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是什麼?淺談壓力調適行為理論-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壓力調適行為理論指出當我們面對一些有可能引起壓力的事件或者情況時,我們會進行兩個層級的評定, 他們分別是初級評定(primary appraisal)和次級評定(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05/25,科學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樹洞-TreeholeHK心理學推廣團體。

致力以心理學、靜觀冥想改善香港人的精神健康。

舉辦生活化的冥想活動,例如遠足及煮食等。

試圖打破大眾對冥想嚴肅、靜態的印象。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Anthony@樹洞特約作者「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相信香港人都不會對巴士阿叔這句紅極一時的金句陌生。

香港人向來以高壓的生活模式聞名,近年的壓力指數更是有增無減,學生、打工一族、以至老一輩的壓力水平都亞洲以至全球之冠[1]。

其實如果要解決生活上現在所面對的壓力,我們可以先去以心理學的角度了解「壓力」這個現象,而其中一個經典的學說就是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的壓力調適行為理論(transactionaltheoryofstressandcoping)[2]。

壓力的定義——壞處和好處壓力是一般人面對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挑戰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和心理反應。

頭疼、心跳加速、焦慮等都是常見的表徵。

有研究指出,長期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會對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如果發現自己因為壓力而出現巨大的情緒或者行為改變,應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但事實上,適量的壓力可以成為我們工作的推動力,甚至激發潛能,令我們表現得更好。

相信作為學生的讀者一定很有共鳴,在deadline臨頭的時刻,我們做事往往是最快手快腳的。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調適是什麼?Lazarus和Folkman認為壓力的出現與我們評定(appraise)眼前挑戰的模式息息相關——尤其是我們評定自己沒有足夠能力調適(cope)。

他們認為人普遍會採取兩大類的調適方案,分別是問題型調適策略(problem-focusedcoping)和情緒型調適策略(emotion-focusedcoping)。

顧名思義,問題型調適策略主要嘗試直接解決壓力的來源。

例如在嘗試提升員工生產力時,公司管理層的問題型調適策略就會包括運用自己的培訓知識、或者聘用能提供相關訓練的機構。

又例如對於現正應考DSE的學生而言,努力溫習就是一個問題型調適策略。

另一方面,情緒型調適策略(emotion-focusedcoping)主要包括一些情緒管理的應對方法。

去旅行、與朋友傾訴、進行靜觀活動等就是情緒型調適策略的好例子。

說到底,其實都是一些「氹自己開心」的方法。

接著下來,我們簡單看看壓力調適行為理論的內容吧。

壓力來源——淺談壓力調適行為理論壓力調適行為理論指出當我們面對一些有可能引起壓力的事件或者情況時,我們會進行兩個層級的評定,他們分別是初級評定(primaryappraisal)和次級評定(secondaryappraisal)。

在進行初級評定時,我們主要的考量都聚焦在比較表面的利益權衡上。

例如,我們會思考「事件會損害到我的利益嗎?」或者「現時的環境威脅到自己嗎?」等問題。

如果我們評定眼前的挑戰對自己無害或者無損自己利益時,我們就會不為所動,亦不會因而產生壓力。

這說法其實也不無道理,groupproject中的freerider不都是這樣煉成嗎?課程最後得到的是等級是什麼,甚至對於組員的批評,他們也不會展示絲毫壓力,似乎什麼也漠不關心。

另一邊廂,如果我們的評定眼前事物對自己的利益有關時,我們會繼而進行次級評定。

次級評定當中的焦點在於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有效應對策略(copingstrategies)。

換言之,我們會評估自身究竟有沒有充足資源應付眼前的挑戰。

如果我們評定自己有足夠能力應付挑戰,我門就不會感到壓力。

相反,如果我們評定自己沒有足夠的應對策略克服挑戰時,心理壓力就會油然而生。

圖片由作者提供壓力調適行為理論哪一種壓力管理方式較好?其實問題型調適策略與情緒型調適策略各有優點,在處理壓力時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問題型調適策略能直接回應環境的要求,更快解決壓力的來源。

