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與肌電圖分析 - 碩博士論文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及肌電圖分析摘要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藉由動力學逆過程方程式,來探討不同負荷下(55、57.5、60公斤)舉重抓舉動作過程中提鈴期、發力期、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106.144)您好!臺灣時間:2022/04/0616:37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謝志鍵論文名稱: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與肌電圖分析論文名稱(外文):TheAnalysisofSnatchamongThreeDifferentWeightsinDyanmicsandElectromyographyonWeightlifting指導教授:翁梓林指導教授(外文):Tzu-LinWong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學門:教育學門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03中文關鍵詞:動力學逆過程、軸向力、剪力、淨關節肌肉力矩、標準化積分肌電外文關鍵詞:inversedynamics、compressiveforce、shearforce、netjointmuscletorques、normalizedintegratingelectromyography相關次數: 被引用:9點閱:659評分:下載:125書目收藏:0 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及肌電圖分析摘要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藉由動力學逆過程方程式,來探討不同負荷下(55、57.5、60公斤)舉重抓舉動作過程中提鈴期、發力期、沉身期及站立支撐期之下肢段淨關節軸向力與剪力受力程度;並藉由各分期之淨關節肌肉力矩來探討下肢段關節伸、屈肌群作用情形;另外,以全波整流肌電圖來分析主要作用肌群之標準化積分肌電。

本實驗以一位優秀女子舉重選手(身高163公分、體重58.5公斤、年齡22歲、舉齡5年)為受試對象。

實驗以CPLMS25k高速攝影機(114Hz)沿受試者矢狀面進行二度空間抓舉動作之拍攝,並結合AMTI測力板(1140Hz)、Biovision肌電系統(1140Hz)對動作過程訊號之擷取,再將原始資料以Kwon3D動作分析及DASYLab6.0分析軟體進行量化,並以Excel方程式作同步處理,而獲得抓舉動作過程運動學、動力學及肌電訊號等參數值。

