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升中高階主管的必修課:從專業管理到系統策略管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若以古人的兵法智慧論,晉升前和晉升中高階主管後的工作執掌差異, ... 及策略,之後選擇能夠支援自己策略的資訊來佐證(選擇性提到公司狀況、專案進度的部分內容)。

躍升中高階主管的必修課:從專業管理到系統策略管理 對於許多工作了十年以上的經理人來說,從初入職場至今的「升職記」,可說是一場血淚拼搏的歷程。

我們都經歷過滿懷熱情學習、快速成長的時期,也曾熬過加班的辛苦,而抗壓力和分秒必爭的高速判斷力,更如老繭一般,是一次次驚險闖關之後磨練出來的。

然後我們終於熬上主管職了,開始帶人了,掏心掏肺地想把初生之犢教好,盡力傳授自己的獨門技巧經驗。

看他能接手越來越多項目,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甚至內心偷偷恭喜自己「喲,你還蠻會帶人的嘛!」。

直到有一天,終於爭取到團隊主管職/部門主管職/區域主管職…底下從一兩個人,變成一整個團隊,或接手跨部門的橫向整合責任。

赫然發現,怎麼開始覺得「卡卡的」,忽然不再確定上級對自己的期待到底是什麼,不知道為什麼匯報完之後被罵講得都是無關緊要的事,不知道部屬為什麼臉色不對勁,不知道到底應該插手到什麼程度,工作都做不完了人卻都叫不動…? 最詭異的是,老闆耳提面命「你要格局大一點、更有策略性」,卻難以揣摩他所謂的格局和策略是什麼、該怎麼加強。

雖然有更多機會參與高層會議,卻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政治天份」,曾經自信風光的自己竟然也有膽怯自卑的一天… 這是我曾卡關過的「坎站」(台語:段落、地步)。

你呢? 邁向中高階主管之路,好像每隔兩三年就要卡一次這個坎站,次次都得蛻變才能躍升(真的很有蟬蛻皮的畫面代入感)。

你只是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工作執掌」。

「躍升中高階主管的坎站」這個話題,我真的很有感。

不只是因為個人職涯經歷,更是因為即便我後來轉行做professionalcoach,這依然是常見的案例類型。

所以我覺得,它很值得拿來談一談。

如前所述,這個坎站很容易發生在從帶一兩個人的小主管,轉變成團隊主管的過程。

也很容易發生在公司為了跨部門整合資源時,新創的策略性幕僚或策略性管理職身上。

另一種情況,就是從localteam輪調或升遷到區域部門或公司總部時,即使名義上沒有直接管理的下屬,也可能在間接管理多國團隊的狀況下遇到類似困難。

如果你已經是中高階主管了,歡迎來粉絲團分享你的想法和經驗!如果你正在卡關,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來一點幫助。

如果你是還未晉升的青年才俊,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超前部署。

沒人想當糟糕的主管,然而管理真的是需要學習與累積的智慧🙂 術與勢 若以古人的兵法智慧論,晉升前和晉升中高階主管後的工作執掌差異,我覺得用「術與勢」來詮釋,最為恰當。

我們可以把管理階層想像成一座金字塔。

底部最廣的一層是「專業知識與技術」的運作。

無論是在前鋒開拓業績,或在後勤管控金流物流,最重要的都是精通這個交辦任務的知識和技術,使其運作順暢。

從新鮮人到「資深專業人員」,就是這個從不熟本業到精通本業的成長過程。

就像一個人從不會下廚,到精通某菜系的各樣菜式,從不再出包到作出自己的個人風味。

也許有那麼一瞬間,我們開始有些自傲,因為「關於這個領域的事大家都要來問我」,因為「我最懂、最知道怎麼搞定某客戶/供應商/協力單位…」。

也許,正因為這方面你最有實力,老闆也把新人給你帶,期待菜鳥能學得你的一招半式,帶來更高的整體產出。

這個階段,自身工作表現倚靠的是「術」,有點資歷後的帶人管理,倚靠的也是「術」-根據個人專業實力,確保自己和下屬都不出包且有高績效。

金字塔再往上一層,就是「系統架構管理」。

這個角色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本人不再直接經手業務了,幾乎都是透過下屬之手完成。

也是在這時候,開始有「到底要怎麼跟他講他才會懂,吼,好想自己拿來做算了!」的挫折感,或是被老闆唸「所以呢?」的手足無措… 在這個位置上,老闆的期待已經不是「有做、做得多、做得快」,甚至他並不關心處理細節。

