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隆起的爭議 - 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地質年代中,只有幾百萬年歷史的台灣島算是非常年輕的島嶼。

它是由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亞板塊使地殼隆起所形成,中央山脈以西為歐亞板塊,花東地區的海岸山脈屬於 ... 本期文章 台灣島隆起的爭議 撰文/李名揚    重點提要 ■學術界對於台灣的造山過程有三派主張,分別是弧陸碰撞、弧弧碰撞及二次碰撞。

■三派都同意碰撞一開始發生在宜蘭東部外海,島嶼也在這一帶冒出海面,但這裡的島嶼因垮塌作用而沉入海裡,很久以後,台北和宜蘭也會面臨相同命運。

在地質年代中,只有幾百萬年歷史的台灣島算是非常年輕的島嶼。

它是由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亞板塊使地殼隆起所形成,中央山脈以西為歐亞板塊,花東地區的海岸山脈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而這兩座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就是兩大板塊交界的縫合線。

菲律賓海板塊目前仍持續擠壓歐亞板塊,使得造山運動仍在進行,也就是說,台灣有些山脈仍以我們難以察覺的速度在升高。

學術界對於台灣島是由兩大板塊擠壓所形成已有共識,不過,對於擠壓的過程與細節,則出現了「弧陸碰撞說」、「弧弧碰撞說」及「二次碰撞說」等三種不同的主張。

弧陸碰撞 「弧陸碰撞說」最早是由華裔美籍教授翟懷慈在1970年代提出。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鄧屬予解釋,這派學說認為歐亞板塊的南海地殼曾有一道東西向的中洋脊,促使南海地殼向南北張裂,但止於1600萬年前,隨後,菲律賓海板塊載著呂宋島弧向西北漂移,到了距今1000~1200萬年前,在台灣東方數百公里處撞上歐亞板塊,揭開了造山運動的序幕。

隨著菲律賓海板塊持續往西北擠壓,造山位置逐漸西移,海底山脈也不斷堆高,到了500萬年前,終於在現今日本沖繩縣西表島附近(約在蘇澳東方200公里處)冒出海面,形成台灣造山帶的雛形。

一旦造山帶凸出海面後,就會開始遭受風化與侵蝕,形成沉積物,沉積物再經過搬運並堆積於古山脈邊緣的海洋中,形成沉積岩。

在花蓮南方海岸山脈的弧前盆地中,不同年代的地層岩性明顯不同,在500萬年以前的地層中只有安山岩,代表呂宋島弧岩漿冷卻凝固後形成的火成岩;但從500萬年前開始,地層中出現了石英,那是大陸地殼經過風化所形成的礦物。

這些含有石英礦物的沉積岩指示當時台灣島已經隆升出水,島上的岩層受到風化侵蝕作用,產生了大量的沉積物,然後被深海濁流運送到南方的呂宋島弧,沉積於弧前盆地中。

持續的造山運動最後把弧前盆地也推擠上陸,形成現在的的海岸山脈。

弧弧碰撞 但「弧弧碰撞說」卻認為,擠出台灣島的兩個板塊,東南邊的前緣同樣是呂宋島弧,但西北邊的歐亞板塊邊緣並非單純沉積岩層,而是含有歐亞板塊上殘留的琉球島弧。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許樹坤指出,過去的地質研究只有陸地上的資料,但從1992年開始有了全球海上重力衛星的資料,可以調查海洋地殼的重力異常,並分析其岩性來進行研究。

根據海洋地殼的重力密度來看,古代的琉球島弧應該一直連到台灣西南方的台灣海峽南部,而台灣顯然是琉球島弧的一部份。

弧弧碰撞說認為,在距今2000萬年前,琉球海溝比現在更長,往西南連接到歐亞板塊的南海地殼和菲律賓海板塊的轉形斷層邊界,再連接到原始馬尼拉海溝的最北端,這個轉形斷層位於現今巴士海峽的位置上,東北方為菲律賓海板塊,西南方則是南海地殼。

