽光光譜成分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景物的色彩。
比較顯著的有三個方面的變化:一是日出前和日落後,景物被天空散射光照明,此時的光源色溫偏高,光譜成分中有較多的藍紫光,天空呈淺藍紫色,景物的色彩受到微弱的淺藍紫光的影響。
二是日出後和日落前短暫的時刻,景物色彩豐富,冷暖對比鮮明。
日出後所攝彩色畫面的色調,多為金黃色,而日落前所拍攝的畫面效果,景物的色彩多為橙、紅色調,這也是由於空氣中介質不同,對光的投射、反射的程度不等,色光的純度有較大區別造成的。
三是,夜暮天暗時,由於沒有光源照明,景物表面色的特徵也逐漸隨之失去。
日出、日落是指太陽直接表現在畫面中,剛剛升起或即將西下的太陽就是主要的拍攝對象。
這時,景物的亮度特點是太陽本身以及太陽周圍的天空很亮,地面景物以及距離太陽較遠的天空較暗,自然景物的明暗分布很不均勻,畫面上的明暗反差大,暗部層次少,景物細部分辨不清,明亮部分有較清晰的影調層次,這是日出、日落時顯著的光線特點之一。
除景物明暗之間有較大差別之外,在明亮部分的內部,如天空與初升的太陽或天空與剛好將西沉的太陽之間也有強烈的反差。
因此,拍攝日出、日落時,最重要的是選擇適當的拍攝時機。
日出時,太陽由地平線升起,漸漸由紅變白,隨著高度的增加,太陽的亮度也越來越高。
拍攝時間太晚,太陽亮度過高,鏡頭會受到太陽的直接照射,而在畫面中產生光暈。
所以,拍日出、日落,一般在太陽不刺眼時進行拍攝,這一時間最為理想,能有利地表現出早晨和傍晚的時間特徵。
日出、日落時的另一特點是色調暖。
這是由於太陽光照射在地面上,光波通過地球表面的大氣層,濾掉了較多的藍紫光,透過較多的橙紅或金黃色光,所以日出、日落時的景物在陽光照射下呈暖色調。
一般情況下,當所攝畫面中有光源(太陽)存在時,如果人眼看太陽不刺眼,這時為理想的拍攝時機,可以直接以太陽的表面亮度確定曝光。
當太陽的亮度與周圍天空的亮度差別不大,可以依據這一範圍內的平均亮度作為確定曝光的依據。
當太陽的亮度偏高時,這時拍攝要慎重,如果要拍攝,則只能以太陽周圍天空的亮度作為確定曝光組合的依據,只有這樣才既可以恰當地表現天空影調,又能顯現出太陽的明亮特點。
1、器材準備拍攝日出、日落時,最好使用可更換不同焦距鏡頭的單鏡頭反光相機,因為太陽距離拍攝點較遠,而如果使用的鏡頭焦距過短就無法拍攝到足夠大的影像,所以使用長焦距鏡頭,一般135相機使用200mm鏡頭即可,如果想拍攝出更大的太陽,可以更換不同的鏡頭,如使用300mm的鏡頭;而如果使用120照相機拍攝配用300mm的鏡頭就足夠了。
膠片以使用日光型膠片為宜。
當使用日光型彩色片在此刻拍攝時,由於膠片的平衡色溫為5500°K,而日出、日落時光源的色溫為3000°K左右,日光型膠片的適用色溫高於日出和日落時的色溫。
在彩色攝影中,當光源的色溫低於彩色片的平衡以溫時,這樣畫面中會產生偏紅和橙紅的效果。
所以使用日光型彩色片在日出、日落時拍攝,不用加任何濾光片直接拍攝,所攝景物在畫面中呈現暖色調效果。
這種顏色更符合人們對於日出和日落時顏色的認知。
為了配合長焦距鏡頭的拍攝,應使用三腳架來確保在拍攝時的穩定。
此外為了防止眩光的出現,應該在鏡頭上配遮光罩。
2、曝光方法
根據日出、日落時的光線特點,為了拍好這一光線照射下的景物,攝影日出、日落時曝光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使用點測光:日出、日落時光線變化很大,幾乎是每分鐘光線都有變化,所以拍攝時要根據光線變化的情況,不斷測量光值,藉以取得正確的曝光。
測光時,一般不宜採用照度值確定曝光,應使用點測光方式,這樣確定的曝光數值就會準確的多。
只能有選擇地計量拍攝範圍內的景物亮度。
當太陽正位於地平線上的時候,太陽的亮度與周圍天空的亮度比較接近,就可以依據太陽的亮度直接確定曝光。
(2)使用手動光圈功能:拍攝日出、日落時不能採用自動光圈,要採用手動光圈控制曝光。
這是因為日出、日落時太陽的亮度較高,而太陽周圍的天空或地面平均亮度偏低,而太陽周圍的天空或地面平均亮度偏低,這時由於景物亮度分布不均勻,如果按照平均測光或者使用照相機的自動光圈,按平均亮度確定曝光,會造成該畫面中佔局部亮度的太陽曝光過度,而失去應有的質感和層次。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使用手動光圈功能。