因為這個位置的預設假定是,所有運作都在掌握中了,老闆關心的是「順勢時你打算如何趁勝追擊」、「逆勢時如何守成甚至出奇招」,以及在你的計畫中,他唯一真正需要知道的部分–需要他出手的部分(例如批准方向、捍衛立場、給予資源、呈報狀況給更高層溝通等等)。

就算是出問題或失敗了,分析及下一步反應計畫,也遠比探討細節及咎責來得重要,因為事情發生就已經發生了,老闆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再起,以及他在高層面前要有個說法。

在到達這個位置之前,我們習慣展現「做了很多、懂得很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到達這個位置之後,「掌舵的觀點和方向」遠比做了什麼來得重要。

如果一場會議中只是不斷贅述自己做了多少事,對老闆來說,不但聽不出「大勢」,更覺得此人缺乏方向感、格局和策略,唯恐旗下團隊也像無頭蒼蠅一樣瞎忙。

明白這個角色及期待的轉變,才能調整自己的工作表現重心和時間分配,並避免陷入mircomanagement的窘境。

一直插手下屬的執行細節(過去熟悉的領域),反而阻礙提升自己的眼界、培養新的管理職能。

💡延伸閱讀– •5大超能力突破職場瓶頸 設計系統架構 如前所述,這個階層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能已經不再是「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做得多快」,而是「設計系統架構及推動運作」的能力。

我們很容易因為開不完的會、飛來飛去的e-mail,就日日深陷忙碌的待辦事項中。

然而中高階主管,需要有跳脫出人事物本身,去看流程架構,及其中每一個角色彼此對應關係的能力(在coaching實務中,我們稱為systemicapproach)。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一個團隊主管的執掌,看成由「團隊內部架構」和「團隊外部架構」組成的系統。

主管可以透過兩大類工具,去制定和影響這兩個架構系統。

外界賦予的工具:產業法規、公司規章、上級主管明確指示、職銜具備的職權…自己散發的工具:工作風格、領袖魅力、溝通模式、自創團隊活動、無形的共識… 對團隊內部、對團隊外部兩個架構,主管要考慮的都是如何最佳化流程及分工。

流程就牽涉到對本業知識技術的掌握度(不一定是直接掌握,也可以透過與下屬的溝通合作掌握)、對目標的擬定、及調配資源的能力。

而分工,則牽涉到對下屬或同事特質的掌握、溝通技巧的掌握,及釐清設定「界線」的能力(什麼事情該誰負責,何時該捍衛,何時該讓步)。

而且隨著事態演變,這些界線其實都是可以修正、強化、弱化的,端看這位主管的彈性手腕。

也因此,這個階層的主要職能,都跟提升系統架構的運作密切相關。

例如:激勵團隊、授權與監督、懂得衡量下屬績效、召集及運行有效率的會議、橫向溝通合作、解決內部矛盾… 💡延伸閱讀– •他老是講不清楚要什麼?你也可以練習的RPBD教練傾聽拆解絕招! 透過流程及系統架構的設計,去提升團隊績效,可以幫助我們跳脫出「天啊我該怎麼做」那種把一切往身上攬,然後壓垮自己的窘境。

最重要的是,可以更冷靜地,把自己的職權和心力用在關鍵之處。

突破環境限制的策略 到底什麼是策略格局呢?為了避免太過教條論,舉個例子給大家意會一下: 老闆:「這件事情怎麼樣了?」 某甲:「廣告素材慢了,來不及趕上我們預定要廣告上檔的日期。

我已經交代某乙寫信去催了,明天要去跟業務部門開會討論對業績的影響,後天會……….(以下省略一千字)」 老闆:「講重點,所以要怎麼確保本月業績達標?」 策略不是「我的反應計畫ABC」,而是「我在內外部的形勢下掌握的願景,及突破既有限制,帶領團隊前往該願景的方式」。

過去身為專業執行人員時,最大的倚仗就是專業知識技術。

然而晉升中高階主管之後,就我的個人經驗及觀察,這反而容易變成絆腳石。

因為越倚仗已知,就越容易著眼於限制。

然而,策略絕對與超越環境限制的願景息息相關。

一個好的領導者,需要有看見願景和機會(vision&opportunity)的能力,並且能夠與眾人分享這個願景、產生共識:我看到我們將往哪裡去,我們要怎麼一起去–這就是策略。

