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存在主义(英語:Existentialism),是一个探討人類生存意義的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
尼采和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驱。
在20世纪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20 ...
存在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萨特
存在主义(英語:Existentialism),是一个探討人類生存意義的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
尼采和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驱。
在20世纪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
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保羅·萨特和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這些命題曾經影響了文學(例如: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加缪)、精神分析學(例如:賓斯萬格(英语:LudwigBinswanger)和羅洛·梅)和神學(例如:保羅·田立克)。
目录
1定義的相關問題和背景
2概念
2.1存在先于本质
2.2荒謬
3歷史
4参考文献
5外部連結
6參見
定義的相關問題和背景[编辑]
事實上,儘管存在主義一般認為源自祁克果,首位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採用此詞自稱的是萨特。
正如著名學者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頓(英语:FrederickCopleston)的解釋,萨特斷定「所有存在主義者的共同基本原則是存在先於本質」。
[1]哲學家史蒂文·克勞威爾(英语:StevenCrowell)則認為要定義存在主義是相當困難的,因為與其說存在主義本身是完整的哲學系統,不如理解為一種用來拒絕其他系統性哲學的方法。
沙特自己在1945年的演講中,描述存在主義為「從忠實無神論的位置來描繪所有後果的企圖」。
[2]
雖然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以外的人們多認為存在主義的名稱源自於祁克果本人,但更有可能的是祁克果從挪威詩人及文學評論家約翰·塞巴斯蒂安·韋爾黑文(英语:JohanSebastianCammermeyerWelhaven)獲得靈感(至少在用「存在性」來描述他的哲學)。
[3]這種說法有兩個來源,其一是挪威哲學家愛瑞克·倫德斯塔德(ErikLundestad)提出,丹麥哲學家弗雷德里克·西伯恩(FredrikChristianSibbern)在1841年有兩段對話,分別是與韋爾黑文以及祁克果。
在第一段對話中,據信韋爾黑文想出了「一個詞來涵蓋密切積極的生活態度,他稱這思維叫存在性」。
[4]然後這個詞語由西伯恩轉述給了祁克果。
第二個根據是來自挪威歷史學家胡尼·斯萊格斯塔德(英语:RuneSlagstad),他自稱能證實是祁克果自己曾說「存在性」是從韋爾黑文借來的。
他強烈認為,祁克果本人說過:「黑格爾方法並不以『存在性』的方式研究哲學;用我和韋爾黑文談哲學時曾經使用的詞語來描述的話」。
[5]另一方面,挪威歷史學家安妮-莉·絲塞(英语:Anne-LiseSeip)則是對斯萊格斯塔德的論點表達疑慮,認為該聲明實際上源自挪威文學史學家卡史林努·龐(英语:CathrinusBang)。
[6]
概念[编辑]
存在先于本质[编辑]
其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於本質”。
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本身之外沒有先天决定的道德或靈魂。
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的。
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卻有選擇的自由。
當評價一個人時,要評價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身份,因為人的本质是透過行為被定義的,“人就是他行为的总和”。
萨特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
他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
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
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潜力与可能。
萨特也提出:「他人即是地狱」。
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即是地狱」。
存在主義並沒有否定神的存在,例如祁克果就是一名基督徒,他認為存在主義是基督徒思想模式的開始。
尼采在其著作《快樂的科學》(英語:thegayscience)中提出「上帝已死」的說法,尼采並不是說上帝在形而下的層面已死;相反地,尼采意识到上帝已死代表現存道德標準的危機。
