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如何反應?–《知識大圖解》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心理健康的觀點來說,壓力指的是情緒上過度受壓,這可能會以焦慮、睡眠障礙、飲食 ... 下視丘會釋出皮質釋素(CRH)這種分子,以觸發生物反應,讓身體進入求生模式。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專欄 科學傳播 精神心理 醫療健康 面對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如何反應?–《知識大圖解》 知識大圖解 ・2017/08/31 ・2620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SR值545 ・八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催產激素(1) 壓力(58) 戰或逃(2) 糖皮質素(1) 腎上腺素(10)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壓力的科學。

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當遭遇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什麼事?最早定義壓力的漢斯.薛利(HansSelye)曾告訴記者: 「人人都知道壓力,卻沒人能真正地瞭解它。

」 從心理健康的觀點來說,壓力指的是情緒上過度受壓,這可能會以焦慮、睡眠障礙、飲食習慣改變、出現破壞性行為和頭痛或肌肉疼痛等形式展現。

這類壓力我們都很熟悉;然而,從廣義的生物學觀點來看,壓力是身體對心理創傷、極端溫度、缺乏食物或遭遇掠食者等各式干擾所產生的反應。

什麼是壓力? 壓力在醫學上並無專有定義,但就生物學而言,任何可能使身體失衡的威脅都算壓力。

為了處理這些無論是想像或真實的威脅,身體會採取一些步驟來自保──各種化學訊號湧入血流,以強化知覺、加快心跳和呼吸、減輕疼痛,甚至帶來歡快感;同時,消化和生長等非必要功能立刻趨緩。

當壓力反應啟動,求生便成了當下的重點,未來則顯得沒那麼重要。

壓力並非人類獨有的。

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壓力反應由腦部啟動,處理情緒和恐懼的杏仁核會傳送訊息到下視丘,啟動一連串電訊號和化學訊號,讓身體準備好做出反應。

第一步是指示腎上腺分泌更多腎上腺素,好將神經系統切換至「戰或逃」(fightorflight)模式。

腎上腺素湧入血流,促使體內脂肪和肝醣分解,以釋出一波能量。

於是體內的血糖值濃度上升,脂肪酸也被釋出,以便在身體最需要之際提供燃料;這些分子接著由血流輸送到肌肉和腦部。

非必要部位的血管會收縮、心跳加速、呼吸增快,好將額外的資源轉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此時,感官也更為敏銳,腦部亦進入戒備狀態。

所有反應僅在一瞬間發生,有時甚至先於大腦對壓力源的判斷。

上述化學物質遽增的方式會依情境及個體而異。

若當下無法逃離或對抗,戰或逃反應可能會被「嫌惡警戒」(aversivevigilance)取代;在此情況下,動作會停止,血液會從皮膚和末梢流向核心器官。

此反應不是替即將發生的體能活動暖身,而是為了在受傷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降低出血。

儘管,現今我們所遭遇的多數壓力並不包含出現人身傷害的風險,但此反應在人類昔日的演化歷程中應相當管用。

選擇哪一種反應得視當下的情境而定,但生物個體往往自有偏好──據信,這種行為模式在年幼時就已建立。

人體面對壓力的各種生理反應。

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另一個較和緩但持久的壓力反應會同時啟動。

下視丘會釋出皮質釋素(CRH)這種分子,以觸發生物反應,讓身體進入求生模式。

CRH從下視丘行經一小段血流、進入腦下垂體,以促進另一種長程化學訊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ACTH會順著血流行經全身、抵達腎臟,啟動壓力反應的下個步驟。