以開會匯報來舉例,倚仗知識技術的架構,可能是先提市場狀況、公司狀況,然後說明目前專案進度,分析一陣後總結對下一步的提案。

然而很多外商高層的訓練,都是要求主管們先提市場形勢和機會點,並提出願景及策略,之後選擇能夠支援自己策略的資訊來佐證(選擇性提到公司狀況、專案進度的部分內容)。

我不是說每一個主管在任何公司都得套用這個模式,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借鑑這種方式,使思考的角度更趨向於策略。

超前部署的精神 最近「超前部署」這個詞很紅,我也發現它很適合代換「玩政治」這三個字。

是不是越往上晉升,就越要會「玩政治」呢? 或許有些人真的很有洞察人心,甚至煽動人心的天份吧。

但我想討論一個比較健康且必要的政治能力:超前部署的精神。

中高階主管的上司,往往都是沒什麼時間的高層–他們不是正在開會,就是正在出差。

所以,向上管理本身就不太容易。

而那些寥寥可數的一對一討論時間,究竟應該談些什麼呢?跟上司一起參與高層會議,又該發表什麼才算有「政治手腕」呢? 其實,我們又回到了前述中高階主管要有跳脫出人事物本身,去看流程架構,及其中每一個角色彼此對應關係的能力。

無論是橫向跨部門管理,或是向上管理,別忘了每個人都有頂頭上司(即使是公司老闆本人,也要對股東負責),都有難纏的客戶,每個人在自己的上司和客戶面前都得有個說法–只有跟自己攸關的才是真正的利害關鍵。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

搞定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不一定要用競爭、防衛或拉踩的態度。

企業的本質就是分工合作,所以無論是向上管理、橫向管理、會議中的發言,某種程度上都是在協助對方「超前部署」。

何妨用一種更體貼的心態,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他面對的系統架構和他周圍的關係人,我方動態會如何影響到對方的系統和各角色之間的對應關係? 與團隊一起成長 主管跟團隊都是由人組成的,正如主管有分幾個階段的成長,團隊也是。

以下說明一些管理團隊系統架構的理論,然而實務上,最主要的影響力還是來自於主管本人的領袖特質! 一個青澀的團隊,不僅成員之間還不熟悉,對業務也還不夠熟稔。

這時主管可能會需要使用更多「外界賦予的工具」,先建立有形系統架構,並致力於提升團隊專業知識能力來運作系統。

之後,主管可以運用「自身散發的工具」,透過流程和界線調整,增進成員之間的互信互賴。

這時成員之間會開始對彼此的工作內容有興趣,在彼此依賴中產生團隊共識,激發團隊創意及智慧。

藉由1+1>2的效果來提升團隊績效。

當一個團隊達到高度團結、高度績效時,主管可以透過調整與外部接觸的流程和界線,避免團隊變得封閉。

例如以主管職權與其他團隊主管制定新的流程和界線、鼓勵成員們與外部其他團隊互動、提升外部溝通成效、帶入外部經驗與建議…。

藉由將團隊轉換為「開放式團隊」來提升整體績效。

團隊的成長,其實也就是主管與每一個成員的成長。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主管也需要考慮到每一位成員成長之後的發展規劃。

每一次團隊有人進出,這個團隊的生態就會改變一點,而主管就像一個園丁,不停地觀測天氣和每一盆花生長的狀況,調整他們在陽光或涼蔭下的位置、澆水的流程和方式,以達成最大產出。

團隊、策略、組織、政治 不知道看完這篇分享的你,對「團隊、策略、組織、政治」這四個晉升中高階主管坎站的常見詞,有什麼新的感想嗎?歡迎與我分享喔!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及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2020KyriaChun-yinDagorne/ReinventingCarrière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及引用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

加入我們!更自在地與眾不同 訂閱電子報國際職場職涯電子報 Kyria'sspecialedition! 歡迎訂閱電子報,定期收到更多國際職場職涯經營技巧、社群活動、課程優惠分享! ⇢⇢我要訂閱!熱門文章▶︎你聽過教練學嗎?什麼是COACHING? ▶︎職涯焦慮?也許你還沒想清楚這四件事:HOBBY,JOB,CAREER,VOCATION ▶︎如何用LinkedIn打開國際職場大門發燒關鍵字Coach Coaching LinkedIn PersonalBranding 中高階主管 主管 人脈經營 使命感 個人品牌 升遷 品牌力 國際職場 在家工作 外商 專業形象 導師 教練 教練學 教練服務 會議 未來 海外就業 海外工作 生涯 目標 管理能力 職場個人品牌 職場女性 職場形象 職場晉升 職場溝通 職場發展 職場管理 職涯 職涯發展 職涯規劃 自我成長 自我突破 自我風格 與眾不同 轉職 遠距工作 領導 領導力 願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