另一方面,情緒型調適策略就能即時處理當下的負面情緒,也能令自己重新振作,更正面地面對壓力。

不過長遠而言,研究發現採取問題型調適策略能更能處理壓力,而且在改善自己健康問題上以比較有效[3]。

另外,樹洞香港亦有提供壓力管理課程,以簡單、着地的靜觀練習,配合心理學講解,學習有效的減壓方法。

注釋: 在新冠肺炎期間,香港是全球壓力指數最高的城市(humanresourcesonline.net/) Lazarus,R.S.,&Folkman,S.(1984).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 Penley,J.A.,Tomaka,J.,&Wiebe,J.S.(2002).Theassociationofcopingtophysicalandpsychologicalhealthoutcomes:Ameta-analyticreview.Journalofbehavioralmedicine,25(6),551-603.本文獲樹洞-TreeholeHK授權轉載,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責任編輯:Alex核稿編輯:Alvin Tags:hkop心理學壓力壓力管理工作學習Sponsored2022/09/30,科技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智慧國家觀測報告智慧島嶼的日常可見數位創新、多元包容、環境永續,並善用科技融入生活、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之中,成為全球指標性智慧國家─本專欄與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合作,以數位觀察報告培養公民對智慧科技思辨,並強化全民科普知識涵養。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科技部為何要改制為國科會?關鍵的決策考量之一,就是因為在科技管理過程,國家整體預算的限制,領導人必須找到最值得投資發展的科技方向。

也是在此脈絡下,吳政忠提到他在2017、18年時候,他擔任政委與林萬億政委、唐鳳政委,共同邀集多個國內政策智庫、領域專家,並廣泛接觸社會各領域不同世代、拜訪國際專家,採取多軌意見徵集及討論交流機制,共同集思廣益之後,擘劃出「台灣2030願景」藍圖。

這項跨智庫的研究勾勒出台灣未來將面臨的具體挑戰,像是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資源循環利用、工作樣態劇變、地緣政治…等明確方向。

針對相關趨勢,經過多次討論檢視,提出2030「創新、包容、永續」的願景。

不過這些議題跟科技有關面向,交給過往的科技部執掌就好,為何需要國科會扮演統籌角色?吳政忠解釋,在他心中,國家的科技政策,不只是科技本身,而是與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面向環環相扣。

如果是過去的科技部角色,很難與其他部會落實橫向的有效串接,因此在這個國科會成立的時間點,不僅能有效配置政府的科技預算,同時還要整合其他跨部會成員,讓各自部會原本執行的任務能加以妥善融合,更有效率達成未來2030年的「創新、包容、永續」的願景。

另一方面,吳政忠也提到,當這幾年疫情肆虐全球,口罩國家隊、晶片半導體,讓台灣躍升為舉世矚目對象。

我們該如何從立基於ICT產業代工、OEM的基礎,運用新科技輔導台灣蛻變為兼具創新、包容、永續的數位島嶼、智慧國家?透過本次專訪,深入洞察國科會在管理相關科技產業發展,會扮演哪些要角及達成哪些任務。

以科技為體、跨部整合為用,從代工心態蛻變創新思維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可能成為日後成長的阻礙。

針對2030年願景的「創新面」,吳政忠提到,過去台灣善於等待歐美品牌開規格,再透過技術、人才實力在代工階段取得立足之地。

現在,台灣更應該走出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因為過去OEM模式下的人才培育,造就我們只練習解題,但不會出題目,於是商業競爭只能搶到次要商機。

台灣要創新,就必須有系統化改革,例如過去我們都避免犯錯,這與創新是格格不入的,而政府組織如果只仰賴單一部會,缺乏整合是無法用國家層級進行科技轉型。

吳政忠說道,「國科會的成立,就是扮演協商跨部會的關鍵角色,從上游研究、中游法人單位、到下游業界應用,跨產學研一棒接一幫串起來,引領創新之際也能做到科技管理。

」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分享,國科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做跨部會、上下游整合的工作。

要讓政策、計畫、再到管考,形成一個完善的ClosedLoop(閉環),吳政忠以低軌衛星產業為例,他說,「幾年前聽聞SpaceX部署星鏈計畫,我們的太空中心從沒做過通訊衛星,我問如從零發展台灣自身低軌衛星要多久?答案是一、二十年!」弔詭的是,這些衛星使用的關鍵零組件及晶片,就是由台灣生產。

換言之,台灣擁有研發先進晶片的技術,更要從應用端創新找市場藍海。

當時吳政忠擔任統合要角,集結太空中心、經濟部、工研院等單位,並且邀請民間企業加入,讓公私的資源整合得以敏捷組隊、快速試錯。

當時的遠見與行動,造就我們的「低軌衛星國家隊」成功打進國際供應鏈,更有望在2025年至2026年實現發射2顆自製的低軌通訊衛星。

走進尋常找問題、想答案,包容式普惠科技向大眾外溢要想題目,政府組織可以從哪些地方找問題?吳政忠表示,「部會必須要跟地方、跟民眾多接觸,不要躲在辦公室裡面找題目;題目在哪裡?題目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尤其價值最高的産品是越靠近身體,要知道人的需求在哪裡,『食醫住行育樂』處處是題目。