兩顆腎臟的頂端各有一個稱為腎上腺的激素製造工廠,內含腎上腺皮質這種腔室。

此處的細胞負責製造糖皮質素──這些體內自然分泌的類固醇會協助身體的其他部位面對壓力。

皮質醇能干擾胰島素的作用、使血糖上升、平衡體內酸鹼值、抑制免疫反應,甚至影響記憶生成。

短期壓力可迅速被身體矯正;此外,為了預防壓力反應永無止盡地循環,皮質醇也具有關閉功能,並可反饋到腦部,宣告壓力反應已啟動完成,以協助停止CRH和ACTH的分泌。

然而,有時壓力也會發展成長期的慢性問題。

良性壓力和惡性壓力 在我們所知的動物中,人類頗為獨特,因我們能對自身和世界進行抽象思考。

我們巨大的腦部雖得天獨厚,但也可能帶來長期壓力,因人類會擔心其他動物根本不會想到的問題(如工作和金錢)。

source:iseion 雖然壓力反應是演化而出的產物,能在遭遇短期的環境壓力時提升存活率,但長期而言卻可能造成傷害;若不予理會,最終還可能引發疾病。

年幼時暴露在壓力下(無論是戰爭、被疏於照料或父母離異)者,成年後較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因為童年時腦部仍在發育,慢性壓力可能造成腦部結構改變,進而影響腦功能。

對成年人來說,慢性壓力除了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機率,還可能危害免疫系統。

急性壓力反應會動員免疫細胞,為擊退感染做好準備,但皮質醇這種壓力激素也會長期影響免疫細胞的功能。

事實上,皮質醇類藥物被用於需要免疫抑制的患者身上,以壓制其免疫系統。

良性壓力和惡性壓力。

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長期壓力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僅壓力反應本身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伴隨而來的應對機制(如喝酒、抽菸)也同樣傷身。

然而,這還不僅止於生理上的影響。

壓力一詞包含了許多層面,近來有學者研究了我們對壓力的感受會如何影響壓力對身體帶來的衝擊,結果發現,若我們相信壓力是壞事,它就更易對我們造成傷害。

美國的研究指出,處於壓力下的人有較高的死亡風險。

但此論述只在這些人認為壓力對自己有害時才成立。

事實上,遭遇壓力但本身不認為壓力是壞事的人,死亡風險甚至比幾乎無壓力者還低。

壓力一詞的意涵讓在1930年代率先提出壓力反應的漢斯.薛利倍感困擾。

部分的原因在於,壓力不僅是用來描述身體對困境的反應;在物理學中,應變(strain)指的是物體受外力而產生的形狀或大小變化,而壓力或應力(stress)則是與之相關的內部力量;一詞兩用便讓大家將兩者聯想在一起。

驚人的是,改變對壓力的看法似乎能改變其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若將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視為身體正努力幫助你的跡象,就可改善上述反應;心跳雖會加快,但血管卻能保持放鬆,這對心血管系統有益多了。

若我們相信壓力是壞事,它就更易對我們造成傷害。

(點圖放大)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此外,壓力反應還有另一個常被忽略的組成元素──催產素。

催產素有「擁抱激素」(cuddlehormone)之稱,有助於母親建立與嬰兒的連結;擁抱時,腦部便會釋放此激素。

人在遭遇壓力時,也會分泌催產素,以幫助我們尋求社會的支持;催產素還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甚至修復心臟。

雖然壓力可能使人感覺不快,但它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相信自己的身體,並在無法負荷時求援,便能與壓力和平共處。

    本文節錄自《HowItWorks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第35期(2017年08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知識大圖解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知識大圖解 76篇文章 ・ 6位粉絲 +追蹤 HowItWorks擅長將複雜的知識轉化為活潑有趣的圖解知識,編輯方式以圖像化百科呈現,精簡易懂、精采動人、深入淺出的圖文編排,讓各年齡層的讀者們都能輕鬆閱讀。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1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1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2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5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7天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副作用都很惱人?那可未必!曾經失敗的抗組織胺藥物,就有舒緩焦慮的奇效──《食藥史》 一緊張就想咬指甲?別緊張!壓力下的你看起來超可愛! 你微笑時快樂嗎?抱抱自己躲在暗處的憂鬱——《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 減壓方式百百種!和伴侶來個愛的抱抱,就能讓人壓力變小? 誰是地表最憂傷生物?水滴魚醜哭:我壓力山大 0 6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6 1 副作用都很惱人?那可未必!曾經失敗的抗組織胺藥物,就有舒緩焦慮的奇效──《食藥史》 聯經出版 ・2022/09/07 ・2699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RP-4560(1) 壓力(58) 巴黎(1) 抗組織胺(4) 組織胺(5) 自主神經系統(2) 過敏(26)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從驅逐艦到軍醫院:醫官拉弗里特的研究之路 到了一九五○年,拉弗里特陸續在醫學期刊發表一系列正面結果。

