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百度文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
英语和汉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 ...
首页
文档工具
更多
搜索文档
新客立减13元
客户端
看过
登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
英语和汉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
换句话说,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它语言成份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 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中很多不乏本国人们生活环境或本土人都熟知的事情,本土人无疑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外国人就不知所云。
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的英国渔业十分发达,因而,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航海的习语,然而中国人对航海知识所知甚少。
如: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进退两难”;steer clear of all doubtful questions“避免一切暧昧的事情”;feel under the water“感觉不适”;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未雨绸缪。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成语与习语很大一部分与农业有关。
例如:“瑞雪兆丰年、” “枯木逢春、”“拔苗助长、”“顺藤摸瓜、”“瓜熟蒂落、”“斩草除根、”“解甲归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等。
另外,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地域辽阔。
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导致英汉两个民族对“东风”与“西风”的理解截然不同。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东风”和“西风”指的是相同的自然风力,但其文化内涵是不同的。
在汉语中“东风”常是褒义词。
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
如:“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青玉案元夕》),而“西风凛冽”,象征着荒凉。
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在英语中,“东风”与“西风”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
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
雪莱(P.B.Shelly)在《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了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他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
而东风从欧洲大陆吹来,正如中国的西风。
如“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Charles Dickens).”
2. 风俗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的习俗差异表现在不同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甚至生态环境上。
这一点从两个民族的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
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狗急跳墙、”“丧家之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我国著名文人鲁迅就曾经号召人们要“痛打落水狗。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对狗没有任何赞美之意。
然而,对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视作人类的宠物、朋友或伴侣。
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
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绝大多数没有贬义。
法国大革命时期名人罗兰夫人有句名言:“我越观察人,我就越爱狗。
”可见“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为人钟爱的动物,是“忠实”的象征。
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其中既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top dog (优胜者,左右全局的人);a gay dog(快活人);a sea dog(老练水手);a water dog (水性好的人);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为难) 的真情流露,也有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的由衷赞叹。
更有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延伸文章資訊
- 1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知乎
最后一次编辑。。 正面回答题主的提问:个人认为,语言之所以背负于文化、文明之上,就好像一个人体内的血管错综复杂但构筑了鲜活的生命一样,“乡音无改鬓毛衰”正是 ...
- 2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 雅瑪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為一個包羅萬象的總體概念來看,則語言屬於人類總體文化,即大文化的範疇。但它在總體文化 ...
- 3蘇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靈魂持續加強推動國家語言保護與發展
常言道:「母語斷、文化滅」,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靈魂,因此政府逐年增加國家語言發展預算,從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任時的7億餘元,已提升至明(2022) ...
- 4語言是文化載體蘇貞昌:推動講族語文化不會斷 - Yahoo奇摩新聞
今天(21日)是「世界母語日」,原住民委員會今、明兩天舉辦「2022世界母語日─原住民族語言復振頒獎典禮暨發展會議」,討論如何全面推動營造族語友善 ...
- 5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而是文化的載體 - Chenglap's Blog
而語言卻是文化的載體, 人類不是機器, 人類是生命. 如果把溝通, 說成是「單純理解意思」的人, 他們根本不理解溝通. 溝通是理解對方的情感,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