(Thequestion"Whyisthereanythingatall?",or,"Whyistheresomethingratherthannothing?"hasbeenraisedorcommentedonbyphilosophersincludingGottfriedWilhelmLeibniz,LudwigWittgenstein,andMartinHeidegger–whocalleditthefundamentalquestionofmetaphysics)
存在的形式与形式的存在
"存在即是被感知“----乔治·贝克莱
"真正的神秘不是存在的形式,而是形式的存在“---维特根斯坦
荒謬[编辑]
主条目:荒謬
荒謬這個概念是指世界的不合理部分与我们渴望解释的一切冲突和离异。
加繆認為,建立在懷疑論之上的生活是没有真正意義的,但接受荒谬的诚实的人会以自己的反抗賦予生活意義。
這种無意義性還涵蓋著世界的是非不分與不公平。
這與「壞事不會發生在好人身上」的概念相左;對世界而言,打個比方說,沒有所謂的好人或壞人;發生的事就這樣發生了,它可能降臨在任何「好」人或「壞」人身上。
[7]
荒謬這概念一直以來都在文學上相當突出。
祁克果、貝克特、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內斯庫、烏納穆諾、皮藍德羅[8][9][10][11]、萨特、海勒和加缪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在描述人遭遇到世界的荒謬。
在痛苦地察覺到此無意義後,加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中稱「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自殺。
」雖然針對這類可能極度有害遭遇的「藥方」各自不同,不論是祁克果的宗教「階段」或加繆的堅持不懈,大多數存在主義哲學家的焦點都在幫助人們避開不好的生活方式,以免置於喪失一切意義的長期險境之中。
這種意義崩解的可能性會對自身平靜構成重要威脅,而這也就違背存在主義的哲學。
[12]據信因自殺是可能的而使得所有人都是存在主義者。
[13]在無意義的生活中,一個荒誕主義者能不屈地直面“自殺”。
[14]
歷史[编辑]
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参考文献[编辑]
^Copleston,F.C.Existentialism.Philosophy.2009,23(84):19–37.JSTOR 4544850.doi:10.1017/S0031819100065955.
^SeeJamesWood'sintroductiontoSartre,Jean-Paul.Nausea.London:PenguinClassics.2000.ISBN 978-0-141-18549-1.
^TidsskriftforNorskPsykologforening,Vol45,nummer10,2008,side1298–1304,Welhavenogpsykologien:Del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undestad,1998,p.169
^Slagstad,2001,p.89
^Seip,2007,p.352
^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Existentialism,3.1Anxiety,Nothingness,theAbsur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ssnett,Susan;Lorch,Jennifer.LuigiPirandellointheTheatre.Routledge.March18,2014[26March20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Thompson,Mel;Rodgers,Nigel.UnderstandingExistentialism:TeachYourself.Hodder&Stoughton.2010[2017-08-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Caputi,AnthonyFrancis.PirandelloandtheCrisisofModernConsciousness.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2017-08-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Mariani,Umberto.LivingMasks:TheAchievementofPirandello.UniversityofTorontoPress.2010[26March20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Jean-PaulSartre.ExistentialismisaHumanism,Jean-PaulSartre1946.Marxists.org.[2010-03-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4).
^EKeen.SuicideandSelf-Deception.PsychoanalyticReview.1973[2017-08-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EKeen.SuicideandSelf-Deception.PsychoanalyticReview.1973[2017-08-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外部連結[编辑]
從存在主義略談人生哲學-Google缓存
參見[编辑]
杜巴利伯爵夫人
哲学主题
存在主義神學
Existentialtherapy(英语:Existentialtherapy)
查论编存在主义概念