他的實驗讓他受到矚目,上司決定解救他脫離落後地區,讓他回到法國的政經中心:巴黎。

啊,巴黎!巴黎是有抱負的法國男人(或女人)的目標。

那是法國政治人物的家,也是企業總部所在地;那裡有宗教領袖和軍方高層;有最優秀的文學家、音樂家和藝術家;有一流的索邦大學(SorbonneUniversité)與菁英知識分子(法蘭西學院FrenchAcademy);有法國最偉大的建築物和最迷人的音樂、時尚和美食;有最好的圖書館、研究中心、博物館與訓練中心。

如果你是法國人,又是某個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定會渴望在巴黎擁有一席之地。

現在拉弗里特來了,他調職到聲望最高的聖寵谷軍醫院(Val-de-GrâceHospital),距離索邦大學只有幾條街。

他在那裡接觸到各領域的專家,得到更多資源,順勢擴大研究。

看到這麼美的風景,是不是也想去巴黎玩了呢?圖/Givaga 想找出休克的秘密?試試抗組織胺藥物吧! 他需要藥學專家,也順利找到一個。

對方是狂熱的研究人員,名叫皮耶.胡格納(PierreHuguenard)。

拉弗里特和胡格納一起想辦法提升人工冬眠技術,搭配用阿托品(atropine)、普羅卡因(procaine)、馬錢子(curare)、類鴉片藥物和安眠藥調製的雞尾酒。

他們注意到另一種人體受傷時會分泌的化學物質:組織胺(histamine)。

組織胺跟人體很多方面都有關聯,除了受傷時會釋出外,也跟過敏反應、暈車和壓力有關。

或許組織胺也在休克反應扮演一定的角色。

於是拉弗里特往他的雞尾酒裡扔進另一種成分:一種抗組織胺藥物,這種新藥是科學家為了對治過敏反應積極研發出來的。

這時候事情開始出現有趣的變化。

抗組織胺似乎可望成為下一個神奇藥物大家族,它們的適用範圍相當廣,從花粉熱、暈船、普通感冒,到帕金森氏症。

製藥公司正在全力研發,努力找出可以申請專利的藥品。

只是它們跟所有藥物一樣,也有副作用。

其中一種副作用是行銷時的一大困擾:抗組織胺常會導致某個評論家所謂的「惱人的昏沉」(不昏沉的抗組織胺還要等上幾十年)。

抗組織胺藥物的副作用之一是讓人感到昏沉。

圖/Pixabay 這跟鎮靜劑和安眠藥造成的睏倦不同,抗組織胺不會讓身體的任何功能減緩,它們的作用反而好像鎖定神經系統的某個特定區域,也就是一九四○年代的醫生所謂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如今的自主神經系統)。

這兩大系統組成人體神經系統的背景,也就是在我們清醒意識層次運作的信號與反應,例如調節呼吸、消化和心跳。

拉弗里特心想,休克反應的祕密應該就藏在這些神經之中。

他想要一種只對這些神經產生作用,不至於太影響清醒意識的藥物。

抗組織胺好像正符合他的需求。

「我要一款只有副作用的抗組織胺!」 於是他與胡格納著手試驗。

手術前幾小時給予正確劑量的合適抗組織胺。

根據拉弗里特的記載,意識仍然清醒的病人「不會感覺疼痛和焦慮,通常也不記得手術過程」。

拉弗里特發現有一個附帶優點,就是術後的止痛嗎啡用量減少。

他用添加抗組織胺的雞尾酒搭配人工冬眠,減少手術休克的發生,因而減少手術台上的死亡率。

抗組織胺能夠減輕手術病人的疼痛、焦慮和死亡率。

圖/Pexels 但是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他雖然想要抗組織胺的副作用,卻不想在他的雞尾酒裡添加這種東西,畢竟他不是在治療暈車或過敏。