實驗結果經分析及討論後得到以下結論:一、提鈴期間腳掌踝關節組織軸向力及大腿膝關節剪力之平均受力,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且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踝關節屈肌群及膝關節伸肌群的作用角色愈不明顯;另外,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於提鈴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有產生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二、發力期間腳掌踝關節組織及大腿兩端關節組織之軸向力與剪力,及小腿兩端關節組織之軸向力之平均受力值,且腳掌骨、小腿及大腿兩端關節組織的壓力,與大腿兩端關節面組織之剪力皆出現最大受力值,其受力程度皆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而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膝關節伸肌群及髖關節屈肌群的作用角色愈為明顯;另外,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於發力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其標準化積分肌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顯示其此時期產生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三、沉身期間小腿踝、膝關節組織及大腿髖關節組織軸向力之平均受力,皆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且下肢段關節面所有小受力值皆出現於沉身期初期瞬間,但無隨著負荷增加而有明顯的變化;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膝關節伸肌群的作用角色愈為明顯,相反的踝關節屈肌群的作用角色則愈不明顯;另外,股內側肌、股外側肌、腓腸肌,於沉身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產生了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四、站立支撐期間腳掌、小腿及大腿兩端關節組織之軸向受力,皆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踝關節及髖關節屈肌群,與膝關節伸肌群的作用角色愈為明顯;另外,闊背肌、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及腓腸肌,於站立支撐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而產生明顯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關鍵詞:動力學逆過程、軸向力、剪力、淨關節肌肉力矩、標準化積分肌電 TheAnalysisofSnatchamongThreeDifferentWeightsinDynamicandElectromyographyonWeightliftingAbstractTherearethreeprimarypurposesofthisstudythatwillbeshowedasfollowamongpull,explosion,non-support,supportphasesofsnatchonweightlifting.First,toanalyzecompressiveandshearforceoflowerextremityestimatedbyinversedynamicequation.Second,torealizehowlowerextremityextensorsandflexorsworkaccordingtonetjointmuscletorques.Third,toanalyzeprimarymusclesbyusingthestandardizingintegratedelectromyography.Thesubjectofthisstudyisanelitefemaleweightlifter.FilmsareshotthroughsagittalplaneonsubjectbyCPLMS25Khigh-speedcamera(114Hz)intwodimensionalspace,kinematicsparameterswerecountedoutbyKwon3Dsoftware.ThentheymustbesynchronizedwithkineticsparametersgottenbyDASYLABanalysissoftwaretakenbybothexperimentequipmentsofAMTIforceplate(1140Hz)andBiovisionEMGsystem(1140Hz).Theconclusion’sfinallygottenbyanalyzinganddiscussingthetestresultswhichisasfollow:1、Theaveragesoffootatanklejointcompressiveforceandthighatkneeanklejointshearforcearemoreaccordingtotheloadenhancedonbodyinpullphase.Flexorsathipjointworkactively,onthecontrary,flexorsatanklejointandextensorsatkneejointworkinactivelyaccordingtotheloadenhancedonbodyinthissamephase.Duringthisphaserectusfemoris,vastusmedialis,vastuslateralishavemorereactionsaccordingtothemoreload.2、Footatanklejoint,thighatbothsidejoint’saveragecompressiveandshearforces,andshankattwosidejoint’saveragescompressiveonesaremoreaccordingtotheloadmoreinexplosionphase.Lowerextremitiesjoint’sforcesarethebestonesandbemoretheloadmoreinthissamephase.Flexorsathipjointworkactively,too.Flexorsatanklejointandextensorsatkneejointworkactivelyaccordingtheloadmoreinexplosionphase.Duringthisphaserectusfemoris,vastusmedialis,vastuslateralishavemorereactionsaccordingtothemoreload.3、Theaveragesofshankatbothsidejointsandthighathipjointcompressiveforcesaremoretheloadmoreinnon-supportphase.Incontrastwithallthesmallestforcesareappearedinthissameone.Theloadmoreextensorsatkneejointworkactivelybutflexorsatanklejointworkinactivelyinnon-supportone.Duringthisphasegastrocnemius,vastusmedialis,vastuslateralishavemorereactionsaccordingtothemoreload.4、Alllowerextremitiesjoint’scompressiveaverageforcesaremoretheloadmoreinsupportphase.Theloadmorethemuscleoflowerextremitiesworkactively.Alltheprimarymuscleshaveobviousreactionaccordingtheloadenhancedmoreonsubject.Keywords:inversedynamics,compressiveforce,shearforce,netjointmuscletorques,normalizedintegratingelectromyography. …………………………………………………I中文摘要………………………………………………………………………………III英文摘要………………………………………………………………………………V目次………………………………………………………………………………………VII圖次………………………………………………………………………………………IX表次……………………………………………………………………………………XI壹、緒論一、問題背景……………………………………………………………………………1二、研究目的……………………………………………………………………………4三、研究假設……………………………………………………………………………5四、研究範圍……………………………………………………………………………5五、名詞操作型定義…………………………………………………………………6貳、文獻探討一、舉重抓舉動作分期相關文獻…………………………………………………9二、動力學逆過程在生物力學上之應用……………………………………10三、肌電圖在分析上的重要性…………………………………………………12四、本章總結…………………………………………………………………………14參、研究方法及步驟一、研究對象…………………………………………………………………………15二、實驗時間與地點………………………………………………………………15三、場地佈置…………………………………………………………………………16四、實驗儀器設備………………………………………………………18五、實驗方法與步驟………………………………………………………………20六、資料處理…………………………………………………………………………27七、實驗儀器同步方法……………………………………………………………33八、動力學逆過程之推導…………………………………………………………35肆、結果與討論一、探討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各時期下肢段淨關節平均受力……42二、探討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各時期下肢段淨關節最大、最小受力及其作用時宜………………………………………………………………51三、探討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各時期下肢段淨關節肌肉力矩……56四、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肌電特徵描述與探討………………………64五、探討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各時期主要作用肌群之標準化積分肌電……………………………………………………………………………………68伍、結論……………………………………………………………………………………76參考文獻一、中文部份…………………………………………………………………………78二、外文部份…………………………………………………………………………81附錄一、抓舉動作負荷55公斤之動力學參數表…………………………83附錄二、抓舉動作負荷57.5公斤之動力學參數表………………………90附錄三、抓舉動作負荷60公斤之動力學參數表…………………………96 參考文獻一、中文部份王雲德、盧德明、李岳生、于冰、陶袓茉、洪迪安、艾康偉(1987)。

舉重技術的生物力學研究。

北京:國家體委科教司。

王金成(1991)。

1990年哈泰盃世界舉重名人邀請賽冠亞軍選手動作之三度空間運動學分析。

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研究專案,台北市。

王令儀、杜惠萍、林德嘉、黃長福(2001)。

壘球投手跨步腳著地期間下肢段關節之動力學分析。

體育學報,31,281-292。

王令儀(2004)。

不同型態蹲踞垂直跳下肢生物力學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舉重教材小組〕(1990)。