大約2000萬年前,南海地殼的張裂速度減緩,造成這個地區的板塊重整,原始馬尼拉海溝向北延長,並使與之連接的轉形斷層停止活動,而在其東北方形成另一新的轉形斷層,而新舊轉形斷層之間的梯形區域,也停止向西北隱沒,轉而沿著新產生的馬尼拉海溝北段向東隱沒,產生了呂宋島弧,連帶使得琉球海溝不再向西南延伸到台灣海峽南方,而只到台灣東方海面停止,並連接上新的轉形斷層。

板塊重整後,呂宋島弧隨著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移動,撞上琉球島弧,開始造山,許樹坤根據台灣東北方沖繩海槽的海底地質資料,估計時間大約是在距今800萬年前。

許樹坤進一步解釋,南沖繩海槽是琉球島弧的弧後盆地,應該一直在張裂並伴隨產生正斷層,可是地質資料卻顯示該處在距今800萬年前,出現因擠壓而產生的褶皺及逆衝斷層,因此他認為當時開始發生弧弧碰撞。

另一方面,在古轉形斷層的位置,保有海底火山曾在2200萬年前活動的痕跡,且左右兩側深部地殼有不同特性,顯示那裡曾經是板塊邊界,才有縫隙讓岩漿冒上來。

而呂宋島弧的火成岩定年資料指出其生成年代約在2000萬年前,也顯示了馬尼拉海溝在此時向北延長。

不過,部份學術界提出質疑:若台灣曾經是琉球島弧的一部份,則中南部地區應該保有某些島弧地形的證據,例如火成岩,但目前似乎缺乏相關的證據。

對此,許樹坤強調,有板塊隱沒的海溝,不一定會形成火山島弧,因為板塊必須隱沒到夠深的地方,才有機會形成岩漿噴出;他以地磁資料輔證,中央山脈東翼有高的磁化強度分佈,應該是地殼深處有含鐵鎂質的火成岩,可以算是早期島弧的證據。

二次碰撞 至於第三種主張「二次碰撞說」,是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盧佳遇和中央研究院院士許靖華共同提出,他們也認為台灣原本是火山島弧的其中一點,而且早在8000~9000萬年前就出現了,當時火山島弧從日本列島、琉球島弧經台灣一直連到呂宋島弧,是古太平洋板塊向西隱沒到歐亞板塊下方的結果。

中央山脈東側就是當時的古台灣島,包括島弧本身及其東、西兩側弧前、弧後盆地的一部份,不過此時古台灣島並未露出海面。

隨著地殼變動,古台灣島先向東移動,脫離歐亞板塊,成為一獨立的微陸塊;後來又在距今2000萬年前跟菲律賓海板塊一起向西漂移,並在1200~1500萬年前重新靠上歐亞板塊,擠壓造山生成中央山脈西側,這就是為什麼中央山脈兩側岩性不同,東側主要是大南澳變質雜岩,西側則以板岩為主。

擠壓一直持續到500萬年前,古台灣島終於越來越高而露出海面,盧佳遇稱此階段為「第一次碰撞」。

到了300萬年前,呂宋島弧也靠上古台灣島東側,成為海岸山脈,並使現在的花東縱谷全部露出海面,是為「第二次碰撞」。

此後台灣島造山更快,終至變成現在的模樣。

按照二次碰撞說所主張的,馬尼拉海溝向北連接到分開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梨山斷層,應該是歐亞板塊和古台灣島在1500萬年前的交界,而花東縱谷則是古台灣島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

盧佳遇指出,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中央山脈西側往南一直連接到墾丁混同層(海、陸地殼混雜,是增積岩楔的證明),以及海岸山脈西側的利吉混同層,是兩道不同的增積岩楔,一定要二次碰撞才能產生。

至於碰撞的年代是如何推斷的呢?盧佳遇表示,第一次碰撞的時間證據和鄧屬予的一樣,是海岸山脈上的大陸地殼風化痕跡,而第二次碰撞則是在利吉混同層中找到的海洋化石,最新的只到300萬年前,代表300萬年前台灣造山帶開始加速隆起後,花東縱谷就未再沉入海裡,也就是海岸山脈已完全和古台灣島連在一起。