他看過有些病人使用抗組織胺後減輕焦慮,心情愉悅平靜,那才是他想要的。

他要一款只有副作用的抗組織胺,於是寫信給法國最大的製藥公司羅納普朗克(Rhône-Poulenc,RP),請研究人員幫他找出來。

失敗藥品的逆襲:只要一點點,就有奇效! 幸運的是,他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人。

羅納普朗克正在積極尋找更新、更好的抗組織胺。

跟所有製藥公司一樣,他們公司的架子上堆滿失敗品,有些毒性太強,有些副作用太大。

他們於是重新測試那些失敗品。

數個月後,就在一九五一年春天,羅納普朗克寄了一款編號RP-4560的實驗性藥品給拉弗里特。

他們當初之所以會放棄這種藥物,正是因為它沒有抗組織胺的功效,卻對神經系統有強烈副作用。

動物實驗顯示這種藥物相當安全,可能正是拉弗里特在尋找的東西。

羅納普朗克重新測試失敗品,認為RP-4560正是拉弗里特在尋找的藥品。

圖/Pixabay 沒想到那正是他的雞尾酒之中最好的東西,藥效極強,只需要一點點就夠了,而且達到他要的效果。

即使只是處理傷口或動個小手術,術前使用RP-4560,也能減低病人的焦慮,改善他們的情緒,對其他藥物的需求也會降低。

使用RP-4560的患者意識清醒、有知覺,卻好像比較能忍受疼痛,手術時的麻醉劑用量也減少。

實在太奇怪了。

疼痛並沒有消失,病人知道身體會痛,卻似乎並不在意。

他們知道自己即將動手術,好像不太擔憂,甚至漠不關心。

拉弗里特發現,病人跟他們的壓力「分離」了。

他的實驗成果變成聖寵谷軍醫院的熱門話題,激情澎湃的拉弗里特全力推廣。

某天他在員工餐廳,聽見在醫院精神科擔任主管的朋友唉聲嘆氣,因為他們不得不讓重度精神病患穿約束衣。

法國巴黎聖寵谷軍醫院舊棟,現已停業。

圖/Wikipedia 這是無數世代以來,精神科醫療人員的共同感傷,很多精神病患的情緒太激動、精神太錯亂、行為太危險,不稍加束縛就無法照顧或治療。

那些病人會尖叫、拳打腳踢,有時會攻擊別人或傷害自己,最後不得不用藥物迷昏他們,綑綁在床上或穿上約束衣,真可憐。

拉弗里特靈機一動,告訴當時的在座者,與其束縛精神病人,不如讓他們試試RP-4560,再用冰塊讓他們冷靜下來。

——本文摘自《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2022年8月,聯經出版。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聯經出版 21篇文章 ・ 17位粉絲 +追蹤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公司,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三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近六千餘種圖書, 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技以及小說、藝術、傳記、商業、工具書、保健、旅遊、兒童讀物等。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1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1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2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5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7天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敏感族注意!大啖秋蟹前應先參考「過敏原檢測」——蕁麻疹急性發作恐致命 疫情壓力大慢性蕁麻疹患者心酸誰人知 過動症只是表象,可能與過敏、貧血、營養有關?可能從飲食和生活型態改變嗎? 我暈的不是車,是晃動!動暈病的成因與戰勝策略 【醫學辦案室】死亡之吻?接吻前先問問對方吃了什麼 0 1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1 一緊張就想咬指甲?