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化中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化中文举隅 欧化中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关于维基百科中的翻译腔及对之的更正方式,请见Wikipedia:翻译腔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4年7月24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2014年7月16日)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7月4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欧化中文"—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西化中文又称欧化中文、西式中文(WesternizedChinese),泛指中文的语法、文笔、风格、用词受欧洲语文过分渲染,用词冗赘、语病充斥、文句不通,失却传统中文的特色。

西化中文常见于翻译作品。

但凡译者直译而忽略中文的章法、用词习惯,则容易写出西化中文。

现代交流频繁,习非成是,西化中文比比皆是。

西化中文诸如,使用形容词时离不开“很”,如:Heistall→他很高、Manypeople→很多人,而且原用“很”的地方变由表示程度甚深的“非常”替而代之;英文泛指、虚化的you、we等照译不误(本应用无人称);在比较级一律加“更”字,甲比乙好看→甲比乙更好看;判断词“是”当成系词,或把“是……的”、“越来越……/愈加……”等表示强调、细微差别的句式滥用、通用在一般句子中;不顾文体词汇而大肆双音节化(甚至连成语俗语也用短语表达);直照外文语法、词汇、修辞地翻译而不顾语顺与否,即使在翻译主宾谓结构、特有表达逻辑、方式等亦是如此。

目录 1历史 2批评 3西化中文举隅 4参考文献 4.1引用 4.2来源 5外部链接 6参见 历史[编辑] 廿世纪初,西风东渐,为反思中国文化发展,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文人希望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进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1]。

鲁迅谓︰“欧化语法的侵入中国白话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

”[2]中国音韵学家钱玄同,亦积极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欧洲的语文,并认为中国文字的意义太模糊,语法不精确,不足以“代表新世界”的进步思想[3]。

批评[编辑] 不少文人极力反对西化中文。

翻译家思果在《翻译研究》一书指:“目前的翻译已经成了另一种文字,虽然勉强可以懂,但绝对不是中文。

”[4]诗人兼翻译家余光中也在《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指“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化的病态日渐严重。

……目前中文的一大危机,是西化。

”[5]香港学者陈云也在著作《执正中文》、《中文解毒》中狠批官僚西化中文[6][7]。

西化中文举隅[编辑] 此条目阅读起来类似评论,需要清理。

请帮助改进这个条目以使其语气中立,且符合维基百科的品质标准。

抽象名词作主语 英文经常使用抽象名词作句子主语,例如谓“Thedeclineinhisincomehasledtoachangeinhislifestyle”,主语为“Thedeclineinhisincome”,即“他收入的减少”,是为抽象名词;余光中认为“他收入的减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这种直译太过西化,并指出中文多以具体名词做主词。

上述改以“他”为主词,即“他因为收入减少而改变生活方式”,是比较自然的说法。

[5] 滥用抽象动词 将动词变成抽象名词,配以“万能动词”作词组。

例如“听众对访问教授‘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反应”原为动词,但上句把“反应”变成抽象名词,加上毫无意义的动词“作出”,使到句子繁琐。

余光中认为,此句应当说成“听众对访问教授‘反应’十分热烈”。

[5] 滥用“一”字 受多数屈折语区分单复数影响,“Heisagoodman”常有译如“他是一个好人”,或是简化为“他是个好人”,而自然汉语应为“他是好人”。

其他如“他是一位老师”等皆为欧化汉语。

滥用“的”字[8] 过度使用“的”字并不加节制,则会导致文意琐碎、扰乱。

余光中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雨前》的一段作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

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著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

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用了16个“的”字,读起来很繁杂。

其中“白色的鸭”、“徐徐的划行”、“深深的水”本可以说成“白鸭”、“徐徐划行”、“深水”。

除了“西而不化”之外,英汉字典的编译者把形容词都用“的”来翻译,也会有影响,例如“beautiful”的辞典解释总是“美丽的、美观的、美好的”。

此类词多与“是”动词同造句,例如“我的心情是紧张的”。

滥用后缀“性”字(动词转化为名词等) 例如“危险性”、“艺术性”、“音乐性”、“影响性”、“中立性”、“永久性居民(永久居民)”、“一次性交功课(功课一次过交)”、“房租必须是一次性交一年的(房租必须一次交整年)”。

滥用被动句 传统中文不常用被动句,如“Heiscalled...”只须译为“他名为/名叫/人称……”即可,但现常译为“他被称为……”。

且“被”字带贬意,“他被赞赏”可写作“他获赞赏”、“他受赞赏”、“他让/令/为人赞赏”等等。

而且除了“被”字之外,还有“受难”、“遇害”、“挨打”、“遭殃”、“经人指点”、“为世所重”等许多字词可用。

滥用或直译介词 介词(前置词)在英文有重要作用,常被搬到中文滥用,例如:“关于他的申请,你看过了没有?”、“由于他的家境贫穷,使得他只好休学”、“把书本放在桌面上”、“某某是小说中的重要角色”。

语意重叠 有时英文需要两个或以上的词语才能表达的词意,翻译成中文时能够一个词语就能表达,却直译成相应的中文词语,例如把“OpenLearningInstitute”译作“公开进修学院”,古德明认为其中的“LearningInstitute”二词合起来就是“学院”的意思,把“Learning”和“Institute”分别直译成“进修”和“学院”,“进修”和“学”的意思就重叠了。

