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圖靈的貢獻 - 國家實驗研究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一般家用電腦到超級電腦,全世界的電腦至今都是採用馮.紐曼架構,以二進制進行運算。

而馮.紐曼架構正是以圖靈於1936年提出的「圖靈機」(Turing Machine)為概念,進而 ... 科普講堂 首頁 媒體中心科普講堂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圖靈的貢獻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分享: 分享到我的Facebook 分享到我的Twitter 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圖靈的貢獻 電腦對我們到底有多重要?土豆愛呷「電腦撿A」,彩券要買「電腦選號」的,電競打LOL要挑「電腦規格」,連考個試都要「電腦閱卷」,我們現在生活的大小事幾乎都離不開電腦。

說到電腦這個20世紀以來的偉大發明,就會想到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Mathison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他是來自英國的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密碼分析學家和理論生物學家,更被視為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

從一般家用電腦到超級電腦,全世界的電腦至今都是採用馮.紐曼架構,以二進制進行運算。

而馮.紐曼架構正是以圖靈於1936年提出的「圖靈機」(TuringMachine)為概念,進而設計出第一部通用型計算機。

事實上圖靈機只是一種抽象計算的運算模型,並不是具體的機器。

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圖靈測試」(TuringMachine),為現正發展的人工智慧科學(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提供了開創性的構想。

我們以第三者對於人類與電腦的反應達到真假難辨的程度,來做為對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判斷。

讓機器具備人工智慧,是為了提供更聰明、更精準、更貼近人類需求的服務,例如:訓練機器判讀醫療檢查、檢測、掃描的數據並與疾病、基因等資料庫連結,進行比對與分析,就可以快速而精準地完成個人疾病判斷與醫療建議,進而掌握疾病的預防與診療。

這樣的應用,相信在電腦效能持續推升與人工智慧的急遽發展下,很快就會實現。

國研院國網中心因應AI時代的來臨,在科技政策的支持下,將著手建置國家級AI研發與雲端服務基礎建設,發展前瞻智能應用之軟硬體技術與服務。

未來有一天,我們吃的土豆不僅是「電腦撿A」,還可能是電腦種的,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基因需求而精密計算過,為不同個體所栽種出的土豆喔!。

隱私保護及網站安全政策 Copyright©2022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版權所有 關鍵字 首頁 關於國研院任務願景 組織架構 首長介紹董事長 院長 副院長 大事紀要 交通資訊 國研榮耀 研究發展地球環境太空科技 地震工程 海洋探索 資通訊科技半導體產業 儀器科技 高速網路與計算 生醫科技 科技政策 支援政策任務 技術合作技術服務手冊 合作聯繫 技術授權 專利讓與 僑台商專區 科技影響力社會參與 人才培育 媒體中心科普講堂 新聞訊息 活動公告 出版刊物 影音多媒體 電子賀卡 資訊公開 人才招募 LanguageEnglis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