別緊張!壓力下的你看起來超可愛! PeggySha ・2022/06/22 ・1825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TSST(1) 可愛(6) 壓力(58) 特里爾社會壓力測試(1) 緊張(1) 轉移行為(Displacementbehavior)(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許多人在感到壓力時會出現一些小動作,比如說咬指甲啦、玩頭髮啦、咬嘴唇啦、摳腳皮啦(?)等等「轉移行為」(displacementbehaviours);不過,以演化的角度來看,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讓人家知道你壓力很大,看上去好像沒什麼道理齁? 於是乎,為了搞清楚這些動作到底有啥意義,科學家決定發揮他們極致的S屬性,抓人來壓力測試一下,結果居然發現:壓力會讓人變得超可愛!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你知道壓力下的你,看起來超可愛嗎?圖/IMDb 科學家的浪漫,就是要虐到你壓力爆表! 來自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Trent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找來了31位志願者,然後想辦法用特里爾社會壓力測試(TrierSocialStressTest,TSST)來折磨他們。

這個測驗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研究人員會問些基本資料等簡單問題。

接下來,變態的部分就來了,志願者需要接受一個臨床心理學家的模擬面試,除了要來個即興三分鐘演講說服面試官自己有多適合這份工作,還得面臨一堆超級犀利的面試問題。

這還沒完!下一階段中,研究者會要求他們進行一連串爆炸困難的心算題目。

抖S科學家們會將志願者的掙扎(?)全程錄影。

圖/IMDb 而在這殘暴的施壓過程中,抖S科學家們會全程錄影,再透過問卷和唾液樣本去確認這些志願者是不是真的有(被)壓(虐)力(到)。

想當然爾,大家都表示自己被虐得不要不要的,真滴是壓力山大。

兄弟/姊妹我懂你!就算是路人甲也能辨識出你的壓力 接下來,就到了另一批評分者上場的時間了。

研究團隊找來了133位年齡介在35歲到45歲的人擔任評分者(其中94位是女性),而之所以會找這個年齡區間的人,是因為人類在這個年齡層的社交狀態和交友圈都相對穩定。

研究團隊將志願者被數學慘虐的影片交給評分者,接著請他們根據下面三個問題進行判斷:啊你覺得這個人壓力有多大?你對自己的判斷多有自信?以第一印象來說,你有多喜歡這傢伙? 結果發現呢,大家其實都蠻能判斷陌生人的壓力狀態,大部分評分者給出的壓力評估結果十分符合志願者自己表達的壓力程度。

另一方面,當受試者表現出的小動作越多,評分者越容易覺得他們看上去壓力很大。

換言之,這些小動作正是大家判斷壓力的重要訊息。

就算是陌生人,也看得懂你的壓力。

圖/IMDb 不想洩漏你的緊張?沒關係!放心呈現自己的弱點吧! 這個研究還有個非常有趣的發現,那就是:那些看起來壓力更大的人,在評分者眼中,竟然顯得更加可愛! 這或許是因為人類本身就是非常仰賴團隊合作的物種,因此,當你表現出壓力的時候,對旁人來說反而是一種真誠的表現,會激發大家幫助你、支持你的意願。

也可能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出現這麼多的「壓力小動作」。

不過,壓力小動作可不是在哪兒都好用的,瑞典林雪坪大學(LinköpingUniversity)社會情感神經科學中心的LeahMayo認為,人們解讀非語言訊號的方向可能會取決於當時的脈絡。

比如說,當你上台演講時,大家可以預期你會有壓力,所以當你真的出現小動作時,人們很能同理;然而,如果你在辦公室坐著坐著就突然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大家反而容易會以為你是在生氣。