3、拍攝技巧拍攝好日出日落要注意下面幾個要點:(1)拍攝地點的選擇選擇的地點一定是可以看到日出或者日落的地方。
選擇的地點應該比較開闊,地勢以高為宜。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選擇到野外拍攝比較好,因為野外空氣的透徹程度比在城市中高些。
在野外選擇地勢比較高的地點,比如高山上,拍攝的視角選擇俯視,這樣在取景時近處和地面就不會有什麼多餘的物體遮擋太陽,有利於主要內容的表現。
重巒疊嶂在旭日東升時處於大逆光會產生一種層次豐富的效果。
如果在城市中拍攝,可以選擇一個比較高的樓,具有同樣效果,層次也比較豐富。
此外,拍攝視點高還對於改善畫面的反差和構圖等都有好處。
但也不是說拍攝這一類的題材時一定要選擇高地勢,如果你的地點視野夠開闊,比如一個很大的湖邊,這樣的地點也是拍攝日出日落的絕佳選址。
所以選擇拍攝的地點可以變化,只要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攝影思路,都是適當的拍攝地點。
地點的選擇在拍攝這一類風光性題材中是很重要的,拍攝日出日落的選址得當,就等於成功了一半!(2)拍攝時機的選擇拍攝日出日落,首先要把握好太陽升起落下的時機,以及具體的位置。
日出日落的時間性很強,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的表現都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在拍攝之間必須很重視拍攝時間的選擇。
從季節方面來看,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兩季。
這兩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對拍攝有利,在春秋雲層較多,可增加拍攝的效果。
而具體的時間是隨著作者的意圖,地點的選擇,還有當地的日出日落時間表和當時所處季節決定的。
在拍攝之前,自己可以留意一下當地太陽西沉的時間,有條件的話向當地氣象部門索取一份日出日落時間表。
如果方便的話,到自己選址的地方多踩幾次點,這樣對拍攝的時間更加心裡有數。
另外,出發之前,多留意一下當天的天氣預報!如果是多雲或者陰雨天氣的話……(3)快門時機的把握日出或者日落的時間是很短暫的,而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每一分鐘的景色都可能出現很大的變化。
清早的天氣一般要比傍晚明朗,但日出的景象遠不如落日時那樣豐富多彩。
太陽出來得很突然而且在高出地平線後,光線由紅轉白,原本的光影氛圍亦隨之消失,色彩便迅速消逝,持續時間沒有日落那樣長。
日落有好幾個過程,大至分為四個,就是由太陽變黃,進入變紅長蛋形,再到水平線上消失,及至天空由紅轉紫再轉深藍。
日落在太陽還未到達地平線以前,它的雲彩效果就開始出現了。
而且太陽在落山之後,餘輝還會保留一段時間。
但拍攝日出和日落,都要抓緊時間,尤其是拍日出,更要抓緊,以免失去良機。
從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或在太陽即將西沉的時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蓋著太陽散射的光線,而顯現出一輪沒有光芒散射的圓圓的太陽,這就是拍攝日出或日落的時候了。
拍攝的開始,日出的時候應該從太陽尚未升起,天空開始出現彩霞的時候就開始拍攝;而日落的時候,應該從太陽光開始減弱,周邊天空或者雲彩開始出現紅色或者黃色的晚霞時就開始拍攝,如果時機太早,太陽的亮度還很強,對準強烈的太陽光的話會讓拍攝者的眼睛感到不適,另外強烈的太陽光也會灼傷數碼相機。
拍攝日出的時候,當太陽已經升到了足夠的高度,產生了比較強烈的光線的時候就應該停止拍攝了;朝霞或者晚霞的變幻是無常而且迅速的,這就要求拍攝者要保持精神的集中,尋找適當的構圖和時機,按下手中相機的快門了。
(4)構圖要素的選擇①雲彩雲彩在拍攝中是自然的反光物體,它能反射或者折射太陽的光芒,從而不斷變化著動人的形象。
雲彩在很多優秀的日出日落作品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雲彩也可以作為作拍攝的主要題材。
在拍攝的時候,尤其要注意觀察當雲遮住落日時出現的情況,這個時候太陽的光線會從雲後射出,形成很大場面的放射性光線景象,從而使照片增加極為動人的效果。
