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探索 丹尼索瓦人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丹尼索瓦洞穴位於西伯利亞南方的阿爾泰金山(Altai)山麓,主要分為三個區域:主室(Main Chamber)、東室(East Chamber)與南室(South Chamber)。
地層 ...
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
考古探索
丹尼索瓦人
》
博物館頻道
歡迎請浸──談牽手平埔特展之「展」「演」動能
》
回想‧迴響
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遺址路上的改變
》
搶鮮報
》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取消電子報 》
史前館電子報第442期 2021.5.1
丹尼索瓦人
文/林秀嫚
在晚近的人類演化史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人屬(Homo),包括分布在歐洲與中東的尼安德塔人(Homoneanderthalensis)、印尼的佛羅倫斯人(Homoflorensis)與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Homodenisova)。
其中,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又稱為H.altaiensis或H.sapiensdenisova。
遺傳學證據顯示,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現代人皆有通婚,其中,美拉尼西亞人(Melanesians)與澳洲原住民保有約6%的丹尼索瓦人基因,而東亞人、美國印第安人與波里尼西亞人(Polynesians)則保有較低的丹尼索瓦人基因(Meyeretal.2012,Prüferetal,2014,Racimoetal.2015,Reichetal.2010,Reichetal.2011,SkoglundandJakobsson2011)。
丹尼索瓦人面部想像圖,繪者為MaayanHarel。
就出土年代而言,最早的丹尼索瓦人乃是1980年於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BaishiyaKarstCave)發現的一個下顎骨(又稱夏河下顎或Xiahemandible)。
但是,正式的丹尼索瓦人命名則是發生於2010年,當時一截青少女的手指(丹尼索瓦人3號)於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DenisovaSave)被發現,該標本經粒腺體DNA(mitochondrialDNA)的檢測,最後判定為「丹尼索瓦人」。
令人爭議的是尼安德塔人也同時生活於該洞穴中,所以關於洞穴中出土化石的人種歸屬與兩個人屬間的互動關係一直備受爭議。
丹尼索瓦洞穴內之鬣狗糞化石。
摘自Morleyetal.2019之圖4。
丹尼索瓦洞穴位於西伯利亞南方的阿爾泰金山(Altai)山麓,主要分為三個區域:主室(MainChamber)、東室(EastChamber)與南室(SouthChamber)。
地層上,每個區域都有幾公尺深,年代上則橫跨距今30-32萬年之久(Jacobsetal.2019)。
於其中發現的丹尼索瓦人化石,以丹尼索瓦人2號年代最早(主室)、丹尼索瓦人3號年代最晚(東室、距今約83000-78000年),二者年代相差約54200-99400年(Jacobsetal.2019)。
除了丹尼索瓦人化石,也可見石器、植物遺留、動物骨骼與骨器。
同時,丹尼索瓦洞穴中隨處可見鬣狗(hyena)、狼、紅狐、基至熊等動物的糞化石,說明這個洞穴長期有穴居肉食動物在此活動(Morleyetal.2019)。
在親緣關係的研究分析上,丹尼索瓦人2號(臼齒)、丹尼索瓦人3號(手指)、丹尼索瓦人4號(臼齒)、丹尼索瓦人8號(臼齒)、丹尼索瓦人11號(長骨碎片)與丹尼索瓦人13號(頂骨碎片)皆曾進行古代DNA分析。
其中,丹尼索瓦人3號與丹尼索瓦人11號的分析指出,二者皆顯示出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間的基本交流(geneflow),特別是丹尼索瓦人11號更是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通婚的子代(F1Denisovan-Neanderthaloffspring)。
換言之,丹尼索瓦人11號有一位尼安德塔人的母親與一位丹尼索瓦人的父親(aNeanderthalmotherandaDenisovanfather),而且其父親的先代(300-600代往回推)亦屬於另一群的尼安德塔人(Slonetal.2018)。
另外,於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發現的下顎(即夏河下顎)並未發現DNA,但是,運用對於蛋白質的分析,學者發現了夏河下顎的一處胺基酸置換(anaminoacidsubstitutioninitscollagen)是屬於丹尼索瓦人的(Zhangetal.2020)。
再者,基於EPAS1基因的研究,一般認為現代西藏人能夠適應高原環境的基因很可能源自於丹尼索瓦人(Huerta-Sánchezetal.2014)。
基本上,丹尼索瓦人化石多屬於殘件,因此在形態上可以進行的討論並不多,但基於兩項假設:(1)明顯的甲基化變化與外觀改變有關;(2)基因下調(downregulationofagene)所產生的外表型與失能突變的外表型是類似的,Gokhman等人運用DNA甲基化的方式,推測丹尼索瓦人有類似於尼安德塔人的較長臉部(anelongatedface)與寬的骨盆(awidepelvis),但同時他們也具有丹尼索瓦人特有的特徵,包括加大的牙弓與顱外側擴張(anincreasedentalarchandlateralcranialexpansion)(Gokhmanetal.2019)。
其他可見體質特徵尚有依照丹尼索瓦人13號的頂骨碎片所推測出來的粗狀體型(較尼安德塔人粗大)。
丹尼索瓦人化石遺留部位。
摘自Douka2019之延伸圖1。
重建之丹尼索瓦人骨架。
摘自Gokhmanetal2019之圖5。
綜合上述所言,可知因為丹尼索瓦人的遺留都非常的片斷,所以若單純就形態研究,關於丹尼索瓦人是否為一個獨立的族群是沒有定論的;但是,基於他們與東南亞或巴布亞新幾內亞於遺傳上的關係,都足以說明丹尼索瓦人與現代人應已通婚;至於丹尼索瓦人2-13號在丹尼索瓦洞穴的出現或是夏河下顎在青藏高原的發現,則展現了丹尼索瓦人於亞洲的廣泛分布。
最後,不管目前發現的「丹尼索瓦人」化石有多小,他們都可以協助我們進一步了解人類的演化史及其中的互動關係。
參考書目
Gokhman,David,NadavMishol,MarcdeManuel,etal.(2019)ReconstructingDenisovanAnatomyUsingDNAMethylationMaps,Cell179:180-192.
