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三) @ 心情記事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音 ...
心情記事人生是在不斷的成長當中領悟、成熟。
歲月會增長吾人的智慧。
希望我的部落格能帶給大家另一種省思,也帶給我自己放下的快樂。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812030833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三)?四書-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三)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音烏)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音縹)而不知發。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
「註釋」
寡人:國君對「我」的謙稱,猶言寡德者。
焉耳:焦循正義:「當作焉爾。
何休注(公羊隱公二年):『焉爾,猶言是也。
』然則此言盡心焉耳者,猶云盡心於是矣。
」趙注:「焉耳者,懇至之辭。
」
河內凶: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古稱河內,其地時屬梁(魏)。
凶是荒年。
河東:言移其民於河東就食。
黃河流經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舊時通稱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地叫河東。
其地時亦屬梁。
加少:日益減少。
焦循正義:「加多是增多,加少是增少。
」
填然鼓之:填然,鼓聲充盛貌,猶今言「鼕鼕地。
」鼓,此作動詞,打鼓。
之,助詞。
兵刃:即兵器。
曳兵而走:拖著兵器敗逃。
直:副詞。
但、祇。
不可勝食:言不可勝吃,猶言吃不盡。
勝音升。
數罟不入洿池:數罟,音促古,細密的漁網。
洿池,停置在低窪處的濁水池。
斧斤以時:斧斤,二砍木用的鐵器。
斤即砍刀。
以時,謂依一定的時令。
禮記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
喪死:葬送死者。
五畝……以桑:朱注:「五畝之宅,一夫所受。
二畝半在田,二畝半在邑;田中不得有木,恐妨五穀,故於牆下植桑,以供蠶事。
」
五十者可以衣帛:衣帛,穿絲綢做的衫。
朱注:「五十始衰,非帛不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
」
雞豚狗彘之畜:豚,豬。
彘音智,小豬。
畜,飼養。
統言農家所飼養的牲畜。
無失其時:謂家畜孵化生育之時不要失誤,如正月犧牲不要用雌者之類是。
七十者可以食肉:朱注:「七十非肉不飽,未七十者不得食也。
」
百畝……其時:朱注:「百畝之田,亦一夫所受。
至此則經界正,耕地均,無不受田之家矣。
」勿奪其時,謂勿以徭役奪其稼穡之時。
謹庠序:謹是謹慎,庠序,皆鄉學的名稱。
夏稱校,殷稱序,周稱庠,今叫學校。
申之以孝悌:申,重、再,叮嚀反覆意。
善事父母叫孝,善事兄長叫悌。
頒白者不負載:頒與斑同。
頒白者,即頭髮半白半黑的老人。
負,用背載物。
戴,用頭頂物;按肩挑之類亦屬之。
黎民:黎是黑色。
謂黑髮少壯的人。
王:讀去聲。
據其身臨天下而言。
檢:節制。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同途,餓莩即餓死的人。
莩同殍,音漂。
發是發倉廩以賑貸。
歲:即凶年的意思。
「語譯」
梁惠王對孟子說:「我對於國事,算是用盡心力的了,譬如河內地方發生饑慌,就把那兒的少壯人民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米穀搬運一些到河內,賑濟留在那裡的老弱婦孺;河東地方如發生饑慌,也採取同樣的辦法。
考察鄰國所行的政策,沒有像我這樣在人民身上用心的;可是鄰國人民並不見得減少,我的人民也不見得加多,這卻是什麼緣故呢?」孟子答道:「王很愛好戰鬥,就請讓我用作戰來做比方吧:當那鼕鼕的鼓聲促令兵士進攻時,雙方兵器一接觸,就丟了盔甲拖著兵器敗退下來,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後站住,有的跑了五十步然後站住;可是那跑五十步的竟譏笑那跑了一百步的膽量太小,這樣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的。
他只是沒跑到一百步罷了!一樣是逃走啊!」
孟子說:「王如果知道這個道理,那就不必盼望人民多過鄰國了;反正都是一樣啊。
只要不耽誤農人耕種的時令,五穀就吃不完了;細密的網子不放到低窪的池塘裡,魚鼈就吃不完了;帶了斧頭和刀鋸,依著一定的時令到山上去砍伐,材木就用不完了。
五穀和魚鼈吃不完,材木也用不完,這就能使人民在養生送死方面的需要都沒有缺憾;能使人民在養生送死方面沒有缺憾,便是王道基礎建立了。
再進一步,規定人民在住宅附近,種桑養蠶,那末五十歲的老人,有絲綢可穿了;雞、小豬、狗、母豬等家畜,不要誤了牠們繁殖孕育的時節,那末七十歲的老人,有肉可吃了;每家給他一百畝田,不要因別的差役奪去他耕種的時間,那末有數口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
