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回暖:數位轉型初見成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付費牆」(Pay Wall)在美國主流報紙推廣以來,一直廣受爭議。
很多人質疑傳統報業的這一套數位化轉型策略能否扭轉人們免費網路內容的消費習慣,重塑網路時代新聞的新 ...
集團資訊
關於我們
集團介紹
我們的團隊
旗下媒體
關鍵評論網
everylittled.
INSIDE
運動視界
Cool3c
電影神搜
未來大人物
歐搜哇
旗下節目
多元服務
Ad2
Taketla拿票趣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Cr.ED
ShareParty
達思智能科技
與我們合作
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
異業合作
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
加入我們
新聞中心
趨勢
「紐約時報」回暖:數位轉型初見成效
2012/08/07
【合作媒體】iFanr愛範兒
網路趨勢發展
、電子閱讀
「付費牆」(PayWall)在美國主流報紙推廣以來,一直廣受爭議。
很多人質疑傳統報業的這一套數位化轉型策略能否扭轉人們免費網路內容的消費習慣,重塑網路時代新聞的新規則。
評論
評論
「付費牆」(PayWall)在美國主流報紙推廣以來,一直廣受爭議。
很多人質疑傳統報業的這一套數位化轉型策略能否扭轉人們免費網路內容的消費習慣,重塑網路時代新聞的新規則。
不過,對於數位轉型的先行者「紐約時報」來說,數位轉型的陣痛似乎逐漸遠去。
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接納付費的數位內容,目前「紐約時報」的數位版訂戶已經超過了53萬,數位業務上的進展使得該報發行收入持續遞增。
據AllthingsD的報導,來自Barclays分析師KannanVenkateshwar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4年上半年,《紐約時報》的數位版訂戶數有望超越紙本版的訂戶數量。
從數據上看,讀者訂閱紙版報紙仍是主流。
在今年3月份,紙版訂戶數約為80萬,遠超過數位版的50萬。
不過隨著數位化浪潮的繼續,讀者對待內容形式的態度也會逐漸發生扭轉。
這不意味著數位戰略能夠解決「紐約時報」的所有問題。
與傳統訂閱業務不同,每位數位訂戶產生的營收遠遠小於紙版訂戶,前者每年支付的費用約為220美元,後者的費用則高達730美元。
不過這中間忽略了成本因素,數位版報紙的成本遠低於紙版的報紙,因此,兩者創造的利潤不相上下。
Venkateshwar非常看好「紐約時報」數位轉型的前景。
他表示目前大部分的數位訂戶都是新讀者,因此營收會持續增長。
幾十年來,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傳統報業始終依賴廣告收入維持經營,即便在網路時代,報業公司也是通過廣告營收彌補開支,來保障免費線上閱讀。
然而,隨著Google、Facebook等新興網路公司的出現,報紙的廣告收入急劇下降。
根據美國報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美國報紙廣告收入連續第20個季度下降。
「紐約時報」近三年的廣告收入分別為10.6億美元、7.9億美元和7.8億美元。
去年3月,「紐約時報」正式推出「付費牆」,與此同時,該報在iPad上的應用程式也不再免費。
這表示著報紙開始將眼界由廣告商轉回訂戶。
報業史上最大的商業模式轉型由此展開,「紐約時報」上個月發布的第二季財報中,該報的廣告營收下降到2.2億美元,而訂閱收入上漲8.3%,達到2.23億,發行收入以微弱的優勢超越了廣告收入。
這是新聞媒體行業首次實現發行收入與廣告收入的平衡,或許意味著報業賴以生存的廣告的作用開始消解。
「紐約時報」的新模式代表了一部分報業人士對行業的重新認知:成功的線上訂閱模式要求有一部分絕對忠誠的讀者,而不是那種一目十行隨意瀏覽的讀者。
如果「紐約時報」每月可以從最忠實的1%的讀者中收取15美元的費用,那麼虧損的營業額就能填補上,而如果有超過2%的讀者付費,「紐約時報」就可以完全依靠讀者生存發展下去。
因此,付費經營模式的關鍵在於找到真正承認報紙內容價值的讀者。
而「紐約時報」在數位戰略上的回暖不僅在於報導的一貫的高水準,更在於其創新的經營模式,找尋數位平台上忠實讀者,吸引一個忠實的訂戶遠比賣出一份報紙更重要。
矽谷名人PaulGraham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諷刺當前的新聞行業:「消費者從未真正為內容付過費,做出版的人也並非在賣內容。
倘若說他們賣的是內容,那為什麼書、音樂和電影的售價總是取決於格式本身?為什麼更好的內容不能賣得更貴?」相反,如果數位戰略可以持續下去——消費者接受為內容付費,那麼新聞的價值就會以報導的品質來衡量。
內容導向促使優勝劣汰,排除了廣告商等利益集團,整個新聞業的報導水準必然會提升一個層次。
Photosource: JoeShlabotnik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合作媒體】iFanr愛範兒
