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可自我診斷專家:先跨一小步|心理學解密 - 元氣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拖延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舉凡電腦、網路、手機、社群,有太多干擾注意力的事物存在,拖垮了人們原本打算完成的事項。
專家認為這跟情緒.
快訊
整理包/想出國的高端族注意了!疫苗補打5大QA一次看間隔時間、廠牌選擇有限制
最新文章
more
寶寶只是忘記帶東西了,等你準備好了再來當我的小孩!醫指出胎兒流產的6大徵兆
「他們都想害我!」…不想成為醫院每天上演的失智混亂戲碼,預防失智你該馬上做的7件事
吃素會營養素不夠,需補充保健食品?醫:植物性飲食好處多,可改善腸道菌叢、維持體重、降低發炎!
味精是化學物、有害健康?營養師指真正傷身關鍵,4吃法才真糟糕!
大家都在看
more
快走比慢跑消耗更多熱量嗎?教授曝正確答案及其原因
已逝前立委黃義交傳有憂鬱症,開朗的人也會得憂鬱症?陪伴者最忌說出這四個字
34歲女星無預兆罹甲狀腺癌爆哭!醫:女性發生率是男性三倍,做好2件事助預防
林志玲47歲像20歲的凍齡秘密!高敏敏營養師傳授志玲姊姊的9個保養好習慣
疾病百科
more
大腸直腸癌(大腸癌)
痔瘡
新冠肺炎
胃潰瘍
過敏
失智症
糖尿病
氣喘
乾眼症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作者登入
E-mail
udn/
元氣網/
養生/
心理學解密
「拖延症」可自我診斷專家:先跨一小步
2019-08-1216:19:21
台灣醒報
/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
拖延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舉凡電腦、網路、手機、社群,有太多干擾注意力的事物存在,拖垮了人們原本打算完成的事項。
專家認為這跟情緒控管有關,逃避負面情緒往往成為拖延的關鍵,而透過計劃則能有效推動人們前進,並可利用數種自我診斷法對抗拖延症。
先學自我對話根據《BBCFuture》日前報導,專家提供了幾種拖延症的自我診斷:首先別一味仰賴意志力,試著把目標想成使命必達的任務。
檢視是否害怕失敗而延遲行動,尋找解決方法與回饋的正能量。
預先計劃會是個好的開始,且比沒計劃者多出兩到三倍的行動力。
排除任何讓你分心的事物,如手機鬧鈴、社群網站通知等。
搶在逃避負面感覺的安慰之前,先設法獲得即時的自我獎勵。
別把自己當成未來的超級英雄,認為以後會有更多時間是不切實際。
務必善待自己、原諒自己曾經的失敗,會是面對下個挑戰的良好心理建設。
用正確的方式跟自己對話,把自己說服為要去跑步的人,或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跑者,實踐的結果會大大不同。
完美主義者愛拖延另根據《FastCompany》專文談到,拖延症患者也有不同類型:第一種是完美主義者,花太多時間專注在細節,自我期望過高、害怕表現不夠好,建議把自我期許從「應該如何」換成「能夠如何」。
第二種是缺乏實踐力的夢想家,跨不出第一步、總想著「某天會做」,試著每天邁出一小步會是良藥。
第三種是憂慮者,等待著突破點事件發生而不行動,其實不如做些別的事來更接近目標。
第四種是危機製造者,愛撐到最後一刻才找藉口,說一直沒有動機去做,建議多用理性思考來取代情緒感覺論。
第五種是反抗者、又分成兩類,前者不願意屈從於他人的期望,後者甚至透過違抗來激怒對方,這種人應把心態稍作修正,從被動反應調整為自己要採取行動。
第六種是討好者,往往承諾太多、能力沒跟上而做不到,應該學會適時說不的拒絕藝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妥善的計劃能幫助擺脫拖延症候群。
(photobyFlickr)
負面情緒
課程推薦
【免費線上課程】下班後的質感生活-品油體驗X美味料理
影音長度34分鐘
原價NT$
特價免費
影片課程
【免費線上課程】大師Talk-氣象專家李富城老後生活,其實可以這樣過
影音長度42分鐘
原價NT$
特價免費
影片課程
【線上影音課】不失智的台式地中海餐桌醬香涼拌海帶絲
影音長度0分鐘
熱門影音
延伸閱讀
台大潑酸事件/精神科醫:強酸攻擊明顯帶強烈怒意
陪伴憂鬱症患者別被負面情緒綁架
你的解讀習慣可能導致憂鬱?學者教3步驟自我檢視
上班好厭世研究顯示12分鐘走動+善意互動能翻轉情緒
網友譏「心機肥婆」楊伊湄一度想輕生
挫折感湧現...八仙醫護爆壓力症候群
宗教團體如何吸引信徒?精神科醫師這樣分析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延伸文章資訊
- 1認識拖延症的心理動機不再做Deadline Fighter | 沈君豪醫生
一位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這樣說:「整原來個宇宙都在拖延!」大家有沒有試過好像患上「拖延症」般,明明有充足時間去完成任務,往往卻變成deadline ...
- 2因拖延症而焦慮,到底有沒有必要去看心理醫生? - GetIt01
如題,我自己有過因拖延而異常焦慮的情況(現在也依然是帶著拖延生存哈哈),我選擇了心理諮詢。最近有出現類似問題的朋友跟我講他沒有下定決心去看心理醫生...
- 3【拖得就拖】拖延症又發作!可能同ADHD、強迫症 - ETNet
把事情拖延到最後一秒才做,相信不少人也有過此經歷。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拖延症」並非一種病,而是因應個人能力或態度而形成。
- 4拖延症| 楊聰才身心診所團隊| 精神科| 線上問答 - 5914呼叫醫師
在醫學上並沒有所謂的拖延症之診斷。就你所描述的較屬於拖延行為,而這樣的行為特質是有其可能的成因及影響,例如某些特定的精神疾病與心理狀態。
- 5心理學家的職場觀察:愛拖延、沒執行力...都是「拒絕長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