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民樂縣城關小學邸慧琴
注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亦是衡量語文教學效果的最基本的標誌。
但現在仍然有不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忽視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傾向,如有的教師在一節課中,只注重對課文內容的條分縷析,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中心」等方面,偏重於抽象思維能力訓練;有的則過多地開展文章選材、組材、布局謀篇、表現手法的分析討論,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讀、說、寫等語言因素的訓練。
致使不少學生沒有打好語言基本功,寫作文時文理不通、錯別字很多、病句連篇,缺少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
因此,我們應該把語言文字訓練作為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和核心。
小學語文教學具體應抓好以下五個環節:
一、在閱讀教學中,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是密不可分的,一個人若沒有語言這個載體,他的思維就無從得到高度的發展。
讀的過程是以閱讀為主體調動視覺器官,在聽覺器官參與下經過思維收集組織閱讀信息,並根據自身的理解、好惡習慣對閱讀材料進行感知取捨和滲透積累的過程,從而達到以讀導說的目的。
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語言訓練。
1.學習課文典範語言時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縝密的思維,使他們弄懂每個詞語、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及其內在的聯繫。
如《春潮》(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有一段富於美的語言:「被禁錮了一冬的大江奔騰著,洶湧著,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開了堅冰,呼叫著,撞擊著。
一塊塊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動著,山一樣地豎了起來,又摔倒下去,發出喀嚓喀嚓地聲響,濺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滾滾的春潮把堅冰擊潰了,淹沒了,迫使它馴服地和殘冬一起向遠方流去。
」這段話中「禁錮」「洶湧」「撞擊」「豎」「擊潰」「馴服」等詞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江水春潮由弱到強、逐漸宏大的氣勢,表現了春水充滿活力的生機,給人以生命的力量。
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春潮的不可抗拒,再現勢不可擋的開江場面,對這些富於動態的詞語進行思考和分析,真正理解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妙用,這樣結合思維的訓練就能增強學生的語感,培養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2.加強語言訓練中豐富思維的內容。
教師要注意根據小學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相應的語言教學目標,在加強語言訓練中不斷豐富拓展思維的內容,使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如小學低年級以讀字、寫字、說普通話等訓練為主,要求他們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不寫錯別字、會說普通話;高年級要系統地學一些語言知識,進行一些較為嚴格的語言訓練,如正確辨析詞義、聯繫上下文準確用詞。
造句要完整,句意要明確,組段成篇,段與段之間要銜接順暢等。
這樣的語言訓練,既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又能培養和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這些形式各異的練習既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一個動態活動中,積累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提升語文素養。
二、重視課文的朗讀和背誦,引導學生不斷吸收積累語言材料。
語言的積累儲備是語言表達的前提。
實踐證明,「讀」和「背」這一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不僅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而且有利於學生吸收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我們要創設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引起兒童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注意,潛移默化地受到語言美的薰陶與感染,為表達建起一個廣闊的原因背景面。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引導學生對課文中規範的語言進行感性的認知和積累,為他們理性地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具體做法是:
1.熟讀每一篇課文,背誦優美的段落或篇目。
把熟讀每一篇課文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讀得「爛熟於心」,朗朗上口,久而久之,會增強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對那些用詞精準、描述生動(或議論、說明恰切有力)的優美段落或篇目(如小學語文第八《挑山工》的末尾一段,《種一片太陽花》中的第五、六、十、十一自然段,小學語文第十冊《長城贊》,《你,浪花里的一滴水》等篇目),應要求學生背誦,讓他們從中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不斷汲取和積累語言材料。
2.教師指導朗讀。
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可把一段話、一篇文章作為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直觀載體,讓學生通過自讀(瀏覽式)、誦讀(找出精彩部分)、研讀(讀出情感),能知其文字、清其結構,在腦海中儲存一定的信息,加深學生對某段話或某一篇課文的感知認識。
