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質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分類
脂質 脂質(lipids)生物體中一大類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的有機化合物。
包括脂肪,類脂和類固醇。
定義脂質是低溶於水,高溶於非極性溶劑的有機分子。
在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是混合的甘油三酯,在食物中占脂肪的98%,在身體中占如%以上。
所有的細胞都含有磷脂,它是細胞膜和血液中的結構物,在腦、神經、肝中含量特別高,卵磷脂是膳食和體內最豐富的磷脂之一。
四種脂蛋白是血液中脂類的主要運輸工具。
分類油炸食物含脂質根據其結構組成成分分為:①簡單脂質。
即脂肪酸與各種不同的醇類形成的酯。
包括醯基甘油酯和蠟。
②複合脂質。
即含有其他化學基團的脂肪酸酯。
包括磷脂、糖脂和其衍生物。
③不皂化的脂質。
即不含脂肪酸的脂質。
包括類萜、類固醇等。
除上述脂質外,還有脂蛋白和脂多糖等雜合分子。
脂質具有各種不同的生物功能。
脂肪酸是生物體的重要能源,它以三醯甘油(脂肪)的形式貯存能量,也是許多結構脂質的構件。
皮下脂肪具有防止機械損傷和防止體內熱量散失的保護作用。
磷脂、少量糖脂和膽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結構組分。
糖脂作為細胞表面物質與細胞表面識別,種特異性和組織免疫有密切關係。
另外有兩類重要的不皂化脂質(不含結合的脂肪酸,不能被鹼所皂化,即水解的物質):類萜和類固醇,它們分別具有激素、維生素、輔酶等多種生物功能。
按照化學組成可分為:1.單純脂質: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蠟;2.複合脂質:主要有磷脂和糖脂;3.衍生脂質:主要有取代烴,固醇類,萜和其他脂質。
按照極性可分為非極性脂質和4類極性脂質非極性脂質:水不溶,不能形成單分子層.如膽甾烷,長鏈脂肪酸和長鏈一元醇形成的酯等.Ⅰ類極性脂質:能參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如三醯甘油,膽固醇等;Ⅱ類極性脂質:能形成膜,如磷脂和鞘糖脂;Ⅲ類極性脂質:具可溶性,如脂肪酸鹽,膽質酸鹽,皂苷等.ⅢA類有長鏈脂肪酸的鹽;陰離子,陽離子和非離子去污劑;溶血磷脂酸;脂醯CoA等.ⅢB類有膽汁酸,皂苷等。
生物學作用1.貯存能量;2.構成體質;3.生物活性物質.脂肪酸飽含脂肪的食物(一)脂肪酸的種類其中棕櫚酸(16:0),硬脂酸(18:0),棕櫚油酸(16:1,△9),油酸(18:1,△9),芥子酸(22:1,△13),亞油酸(18:2),α-亞麻酸(18:3,△9,12,15),γ-亞麻酸(18:3,△6,9,12),花生四稀酸(18:3,△5,8,11,14),EPA(20:5,△5,8,11,14,17)和DHA(22:6,△4,7,10,13,16,19)等較重要。
(二)天然脂肪酸的結構特點1.碳原子數多為偶數;2.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多在第9位,第2和第3個雙鍵多在第12和第15位;3.雙鍵多為順式,少數為反式。
(三)脂肪酸的理化性質鏈長則在水中的溶解度低;雙鍵多則熔點低;順式異構體的熔點比反式異構體低;可以發生氧化,加成等化學反應。
(四)脂肪酸鹽和乳化作用脂肪酸鹽有親水部分和疏水部分,可以使脂類形成小滴,分散到水中,可以作為去污劑使用,也可以用於生化實驗,分離膜蛋白會使蛋白質變性失活。
(五)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亞油酸是ω-6家族PUFA的原初成員,也是二十碳烷化合物的前體,α-亞麻酸是ω-3家族PUFA的原初成員,ω-6家族PUFA可降低血清膽固醇,ω-3家族PUFA可顯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防治神經,視覺和心臟疾病,人類可能缺乏ω-3家族PUFA.EPA(20碳五稀酸)和DHA(22碳六稀酸)有保健價值。