有時當太陽隱藏到雲彩的背後時,雲彩的周邊會出現一條亮邊,這樣的景色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
但是由於雲彩的變幻無常,所以要求攝影者在拍攝的時候要注意觀察,注意抓住按下快門的時機。
在以拍攝雲彩為主體的時候,一般來說要將測光點對準雲彩來測光,但是同時要注意不要讓太陽過曝。
太陽下山後,美麗的火燒雲才開始出現,這是因為太陽在地平線之下時,雲彩反射太陽光芒的效果更加明顯,這時候光線往往比較暗,相機的快門往往已經降低到不能手持拍攝了。
這時架上三腳架,對準火燒雲進行點測光,或者在拍攝大場面的時候,使用廣角鏡(或者將相機焦距拉到最廣角),並使用平均測光拍攝,都會得到很好的效果,當然,使用手動曝光會得到更多的效果,這時候多測試幾種光圈和快門的組合,一般來說,拍攝風景的時候使用小光圈更能讓畫面更加透徹。
所以,當漫天絢麗的火燒雲讓整個天空呈現出多樣的色彩時,蓋上鏡頭蓋是不是太浪費了?這時候在城市拍攝,市內的燈光又變成最佳的主題,很多完美的日落照就在那時完成,因為光差收細,大廈或郊野前景還有層次,拍出來就十分討好。
②前景的運用在拍攝日出日落的時候,天空沒有一些雲彩也是常有的現象。
為避免天空過於單調,利用一些周圍的前景作為襯托,比如較為稀疏的樹葉、枝幹作為空曠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幫助景物畫面結構的均衡。
但前景過多或過重,就會遮蓋大部天空而影響畫面的均衡,不過也可以將前景作為拍攝的主體,背後的夕陽/朝陽景色作為拍攝的背景也是很不錯的一種方法。
如果要利用前景表現出天空的夕陽或者朝陽景色,前景往往被處理成剪影的效果,剪影效果照片的獲得充分利用了主體與背景受光的差異。
一般來說,日出日落時的逆光是很容易表現出剪影的效果的,因為這時的光線最柔和,提前選好位置和角度,等待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或落下地平線,由紅變橙黃色,或由橙黃色變紅時,看上去又不刺眼時,是拍攝的最好時機。
曝光要遵循寧可欠曝而不過曝的原則,依據背景進行曝光測定,只有這樣才能使主體曝光嚴重不足,形成強烈的剪影。
首先要將相機的測光模式選擇為「點測光」,接下來把測光點選在比較光亮的天空進行測光,如果你手中的相機有曝光鎖定(AELock)功能的話,按相機的AELock鈕,將曝光值鎖定(沒有AE曝光鎖定功能的相機,可半按住快門鍵以鎖定);最後重新調整構圖,以剛才的曝光組合,進行拍攝,這樣就可以拍出完美的剪影效果。
③水邊不少優秀的日出日落攝影作品都是在水邊完成的,因為在日出或者日落的時候,波光鱗鱗的水面倒映出美麗的彩霞,水面上的船隻帆影給畫面平添了幾分生動,確實是很不錯的攝影題材。
拍攝水面倒影會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靜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
呈現出如鏡中一樣的影象,而拂過水麵的微風總是會擾動這種倒影。
在水面上留下條更加耀眼的光線,並從地平線到畫面的前景之間勾畫出一條光路,當太陽漸漸下落時,這條光路會延伸到你的眼前。
所以,在水邊拍攝的時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構圖的因素,按下快門之前,是不是已經將水平線擺好了位置?是不是已經將需要的景物都包含進去了?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測光的時候,一般是選擇平均測光模式,這樣才能使整個畫面的光線分布均勻,不至於過曝或者欠曝。
④特寫沒有誰規定拍攝日出日落的時候一定要有雲彩的參與,也不一定要有前景的襯托,一輪簡單而純粹的落日或者朝陽同樣可愛得足夠進入我們的鏡頭。
如果你的相機帶有長焦鏡頭的話,拉長它,讓一輪簡單純粹的落日或者朝陽成為畫面絕對的主體吧!其實這樣的畫面色彩也是很豐富的,落日或者朝陽在接近地面的時候表現出從紅到黃的顏色過渡,周邊的天空也表現出從黃色到紅色,從明亮到陰暗的過渡,這樣的畫面,怎容錯失?所以,在拍攝的時候也不要拘泥於前人的拍攝經驗,自己開發一下個人創意,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哦!