突然露出愁苦深大的表情,大家反而會以為你是在生氣。

圖/IMDb 無論如何,下次要參加面試或是公開演講的時候,還請大家不用太擔心自己看上去會不會很緊張!或許,那些緊張的小動作,反而會讓你的面試官和觀眾更愛你呢! 參考資料: Whitehouse,J.,Milward,S.j.,Parker,M.O.,Kavanagh,E.,&Waller,B.M.(2022).SignalValueofStressBehaviour. EvolutionandHumanBehavior, 43(4),325–333.StressedOut?SharingThatWithOthersMayMakeYouSeemMoreLikable-ScienceAlertShowingyou’restressedmaymakeyoumorelikeable–new research-TheConversationWhyshowingstresscanmakepeoplemorelikeable-BBC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PeggySha 67篇文章 ・ 387位粉絲 +追蹤 曾經是泛科的S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1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1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2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5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7天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副作用都很惱人?那可未必!曾經失敗的抗組織胺藥物,就有舒緩焦慮的奇效──《食藥史》 你微笑時快樂嗎?抱抱自己躲在暗處的憂鬱——《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 減壓方式百百種!和伴侶來個愛的抱抱,就能讓人壓力變小? 誰是地表最憂傷生物?水滴魚醜哭:我壓力山大 你所不知道的椎間盤——椎間盤突出應力分析|2021數感盃|高中專題|銀獎 0 3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3 1 你微笑時快樂嗎?抱抱自己躲在暗處的憂鬱——《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 親子天下 ・2022/06/19 ・2442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壓力(58) 微笑憂鬱(1) 憂鬱情緒(1) 憂鬱症(36) 高功能憂鬱症(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憂鬱症可能被隱藏在正常的陽光行為下 提到憂鬱症,大家可能會想到重度憂鬱症的表現,如失去樂趣跟動力,做不了任何事情;只想躺在床上,可能連洗澡、吃飯都有困難,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反復出現自殺的意念。

然而,並不是所有憂鬱症都會到這個程度。

倘若程度不嚴重,或持續時間沒有那麼長,醫生可能會診斷為非特定性的憂鬱症。

在討論網紅與憂鬱症的議題時,我們發現一個網路上的名詞:「高功能憂鬱症」,雖然不是正式的醫學診斷名詞,卻常被用來形容有些人的情緒狀況。

它指的是,有一群有憂鬱情緒症狀的人,他們花很大的精力執行日常生活的功能,外在表現好像不錯、假裝沒事,內在卻感到相當痛苦。

這種症狀比較像持續性憂鬱症或輕度憂鬱症。

另外,還有一個名詞叫作「微笑憂鬱」,與高功能憂鬱症很類似,但比較強調的,是這些人成功地將情緒問題隱藏在微笑面具的背後,有點像是用陽光的一面來掩蓋內心的陰影,常常出現在明星、網紅、老師、醫生以及資優生身上。

前陣子有部電影《陽光普照》,大概就是在談這一類的情況。

電影《陽光普照》劇照。

圖/IMDB 是否罹患憂鬱症,必須經過醫生的評估跟診斷。

要提醒大家,高功能憂鬱症與微笑憂鬱都不是正式的醫學診斷名詞,只是一種狀態,主要因為大家對於憂鬱症的想像都太偏於重度憂鬱了,因此我們提出來讓大家有不同的認識。

事實上,很多憂鬱症患者依然可以工作賺錢、可以維持學業等,這是因為他還沒有達到重度憂鬱的程度。

當你看起來很陽光的朋友跟你說,他遭遇挫折或需要支持時,千萬不要質疑他:「你明明過得很好,憑什麼鬧情緒?」 對方願意把內心的脆弱向你傾訴,是非常難得可貴的信任。

我們可以學習傾聽,否則可能會把他們推向更退縮或更憂鬱的境地。

從認知與行為雙管齊下調整自己 現代人與網路的接觸越來越密切,即使不是網紅,也有不少人會經營社群媒體,與大家分享生活,也因此有可能被網路上的互動影響。

此時,可以試著使用以下方法,著手調整自己。

在認知方面,我們以接收到酸民留言為例,來看看如何轉變認知: 第一、理性分析狀況,找出其他原因 若你的社群媒體按讚與追蹤的人變多,就越可能觸及非同溫層的那些極端值,也就是跟你的價值觀和想法原本就可能存在著落差的人,而引來負面攻擊,所以我們可以將原因聚焦於「啊!是流量成長了,這是必然現象」。