(六)類二十碳烷類二十碳烷是由20碳PUFA衍生而成的,包括前列腺素,凝血烷和白三烯等,合成的前體主要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存在廣泛,種類較多,不同的前列腺素或同一前列腺素作用於不同的細胞,產生不同的生理效應,如升高體溫,促進炎症,控制跨膜轉運,調整突觸傳遞,誘導睡眠,擴張血管等。
凝血烷最早從血小板分離獲得,能引起動脈收縮,誘發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拴形成。
白三烯最早從白細胞分離獲得,能促進趨化性,炎症和變態反應。
阿司匹林消炎,鎮痛,退熱的原因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也抑制凝血烷合成,因而有抗凝血作用。
前列腺素凝血烷白三烯三醯甘油和蠟三醯甘油(一)甘油取代物的構型以手性碳原子為中心,S(反時針)-原羥甲基(增加該基團優先性時,手性原中心為S-構型)為1位,R(順時針)-原羥甲基(增加該基團優先性時,手性原中心為R-構型)為3位,稱作立體專一編號系統(sn-系統)。
(二)三醯甘油的類型及二醯甘油,單醯甘油三醯甘油的R1,R2,R3相同時,為簡單三醯甘油,若R1,R2,R3不同則為混合三醯甘油,大多數天然油脂是簡單三醯甘油和混合三醯甘油的混合物。
二醯甘油和單醯甘油在自然界存在不多,是合成反應的中間物,單醯甘油在食品工業中可用作乳化劑。
(三)烷醚醯基甘油其分子結構與三醯甘油相似,但其中一個-羥基以醚鍵與長鏈烷基相連.在自然界存在不多,但分布廣泛。
(四)三醯甘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三醯甘油能在酸,鹼或酶作用下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鹼水解稱作皂化,皂化1g油脂所需的KOHmg數稱作皂化價;油脂中的雙鍵氫化可製造人造黃油;油脂中的雙鍵還可與碘反應,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數稱作碘值;油脂中的羥基可被乙醯化,中和1g油脂中乙醯基釋放的乙酸所需的KOHmg數稱作乙醯價;油脂自動氧化生成揮發性醛,酮,酸稱作酸敗,中和1g油脂中游離脂肪酸所需的KOHmg數稱作酸價;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劑,可以防止油脂酸敗。
蠟(五)蠟蠟是長鏈脂肪酸和長鏈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天然蠟是多種蠟酯的混合物。
蠟分子含一個很弱的極性頭和一個非極性尾,因此完全不溶於水,蠟的硬度由烴鏈的長度和飽和度決定。
蜂蠟存在於蜂巢;白蠟是白蠟蟲的分泌物,可用作塗料,潤滑劑和其他化工原料;鯨蠟是抹香鯨頭部鯨油冷卻時析出的白色晶體;洗滌羊毛得到的羊毛蠟可用作藥品和化妝品的底料;來源於棕櫚樹葉片的巴西棕櫚蠟可用作高級拋光劑。
脂質過氧化作用(一)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鏈反應1.自由基定義:含有奇數價電子並因此在一個軌道上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原子或原子團。
特徵:有順磁性;反應性強;壽命短。
產生:輻射誘導;熱誘導;單電子氧化還原.。
2.活性氧概念:含氧的高反應活性分子。
幾種重要的活性氧:(1)普通氧:氧分子有順磁性,是一種雙自由基.基態氧反應活性較低。
(2)超氧陰離子:有一個未成對電子,有順磁性,可由酶促反應和非酶促反應如電離輻射生成,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可發生歧化反應,引起脂質過氧化,壽命較長,可促進其他氧自由基的生成。