⑤動態景物遠山、夕陽、彩霞……包含這些構圖因素的日出日落作品我們看得很多了,但是注意一下,是不是很多以日出日落為題材的攝影作品都是以靜態景物為構圖因素的?為什麼不為畫面加進去一些動態的景物呢?比如在水邊撒網的漁民,水中嬉戲的孩子,晚歸的鳥群……這些動態的景物加到畫面中去可以讓畫面變的更加生動精彩。
不過,捕捉到這樣的鏡頭除了必須有客觀條件之外,攝影師敏銳的觀察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必須多動動腦筋,捕捉一些富有創意的鏡頭。
很多時候,一副好的攝影作品不是靠器材拍出來的,而是靠相機後面的腦袋想出來的。
三、雨、霧、雪的拍攝攝影者喜歡戲劇性的天氣。
雨,雪,霧,風暴等天氣狀況可使你利用特殊天氣使照片增色並且協助你傳達出一種情緒或者心態。
濕漉漉鏡射著霓虹燈光的街道與在陽光普照下看上去迥異,並且迷霧覆蓋的廢棄住房會比晴朗日子裡更具氣氛。
實驗在差異天氣狀況下拍攝你四周的景物並且對比每一張影像傳達的情調。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特殊天氣的拍攝方法則很難拍攝出滿意的照片。
1、雨景的拍攝雨是一種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下雨時的光線、氣氛和效果都有與晴天不同的獨到之處,這會給攝影帶來活力。
雨天景物的特點:是景物被天空散射光照明,除天空本身的亮度較高之外,地面景物由於得不到陽光的直接照射,平均亮度偏低,顯得灰暗,層次不分明。
同時,天空與地面之間景物明暗懸殊過大。
下雨天有的人不喜歡拍攝,認為下雨的時候由於沒有明亮的光線照射,無法拍攝出滿意的效果,其實雨景是人們生活必有的情景,雨天的景物也有它獨特的情調,只要掌握好雨天拍攝的技巧和方法,是可以拍攝出滿意的作品的。
陰雨天氣適合拍攝簡潔、外形輪廓線條明顯、有起伏、亮度間隔較大的景物對象。
對於那些雜亂、瑣碎的景物不宜在雨天表現。
雨天拍攝一般不宜選用大面積天空為背景,如果用也要少用,而多以較暗的物體,如綠樹、山巒、隱約能見的建築物為背景。
這種暗背景既有易於表現影調較亮的主體,又可以襯托出明亮的雨絲。
(1)曝光方法雨天拍攝如何準確地控制畫面曝光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著畫面的成敗。
雨天時與地面景物的亮度反差較大,在曝光的時候很難控制,因此,在拍攝雨天的景物時,不能只靠經驗估計曝光,而要通過測光工具,隨時測量景物的亮度,並依據所測量的光值,根據創作意圖確定合適的曝光量,一般情況下,拍攝遠全景畫面時,當景物亮度分布比較均勻時,則多以景物的平均亮度值確定曝光;當景物亮度分布不均時,則應以畫面中主體物的表面亮度確定曝光。
拍攝帶有人物活動的中近景畫面時,多以人臉亮度值確定曝光。
雨天拍攝要掌握好曝光量。
在拍攝時要減少一級曝光量,而沖洗中適當延長少許顯影時間,達到提高反差的目的。
天氣不好,光線比較暗,有的人就怕曝光不足而增加曝光量。
其實,這是錯誤的,曝光過度會減小景物的反差,沖淡雨景效果。
通過減少曝光,延長顯影的辦法,會使反差增大,會感到一種清新。
(2)表現方法根據雨天景物之間對比弱、反差小的特點,在拍攝時需要擴大畫面中景物間的亮度範圍,因此在拍攝前選景時要注意:攝影人員在實際選景時,盡量選擇那些具有豐富的影調變化或色調變化的景物作為拍攝對象,利用景物自身的明暗對比或顏色對比來擴大景物的亮度範圍,使畫面中既有明亮的高光部分又有較暗的部分。
或者可以將顏色鮮艷的物體與暗淡的背景相結合。
另外,攝影者在有條件時,還可以根據創作的需要,人為的對被攝對象進行合理的明暗搭配,以便構成適中的反差。
比如,拍攝細雨蒙蒙的都市街景,街道兩旁的建築為深暗色調,地面濕潤也變為深暗色調,整個場景沒有明顯的對比,如果拍攝這樣的景物而不進行適當的調整,拍攝後,畫面中的景物就會灰濛濛一片;而當在這一場景中選擇一兩把顏色鮮艷的雨傘或雨衣與周圍暗淡的環境形成了對比。
這樣就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在表現雨景中的雨條時必須要有較深色調的背景作襯托。
只有這樣才能在照片上表現雨景中的雨條的明亮。
