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壓力模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素質—壓力模型(英語:diathesis-stress model)是一個心理學理論,嘗試去解釋心理疾病的成因,主要應用於精神病理學。

這個模型也可以用來研究先天與後天在人一生中 ... 素質-壓力模式 語言 監視 編輯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4月1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9年3月)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編輯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3月29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素質-壓力模式"—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補充指向其他條目的連結,以此構築百科全書的連結網路。

(2019年3月29日)請協助改善條目,為之內容新增相關連結。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en:Diathesis–stressmodel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9年3月29日)如果您擅長翻譯,並清楚本條目的領域,歡迎協助翻譯、改善或校對本條目。

此外,長期閒置、未翻譯或影響閱讀的內容可能會被移除。

目前的翻譯進度為: 45% 素質—壓力模型(英語:diathesis-stressmodel)[1]是一個心理學理論,嘗試去解釋心理疾病的成因,主要應用於精神病理學[2]。

這個模型也可以用來研究先天與後天在人一生中對於心理疾病的交互作用[3]。

時間 閂值 症狀出現 壓力 負荷 資源或支持 體質 素質-壓力模式預測當人們本身的傾向與壓力加在一起,超過一定水平就會發病。

當給予適當的解壓方法或支持,發病的閂值會上升,減低壓力的影響。

當一個預先存在且易受傷害(英語:vulnerability)的脆弱體質或身體素質,被極其緊張的生活事件所激活,兩者加起超過一定閂值,就會導致例如疾病的發生[4]。

例如,這個模型可以解釋兩個人雖然面對一樣壓力,但只有其中一個會病發出憂鬱症[5]。

另外,其他如焦慮和藥物濫用是可以共同發生的其他精神問題。

兒童時期的創傷也與憂鬱症的嚴重程度,對治療缺乏反應和患病時間長有關。

童年受創傷後更容易引發精神疾病如憂鬱症。

也提出了各種基因控制易患病性[6]。

不同的家庭病史也解釋了有些人會更高風險對某種疾病[7]。

精神心理疾病是由於患者體質上的某些弱點,如基因異常[8]、腦部或身體其他系統的異常等,使其對環境壓力的承受能力降低。

如果他在生活中遭遇到的壓力不高,則先天脆弱的系統還能承受;一旦在身體、親情、學業、工作或社會方面遭遇到困難與壓力,脆弱的系統就無法支撐而失能,甚至崩潰,此時精神疾病就會發作。

例如,知覺失調症雖然與遺傳有密切關係,致病基因從出生後就存在,但它之所以過了青春期後才發作,可能的原因就是青春期無論在身體發育、心智負荷或人際關係上,都會出現重大的衝擊與變化,需要應付的壓力變得比從前沉重,使得帶有致病基因的個體再也無法因應,從而出現精神疾病的不適症狀。

杯子有比喻解釋即使面對同一個程度壓力,有些人本身更易受影響而發病。

引伸概念編輯 保護因子(英語:Protectivefactors)相對於危險因子,指一些可以抵消或減輕壓力源或疾病的作用[9],例如一些家長與子女間依附、個人的性格[10][11]。

有些疾病會有一個易發時機,有些人們在這個時段內會比其他人更易病發[12]。

參看編輯 因應 遺傳參考文獻編輯 ^APADictionaryofPsychology.dictionary.apa.org.[2019-03-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7)(英語).  ^Sigelman,C.K.&Rider,E.A.(2009).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fe-spanhumandevelopment(6thed.)(pp.468-495).Belmont,CA:WadsworthCengageLearning. ^Sigelman,C.K.&Rider,E.A.(2009).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fe-spanhumandevelopment(6thed.)(pp.468-495).Belmont,CA:WadsworthCengageLearning. ^LazarusR.S.Frompsychologicalstresstotheemotions:Ahistoryofchangingoutlooks(PDF).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3,44(1):1–21[2019-03-29].PMID 8434890.doi:10.1146/annurev.ps.44.020193.000245.(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2-10-21).  ^Sigelman,C.K.&Rider,E.A.(2009).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fe-spanhumandevelopment(6thed.)(pp.468-495).Belmont,CA:WadsworthCengageLearning. ^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Thefundamentalsofmentalhealthandmentalillness(PDF).MentalHealth:AReportoftheSurgeonGeneral.1999[2008-11-11].(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2-02-27).  ^GazelleH.;LaddG.W.Anxioussolitudeandpeerexclusion:Adiathesisstressmodelofinternalizingtrajectoriesinchildhood.ChildDevelopment.2003,74:257–278.doi:10.1111/1467-8624.00534.  ^Sigelman,C.K.&Rider,E.A.(2009).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fe-spanhumandevelopment(6thed.)(pp.468-495).Belmont,CA:WadsworthCengageLearning. ^AdministrationforChildrenandFamilies(2012).Preventingchildmaltreatmentandpromotingwell-being:Anetworkforaction.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Retrievedfromhttp://www.childwelfare.gov/pubs/guide2012/guide.pdf#page=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eronimusB.F.;Kotov,R.;Riese,H.;Ormel,J.Neuroticism'sprospectiveassociationwithmentaldisordershalvesafteradjustmentforbaselinesymptomsandpsychiatrichistory,buttheadjustedassociationhardlydecayswithtime:ameta-analysison59longitudinal/prospectivestudieswith443313participants.PsychologicalMedicine.2016,46(14):2883–2906.PMID 27523506.doi:10.1017/S0033291716001653.  ^OrmelJ.;Jeronimus,B.F.;Kotov,M.;Riese,H.;Bos,E.H.;Hankin,B.Neuroticismandcommonmentaldisorders:Meaningandutilityofacomplexrelationship.ClinicalPsychologyReview.2013,33(5):686–697.PMC 4382368  .PMID 23702592.doi:10.1016/j.cpr.2013.04.003.  ^Barlow,D.H.&Durand,V.M.(2009).Abnormalpsychology:Anintegrativeapproa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elmont,CA: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素質-壓力模式&oldid=7216195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