(3)羥自由基:是已知最強的氧化劑,幾乎能與所有的細胞成分進行抽氫,加成,電子轉移等反應,反應速度極高.羥自由基壽命短,可由輻射和氧自由基轉化生成,過渡金屬對羥自由基生成有促進作用。
(4)過氧化氫:過氧鍵不穩定,見光均裂成羥自由基.可由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歧化生成,也可由酶促反應直接生成.過氧化氫通過生成羥自由基對細胞造成傷害。
(5)單線態氧:是普通氧的激發態,無順磁性,雖不是自由基,但反應活性高,可在自由基反應中生成。
3.自由基鏈反應引發:反應性足夠強的起始自由基抽去脂質分子的氫原子,或高能輻射使脂質分子均裂,可生成起始脂質自由基。
增長:起始脂質自由基通過加成,抽氫,斷裂等一種或幾種方式生成更多的脂質自由基,這種反應反覆進行,即成為鏈式反應。
終止:兩個自由基之間可發生偶聯或歧化反應,消除自由基,使鏈式反應終止。
(二)脂質過氧化的化學過程生物膜脂質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兩個雙鍵之間的亞甲基氫比較活潑,容易在自由基或輻射作用下被抽去,形成脂質自由基,有氧情況下還可生成脂質過氧自由基,進而引發鏈式反應,脂質過氧自由基可轉化為丙二醛(malondialdechyde,MDA)等醛類,MDA可用於測定脂質過氧化的程度。
(三)脂質過氧化作用對機體的損傷1.脂質過氧化的中間產物脂質自由基,脂質過氧自由基作為引發劑通過抽氫使蛋白質分子變成自由基,引起鏈式反應,導致蛋白質聚合。
2.丙二醛導致蛋白質交聯。
3.脂質過氧化導致生物膜功能異常。
4.脂質過氧化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5.脂質過氧化導致衰老,使脂褐素含量增加。
6.脂質過氧化導致DNA損傷。
但一定量的自由基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四)抗氧化劑的保護作用1.基本概念具有還原性,能抑制自由基鏈式反應的物質稱抗氧化劑。
能將自由基還原為非自由基的抗氧化劑稱自由基清除劑。
可消除鏈式反應引發劑的稱預防型抗氧化劑.可消除鏈式反應產生的自由基,中斷或延緩鏈式反應的稱阻斷型抗氧化劑。
有一些抗氧化劑為酶類,另一些為小分子,有一些是天然的,另一些是人工合成的。
2.常見的抗氧化劑(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存在廣泛,可清除超氧陰離子;(2)過氧化氫酶(catalase):存在於過氧化物酶體,可將過氧化氫轉化為水和氧;(3)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存在廣泛,可還原脂質氫過氧化物或將過氧化氫轉化為水,同時將谷胱甘肽轉化為氧化型;(4)維生素E:可清除生物膜中活性氧自由基,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5)某些中藥活性成分:如黃酮類和某些苷類化合物.(6)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主要有丁基羥基茴香醚(ButylHydroxyAnisol,BHA),二丁基羥基甲苯(DibutylHydroxyToleuene,BHT)和沒食子酸丙酯(PropylGallate,PG),主要用於防止油脂的腐敗.在規定的劑量範圍內使用是安全的。
磷脂甘油磷脂(一)甘油磷脂的結構甘油磷脂是由sn-甘油-3-磷酸衍生而來的,甘油骨架的C1和C2被脂肪酸酯化,膽鹼,乙醇胺,絲氨酸,肌醇,甘油,磷脂磷脂醯甘油等極性頭與磷酸連線。
(二)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質屬於兩親分子,在水中能形成雙分子微囊,可構成生物膜.用鹼或酶可水解成脂肪酸,甘油和含氮鹼,酶水解的一些中間物如溶血甘油磷脂是強表面活性劑,可使細胞膜溶解。
磷脂酶作為工具酶與薄層層析一起用於磷脂的結構分析。