雨天的天空必須是白色的濃密雲層,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因背景與雨條同是白色而不能顯現。
還有所取的景物範圍不宜過大。
因為背景越近,雨條越易顯現,背景越遠,景物場面必然大,雨條也不易清楚顯現。
但是必須要注意在鏡頭和雨點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雨天拍攝彩色畫面,由於陰雨天景物被天空散射光照明,藍紫光成分增多,光源色溫偏高,因此在拍攝彩色片時,畫面中景物的色彩常常偏藍、青色調,若要想獲得景物的色彩還原,拍攝時需根據彩色片的型號和實拍現場應用的光源色溫,利用調色溫的濾光片進行調整。
雨天時主要以下幾種塑造方法1)利用地面的積水雨天的時候,由於缺乏陽光的照射,地面的亮度一般都是比較暗的,拍攝時應多多地利用地面上較亮的積水鏡面反差,一方面可以提高地面的亮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在積水中形成景物的倒影來烘托主體或增加畫面的層次。
如上圖所示。
2)透過玻璃拍攝在具體拍攝雨景時,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拍攝時可以透過流淌雨水的門、窗、汽車玻璃作前景,渲染雨天的氣氛,造成朦朧而近似於模糊的美感,尤其是拍攝人像的時候這種畫面效果最為明顯。
表現下雨的場景,透過玻璃拍攝雨中的景物,讓雨水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起到「哈哈鏡」的作用;有時為了增強這種效果,拍攝時可以在玻璃上薄薄地塗上一層凡士林或其它油質的東西,當雨水打在油質上時,使水珠容易掛在玻璃上留下一滴滴的水珠,透過水珠拍攝又將獲得斑駁的效果,加強雨天的效果。
3)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雨景的時候,可以使用不同的快門速度來表現不同的畫面效果。
有時拍攝時注意了背景襯托的關係,可照片上就是看不到雨滴。
究其原因是快門速度用得太快了。
拍攝雨景時照相機的快門速度適宜在1/30秒至1/60秒。
為了在半空中凝固飛濺的雨滴,利用1/125或者更快的快門速度;而使用1/60秒時雨滴會出現拉長會出現雨絲現象並且在你降低快門速度時浮現更明顯。
用這種速度就可以記錄雨絲或雨滴,增加降雨的氣氛和動感。
如果速度太慢了會減少動感和效果。
假如是在黯淡背景的襯托下最好突出雨滴。
在傾盆大雨情況下,景物的格調和色彩都會變得平靜,視線則變得很有限。
由於反差小,遠景可能會低到與背景混雜在一起。
因此拍攝時最好使用長焦距甚至遠攝鏡頭。
而要表現暴風雨的天空,則要使用廣角鏡頭,因為廣角鏡頭視角寬廣,能夠將整個天空收進畫面,給人一種遼闊的感覺,而且廣角鏡頭可以給景物一個更好的反差。
(3)器材的保護雨天拍攝時對於器材的保護是很重要的,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把一個塑料袋套在照相機上,前面剪出一個圓口正好套在鏡頭上,用膠布或皮筋將鏡頭口紮好,然後在外面套上遮光罩。
拍攝的時候,手伸進塑料袋進行操作,但是要注意的是,塑料袋的層數要根據雨水的大小做相應的增減。
下雨的時候只需要一層就可以了,如果要在大雨中進行拍攝的話,塑料袋一定要多套幾層。
在雨天拍攝完畢後,應該將機身和鏡頭上的水滴擦乾,再放入乾燥箱內吸去潮氣後方可繼續使用。
2、霧景的拍攝千變萬化的自然風光吸引著我們的視線,霧景在人們眼中是很美的,也是很多攝影愛好者所願意追求的。
霧與雲一樣,是大氣變化中常見的現象,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並聚集在一起而成的。
所不同的是,雲是漂浮在高空,而霧卻是懸浮在低空。
如果說雲給人以清爽的感覺,那麼霧帶給人的是一種迷夢般的朦朧感。
霧是由許多細小的水點形成的因而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
物體形態和畫面的色彩較難表現出來,近景較為清晰,景物愈遠愈模糊。
