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與手掌血脈相融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伏地挺身可以說是訓練起源動作之一了。

它出現在各個運動領域,涉及範圍極廣。

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練習。

一般採用伏地挺身聯繫胸大肌和肱三頭肌。

許多鐵友從小白階段到初級階段後就很難從這個動作中尋求到更大的刺激,從而逐漸用器械代替。

作為基礎動作伏地挺身有超過想像的開發潛力。

不同的大臂夾角。

對胸大肌的刺激會有不同。

但這一點是很難掌握的而且如果單純的從訓練胸大肌的角度出發。

伏地挺身對胸大肌的線條塑造效果並不好。

伏地挺身的手掌擺放位置通常是伏地挺身訓練的一個變化點。

比如

手掌在肩關節正下方

通常手掌這樣的位置肘關節應該朝向身體斜後方。

手掌比肩膀寬

這樣的手掌位置肩關節角度通常是90度。

如果是練習這個動作要注意聳肩的問題。

龍門架飛鳥就是這個動作的固定器械版之一。

手掌位置比肩膀窄

手掌這樣的擺放很明顯不是新手能挑戰的動作,因為對肘關節的壓力比較大,在手臂整體力量上去之前不建議練習,容易受傷。

手掌在胸部下方

當手掌移動到胸部下方就是常講的鑽石伏地挺身了。

這同樣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就訓練效果來看,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前束參與更多的發力。

當你能幹凈利落的做一組鑽石伏地挺身。

說明你的手臂力量已經超過很多人了。

手掌的擺放位置不同會關係到大臂與身體的角度。

這樣的變化不僅僅是對胸肌的刺激感不同,稍微嘗試過的人就知道,整個手臂都會參與到整個過程中。

以上的幾個伏地挺身可以組成一個訓練計劃。

每個動作4組,每組8-12個。

如果後面沒辦法做標註可以採用跪姿,如果還是不行就不要堅持。

動作的質量比次數重要。

本文由健身獅原創,喜歡的小夥伴歡迎收藏、關注、轉發!

我是健身獅,一個專注於訓練安全和細節的健身教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