(三)幾種常見的甘油磷脂1.磷脂醯膽鹼:又稱卵磷脂,在細胞膜中含量高,膽鹼屬季胺鹽,鹼性極強,是甲基供體,可防止脂肪肝,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磷脂醯膽鹼在蛋黃和大豆中含量豐富。
2.磷脂醯乙醇胺:又稱腦磷脂,在細胞膜中含量高。
3.磷脂醯絲氨酸:在血小板膜中含量高,血小板被激活時,磷脂醯絲氨酸轉向膜外側,參與凝血酶原活化。
4.磷脂醯肌醇:存在於哺乳動物細胞膜,細胞膜含有磷脂醯肌醇-4-單磷酸和-4,5-雙磷酸,後者可轉化為細胞內信使肌醇-1,4,5-三磷酸和1,2-二醯甘油。
5.磷脂醯甘油:在細菌細胞膜中含量高,是心磷脂的頭基部分。
6.雙磷脂醯甘油:由兩個磷脂分子通過一個甘油分子共價連線而成.在心線粒體中含量豐富。
(四)醚甘油磷脂其甘油骨架sn-1位碳連線的是烴基而不是醯基.血小板活化因子:甘油骨架sn-2位碳被乙醯化,典型的烷基是十六烷基,頭基部分是膽鹼縮醛磷脂:其頭基分別是膽鹼,乙醇胺,絲氨酸,脊椎動物的心臟富含縮醛磷脂。
(五)鞘磷脂即鞘氨醇磷脂,在腦髓鞘和紅細胞膜中含量豐富.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脂醯膽鹼組成。
鞘氨醇:已發現六十多種,結構如p107所示。
神經醯胺:脂肪酸通過醯胺鍵與鞘氨醇相連,即為神經醯胺。
鞘磷脂:即神經醯胺的1-位羥基被磷醯膽鹼或磷醯乙醇胺酯化形成的化合物。
糖脂即半縮醛羥基以糖苷鍵與脂質連線的化合物。
(一)鞘糖脂即神經醯胺的1-位羥基被糖基化形成的化合物,主要分兩類:中性鞘糖脂:最先從腦中獲得,又稱腦苷脂.糖基為半乳糖,葡萄糖等,其糖基在細胞表面,參與細胞識別。
酸性鞘糖脂:糖基被硫酸化的稱硫酸鞘糖脂或硫苷脂,有幾十種,在腦中含量豐富.糖基含唾液酸的稱唾液酸鞘糖脂,又稱神經節苷脂,在神經系統特別是神經末梢中含量豐富.可能與神經衝動傳遞有關。
腦苷脂神經節苷脂(二)甘油糖脂由二醯甘油sn-3位的羥基被糖基化形成的化合物(結構式見p110),主要存在於植物和微生物,在動物的睪丸,精子和神經系統也含量豐富。
萜和類固醇由兩個以上異戊二烯單位構成,可頭尾相連,亦可尾尾相連.兩個異戊二烯單位構成的稱單萜,許多是植物精油的成分;三個異戊二烯單位構成的倍半萜存在於某些中草藥;雙萜是葉綠素分子的成分;三萜是固醇類的前體;四萜可形成多種色素;多萜可形成天然橡膠。
(一)萜檸檬烯香茅醛薄荷醇防風根烯葉綠醇赤霉酸莰烯蒎烯視黃醛鯊烯羊毛固醇番茄紅素多萜醇磷酸酯十一萜醇(細菌萜醇)(二)類固醇由環戊烷多氫菲為基礎的化合物,分子為扁平狀,平面上的取代基直立時較穩定,但也有平伏狀的。
(三)膽固醇和非動物固醇膽固醇在腦,肝,腎和蛋黃中含量很高,主要存在於細胞膜,屬於兩性分子,可轉化為多種活性物質,血液中含量過高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植物固醇存在於穀物中,能抑制膽固醇吸收。
微生物固醇如麥角固醇可轉化為維生素D2。
(四)固醇衍生物膽固醇可轉化為雄激素,雌激素,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和維生素D。
膽固醇在肝臟中可轉化為膽汁酸,能使油脂乳化,以促進吸收。
皮質醇睪酮黃體酮雌二醇膽汁酸脫氧膽汁酸脂蛋白(一)血漿脂蛋白的分類各類血漿脂蛋白的組成如表2-7所示(二)_血漿脂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血漿脂蛋白的功能1.乳糜微粒由小腸上皮細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從小腸轉運三醯甘油,膽固醇及其它脂質到血漿和其他組織;2.VLDL在肝細胞的內質網中合成,主要功能是從肝臟運載內源性三醯甘油和膽固醇至各組織;3.LDL的主要功能是轉運膽固醇至外圍組織,並調節這些部位膽固醇的從頭合成;4.HDL新生的前體形式在肝和小腸中合成,改型中吸收死細胞和其它脂蛋白,將膽固醇酯化後快速往復地轉送到VLDL或LDL;5.血漿中LDL水平高而HDL水平低的個體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分離與分析脂質(一)脂質的有機溶劑提取非極性脂質(三醯甘油,蠟和色素等)可用乙醚,氯仿和苯等提取,膜脂可用乙醇或甲醇提取,組織用氯仿:甲醇:水(1:2:0.8)勻漿,再加入過量水,離心後脂質存在於下相氯仿層。