為了處理好前後景的關係,表現出畫面的層次,在畫面的選擇上一定要多下工夫。
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圖時,色調突出的景物所佔的畫面比例不宜過大,否則會破壞霧景應有的視覺效果。
在薄霧籠罩下的景物能明顯地從色調上區分出前景、中景、遠景,加強了空間縱深感,提高了表現力。
濃霧的天氣一般不適合拍攝,因為能見度太低。
為了拍攝效果我們可以使用黃濾光鏡或橙濾光鏡,這樣可以減弱濃霧的效果,同時可增加中遠景的層次,保持霧天的特有效果。
霧是一種十分富有造型表現力的因素,被霧籠罩著的景物,遠近不同,隱約可見,使過去在直射光照射下的繁雜景物變得簡單明了,充分表現出空氣透視的特點。
霧景,在人們看來是很美的,也是攝影人員所樂於追求的,迷離的影像總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浪漫神秘的色彩。
但要把它拍好,把特定的的氣氛表現出來,卻不容易。
那麼如何在霧天拍攝出優秀的作品呢?(1)選擇合適的拍攝時機合適拍攝時機的選擇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從廣義上去理解,即指季節的不同,如霧景在春秋季出現的較多,而又以秋天的霧景最好。
天氣條件的差異,一天中光線的強弱、方向、色溫等的變化。
另一種含義是指具體的拍攝時機。
霧天在平地上拍攝,最佳的拍攝時間為上午八、九點鐘,待霧開始飄散,景物在側光、側逆光或逆光照射下,呈現出濃淡相宜的豐富階調時,為理想的拍攝時機。
在山區拍攝,當霧消雲散,群峰在雲霧繚繞之中,經常可以搶拍到富有詩情畫意的奇景,因為霧天景物常常有寫意的效果,它使畫面含蓄、幽深、淡雅,有水墨畫的特點。
在地面上拍攝,當濃霧籠罩的時候,能見度很低,儘管人們的眼睛有時候還能看到遠處的一些隱約的景物,但表現在畫面中,往往很難看清,所以在大霧天氣不宜拍攝,但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在大霧天氣條件下拍攝,拍攝時需考慮前景的運用。
(2)曝光霧天景物的反差比較小,但平均亮度卻比正常景物的亮度高。
一般情況,採用平均測光,測光之後拍攝時,為了獲得明快的影調效果,在所測光值的基礎上,開大光圈1級拍攝,實現在淡霧的條件下,形成簡潔、明快的畫面效果。
濃霧經常是攝影師所追求的理想氣象條件。
在霧天拍攝,膠片可以表現出豐富的畫面層次,使照片呈現動人的魅力。
霧天拍攝的作品,因霧景反差比較小,拍攝時最好選用慢速與中速膠片。
為使底片獲得較大的反差,也可採用增加顯影時間的辦法來加以改善。
遠處反差的消失通常會使作品富有生氣,同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生動的色彩效果。
拍攝霧景如果使用較大的光圈,用一些物體作為前景的話,可以突出表現由近及遠的深度透視感。
在霧中要做到測光準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光線散射在霧中,會迷惑曝光表使之誤以為景物比實際上會更亮一些。
因此,在濃霧時拍攝照片要適當增加一些曝光量,至於增加的多少應根據天氣情況、霧的大小、想要畫面的感覺來決定。
但也應正確控制曝光量,霧天拍攝時曝光不宜過度。
拍攝的時候如果曝光過度,景物的亮部層次就會發白,缺少層次,如果曝光不足,又會使畫麵灰蒙蒙的一片,細部層次喪失。
霧天攝影時如果使用閃光燈,會產生大面積的反射,產生明亮的背景,所以使用時應該注意。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情況下,霧天不宜拍攝大面積的天空,除非根據題材和創作的需要拍攝高調畫面。
在雲霧濃度適中,景物本身影調豐富時,不要濫用濾色鏡(特殊情況除外)。
還有在霧天拍攝移動物體時,應該用大口徑的鏡頭和高感光度膠片,以保證被拍攝的物體清晰。
(3)景物的安排由於霧天景物的亮度都比較大,很多時候拍攝出來的效果多是白蒙蒙一片,因此要充分利用暗影調的景物,如在畫面中放置暗影調的前景等。