」吳政忠口中的食「醫」住行,「精準健康產業」正可以呼應2030願景的「包容」面向。

讓醫療結合ICT科技優勢形成台灣未來百年大業。

這兩大產業匯集的精準健康,不僅符合好題目的需求,讓普惠科技逐漸外溢到一般群眾甚至弱勢群體,減少城鄉醫療資源落差,用科技促成社會包容目標。

精準健康除了橫跨預防、治療診斷、照護等,同時基因、生理病徵大數據,這些資料運用怎麼合法合規,就不只涉及醫療院所、資通訊業者的責任,政府更需要擔負起守門人的職責。

吳政忠不諱言,「幾十萬、百萬健康個資,如何避免資安竊取、妥善運用,這是國安問題,必須從管制角度完善規範。

」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解釋改制後的國科會主委由政務委員兼任,可提升跨部門溝通效率。

至於該怎麼做?吳政忠解釋,改制後的國科會主委是由行政院的政務委員兼任,這項制度的設計,讓政委有權協調各部門,商請各部會首長乃至行政體系官員,更有效率進行跨部會討論複雜議題。

以精準健康為例,相關利益關係者涉及民眾、醫院、醫材商、資通訊廠商、以及主管機關衛福部。

針對想推展的創新應用,可透過「沙盒」模式驗證,以「並聯」多方協作商討模式,打破過去單點「串聯」溝通,進一步針對法規缺漏之處快速補強,又不拖累應用落地進度。

民眾有感的永續科技,培養跨界視野的科學人才至於科技政策如何讓民眾有感,同時又實現永續目標?吳政忠坦言,科技效益要讓大眾從日常生活體察到,難度非常高,目前國科會的著力點有兩大方向。

其一是基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打造中央與地方縣市交流平台,針對水、空、地、災議題,找出可行的科技解決方案。

吳政忠提到,以前嘉南一帶需要人力查看灌溉水道和閘門,這類職務被稱為「掌水工」,隨著農業鄉鎮掌水工高齡化,以及環境變遷造成氣候的不穩定,政府協助導入智慧流量監測、電動水閘門科技,幫助掌水工熟悉科技使用,減輕勞務工作的負擔,增進工作的效率,同時也能有效運用水資源達到環境永續。

國科會推動科技永續的第二個面向,則透過各種科普推廣計畫,吸引更多新世代人才投入科研。

吳政忠指出,2019年開始舉辦Kiss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把103個科研場域向外開放,並舉辦多達360場活動,鼓勵莘莘學子用趣味方式愛上科技、研讀科學。

PhotoCredit:國科會國科會KissScience活動。

不過吳政忠認為,「所謂科學,不應只侷限理工也包含人文社會,讀人文社會也要懂科技」。

學者出身的他,過去主要研究領域擅長於應用力學,搭上近期台灣地震不斷,瞬間化身教書的吳教授,展現他豐富的跨領域學養,親切談著地震波當中縱波(P波)、橫波(S波)的差異,他提到,科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就是當了解其中的原理,就能在災害發生當下比別人多一份淡定。

當科技定義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科技不止是國科會的科技,科技應該是與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共同介接。

未來國科會在創新、包容、永續還有哪些新施政?讓我們拭目以待。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廣告Tags: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智慧國家永續國科會包容創新吳政忠科技科技轉型兼容More...高虹安如果在德國求學將鬱鬱寡歡,因為她除了炫耀排名,其他什麼也沒有2則觀點照顧機構每周兩次強制快篩,為什麼要如此折騰這些失能者和身心障礙者?1則觀點《尋找尊嚴》:原本彼此尊敬的波多黎各人,抵達美國就開始一直受到輕蔑及羞辱1則觀點黑人女歌手飾演《小美人魚》引發兩極評價,但誰說人魚這種幻想生物就非得是白人?1則觀點醉人的「泥煤味」其實很不環保?這兩間酒廠改變釀造流程,讓威士忌變得更「綠」1則觀點《變得不好惹以後,我的生活好過多了》:做一個溫柔的人,比做一個成功的人厲害多了1則觀點高虹安縱然有滿滿的學歷歧視,但許多「學歷無用論」的發文背後,卻透出更深的優越感1則觀點〈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當原住民族與性平議題被一起談會發生什麼事?1則觀點【專訪】《文學裡沒有神》作者沈眠:我想要用心活在無題的人生裡,完成自己的多樣性1則觀點單身直男令人卻步的「一日約會提案」:為什麼愈是認真,反而愈難和異性相處?3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