(二)脂質的色譜分離可用矽膠柱層析將脂質分為非極性(氯仿),極性(丙酮),荷電(甲醇)等多個組分,也可以用HPLC或TLC分離(羅丹明或碘蒸汽顯色)。
(三)混合脂肪酸的氣液色譜分析混合脂肪酸轉化為其甲酯混合物,降低沸點後,用氣液色譜分析其成分。
(四)脂質結構的測定脂質結構可用專一性水解和色譜法研究。
相關疾病一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漿脂原濃度超過正常範圍,當血漿脂蛋白超過正常高限時稱高脂蛋白血症。
由於大部分脂質與血漿蛋白結合而轉運全身,故高脂血症常反映了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臨床上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罕見,屬遺傳性脂質代謝紊亂疾病;後者多為未控制的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腎病綜合徵、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膽汁性肝硬化等病所伴發的併發症。
根據超迷離心及紙上電泳或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分析可將脂蛋白分為四類:①高密度脂蛋白(HDL)即。
脂蛋白;②低密度脂蛋白(LDL)即p脂蛋白;③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前p旨蛋白;④乳糜微粒(cM)。
臨床根據膽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情況將高脂血症分為以下三型:①高膽固醇血症;②高甘油三脂血症;③高膽固醇、高甘抽三脂血症。
根據WHO標準,可把高脂蛋白血症分成I、Ⅱ、Ⅲ、Ⅳ、V五種類型。
[臨床表現]I型;極罕見,屬遺傳性。
在肘、背和臂部可見疹狀黃色瘤¨甘油三脂很高(》2000mg/dl)時,眼底可出現脂血症視網膜;肝脾腫大,其大小程度隨甘油三脂含量而改變;腹痛反覆發作。
Ⅱ型:高叫旨蛋白血症,顯性遺傳,本型比較多見。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眼瞼部有黃色瘤、肌腱黃色瘤及皮下結節狀黃色瘤;早發動脈硬化,約60%以上病例在40歲以前即有心絞痛等動脈粥樣硬化表現。
Ⅲ型:較少見,家族性,隱性遺傳。
病人常在30—40歲時出現扁平狀黃色瘤、結節性疹狀黃色瘤和肌腱黃色瘤,早發冠狀動脈及周圍動脈疾病,常伴肥胖和血尿酸增高,約40%患者可有異常葡萄糖耐量。
Ⅳ型;臨床上非常多見,常於20歲後發病,可為家族性,顯性遺傳。
其特點是內源性甘油三脂異常增高,有肌腱黃色瘤;皮下結節狀黃色瘤;皮疹樣黃色瘤及眼瞼黃斑瘤;視網膜脂血症;進展迅速的動脈粥樣硬化;可伴胰腺炎、血尿酸增高;多數有異常的糖耐量。
V型:為工和Ⅳ型的混合型,可同時具有兩型的特徵:常於凹歲以後發病,常繼發於急性代謝紊亂,也可為遺傳性。
[診斷]本病診斷主要依靠化驗,檢查方法包括血清外觀、血脂測定、紙上電泳及葡萄糖耐量試驗等,其中以膽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為常規測定。
I型:高乳糜微粒血症,空腹血漿中存在乳糜微粒,VLDL正常或輕度增高。
n型:高pg9蛋白血症,LDL異常增高。
Ⅱ:型VLDL正常,Ⅱb型VLDL增高。
Ⅲ型:血漿中存在異常高的膽固醇含量和異常電泳遷移串的VLDL。
Ⅳ型:高前—pg9蛋白血症,VLDL增高,LDL不增高且無乳糜微粒存在。
V型:高前—p叫旨蛋白血症和乳糜微粒血症,VLDL增高,存在乳糜微粒。