愛范兒.BeatsofBits//中國最出色的新銳科技部落格媒體,全景關注行動網路、集中報導創業團隊,聚焦最潮的智慧裝置及最酷的網路應用,對業界生態、智慧型產品及行動應用程式有著深刻的理解,致力于"獨立、前瞻、深入"的原創報導和分析評論。
看更多:http://www.ifanr.com
品牌
擺脫通膨影響,保護資產不縮水!4/8鎖定永豐「DAWHO之夜」直播
2022/03/31
廣編企劃
投資
、直播
、理財
、線上活動
、投資理財
、買房
、存股
、永豐銀行
、DAWHO
、升息
、通膨
、BLVCK
、吳怡霈
、樂居
、大俠武林
、永豐DAWHO之夜升息理財抗通膨
、法國品牌
、黃懷德Ken
永豐銀行「DAWHO之夜」直播由關鍵評論網/INSIDE獨家播出,主持人吳怡霈邀請樂居營運長黃懷德Ken、存股達人大俠武林,於2022年4月8日線上傳授通膨時代的理財祕技。
評論
SPONSORED
評論
疫情尚未完全過去,景氣仍忽冷忽熱,再加上房市熱絡、股市震盪、大通膨時代的來臨,以及讓全球經濟繃緊神經的俄烏戰爭,堪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們該如何妥善理財,聰明因應政府各項經濟政策、妥善佈局資金流向,為自己的人生做好準備?關鍵評論網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合作,於2021年舉辦一場「大戶品味生活家」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專家暢談買房與理財資訊,吸引破千人同步觀看。
延續民眾對理財的關注熱度,即將加碼於2022年4月8日在信義遠百A13,與法國品牌BLVCK舉辦全新一場「2022永豐DAWHO之夜——升息理財抗通膨」直播,由主持人吳怡霈帶領觀眾,與兩位專家:樂居營運長Ken、存股達人大俠武林進行對談,傳授通膨時代下必知的理財之道。
買房抗通膨的攻略心法疫情時代下,缺工、缺料的問題短期間無法緩解,導致全球性的通膨現象,以及升息傳言不斷。
若手上握有一筆資產,要挺過這一波通膨風潮,買房抗通膨究竟是神話,還是真正可行的策略?「2022永豐DAWHO之夜——升息理財抗通膨」直播活動邀請樂居營運長Ken,從房市預測、政策剖析等面向,探究投資買房的風險管理與獲利可能性。
直播中,更將直接公佈樂居每年的房市預測分析。
通膨時代的最佳理財方向通膨時代下,大眾普遍認知的抗通膨理財商品如:房產、儲蓄險、黃金等成為熱門話題,但投資不應跟風,評估自身風險、慎選投資部位,是不變的理財觀念。
「2022永豐DAWHO之夜——升息理財抗通膨」直播活動邀請存股達人大俠武林,透過精準剖析各類型理財商品,傳授通膨時代的理財之道,保護資產不縮水,有效累積投資經驗,並篩選出自己最強的投資庫存。
你不能不知道的BLVCK黑魂魅力BLVCK是來自法國的黑魂品牌,2020年進駐台灣後就受到廣大討論與歡迎,2021年於台北信義遠百A13開設全球首間旗艦店,商品從服飾、傢俱、香檳到媲美高級冰淇淋等級的最新商品「闇黑玫瑰巧克力」都受到網路熱烈討論,BLVCKInstagram官方帳號擁百萬以上粉絲追蹤,吹起全球黑魂浪潮。
近期BLVCK跨足元宇宙,由BLVCK創辦人兼設計師JulianO’hayon親自打造全球限量9,999個BLVCKGenesis,以BLVCK虛擬人像作為遊戲角色,尚未發售即受到全球名人、粉絲爭相加入白名單(品牌稱BLVCKLIST)。
本次直播盛會是永豐銀行首次跨界與時尚品牌合作,BLVCK亞太區總代理KAI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能夠以投資的角度看時尚品牌,也希望能夠將金融的資訊傳遞給品牌的粉絲,期待將來能夠玩出不一樣的火花!」BLVCK官網:https://tw.blvck.com/
2022永豐DAWHO之夜線上直播活動時間:2022年4月8日19:30~20:30直播平台:關鍵評論網、INSIDE臉書粉絲專頁立即加入行事曆,觀看直播還可以抽質感口罩香氛扣場地協力:信義遠百A13法國品牌BLVCK
分享文章或觀看評論
評論
廣編企劃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延伸文章資訊
- 1時勢造英雄紐約時報創下史上最快數位訂閱成長 - 天下雜誌
疫情時代,廣告主抽手,紐約時報一至三月依然讓獲利成長8.9%,其中數位訂閱創下有史以來最大增幅,是主要成長驅力。
- 2數位轉型》紐約時報數位轉型之路經驗全公開 - 科技新報
2011 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成為全美國第一批打造付費牆(paywall)的媒體集團,讀者必須付費才能看見內容,對於還不習慣內容付費的社會來說,是 ...
- 3紐約時報數位轉型啟示錄
不同於一般媒體數位經營方式,偏執在廣告收入,紐時數位轉型計畫一. 開始即大膽鎖定訂戶會員收費。此策略在疫情肆虐下發揮絕佳作用。新. 冠大流行為全球 ...
- 4台灣媒體陷數位轉型困境紐約時報付費牆的 ... - Yahoo奇摩新聞
全球媒體面臨數位轉型,紐約時報是少數成功的媒體。(翻攝New York Times 官網). 2020年7月台灣「蘋果日報」宣布放棄付費訂閱,對台灣重視內容生產、 ...
- 5沒那麼完美《紐約時報》的第一世界憂鬱 - 天下雜誌
媒體數位化的先驅. 短短幾年間,《紐約時報》完成劇烈轉型,一方面,狹義報紙讀者快速流失,紙本發行量僅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