Abandonment(英语:Abandonment(existentialism))
荒謬
畏
本真
Badfaith(英语:Badfaith(existentialism))
Beinginitself(英语:Beinginitself)
存在先于本质(英语:存在先于本质)
Existentialcrisis(英语:Existentialcrisis)
实是性
意义(英语:Meaning(existential))
虚无主义
其他(英语:Other(philosophy))
思想家
加缪
海德格尔
胡塞爾
雅斯贝尔斯
卡夫卡
克爾凱郭爾
尼采
萨特
相关
現象學
歐陸哲學
超验主义
德国唯心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Existentialistanarchism(英语:Existentialistanarchism)
Existentialnihilism(英语:Existentialnihilism)
存在主義美學
查论编哲学 分支(形而上学 ·知识论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價值論)哲学与……
艺术
设计
音乐
电影
历史
人性
语言
文学
文化
教育
人生
宗教
宇宙学
存在
哲学
精神
痛苦(英语:Pain(philosophy))
幽默
心理学(英语:Philosophyofpsychology)
神经哲学(英语:Neurophilosophy)
行动
数学
人工智能
信息
时空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环境
技术
工程(英语:Philosophyofengineering)
医学哲学
醫療衛生哲學
性(英语:Philosophyofsex)
社会科学(英语:Philosophyofsocialscience)
经济
公正
法律
政治
社会
战争
哲学学派哲學史
西方
古典
中世纪
文艺复兴
近代(巴洛克时期 ·啟蒙時代 ·19世紀)
当代
东方
古典中国
儒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魏晉玄學
道家
杨朱
禅宗
希腊-希臘化哲學
前苏格拉底
毕达哥拉斯主义
诡辩学派
柏拉图主义
亞里斯多德主義(逍遙學派)
犬儒學派
伊比鳩魯學派
斯多亞學派
新柏拉图主义
解釋學
印度
佛教
顺世论
印度教(英语:Hinduphilosophy)
耆那教(英语:Jainphilosophy)
波斯(英语:Iranianphilosophy)
玛兹达克
祆教
楚尔凡教义
中世紀9–16世纪基督欧洲
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
托马斯主义(阿奎那)
东亚
宋明理學(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永嘉学派)
韓國儒學
日本朱子学
印度
新逻辑学派(印度哲学)(英语:Navya-Nyāya)
有保留的非二元论(英语:Vishishtadvaita)
二元论(英语:Dvaita)
伊斯兰
阿威罗伊主义(英语:Averroism)
阿维森纳
照明主义(英语:Illuminationism)
伊斯兰教义学
苏菲主义(英语:Sufiphilosophy)
犹太教
犹太-伊斯兰(英语:Judeo-Islamicphilosophies(800–1400))
近代17–19世纪人物
新托马斯主义
笛卡尔主义
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黑格尔主义(英语:Hegelianism)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唯心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绝对唯心论(英语:Absoluteidealism)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效益主義
实用主义
其他
自由主义
无政府主义
現代主義
現象學
超验主义
存在主义
日本國學
新儒家
当代20–21世纪分析哲學
分析女性主义(英语:Analyticalfeminism)
结果论
實驗哲學
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英语:Internalismandexternalism)
证伪主义
基础主义和真理融贯论
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
法律实证主义
蒯因的自然主义(英语:Naturalizedepistemology)
日常語言哲學
寂静主义
罗尔斯主义
改革宗知识论(英语:Reformedepistemology)
后分析哲学(英语:Postanalyticphilosophy)
功利主義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维也纳学派
维特根斯坦
欧陆
批判理論
解構主義
存在主义
女性主義
法蘭克福學派
后现代主义(英语:Postmodernphilosophy)
後結構主義
社会建构主义
結構主義
其他
京都學派
俄国宇宙主义(英语:Russiancosmism)
更多
领域形上學
原子論
二元论
一元论
自然主义
本体论
行动
事件
过程哲学(英语:Processphilosophy)
現實
反实在论(英语:Anti-realism)
概念論
唯心主義
唯物主义
自然主义
唯名論
實在論
自然神论
知识论
理性主义
唯心主義知識論
经验主义
建构主义(英语:Constructivistepistemology)
特殊主义(英语:Epistemologicalparticularism)
怀疑论(英语:Philosophicalskepticism#Epistemologyandskepticism)
唯我論
信仰主義