[9] 词汇钝化 中文里一些含意有少许差异的词汇与表达,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时没有相应的精准翻译,或混淆了英文本字的涵意,但却反过来令中文钝化单一,令行文用词不能文随意转。

例如“只好”、“情愿”、“宁愿”、“甘心”、“故意”、“被迫”、“只能”、“只有”、“惟有”等涵意具些微差别的词汇,一些人以英文“Choose”直译而成的“选择”取代;“及”、“与”、“和”、“同”、“跟”、“且”、“并”、“而”、“还有”、“以及”、“而且”,各词意义用法不同却有人不分;“罕”“冻”“微”替以“很少”“很冷”“很小/轻地”;“似”、“像”、“如”、“相像”、“如同”、“比如”、“好像”、“好似”、“好比”、“相似”、“恰似”、“正如”、“恰如”、“就像”、“就如”、“就如同”以及“()……一样”“()……一般”等词汇,大半混用而不知差别者不在少数。

套公式般用词 例如,直译英文“further”为“进一步”,而不加理会上文下理。

例如:“那帮小流氓进一步欺凌陈姓小贩。

”可写为“那帮小流氓再三欺凌陈姓小贩。

”不同语境,应选用不同词语,尽量避免套公式,一成不变。

滥用虚词“作为” 受英文影响,每每看到英文“as”,一律译成“作为”,而不加思索所要表达之内容。

中文自有一套表达方法,“为师者”、“做人媳妇”、“贵为九五之尊”、“身为部门主管”、“做丈夫的”、“做妻子的”等等,无须每事每物都“作为”一番。

英文副词“better” 滥译为“更好地”,如:为更好地认识有机农作物、为更好地发展个人事业。

合乎中文章法之写法为:“为加深认识有机农作物”、“为个人事业更上一层楼”。

副词必定加“地” 受英文副词多数加-ly影响,逢副词必定加上“地”字,如“慢慢地走”、“小声地说话”;传统中文只写作“慢慢走”、“小声说话”。

众数千篇一律用“们”字 举例:“女士们、先生们[10]”;“同志们、朋友们”;“球星们”;“护士们”等等。

白话中文,使用“们”字作众数名词,虽无可避免,也应适可而止,勿滥用,句句与西文对应(有意见认为“们”字只可用于代名词“你”、“我”、“他/她”等成后缀,不应用于其他人物类名词之后)。

众数名词在中文之表达方式,尚有:“诸”、“诸君”、“各位”、“列祖列宗”、“群医”、“众人”、“大家”、“吾辈”、“吾等”、“民众”、“众卿家”等。

滥用科学名词 一般言谈间,毋须每每刻意使用科学名词,例如:高度、强度。

中文讲求阴阳平衡,正反两面一词包揽,例如:高低、强弱、高下立见;不会偏颇于高者、强者。

英文副词“through” 英文句字有虚有实,through往往为虚的;中文常译为“通过”。

“通过”一词,中文里实有所指,强而有力。

翻译家思果在《翻译新究》一书指出,"Hedeliveredthespeechthroughaninterpreter."西化的汉译为“他通过传译发表演讲。

”较常用的中文是“他发表演讲,有人替他传译。

”基督宗教礼仪中,有以下一段祈祷文:ThroughHim,withHim,inHim,……借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

毋须用“通过”基督。

复句中分句倒序 汉语复句与英语从句习惯语序不同。

若表达转折关系,英语兼有“甲,although乙”或“Although乙,甲”两种。

而汉语本鲜有“甲,虽然乙”之说法。

近年此类欧式汉语有增多之势。

假设、条件复句等亦有此现象。

条件状语从句后置 汉语中的表假设的“如果”多放于主句之前,但英文中对应的if可放于主句之后或之前,许多科学家在翻译或写作时照搬英语格式,将后置的if对应的“如果”后置,导致文章违反汉语语序。

如梁灿彬、周彬所写的《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一书,通篇使用这种错误的语序。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德里达、鲁迅、班雅明:从翻译的分子化运动看中国语文现代性的建构》,作者:张君玫,《东吴社会学报》第十九期 ^鲁迅,1934年,《玩笑只当它玩笑(上)》,《申报》,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钱玄同,1918年,《通信:中国今后之文字问》,《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 ^思果(2003年):《翻译研究》引言,台北:大地出版社。

ISBN978-957-8290-86-0 ^5.05.15.2余光中(1987年):《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辑自《明报月刊》1987年10月号。

简体中文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陈云.執正中文.香港:天窗出版、信报财经新闻有限公司.2009.ISBN 978-988183639-7.  ^陈云.中文解毒.香港:天窗出版、信报财经新闻有限公司.2008.ISBN 978-988177767-6.  ^余光中《论的的不休》1996年 ^古德明:《雄性男人》,《明报》专栏《明月晚涛》,1989年10月23日 ^直译英文Ladiesandgentlemen 来源[编辑] 书籍 《鲁迅的欧化文字──中文欧化的省思》ISBN978-957-496-453-6 外部链接[编辑] 媒体报导 西化中文让学者最受不了-联合新闻网(2005.07.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沈国威.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中的日语因素问题.関西大学学术リポジトリ.[2021-07-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1). (日语) 参见[编辑] 语言主题 汉字文化圈主题 国际关系主题 现代汉语 汉语语法 语言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歐化中文&oldid=71082486” 分类:​汉语语法翻译语言接触隐藏分类:​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包含自我提及的条目自2014年7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14年7月中立性有争议的作品自2012年7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类似评论的条目含有英语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新加坡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English文言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