[治療]1.西醫藥治療(1)菸酸:主要抑制VLDL及LDL合成,首用100mg口服,1日3次,維持量200mg口服,1日3次。
本藥副作用為皮膚癢、潮紅,胃部不適,肝毒性反應,潰瘍病;孕婦慎用。
(2)煙酸肌醇脂:作用與菸酸相似,藥效和緩持久,0·2-0.4日口服,每日3次。
(3)消膽胺:適用於Ⅱ型。
首劑4s口服,1日3-4次,維持量4~8e,1日3-4次。
副作用為便秘、腹脹、噁心。
孕婦慎用。
(4)非諾貝特:加強VLDL清除,主要用於Ⅲ、Ⅳ、V型。
每次0.18口服,1日3次,療程3-4個月。
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孕婦慎用。
(5)新安妥明:每次25-50mg,每日3次。
肝腎功能不良者慎用。
(6)右鏇甲狀腺素:適用於Ⅱ型和Ⅲ型,每日I—2mg。
本藥對冠心病患者可誘發加重心絞痛,長期套用可出現甲亢。
(7)不飽和脂肪酸及其複方製劑:亞油酸丸、益壽寧、脈通、血脂平等。
2.中醫藥治療(1)脾虛濕盛:體型豐滿,四肢倦怠,腹脹納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舌淡苔膩,脈滑。
治法:燥濕健脾。
方藥:蒼朮、厚朴、白蔻仁各12克,藿香、澤瀉各9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陳皮、桂枝、石菖蒲各10克。
(2)濕熱童滯:煩渴,發熱尿少,身重,腹大浮腫,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金銀花15克、荷葉9克、連翹12克、澤瀉10克、茯苓20克、草決明12克、虎杖12克。
(3)肝火熾熱:口苦煩躁,面紅目赤,胸脅脹滿,小便黃赤,大便乾燥,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山梔於12克、柴胡9克、木通6克、車前子15克、澤瀉IO克、石決明15克。
(4)陰虛陽亢:頭暈耳鳴,少寐多夢,肝體麻木,口渴,舌紅苔黃,脈弦細。
治法:育陰抑陽。
方藥:天麻、鉤藤、梔於各10克,生地18克、生決明15克,桑寄生、川牛膝、玄參、白芍、麥冬各11克。
(5)氣血淤滯:胸悶氣短,或胸痹心痛,痛有定處,舌紫暗有淤點或淤斑,弦。
治法:行氣活血化淤。
方藥:當歸、桃仁、紅花、赤芍、桔梗、牛膝各12克,川芎、枳殼、柴胡各10克,甘草6克,生地18克。
(6)肝腎陰虧:體倦乏力,腰酸腿軟,年邁體弱,耳鳴眼花,舌紅苔薄,脈沉細。
治法:益腎填精。
方藥:何首烏、麥冬、沙參、菟絲子、桑寄生各12克,生地18克、枸杞子;黃精、杜仲各15克,黑芝麻20克。
[預防與調護]飲食控制是本病治療的基本措施,總原則是注意限制總熱量,使體重正常。
I型一般只需低脂飲食;對內源性高甘油三脂即Ⅲ、Ⅳ、V型要重點限制總熱量及糖,減輕體重;n型宜採用低膽固醇飲食、低飽和脂肪酸飲食並加用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等。
另外還要精神放鬆愉快,增強運動和體力活動。
人體探秘(一)人作為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小小的身軀里包含了無數的秘密,我們要通過科學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的開發運用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巨噬細胞膽囊肌肉脾臀部小腸汗腺眉毛關節肝臟腳踝舌頭扁桃體喉結韌帶靜脈手腕血小板白細胞頸耳膽固醇嘴脂質糖元葡萄糖血管淋巴腺淋巴體液鼻眼睛子宮膀胱輸尿管胰十二指腸直腸鬍鬚前列腺毛孔神經腦動脈紅細胞血液維生素胺基酸蛋白質胃頭髮相關詞條 脂質沉積性肌病 脂質沉積性肌病(lipidstoragemyopathy,LSM)是指在肌肉中有異常含量的脂質沉積且為主要的病理改變。