文章投票 雜誌訂購頁 雜誌內容頁 前期雜誌封面 科學人雜誌第85期2015-09-02 ‧ 裸露的奇異點 ‧ 台灣島隆起的爭議 ‧ 溫室漢堡 ‧ 大腦為何這麼皺 ‧ 讓破鏡也能重圓的黏著劑 ‧ 挑戰黑洞神話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3980元 暢銷雜誌訂一年送一年 今周刊訂一送二超級優惠活動!只要3990元 暢銷雜誌假日限量特價 任選三刊只要2999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精選雜誌任選兩刊一年期只要1988元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8367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財經企管今周刊天下雜誌經理人月刊商業周刊先探投資週刊非凡商業週刊能力財訊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現代保險iThome電腦報周刊數位時代雜誌哈佛商業評論SMART智富月刊遠見雜誌語言學習大家說英語Live互動英語空中英語教室互動日本語ABC互動英語ALL+互動英語CNN互動英語常春籐解析英語流行時尚VOGUE時尚雜誌GQ雜誌ELLE雜誌BAZAAR哈潑時尚美麗佳人雜誌儂儂雜誌健康樂活康健雜誌常春月刊大家健康親子育兒新小牛頓小太陽幼兒雜誌少年牛頓未來兒童未來少年親子天下嬰兒與母親TOP945康軒學習雜誌小行星幼兒誌幼獅文藝媽媽寶寶雜誌旅遊休閒XXL美國職籃國家地理雜誌Motor汽車百科高爾夫文摘TopGearTaiwan極速誌Ciao潮旅行遍天下職業棒球DIGIPHOTOTOGOKnowledge知識家Golf高爾夫旅人誌旅讀or社會人文鄉間小路人本教育張老師皇冠居家生活LaVie漂亮住宅美學室內漂亮家居時事品味鏡週刊新紀元周刊men'suno男人誌看雜誌亞洲週刊君子雜誌知識科技科學人雜誌PChome電腦家庭Howitworks知識大圖解網管人新通訊元件會計月刊CIOIT經理雜誌全球防衛PCDIY廣告新電子CTimes零組件 新聞時事(外文雜誌)HARVARDBUSINESSREVIEWTHEECONOMISTBloombergBusinessweekFORTUNEFORBESASIABUSINESSTRAVELLER自然科學(外文雜誌)NATIONALGEOGRAPHIC商業(外文雜誌)STOCKS&COMMODITIESTOPICSSUCCESSMAGAZINEWIREDINC室內設計(外文雜誌)FLORIDADESIGNARCHITECTURALDIGESTINTERIORDESIGNVERANDADWELLARCHITECTURALRECORDHOMESANDGARDENS(UK)流行時尚(外文雜誌)COSMOPOLITANELLE(US)MARIECLAIRE(US)HARPER’SBAZAARNYLON(US)WALLPAPERHAIR(UK)ALLUREINSTYLE日文雜誌MRS.STYLEBOOK風景寫真(MOOK)NAILUP(日文)BEADFRIENDSO-EN裝苑MRS.MONTHLYCOTTONFRIEND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超萌可愛貓咪毛絨絨紙巾盒 優惠價:89元 ■注意事項 收書日:月刊約每月5日~10日間,逾期未收請於當月15日後通知本站,以辦理補寄作業。

訂單作業時間:新訂購約需7~10天 期刊起始:當月訂購,統一次月寄出(因此接近月底訂購者,請加10天後並配合出刊時間安排寄出) 續訂戶:請填寫地址後加【續訂戶請接續】 雜誌贈品,當月訂購,統一次月底寄出,若當月贈品已送完,則由雜誌社更換其他贈品。

收到雜誌當日起,七日內可辦理退訂,過期恕不接受退訂。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12/26止)已收到款項為 0 2700 2021-12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 贈:3期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12/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2700 2021-12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 贈:3期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by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02-8646-2240 V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