體育學院舉重通用教材。

北京:人民體育。

朱碧梧(1991)。

抓舉技術之三度空間運動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江勁彥(1998)。

穿戴不同網球肘護具對前臂肌電活動及手肘振動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江明政(2001)。

優秀女子舉重選手抓舉動作之運動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李永輝(1991)。

電腦在運動生物力學研究上的應用-抓舉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國民體育季刊,21(2),29-39。

李昭慶(1999)。

肌電圖在骨骼肌纖一維類型判定的應用。

台灣體育,101,24-27。

郭明達(2003)。

用肌電訊號作為戰鬥機飛行員抗G動作評估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義守大學,高雄市。

李靜雯(2004)。

游泳抓台出發之垂直跳利用率與下肢動力學探討。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何維華(2002)。

台灣男性青年人與運動員之人體肢段參數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林裕人(1994)。

多頻道表面肌電訊號之高頻頻譜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林政東、陳全壽(2000)。

兩種不同牽張幅度深跳練階的二階段肌電現象之比較。

體育學報,28(3),329-338。

周立偉(1998)。

彈性能量與肌電控制對下肢比目魚肌伸展縮短週期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紀忠呈(2000)。

男子排球選手不同持續跳躍方式之肌電反應分析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許高魁(1991)。

陳淑枝舉重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許太彥(1999)。

國小學童不同高度赤腳著地之生物力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太彥(2002)。

國小學童不同軟硬表面著地下肢勁度調節之機轉及其影響。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瑞蓮(2001)。

我國優秀女子舉重選手抓舉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體育學院,台北市。

游添燈(1990)。

舉重選手在抓舉運動的肢體關節和背部受力的生物力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張怡雯(1994)。

肌肉應力與最速長度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張偉胤(1999)。

舉重選手之訓練對其體組成、細胞損傷及體內抗氧化狀態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醫學院,台北市。

黃國銓(2002)。

以動力學逆過程探討排球扣球起跳動作。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溫怡英(2000)。

比較陳氏肌力增強器不同運動型態之下肢肌電活。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趙峻郁(1998)。

老年人不同高度下階梯動作之肌電圖分析。

未出版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蔡溫義(1996)。

舉重技術報告書。

台北市:國立體育學院。

歐宗明(2000)。

膝關節傷害與運動。

中華體育,14(3),102-109。

劉玫舫(1993)。

不同運動型態下大腿肌肉肌電圖之比較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劉于詮、陳五洲、蔣明雄(2002).。