這樣的觀點調整,可以協助我們從總是歸因自己不夠好的漩渦中抽離,比較不容易持續產生自責的情緒。

第二、跳出井底,避免注意力的窄化 另外,我常常會提醒個案,當處在憂鬱狀態時,很像戴著墨鏡看待世界、他人與自己,很容易會產生比較負向的解釋,這其實是注意力的窄化,是一種偏誤。

舉例來說,當我們有一千個留言,往往會被其中一則一星的負面留言所打擊,卻沒將注意力放在其他九百九十九個五星的好留言上。

所以試著提醒自己,是不是又出現注意力窄化的現象了?給自己一些時間觀察,然後試著將注意力轉移到那些願意留下肯定和鼓勵的留言上面,會是相對比較平衡的做法。

第三、同理對方的經歷,比較容易放下 面對比較負向或有攻擊性的評論,我有時會想,今天留下這句話的人,他都是怎麼被對待的,才會選擇留下這句話呢?如果他曾經被溫柔對待過,會不會今天會留下不同的話語?光是這樣想,我想要反駁或防衛的心情,就會柔軟許多。

如果要回覆,我們可以選擇很激烈的言語,但也可以選擇就停在這邊。

要不要更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是一種選擇,而主動權則操之在己。

前面三種調整認知的方式,是由內而外地調整自己。

也可以從行為層面,由外向內地進行「行為活化」,也就是說,增加生活中的正向事件,或執行會讓自己能產生正向情緒的行為,例如透過運動緩解自身憂鬱的情況。

運動是一種「行為活化」的方法,能夠緩解憂鬱情緒。

圖/Pexels 憂鬱會使人容易陷入所謂的憂鬱循環,因為除了情緒低落,常常同時還會伴隨失去動機和興趣的症狀,當事人會容易覺得疲累,甚至有些社交退縮,就會躺床、不願意出門,也更沒有辦法去接觸新事物,很難與外人有正向的互動,自然就沒有正向的回饋,又繼續躺床,繼續在床上產生負向想法,這就是一個負向的循環。

而運動或是願意嘗試一些自己過去喜歡做的事就是打破憂鬱循環的一個方式,當願意踏出第一步,發現從事這些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或無趣,在這些活動中建立正向經驗或與他人的正向連結,都會讓心情開始有些改變,才有機會讓循環變成正向的滾動,避免深陷憂鬱狀態。

覺得自己情緒不對勁時,除了自我調解之外,也可以先在網路上尋找資源,像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董氏基金會等相關機構都有提供一些自我檢核量表,不妨填填看,填完後從分數了解自己的狀態,也會有相關的建議。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壓力指數測量表 如有需要,還是要就近找適當的醫療院所,讓醫生做進一步的評估。

身處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壓力也如影隨形,無論是一般年輕人或網紅,甚至父母家長,都應該對網路與憂鬱症的關聯有更細緻的認識。

如此一來,不但能幫助到自己,也有機會幫助到周遭的人。

——本文摘自本月選書《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哇賽療心室,19道練習陪你解鎖人生難題》,2022年6月,親子天下,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親子天下 24篇文章 ・ 21位粉絲 +追蹤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www.parenting.com.tw。

我們希望,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和學校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1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1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2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5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7天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副作用都很惱人?那可未必!曾經失敗的抗組織胺藥物,就有舒緩焦慮的奇效──《食藥史》 一緊張就想咬指甲?別緊張!壓力下的你看起來超可愛! 減壓方式百百種!和伴侶來個愛的抱抱,就能讓人壓力變小? 誰是地表最憂傷生物?水滴魚醜哭:我壓力山大 你所不知道的椎間盤——椎間盤突出應力分析|2021數感盃|高中專題|銀獎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