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思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結合工作實際,筆者對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製作如下思考。

對校企合作辦學的認識

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就是建立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環境和資源,採取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步伐,全面提升培養對象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解決人才培養與企業生產實際需求相互割裂,改變職業教育中理論知識與職業實踐分離、教學內容與崗位能力脫節的狀況。

開展校企合作辦學,不僅可以幫助職業類院校解決實驗實訓設備不足、專業師資培訓渠道不暢、學生實習就業缺少穩定基地等方面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費用、職業技能、對口就業等方面的困難,而且能有力推動和促進學校徹底改變以學校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推進職業教學課程改革,以崗位技能為核心,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開展校企合作辦學,是職業院校生機與活力的根源所在,是檢驗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進辦學機制和理念創新的重要變革,從根本上解決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兩張皮」的必然選擇。

當前,校企合作已經成為職業院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旋律。

校企合作由自發到自覺,由單一到多元,由單項到全方位,由無序到逐步規範,合作的形式在不斷拓寬,合作的利益在不斷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斷顯現。

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真正把校企合作辦學作為職業教育的方向性改革,作為促進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能力提高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作為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性措施,搶抓機遇,落實措施,大力推進,促進學院進一步辦出特色和水平,更好地為社會、為企業培養各類所需人才。

校企合作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職業院校緊緊圍繞我市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興戰略產業,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之路,堅持面向行業、面向企業、面向生產一線的人才培養方向,堅持政府主導、行業引導、校企合作的辦學原則,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校企合作辦學探索,積極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取得了明顯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個別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與區域經濟發展不相適應,課程開發不能適應職業崗位需求,尚未真正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在教學方式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在承接社會服務上,對企業的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未能對企業生產發展提供足夠幫助和支持。

辦學諸要素與企業的運作未能有機融合,缺乏通盤考慮、統籌運作的完整機制。

個別存在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認識誤區,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

個別企業對校企深層合作認識不足,熱情不高。

對職業教育及員工培訓的投入不夠,導致校企合作出現「一頭冷一頭熱」的現象。

政府政策保障機制沒有完全形成。

合作各方之間的關係未完全理順。

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宏觀調控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思考

(一)擴大校企合作的範圍。

強化合作意識,與更多企業緊密合作,按照企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對口培養人才,共同解決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教學改革、實訓實習、畢業生就業、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同時要建立起政府引導、學校主動、行業中介、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培養、造就一批具備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較高職業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二)提升校企合作的層次。

要由單純的訂單培養、接納實習就業等淺表合作,向緊密型、投資型、股份合作型、共同培養型等深層、多元合作推進。

要把學校的實訓工場辦在企業,把企業的車間建到學校。

在與企業廣泛合作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規模和專業設置情況,至少要形成固定幾家核心層的企業合作夥伴,既能積極參與學院教學改革,共同制定課程建設開發計劃,接受並妥善安排教師進企業研修,又能在學校建立專業實驗室(車間),提供較現代的實訓實施。

(三)創新校企合作的方式。

建立以專業發展為紐帶,以校企合作為重點,以課程改革為橋樑、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目的的合作群體。

吸引企業入股加盟,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體制,與企業一體化辦學,形成前校後廠(場)、校企合一的辦學實體。

積極探索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從企業參與辦學、錄用畢業生,轉向學校參與市場開發、技術進步和職工培訓;從滿足企業暫時性、鬆散性合作關係轉為穩定性和緊密性關係,實現互相支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雙贏,不斷豐富和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一是與企業合作培養技能人才。

學院按照企業人力資源配置計劃和技術要求,與企業共同開辦企業冠名班、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和「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針對企業崗位要求開發培養課程,對學生實施量身定製培養,為企業提供所需技能人才。

學校要採用校內辦班、在企業辦班等多種形式,為企業進行職工的培養培訓,將學校建成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基地。

二是與企業共建實習就業基地。

選擇設備先進、技術力量較強的企業,會同企業制定學生生產實習計劃,共同管理實習過程;開展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職業行為規範和職業技能培養;開展企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活動,使學生就業前充分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的運營環境和節奏,提高崗位適應能力。

三是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

通過為企業提供場地、廠房,引進企業為學校投入生產設備、資金、生產線、生產車間等形式,建設與企業生產現場對接的實訓中心,實現培訓功效的「五合一」,即車間、教室合一,學生、學徒合一,教師、師傅合一,作品、產品合一,育人、創收合一,把學院的實訓中心建成企業的生產基地、學校的教學工廠、面向社會的培訓中心。

通過與企業結為夥伴關係,在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或集中實訓提供條件。

四是與企業共建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聯合企業共同培養「雙師型」專業教師。

按照教師素質建設計劃,建立教師定期到企業實習鍛鍊的制度,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師到企業學習,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切實落實專業教師每兩年到企業實習鍛鍊學習兩個月以上的規定,把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教師專業實踐能力作為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途徑。

要聘請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教學和技能訓練的兼職教師,建立兼職教師庫,形成企業兼職教師和學校專職教師合作互補的教師團隊。

鼓勵骨幹專業教師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把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作為學校產教結合工作、教師能力提升和教學模式轉變的重要內容,組織教師開展應用技術研究、技術革新與攻關、與新課程相配套的實訓設備、實訓平台的研發製作,努力推進成果在生產服務和教學實訓領域的應用,使學校成為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培育孵化基地。

(四)進一步擴大對外合作交流。

一是深度推進校企合作,實行教產合作、校企一體化辦學。

堅持開放辦學、開門辦學、開明辦學,探索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新機制,通過「引企入校」、「引校進企」、「企校合一、人員同訓、設備共享」等深度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育人的途徑和方式,推進校企「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訓、基地共享」。

利用學院實訓設備,自主開展或引進企業合作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服務實踐教學。

建立職工培訓基地、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支持教師承接或參與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科技攻關項目,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鼓勵聘用企業高技能人才和社會能工巧匠任教,邀請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方面共同參與教育教學評價。

按照專業建設和學院發展的需求,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

健全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實習的管理制度、工作機制和配套措施,全面實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和質量。

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一批示範性的「校中廠」(實習車間)、「廠中校」(教學點)。

二是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構建多層次銜接的辦學模式。

採取「3+2」、「2+3」等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拓展同市內外相關學校聯合辦學的領域,打通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

拓展同國內外相關院校的合作,共同開發課程、開展教師培訓。

有計劃地推進與本科院校的合作,拓寬學生進入應用技術本科專業學習的渠道。

積極主動作為,立足鄂爾多斯市,輻射周邊地區,抓好重點盟市的生源組織工作。

適度兼顧陝西、山西、甘肅、河北、寧夏等省區。

三是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構建社會推動、多元參與的辦學機制。

在牽頭成立鄂爾多斯化工職業教育集團的基礎上,圍繞我市特色產業、新興戰略產業,組建行業職業教育集團。

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建立與行業、園區、企業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圍繞擬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技術研發、實訓基地建設、學生實習實訓、雙師型教師培養等問題進行協商,促進產學深度融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內涵發展「五部曲」 實踐育人譜新篇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支撐。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