總之,根據小學生記憶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採用朗讀和背誦訓練方式,對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大有益處。
三、運用課文典範語言,加強對學生進行口頭與書面運用語言的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要有明確的訓練目標。
應包含語文知識,能力和思想情感教育兩個方面。
制定每一堂課的訓練目標,除了依據教學大綱、依據對年段教材特點的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對當堂教材中語言文字特點和思想情感因素的鑽研。
語文課文為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豐富情境。
每講一篇課文,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運用教材中某一典範的語言,通過複述、回答問題或是說話、寫話等形式,進行口頭與書面語言運用訓練。
如《草原》(小學語文第七冊)一課,教師可運用課文中「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清新、明朗、一碧千里、襟飄帶舞、勾勒」等詞語和詞組讓學生說或寫一段話,要求句與句之間在結構、語意和語氣上連貫順暢、清晰生動。
這樣訓練既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了課文中規範的語言,又能提高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雖然閱讀也是語文實踐活動,但是語文實踐活動又不僅僅是閱讀,應該藉助內容和課文情境設計各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
對一些精彩語段、名家名篇的寫作思路、典型的寫作結構等語言材料,通過閱讀增加記憶儲存。
這樣在讀中才能學習名家名篇為什麼「名」,博覽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只有在讀的過程中才能對自己所積累的語言材料和個體本身的語感與課文進行對比式和批判式的繼承與發展。
這樣的實踐活動對學生掌握語文工具來說,十分重要。
所以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就是有效地引導組織全體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
語言實踐活動不應該僅僅只成為課堂的一種點綴,課堂也不應該是教師展現自己教學技能的舞台,而是應該真真切切地做到引導學生,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四、作文教學中,加強命題、批改和講評的語言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習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
這裡的「加工」除了包括學生對習作的修改,還應該包括教師對習作的批改和講評的語言指導。
小學階段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讓學生寫通、寫好較為簡單的記敘文和說明文。
教師要按照這個基本要求對學生進行有序的寫作訓練,切實加強作文命題。
我在具體教學中,採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示範,再讓學生自己改;採用教師批和學生改的方法,使用一些固定的符號,寫幾句簡明的要求,讓學生據此修改。
有時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採用面批面改;有時採用互批互改,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某個學生的習作互相討論,共同修改。
通過自主修改習作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寫通、寫好文章的重要性,學會運用通順的語言進行習作。
經常指導學生運用規範通順的語言寫好作文。
在作文指導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學會觀察事物和表達事物的方法外,還要經常注意指導學生運用規範的語言寫通、寫好作文,從而促進他們努力學好語言,提高寫作能力。
根據作文的基本要求制定合理的評分標準。
作文評分標準應從學習寫作的角度考慮所列的各項(諸如立意、選材、構思、語言、書寫、標點等)應能反映學生寫作的實際能力。
為此,教師在評定作文時應克服那種只看題材、中心、結構,不看語言表達的偏向,應該把語言表達作為評分的一個重點。
若語言運用有特色,應適當加分,這樣的評分方法能促使學生千方百計學好語言、寫好語言。
講評時結合學生的病句多講一些語言知識,讓學生從各自的作文中識別語言的通與不通,並學會把不通的地方進行改正。
五、要保證課堂語言訓練的時間和形式的多樣化。
當前,許多老師都認識到「滿堂灌」的弊端,但又不自覺地把「滿堂問」視為啟發式教學法。
有效的課堂時間被無目的、無休止的提問占去了,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一種淺表層面而難以深入,教學效率自然低。
在一節課中,教師要貫徹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嚴格控制講讀與分析的要求和時間。
一般來說,對那些學生自己能讀懂的課文,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讀,以讀代講,以讀促練。
對課文中的篇章結構、寫作手法等知識不強調理性認識,而強調感性積累。
按「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實際適當講解,以確保課堂語言訓練的時間。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除了落實訓練項目,優化組合訓練內容外,要保證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練是相當重要的。
在訓練的形式上也要多樣化,既要有口頭的,也要有書面的,既要有記憶模仿,更要有啟迪思維的內容。
課堂提問一定要精,要有啟發性,能充分啟動學生思維。
總而言之,以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為主要任務來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既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規律。
自然語文課堂聚焦核心素養
自然語文課堂聚焦核心素養安徽省阜陽市鐵路學校 特級教師 武宏鈞 長期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觀念和原則的泛化,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把自己與基礎教育的關係更多看作需與供的關係,更多要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