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粒體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油粒體中儲存的脂質在需要時可分解供植物使用。

以種子細胞中的油粒體為例,儲存的三酸甘油脂先被脂酶(lipase)分解成甘油與三分子 ... 油粒體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油粒體 油粒體(英語:elaioplast),又稱油質體、造油體,是植物細胞中的一種質體體,又可細分為白色體的一種。

主要功能為儲存和合成脂質[1],通常以油滴的形式貯存,等待需要時分解使用。

[2] 目錄 1結構與分布 2脂質的合成 3分解與利用 4參考文獻 5參見 6參考來源 結構與分布 各種質體體的關係圖 油粒體是一種特化的白色體,和脂質的代謝有關。

形狀大致為圓形,脂質通常以「質體體小球」(plastoglobuli)的形式儲存,質體體小球中除了脂質外,還有少量的質體體醌類(plastoquinone)[3][4]。

油粒體常在苔蘚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細胞中被發現[5],它們常存在於植物的種子、果實等器官,有時還會出現在子葉和花粉細胞中[6]。

和其他質體體一樣,油粒體有自己的環狀基因,可自行透過分裂而增生[7]。

除了油粒體之外,特化為儲存功能的白色體還有澱粉體(amyloplast)和蛋白質體(proteinoplast)。

脂質的合成 脂質可由蔗糖經代謝合成,機製為蔗糖先糖解為兩個帶磷酸根的六碳糖,然後送入油粒體形成脂肪酸,再送入內質網;部分帶磷酸跟的六碳糖會進一步分解成兩個帶磷酸根的甘油,送入內質網後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結合,形成三酸甘油脂,再分離出油粒體儲存。

不過這樣的說法仍有一些爭議[8]。

分解與利用 油粒體中儲存的脂質在需要時可分解供植物使用。

以種子細胞中的油粒體為例,儲存的三酸甘油脂先被脂酶(lipase)分解成甘油與三分子游離的脂肪酸,甘油可轉換成糖類或參與呼吸作用,脂肪酸則進入乙醛酸循環體(glyoxysome),經過一連串乙醛酸循環的代謝步驟,最後轉換成葡萄糖。

有時三酸甘油脂只釋出兩個脂肪酸,形成甘油一脂,也會直接從油粒體移至乙醛酸循環體加以分解。

不同植物分解油粒體的機制仍有差異。

對大豆、花生等植物而言,脂酶存在於乙醛酸循環體,而非油粒體中,其油粒體中的三酸甘油脂分解及脂肪酸傳遞至乙醛酸循環體的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玉米、油菜和蓖麻等的種子脂酶存在油粒體中,不過前兩者在乾燥的情況下不存在脂酶,蓖麻的脂酶則在酸性環境下才能作用,可能和脂質大量分解無關,脂質的分解應是仰賴新合成的脂酶。

[9] 參考文獻 ↑elaioplast.gardenweb.  ↑mondofactoelaioplast.2008-3-11.  ↑EncycopediaPlastoglobuli.  ↑mondofactoPlastoglobuli.  ↑林明煊.中華百科全書白色體.中華百科全書().  ↑植物細胞的形態與結構.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具雙層膜的細胞器.北京大學.  ↑油脂累積.台大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脂質利用.台大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參見 原質體體 白色體 澱粉體 蛋白質體 細胞結構和細胞器 內膜系統 細胞膜 膜蛋白:離子通道 細胞核 核仁(核糖體RNA、核糖體DNA、核糖體蛋白質)·核基質(卡哈爾體)·染色體/染色質(核小體:DNA(端粒)、組蛋白)·核纖層(核纖肽)·核孔(核孔複合體)·核心膜·核周隙·外核膜(核糖體) 內質網 粗面內質網(核糖體)·光面內質網 囊泡 外吐小體·溶酶體·核內體·吞噬體·液胞 胞漿顆粒 黑色素體·微粒體·過氧化物酶體·乙醛酸循環體·韋伯潘力氏小體 高爾基體·桶孔覆墊·自噬體 細胞骨架 微絲·中間纖維·微管·原核細胞骨架·微管組織中心(中心體:中心粒·基體·紡錘體極體)·紡錘體)·肌原纖維 內共生體 粒線體 粒線體基質·粒線體內膜·粒線體膜間隙·粒線體外膜 質體體 葉綠體·黃化葉綠體·白色體(澱粉體·蛋白質體·油粒體)·有色體·原質體體 其他內部結構 細胞質基質 核糖核蛋白複合體 核糖體·穹窿體·端粒酶·核小RNP 蛋白酶體 外部結構 波動足:纖毛/鞭毛·軸絲·放射輻條·細胞壁·莢膜·頂體 參考來源 維基百科-油粒體 出自A+醫學百科「油粒體」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6%B2%B9%E7%B2%92%E4%BD%93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油粒體」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1個分類:植物細胞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於2014年8月19日(星期二)14:34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