注意學校的教育,反覆申明孝悌的道理,那末頭髮花白的老人,就不至於親自肩挑背負的在道路上辛苦了。
七十歲的老人可以穿綢吃肉,年輕的人民不挨餓不受凍,假若像這樣還不能稱王於天下,那是從來沒有的事!可是,如今的國王,當豐年連豬狗都吃人食的時候,卻不知道收購餘糧,防備饑荒;遇到荒年,路上有餓死的人,也不知道把倉庫裏的米穀拿出來賑濟。
人民餓死了,還說:『不是我的罪過,是荒年的緣故啊!』這又何異於拿刀殺死人,還說:『不是我殺死的,是這把刀殺死他的啊!』王只要自己負起責任,不推卸到歲得凶荒上去,這就可以使天下的人民都來歸服了。
」
本章是孟子說國君為人民盡心,要從根本上講王道,不該談小惠小恩耳。
惠王懷疑孟子仁政會讓百姓歸心的說法,因為他已盡心賑災,何以人民不見增加呢?孟子云:「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當時是「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財」,人民是農夫,可以耕作土地,也是戰士,可以保護土地,至於如何「制民之產」,如何「謹庠序之教」,則是「政事」的「發政施仁」。
孟子以為在「政事」上發政施仁,就可以引來人民,而土地就有人耕作開發,不說功利,豈不是就可以富國又強兵了嗎?惠王抱怨人民不增加,原因在救災,不是出於他的仁心關懷,而是懷抱功利的觀點。
人民加多可為富國強兵的資藉,是以人民為工具,孟子加以扭轉,一切施政以人民為主體,以養護人民為目的。
把功利轉為仁義,把霸道推上王道,把政治與仁義結合,提昇至道德的層次。
頓時呈現無比莊嚴的價值意義。
而後孟子再提出他的仁政藍圖。
先養後教,使人民生活安定,而且品德敦厚,這樣的國家在當時無異是人間淨土。
一統天下的大道,就在此仁政的實踐中完成。
反觀政治現實又如何呢?豪門大家的豬、狗吃掉百姓的糧食,卻不知加以檢點節制,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知去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老百姓餓死了,卻說:「不是我的罪過,是荒年的緣故。
」這樣的說詞,和拿刀子去殺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是兵器殺的。
」又有什麼不同呢?
這一番話旨在建立責任政治的觀念,在位者要擔負保護國家教養人民的責任,不能一遇荒年就有百姓餓死,此暴露出福利政策未建立的弱點。
政府沒有責任感,百姓不能寄予信任,所以當你不把災難歸過於荒年的時候,天下的百姓都會前來投靠你了。
此時已是王道有成,而不只是王道之始了。
蓋孟子本乎悲天憫人之心,厭惡恐怖不仁的戰爭,想盡辦法欲引導梁惠王倡行王道(仁政),方能真正達到仁者無敵之境,自然戰爭可免,堯天舜日之境可再也。
/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cyl401106'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加我為好友慈悲就是:關懷、愛護、原諒、不計較。
記住:不執著、不對立、不控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遇到挫折或傷害抱持算了吧!不要緊!會過去的!心情會好過一些。
這是對自己的提醒!也是座右銘!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cyl401106's新文章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殘缺中的圓滿智者言別把福漏了處處皆道場淡才是真滋味大智若愚誰教的?禪意,看透蒼茫的淡然真愛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寡人之于國也原文、譯文 - 漢語網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 ... (17)請:有“請允許我”的意思。
-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古诗大全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出自先秦诗人孟子的古诗《寡人之于国也》,其全文如下: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3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以”是什么意思? - 雨露学习互助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以”是什么意思? 索拉99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 4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的意思該句原文及翻譯
- 5數的意思|汉典“數”字的基本解释
數”字的解释,释义,异体字,音韵方言,部首笔画,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源字形. ... 如:數年;數人。《孟子•梁惠王上》:“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