在處理畫面布局時,前景的運用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濃霧條件下,前景除了平衡構圖和點綴畫面、增加美感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豐富層次、擴大對比,通過影調透視加強畫面的縱深感。
3、雪景的拍攝冬天的雪景是攝影師的重要創作題材。
拍攝雪景的主要問題是控制光線。
在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雪地本身的反光以及眩光,要引起重視。
一般來說,拍攝雪景不適宜用相機內的測光裝置來進行測光。
因為相機內的測光線是反射式測光,即測量的是雪景反射回來的光線,而測光表的設定是按照18%灰度的景物來測量的,這時就會出現曝光不足的問題。
解決測光問題有兩個辦法。
一個是使用入射式測光表對雪景進行測光。
入射式測光表並不是根據雪景的反射光來進行測光的,而是根據照射在雪景上的光來測光,所以能夠得到一個比較準確的曝光值。
另外也可以把相機對準中間色調的物體,如18%灰板紙也可以得到準確的曝光數據。
拍攝雪景時照片容易發藍,這是由於此外線輻射和藍天通過雪的反射造成的。
使用紫外線濾光鏡或者天光鏡就可以解決。
雪景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陰天或正在降雪時的雪景,另一種是晴天之後的雪景。
兩種雪景具有共同的特點:景物自身反光率都比較高,起伏變化不大;而不同之處是:就在於它們不同的照明條件,陰雪天景物被散射光照明,起伏變化小,灰濛濛一片,影調平淡,缺少層次,而晴天的雪,由於有陽光的直接照射,在一定條件下,當有其它暗色調的景物介入時,又容易使景物間的亮度範圍過大,怎樣將這些複雜多變的自然景觀記錄下來,需要攝影人員對當時的環境和創作意圖進行分析後加以控制,從而收到滿意的畫面效果。
雖然雪景很普通,但如果想拍攝好雪景,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陰天雪景陰天拍攝雪景,尤其應注意景物本身要儘可能有豐富的階調層次以及合理的明暗關係,一般選擇較暗的景物為背景,可以獲得較好的畫面效果。
暗色調的背景與明亮的雪花對比,形成適中的反差,通過對比,使雪花更加突出。
如果以亮色調的物體為背景,就會使白色的雪花和明亮的背景混為一色,很難突出雪花。
陰雪天拍攝雪景如何控制畫面的曝光是值得注意的。
為了達到準確控制的目的,首先應對影響曝光的各種因素加以分析,之後根據被攝對象的具體情況和創作者的意圖來決定。
拍攝雪景時,經常出現的技術問題就是曝光問題,曝光過度,會使畫面中的雪白花花一片,亮部層次得不到恰當的表現,缺乏雪的質感。
如果曝光不足,又會使畫面中的雪變得陰沉灰暗,暗部層次受到損失,同樣缺乏生氣。
所以,在拍攝雪景時掌握準確的曝光尤為重要。
拍攝陰雪天條件下的景物,確定曝光的依據,是在拍攝遠遠景、全景的時候,由於景物的亮度分布比較均勻,畫面中主體不十分突出,所以多以景物的平均測光法來確定曝光。
當拍攝有人物活動的中、近景畫面時,應以畫面中人臉的亮度值也就是用近測法來確定曝光,這樣既可以保證主體人物有較好的表現,又不會使大面積的白雪失去層次。
陰天雪景,由於沒有陽光的直接照射,亮度範圍不大,景物間的明暗對比弱、反差小,只是白茫茫一片,缺乏光影變化,顯得平淡乏味。
因此,要拍好陰天條件下的雪,攝影人員在拍攝時,為了表現好雪天的景物,加大景物間的對比,選擇拍攝的景物時應盡量選擇那些具有豐富的影調變化、色調變化的景物為拍攝對象,利用景物間的明暗對比、色彩對比,加大畫面的反差。
或者是在有條件時人為地對被攝體進行合理的明暗、顏色搭配,以便構成合理的反差,真實、生動地表現豐富的現實生活。
(2)晴天雪景晴天之後拍攝雪景,巧妙地運用光線十分重要。
光線作為攝影藝術的表現手段值得研究,就拍攝有陽光直射的雪景而言,一般不宜採用順光或頂光,因為大面積的雪在直射光照射下,反光率很強,景物的亮度極高,如果在順光或頂光下拍攝,畫面缺乏明暗的對比,層次很少。
所以,拍攝雪景一般多用側光、側逆光或逆光,這樣,會因光影的變化,景物的受光部分與背光部分及其投影間的明暗對比,能夠形成合理的反差,表達出雪的質感和豐富的影調層次。
在早晨或黃昏時拍攝雪景也是很常見的,不論是側光、側逆光或逆光拍攝,景物均有較長的投影,利用影子可使畫面上空曠的雪地打破單調的感覺,增加畫面的形式感。