精神
行为主义
取消主义
副现象主义
机能主义(英语:Functionalism(philosophyofmind))
客观主义
主觀主義
伦理学
结果论
义务伦理学
德性倫理學
自由意志
相容论
決定論
自由意志主义(英语:Libertarianism(metaphysics))
规范性(英语:Norm(philosophy))
绝对主义
特殊主义(英语:Moralparticularism)
相对主义
虚无主义
怀疑主义
普遍主义
美学
形式主义
制度论(英语:Institutionaltheoryofart)
美学回应(英语:Aestheticemotions)
逻辑学
经典
非经典
形式
非形式
悖论
谬误
各地区哲学哲学相关列表各地区哲学
非洲(埃塞俄比亚(英语:Ethiopianphilosophy))
阿兹特克(英语:Aztecphilosophy)
东方(中国 ·日本 ·朝韩(英语:Koreanphilosophy) ·香港 ·臺灣 ·印度 ·伊朗(英语:Iranianphilosophy) ·印尼(英语:Indonesianphilosophy) ·巴基斯坦(英语:Pakistaniphilosophy))
西方(美国(英语:Americanphilosophy) ·英國 ·丹麦(英语:Danishphilosophy) ·法国(英语:Frenchphilosophy) ·德国 ·希腊 ·意大利(英语:Italianphilosophy) ·波兰(英语:Polishphilosophy) ·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nphilosophy) ·俄国(英语:Russianphilosophy) ·斯洛文尼亚(英语:Slovenephilosophy))
列表
概要
索引
问题
学派
词汇表
概念
哲学家
运动
出版物
主题
分类
专题
最近更改
查论编形而上学学者古代
巴门尼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
迈蒙尼德
迦毗罗
普罗提诺
邓斯·司各脱
托马斯·阿奎那
近代
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勒内·笛卡儿
约翰·洛克
大卫·休谟
托马斯·里德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艾萨克·牛顿
巴鲁赫·斯宾诺莎
18~19世纪
伊曼努尔·康德
乔治·贝克莱
G.W.F.黑格尔
亚瑟·叔本华
卡爾·馬克思
弗里德里希·尼采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若瑟·马雷夏(英语:JosephMaréchal)
19~20世纪
马丁·海德格尔
亨利·柏格森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伯特兰·罗素
鲁道夫·卡尔纳普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
当代
朵洛西·埃米特(英语:DorothyEmmet)
乔治·爱德华·摩尔
让-保罗·萨特
吉尔伯特·赖尔
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
斯特劳森
柯林武德
阿道夫·斯托尔(英语:AdolphStöhr)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
伊莉莎白·安斯康姆
唐纳德·戴维森
迈克尔·达米特
阿尔文·普兰丁格
彼得·范·因维根(英语:PetervanInwagen)
德里克·帕菲特
理论
行動理論
反实在论(英语:Anti-realism)
決定論
二元論
生成论(英语:Enactivism)
本质主义
存在主义
自由意志
印度教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自由意志主义(英语:Libertarianism(metaphysics))
自由
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生命的意義
一元论
自然主义
虚无主义
现象主义
實在論
物理主义
柏拉图式唯心主义(英语:Platonicidealism)
相對主義
数论
科學實在論
唯我論
主觀主義
实体论(英语:Substancetheory)
类型论
概念
抽象客体
世界灵魂(英语:Animamundi)
存有
范畴
因果
選擇
我思故我在
概念
涉身认知(英语:Embodiedcognition)
實體
本质
存在
經驗
有实体设定的抽象(英语:Hypostaticabstraction)
想法
同一性
同一性與變化
信息
洞察
智力
意思表示
情态
物质(英语:Matter(philosophy))
意义(英语:Meaning(existential))
模因学
心灵
运动
必要性
观念(英语:Notion(philosophy))
客體
模式
知觉
物体
原理
性质
感质
质(英语:Quality(philosophy))
現實
灵魂
主体
实体形式(英语:Substantialform)
思想
时间
真理
类型–个例之辨(英语:Type–tokendistinction)
共相
不可觀測性
价值
相关话题
價值論
宇宙学
知识论
後設
本体论
精神哲学
科学哲学
心理学哲学(英语:Philosophyofpsychology)
自我哲学
时空的哲学(英语:Philosophyofspaceandtime)
目的論
理论物理学
分类
主题
专题
相关更改
查论编宗教哲学宗教概念
來世
尤西弗罗困境
信仰
智能设计论
神迹
罪恶问题
宗教信仰
灵魂
精神
神义论
神學無用論(英语:Theologicalveto)
神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神学(英语:Aristoteliantheology)
梵
巨匠造物主
神圣至简(英语:Divinesimplicity)