Huerta-Sánchez,Emilia,XinJin,etal.(2014)AltitudeadaptationinTibetanscausedbyintrogressionofDenisovan-likeDNA,Nature512:194-197.
Jacobs,Zanobia,BoLi,etal.(2019)TimingofarchaichomininoccupationofDenisovaCaveinsoutherhnSiberia,Nature565:594-600.
Meyer,M.,KircherM.,etal.(2012)Ahigh–coveragegenomesequencefromanarchaicDenisovanindividual.Science338:222-226.
Morley,MikeW.,PaulGoldbergetal.(2019)HomininandanimalactivitiesinthemicrostratigraphicrecordfromDenisovaCave(AltaiMountains,Russia),Natureresearch–ScientificReport9:13785
Prüfer,K.,RacimoF.,etal.(2014)ThecompletegenomesequenceofaNeanderthalfromtheAltaiMountains.Nature505:43-49.
Racimo,F.,SankararamanS.,etal.(2015)Evidenceforarchaicadaptiveintrogressioninhumans.Nat.Rev.Genet.16:359-371.
Reich,D.,GreenR.E.,etal.(2010)GenetichistoryofanarchaichominingroupfromDenisovaCaveinSiberia,Nature468:1063-1060.
Reich,David,NickPatterson,etal.(2011)DenisovaAdmixtureandtheFirstModernHumanDispersalsintoSoutheastAsiaandOceania,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89:516-528.
Skoglund,P.andJakobssonM.(2011)ArchaichumanancestryinEastAsia.Proc.Natl.Acad.Sci.USA108:18301-18306.
Slon,Vivian,FabrizioMafessoni,etal.(2018)ThegenomeoftheoffspringofaNeanderthalmotherandaDenisovanfather,Nature561:113-117.
Zhang,Dongju,HuanXia,etal.(2020)DenisovanDNAinLatePleistocenesedimentsfromBaishiyaKarstCaveontheTibetanPlateau,Science370:584-587.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管理中心副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
延伸文章資訊
- 1丹尼索瓦人(下):翻轉人類演化學的古人種
丹尼索瓦人是來自DNA 的人種,最有可能是他們家園的歐亞大陸東南方,卻也是最不利古代DNA 保存的環境。只要在任何化石中,重現哪怕只有一絲絲的丹尼索瓦 ...
- 2丹尼索瓦人(上):尼安德塔人的神秘近親 - 泛科學
丹尼索瓦人(上):尼安德塔人的神秘近親 · 西伯利亞南方的神秘小女孩 · 一套基因組,幾顆大臼齒,其餘通通未知 · 比尼安德塔人更多人 · 他是尼安德塔人,卻有丹尼索瓦型粒線體.
- 3丹尼索瓦人(中):他們仍活在我們體內 - 泛科學
巴布亞人是誰?他們是新幾內亞島上,語言不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統稱。新幾內亞與澳洲,還有附近的俾斯麥群島和索羅門 ...
- 4爸爸是丹尼索瓦人的混血中二少女 -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由於丹尼索瓦人長相不明,因此這邊請來17300 年前的冰河時期,住在歐洲Lascaux cave 的智人正妹,親情客串充當看板娘。圖/取自Smithsonian.
- 5丹尼索瓦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丹尼索瓦人(學名未定,暫時名稱為Homo sp. Altai或Homo sapien ssp. Denisova)是人屬內一個已經滅絕、經由古人類化石的DNA所發現的人種。可能在更新世晚期生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