早晚光線色溫低,地面受光照射的景物色調偏暖,而沒有被陽光照射的陰影部分,藍紫光較多,景物呈冷冷的效果,早晚拍攝還可以利用畫面中受光部分與背光部分冷暖色調構成鮮明的對比,以增強畫面氣氛。
早晚光線由於天空散射光較弱,景物陰影部分的輔助照明相對減少,因此不宜把連成片的大面積陰影,攝入靠近鏡頭的前景部位,以免造成畫面影調低沉。
晴天拍攝雪景一般都要設置一定的前景,而選擇較暗的前景不僅可以很好地點綴畫面,也可以通過明暗對比來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
如果沒有好的前景,可以利用人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或者是車軋過的痕迹來作為前景,也可以達到增加畫面空間感的目的。
晴天的雪景由於受到直射光的照射,雪的反光非常強烈,如果按照一般景物來曝光,肯定會造成曝光過度,從而使雪景失去層次,而曝光不足也會使雪景形成一片灰濛濛的效果。
合適的曝光方法應該是在一般景物的曝光值的基礎上再減掉1~2檔光圈或者1~2級快門。
(3)快門的選擇拍攝漫天飛雪的場景時,如果使用的快門速度為1/125s或者更快,那麼可以把雪花飄落的瞬間凝固下來,而如果使用的快門速度為1/15s以下或者更慢則會很好地記錄雪花飄落的過程,這樣可以有意識地使飄落時的雪花在畫面中形成一條條痕迹,通過畫面中一條條白色斜線增加動感,能更好地烘托氣氛。
(4)樹掛的拍攝樹掛是北方非常常見的雪後景觀。
大大小小的樹枝被白色的雪包裹起來,千姿百態,非常美麗。
晴天是拍攝樹掛的最佳時機,一般選擇在早上八九點鐘拍攝。
這時晨霧已經消散,而樹掛又沒有融化,此時拍攝出來的樹掛不僅姿態清晰,而且雪的色澤也是最好的。
拍攝樹掛的時候最好使用順光或者側光來拍攝,注意不要使用逆光來拍攝,因為逆光照射出來的投影會影響樹掛的色澤,從而破壞整個拍攝的效果。
見上圖。
(5)器材的保護拍攝雪景時,要注意器材的保護,尤其是雪水一旦滲入照相機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
所以應該像在雨天拍攝一樣,用塑料布把相機的機身包好,前面剪開一個孔露出鏡頭。
而且在拍攝完畢後應該將相機放置在防潮箱內,等潮氣被吸干後方可繼續使用。
小結雪、雨、霧景的拍攝應注意其拍攝技巧和曝光方法。
思考題1、怎樣拍攝好霧景和雪景?2、陰天雪景和晴天雪景有什麼區別?推薦閱讀:
※閱讀一張照片※如何考慮光線在攝影展覽中的美學與修復影響※那些清華理工的文藝青年※攝影-唯美意境(一)※2018/04,黃沙
TAG:攝影|天氣|拍攝|基礎|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為什麼早上和中午太陽會很刺眼但傍晚不刺眼呢? - 小熊問答
地球是被一圈大氣層包裹著的,一天當中太陽位置變化,從斜射到直射再到斜射,陽光穿過大氣層到達地面的距離也會出現變化,早晨和傍晚陽光在大氣層走的 ...
- 2大氣現象大哉問! | 科學Online
又雲為何白呢?這些有趣的問題,就讓我們今天一一來說個分明吧! 1.為什麼白天時天空是藍色的,黃昏時偏橘紅色呢? 在晴朗無雲的時候望向天空,映入 ...
- 3攝影基礎教案: 第十六課不同天氣狀況下的拍攝- GetIt01
隨著地球的自轉運動,不斷地改變著太陽光的投射角度,這一投射角度的變化,就會不斷地 ... 在黎明或黃昏時拍攝常常會遇到地面景物與天空之間的亮度差異較大的情況。
- 4描寫天氣的作文作文20篇- 作文範例文章參考- 三度漢語網
陽光暖暖地照下來,照在正在睡懶覺的我身上,天空是那麼晴朗,那麼溫暖。 ... 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它的陽光照射著大地,使大地的一切都醒來了:小草從土地鑽出來, ...
- 5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較大 - 每日頭條
當太陽初升時,地面上光線不足,太陽相比周圍的景物亮度高很多。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