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讀到到知識轉化成能力,只需要三步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讀書需要方法嗎?

讀書真的有用麼?

讀書能給人帶來財富麼?

之前一直沒考慮這些問題,也一直囫圇吞棗地讀書,有時,一本書讀完也不知道書里到底講什麼?

之前讀書的速度又慢又吸收甚少,常常看到別人一年讀100本,200本,甚至300本,我都默默告訴自己,他們不是真的讀了那麼多書。

之前,我也一直喜歡讀書,可是再怎麼讀,一年總超不過30本書,也就是說一月連3本書都讀不下。

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愛閱讀,有時想想蠻耳紅的。

究其一切,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還不會讀書。

那麼,接下來我們回答開篇提出的三個問題。

讀書需要方法嗎?

當然需要方法。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方法,循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讀書真的有用麼?

必須有用。

就如高爾基所言:「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的越光明和有意義。

讀書能給人帶來財富麼?

肯定能啊!不然怎麼會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呢。

那麼如何撬開會讀書的鑰匙,走進一個新的大門,展開讀書新的局面,是需要路徑的。

很慶幸我找到了這條路。

2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就是這樣一把鑰匙。

擁有這把鑰匙,會帶我們找到讀書的方法術,從而把讀書轉化成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作者是大岩俊之,他是日本Role Job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

1971年出生,大學畢業後,曾在四家公司擔任法人銷售,並且銷售額始終保持第一。

之後,大岩俊之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他發現「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於是他也開始模仿,在一年裡讀完了300本書。

但是大岩俊之儘管讀了300本書,依然沒有記住多少,這讓他沮喪,不但浪費了時間,精力,收穫也少。

為了找出原因,他開始參加讀書研討會,而且願意花錢研究如何讀書。

終於,有付出就有回報。

大岩俊之讀書的腳步越走越輕盈了。

他讀書的效率不僅提高,而且對書中的內容,也能在筆記本清楚地總結,記憶。

3

《實用性閱讀指南》介紹了大岩俊之如何將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他用大量的書和實例講解自己是如何做筆記、如何牢記書中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

一.如何有效率的讀書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需要效率,效率高省時省力,效率低耗費的不僅僅是人力和財力,還有時間啊。

同樣,讀書也需要效率。

如何有效率的讀書,大岩俊之給我們分享了以下幾點:

1. 確定讀書的目的

每個閱讀的人應該都有相應的目的,總結下來無非就是三點:閱讀是用來消遣時光的;閱讀是用來獲取信息的;閱讀是用來判斷或者證實一些結論的。

不管怎樣,帶著目的去閱讀一本書,總比漫無目的的亂翻有用多了。

這就好比兩個人趕路,一個人的目標是趁天黑前要到達預定的村莊,這樣可以順利找到住處。

而另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著,結果天黑了,還未走出樹林,只能夜宿野外。

拿到一本書,要明確目的,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里得到什麼,再去閱讀,這樣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比如在拿到《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我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如何將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因為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擁有。

當我明確目標後,我會摘取重要的信息。

通過概覽序言、目錄、後記等部分,大概了解書的內容。

然後確定問題,並從問題中尋找答案。

當然,在讀書的過程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不要試圖全部理解。

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本書的20%,著20%最最重要的僅有4%。

也就是說,只要認真吸收到精華,將有用的4%讀通讀透,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2. 要注重輸出

讀書對我們來說,是吸收,是接納,是輸入。

有輸入就要有輸出。

所謂輸出,包括向他人講述和寫下來兩個含義。

可以參見一些讀書活動,也可以主講一些書的內容。

另一方面,寫出來是一個很好的通道,比如通過自己的公眾號,博客等平台。

總之就是把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通從自己的內心,不要被他人的意見左右。

此外,不借書是作者提出的另一個點。

對這個點我是深有感觸。

我不喜歡給別人借書,也從不借別人的書。

拿自己買的書看,一是自由,二是可以在書上塗塗寫寫,在邊角寫下當時的感想。

但是一旦借別人書,是沒辦法在書上直接做筆記或者心得的,這樣,就少了很多素材。

3. 要做讀書筆記

通過做讀書筆記,可以更好地整理知識和信息,幫助記憶。

古人有俗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做讀書筆記首先要做些準備工作,比如在書上直接劃線,標記號,註明文字、貼便簽、書頁折角等方法找出重點部分。

在做筆記的時候,不要怕把書弄髒,畢竟,在讀的過程中,有思考比無思考好多了。

在眾多筆記中,大岩俊之特別推崇思維導圖筆記法。

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魅力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大家都知道,人們往往對視覺化的東西容易產生記憶與理解。

通過思維導圖,你的記憶、整理、理解和構思的範圍會不斷擴大,從而幫你找出所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高效地實現目標。

二.如何牢記書中的內容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拿起一本之前已經度過的書,卻怎麼也想不起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就算心裡想著要說給別人聽,礙於自己的模糊記憶,也不好說給別人聽。

原來,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

對此,大岩俊之特意給我們介紹了「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看到20分鐘過後,遺忘42%;1小時後遺忘56%;1天過後,甚至會忘記74%的信息。

也就是說,如果不主動記憶,只消1天就會忘記大部分的內容。

為了能牢記書中的內容,我們需要反覆閱讀,留存記憶。

並且,在反覆閱讀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捨棄點。

根據「二八定律」來解釋,就是全書最重要的20%,其它的占有80%,那麼我們只需要掌握最重要的20%,就可以了。

當然,我們可以將看到你的內容複述給別人,活著整理成故事,活著用便利貼記憶法等,總之就是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加強記憶。

三.如何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學以致用」是學習最有用的技能吧。

如果只看書,不用實踐,那看再多的書也等於是浪費時間。

比如,看了《成為作家》,那麼在寫作路上可以模仿書中提到的作家氣質等相應的舉措。

定時寫作,如何修改,如何寫各類題材的文章等,都具有實踐的意義。

比如,看了《實用性閱讀指南》,那麼接下來的閱讀,我會學會捨棄無關重要的,只抓重要的讀通讀透,我會拿到書後先從目的入手,再邊讀邊做筆記,真正做到讀書有輸入,也有輸出。

付諸行動的第一步首先要給自己設定行動目標。

也就是讀完書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麼。

有目標後,定計劃,分解成每一個小步驟,然後根據小步驟一步步進行驗證。

在驗證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差距,這時就需要不斷改進,不斷摸索,慢慢接近目標。

富蘭克林曾說:「告訴我,我會遺忘;教導我,或許會記得;親身參與,才可學成。

可見,只有親身參與,才會有深刻體會,才會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凡事參與後,不僅僅是理論,是知識,而是變成自己掌握或者內化的一種力量。

4

《實用性閱讀指南》是一本讀書術,大岩俊之不但告訴我們如何快速有效地閱讀,在文中給我們剖出了「思維導圖」、「二八定律」「艾賓斯曲線」等理論,並且指導我們將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通過實踐,付諸行動。

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但願你的生活里有陽光,但願你的智慧里有翅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