抓舉動作技術之觀察分析模式研究。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2),235-254。

賴平常、相子元(2000)。

肘關節角度與力矩關係之研究。

大專體育學刊,2(2),27-36。

韓毅雄(1983)。

骨骼肌肉系統之生物力學。

台北市:銀禾文化。

二、英文部份Astrand,P.O.,&Rodahl,K.(1986).Texbookofworkphysiology.NewYork:McGraw-HillCompanies.Bobbert,J.S.,Huijing,P.A.,&IngenSchenau,G.J.van(1987).Theinfluenceofjumpingtechniqueonthebiomechanicsofdropjumping.Journalof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andExercise,19,332-338.Cram,J.R.,Kasman,G.S.,&Holtz,J.(1998).IntroductiontoSurfacelectromyography.AspenPublishers.Enoka,R.M.(2002).Neuromechanicsofhumanmovement(3rded).Illinois:HumanKinetics.Hay,J.G.(1973).Thebiomechanicsofsportstechniques(3rded).NewJersey:EnglewoodCliffs.Hatze,H.(1981).Acomprehensivemodelforhumanmotionsimulationanditsapplicationtothetake-offphaseofthelongjump.JournalofBiomechanics,14(3),135-142.Herzog,W.,Guimaraes,A.C.S.,&Zhang,Y.T.(1994).Biomechanicsofthemusculo-skeletalsystem.Chanpaign:HumanKinetics.Isaka,T.,Okada,J.,&Funato,K.(1996).KinematicanalysisofthebarbellduringthesnatchmovementofeliteAsianweightlifters.JournalofAppliedBiomechanics,12,508-516.Komi,P.V.(1992).Strengthshorteningcycle.InP.V.Komi(Ed.),Strengthandpowerinsport(pp.169-179).Champaign,IL:HumanKinetics.Moritani,T.,&Devries,H.A.(1978).Reexamin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urfaceintegratedelectromyogram(IEMG)andforceofisometriccontraction,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57(6),263-277.Moritani,T.,Muramatsu,S.,&Muro,M.(1988).Activityofmotorunitsduringconcentricandeccentriccontractions.JournalofPhysiologyMedicine,66,338-350.Mann,R.,&Sprague,P.(1982).KineticsofSprinting.InJ.Terauds(ED.),BiomechanicsinSports(pp.305-313).DelMar:Academic.Paul,J.P.(1965).Bioengineeringstudiesoftheforcetransmittedbyjoint.InR.M.Kennedy(Ed.),EngineeringAnalysis,Biomechanics,andRelatedBioengineeringTopics(pp.369-380).Oxford:PergamonPress.Pandy,M.G.,&Zajac,F.(1991).Optimalmuscularcoordination.trategiesforjumping.JournalofBiomechanics,24,1-10.Roman,R.A.,&Treskov,V.V.(1983).SnatchtechniqueofworldrecordholderU.Zakharevich(PartII).SovietSportsReview,19(4),199-203.Sady,S.,Freedson,P.,Katch,V.L.,&Reyonolds,H.M.(1978).Anthropocentricmodeloftotalbodyvolumeformalesofdifferentsizes.JournalofHumanBiology,50(10),529-540.Schneider,K.,Zernicke,R.F.,Schmidt,R.A.,&Hart,T.J.(1989).Changesinlimbdynamicsduringthepracticeofrapidarmmovements.JournalofBiomechanics,22,805-817.Thorstensson,A.(1977).Observationonstrengthtraininganddetraining.ActaPhysiologicaScandinavica,100,491-493.Winter,D.A.(1983).Thebiomechanicsandmotorcontrolofhumangait.Ontario:UniversityofWaterlooPress.Winter,D.A.(1990).Biomechanicsandmotorcontrolofhumanmovement(2nded.).NewYork:JohnWiley&Son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學童不同高度赤腳著地之生物力學分析 2. 不同運動型態下大腿肌肉肌電圖之比較分析 3. 比較陳氏肌力增強器不同運動型態之下肢肌電活動 4. 舉重 5. 國小學童不同軟硬表面著地下肢勁度調節之機轉及其影響 6. 陳淑枝舉重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7. 舉重選手之訓練對其體組成、細胞損傷及體內抗氧化狀態之影響 8. 老年人不同高度下階梯動作之肌電圖分析 9. 游泳抓台出發之垂直跳利用率與下肢動力學探討 10. 以動力學逆過程探討排球扣球起跳動作 11. 穿戴不同網球肘護具對前臂肌電活動及手肘振動之影響 12. 多頻道表面肌電訊號之高階頻譜分析 13. 優秀女子舉重選手抓舉動作之運動學分析 14. 男子排球選手不同持續跳躍方式之肌電反應分析研究 15. 彈性能量與肌電控制對下肢比目魚肌伸展縮短週期之影響   1. 李永輝(1991)。

電腦在運動生物力學研究上的應用-抓舉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國民體育季刊,21(2),29-39。

2. 王令儀、杜惠萍、林德嘉、黃長福(2001)。

壘球投手跨步腳著地期間下肢段關節之動力學分析。

體育學報,31,281-292。

3. 歐宗明(2000)。

膝關節傷害與運動。

中華體育,14(3),102-109。

4. 劉于詮、陳五洲、蔣明雄(2002).。

抓舉動作技術之觀察分析模式研究。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2),235-254。

  1. 優秀舉重選手上肢肌力與肌電相關研究 2. 不同收縮模式肌肉疲勞對力矩與肌電圖訊號變化之影響 3.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4. 抓舉下蹲動作與舉重後蹲舉之運動學分析 5. 國小學童赤足與穿鞋著地於不同軟硬表面之生物力學分析 6. 肌電圖與肌動圖在漸增負荷式登階運動中表現之研究 7. 優秀女子舉重選手抓舉動作之運動學分析 8. 年輕人與健康老年人坐到站時下肢動力學及肌電圖之表現 9. 視覺回饋對於腿部推舉重量訓練的影響 10. 我國優秀男子舉重選手抓舉與挺舉動作之比較分析 11. 中國舞蹈「倒踢紫金冠」動作之肌電圖分析 12. 老年人肌力流失與肌肉疲勞的肌電圖與肌動圖研究 13. 台北縣九十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 14. 台北縣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 15. 國民小學幹事工作特性、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