倫理利己主義
太一
聖靈
仇神論(英语:Misotheism)
泛自然神論
人格神
進程神學(英语:Processtheology)
至高存在
不動的動者(英语:Unmovedmover)
各信仰中的神
儒教、道教、華人民間信仰
亚伯拉罕宗教(英语:GodinAbrahamicreligions)
佛教(英语:CreatorinBuddhism)
基督教
印度教(英语:GodinHinduism)
伊斯兰教
耆那教(英语:GodinJainism)
犹太教(英语:GodinJudaism)
摩门教(英语:GodinMormonism)
锡克教(英语:GodinSikhism)
巴哈伊信仰
巫术(英语:Wiccanviewsofdivinity)
神的存在性支持
美论证
基督论证
意识论证
宇宙学论证
程度论证
欲望论证
宗教经验论证
爱论证
奇迹论证
美德论证
本体论论证
帕斯卡的賭注
合理基础论证
理智论证
目的论论证
超验主义关于神存在的论证
目击者论证
反对
终极波音747策略
无神论者的赌注
伊壁鳩魯悖論
自由意志悖論
地狱问题(英语:ProblemofHell)
不一致启示论证
无信仰论证(英语:Argumentfromnonbelief)
神学語言非认知主义(英语:Theologicalnoncognitivism)
奥卡姆剃刀
全能悖论
肚脐假设(英语:Omphaloshypothesis)
坏设计论证(英语:Poordesign)
羅素的茶壺
无知者的命运(英语:Fateoftheunlearned)
宗教理论
道
天人合一
无宇宙论
不可知论
泛靈論
反宗教主义
无神论
明理思想運動
法(印度哲學)
自然神论
基督徒自然神论
神圣命令论
二元论
秘教
宗教排他论
存在主义(基督教、不可知论、无神论)
婦女神學
諾斯底主義
单一主神教
人文主义(宗教、世俗、基督教)
宗教兼容主义
一元论
一神教
神秘主义
自然主义(形而上、宗教、人文主义)
新纪元运动
非二元论
非有神论
泛自然神论
泛神论
多神论
过程神学
宗教原教旨主义
宗教唯心论
萨满教
道教
有神论
先验论
多重宗教身份認同
宗教多元主義
更多...
宗教哲学家(按活跃年代)古代中世纪
赫拉克利特
奥古斯丁
波爱修斯
安瑟莫
迈蒙尼德
马尔毛帖的高尼罗
鲁世德(阿威罗伊)
托马斯·阿奎那
米兰多拉
伊拉斯谟
启蒙运动
笛卡儿
帕斯卡
斯宾诺莎
威廉·沃勒斯顿
托马斯·乔伯
大卫·休谟
霍尔巴赫
康德
赫尔德
1800185018801900
施莱尔马赫
黑格尔
威廉·维赫维尔
费尔巴哈
克尔凯郭尔
立敕尔
海克尔
克利福德
尼采
哈格尔德·霍夫丁
威廉·詹姆士
弗拉基米尔·索罗沃夫
恩斯特·特勒爾奇
鲁道夫·奥托
列夫·舍斯托夫
布尔加科夫
弗洛伊德
卡西尔
1920战后19701990
乔治·桑塔亚那
罗素
帕弗罗·弗罗伦斯基
马丁·布伯
保羅·田立克
卡爾·巴特
布鲁内尔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米尔恰·以利亚德
J.L.麦凯
彼得·积奇
安东尼·弗鲁
威廉·阿尔斯顿
威廉·L·罗
阿尔文·普兰丁格
斯温伯恩
羅伯特·摩尔日修·亚当斯
丹尼爾·丹尼特
威廉·莱恩·柯莱格
相关条目
宗教批判
查经
宗教史
宗教
宗教學
宗教哲学
神學
宗教與科學
政治与宗教
理性与信仰
更多...
主题门户 · 分类目录
规范控制
AAT:300068735
GND:4121232-0
NDL:0057489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存在主义&oldid=70769701”
分类:存在主义哲學流派主义形上學理論隐藏分类:含有英語的條目扩充中的条目所有扩充中的条目包含空白章節的條目所有包含空白章節的條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包含AA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osanskiCatalàCebuano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贛語GalegoAvañe'ẽ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ardu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認識@ 閱讀與生活 - 隨意窩
1.存在主義重視人的存在、尊嚴與價值,充分代表人文主義的教育精神。關心的是「主體的人」、「具體而活生生的人」。存在主義不解釋世界,而是解釋存在的意義, ...
- 2存在主義:沙特、波娃、卡繆 - 香港01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被公認為「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大師,他倡導的存在主義思潮在世界各地的 ...
- 3存在主義- 教育百科
解釋:. 一種對現代西方深具影響力的哲學。此種哲學最先在探討存在的意義,繼而闡明存在 ...
- 4自由與希望——沙特存在主義哲學淺析(上) - 香港01
作者|彭家鋒,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摘要:沙特(Jean-Paul Sartre)是法國二十世紀影響深遠的哲學家之一,是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 ...
- 5存在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存在主义(英語:Existentialism),是一个探討人類生存意義的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尼采和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