本病為肌肉長鏈脂肪酸氧化過程缺...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治療 病例 脂質貯積病 脂質貯積病是一組脂質(包括糖脂)在血和組織中不正常堆積並伴有典型臨床表現的綜合徵,又稱脂質沉積病。
種類甚多,臨床表現各異,常累及神經系統,而表現為脫髓鞘...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脂質代謝紊亂 先天性或獲得性因素造成的血液及其他組織器官中脂質(脂類)及其代謝產物質和量的異常。
脂質的代謝包括脂類在小腸內消化、吸收,由淋巴系統進入血循環(通過脂蛋白... 內容 所屬分類 脂質過氧化作用 脂質過氧化作用(LipidPeroxidation)是指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質的氧化變質。
簡介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theneuronalceroidlipofusciˉnoses,NCLs)是一組兒童常見的進行性神經元變性疾病群,多為常... 概述 病因病理 症狀 流行病學 發病機制 脂質人工膜 脂質人工膜就是利用磷脂的這種特性而做成的,在很多方面它與活體膜的性質類似。
磷脂膜內可能含有膽甾醇、糖脂、中性脂肪等脂類和某種蛋白質。
名稱 簡介 黏脂質症 黏脂質症為一群先天代謝異常的溶小體儲積症,患者因酵素的缺乏,造成體內細胞無法順利代謝一種稱為黏脂質(mucolipids)的脂質複合物,而在細胞中堆積,... 病因學 發生率 其分型及致病基因簡述 診斷 臨床表征 單純脂質 單純脂質simplelipid是脂肪酸和各種醇形成的酯的總稱。
簡介 相關條目 相關搜尋眼睛脂質過氧化作用蛋白質脂質脂肪代謝胸部淫水脂肪酸三醯甘油陰唇中藥化學陰道手淫感冒脂質化學子宮脂質體血脂脂質體擠出器血脂分析維生素脂質氧合酶茶多酚人體生物膜脂類脂質體阿黴素脂質代謝異常脂質變性脂質體(原著第二版)熱門詞條keyloggerMicrosoftUpdateSriLankaSTYLENANDA事與願違任天堂明星大亂鬥傑西卡·貝爾六字大明咒吞食天地1嬰兒安全座椅孔文吉尋夢圓工作桌有機米江湖豪客傳漣漪異界萌靈戰姬藩籬情緣賺錢賽鴿風雲進銷存管理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電磁開關鬼電梯becauseofyoubranchCashBOXdniWorkOverflyrepeaterstarrystarrynightsubject分手擂臺利尿劑厚葉石斑木基隆廟口墨西哥無毛犬好不好王熙智玻尿酸原液聖誕晚餐阿拉老酒黑糯米822FRAMEGARNETCROWTouchIDturnkey存錢汽車羽絨被脂質@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營養素|營養主題館 健康九九網站
脂質的來源及分類 · 植物性油脂: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植物性油脂中不含膽固醇,並含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但椰子油和棕櫚油例外,含飽和脂肪酸較高。 · 動物性油脂:牛油 ...
- 2脂質
脂質依其組成約可分為具有脂肪酸和不具脂肪酸等兩類。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許多脂質之主要成分為脂肪酸。 分類 ...
- 3脂質 - 中文百科知識
分類
- 4脂類 - A+醫學百科
1 脂類的分類 · 2 脂質化學結構 · 3 脂類的功能 · 4 脂類的合成 · 5 脂類的消化和吸收 · 6 脂類與脂肪 · 7 脂類的酶促水解 · 8 參看 ...
- 5脂質
分類: · 磷脂類(Phospholipid): 所有細胞均含磷脂質,而腦、神經組織及肝則特別富含這些物質。 · 膽固醇(Cholesterol):. (1)膽固醇分佈於動物細胞中,尤其以神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