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改變,課改是空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代課堂通過目標引領、德育為先、任務分層、小組合作、自主學習、評價推動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素質,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推崇,其核心是變老師的教為學生的學,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老師從演員變成導演。
課堂上,老師要讓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展示、主動交流,給學生更多練習和歸納總結的時間,同時,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適時點撥、引導,而不是一個人一味地講解。
然而近年來,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卻還是用老方法、舊模式,教學改革沒能真正深入推進,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育觀念沒有改變。
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學生群體、新的學情,課堂教學必須進行改革,要從面對書本、面對知識的教學上,轉變到面對學生、面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上。
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這就要求教育要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放在第一位,要改變傳統課堂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改,教學改革就成空談。
因此,課堂教學要改革,關鍵是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改變。
二是對學生缺乏信任。
在課堂上,一些教師不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認為自己「不講」或「少講」會使學生學不會,課本上的知識自己不講學生不會學,只有自己多講學生才能懂。
課改的關鍵是變老師的教為學生的學,老師應儘量「少講」或「不講」,培養學生課堂的主體意識。
而老師對學生學習能力不放心、不信任,不敢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阻力之一。
三是自身不想和不願改。
一些教師長期以來運用灌輸式教學,習慣了上課「多講」:教師在課堂上是主體,教師的言行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在講課中教師想講什麼、怎麼講完全是隨意的,並且習慣了這種隨意、盲目的課堂教學。
現代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堂上學生應該是主體,他們根據自己的思維特性學習和思考。
教師應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學情,對其進行個別的、適時的、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方式。
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思考和總結、答疑和引導,工作量增大了,工作的難度也增加了,因此一些教師不想改、不願改。
四是缺乏愛心。
教師只有愛孩子才會喜歡教書,只有喜歡教書才會想方設法把書教好,才會去研究學生、研究教法,才會運用適合學生的教法。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情不認真觀察,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漠不關心,對教學改革不積極探究,對課堂教學改革不真心推進,歸根結底是對學生缺乏愛心,對職業缺乏熱情。
學生的學習是老師的事,主要還是學生的事,教師要轉變教的角色,變演員為導演,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人人都可當老師,自主學習、自主討論、自主總結,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也才會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學生才能學習好,學生的素質才會全面提升,教育為學生幸福生活奠基的藍圖才會變成現實。
(作者系山西省侯馬市職業中專學校校長)
教學這件事不是把現成結論交給學生那樣簡單
課堂上經常有這種情況:哪怕老師使盡渾身招數想把知識講明白,一旦提問,孩子們還是不願積極回答,甚至是啟而不發,導致教學過程並不那麼愉快。原因何在?當然與教師的教育素養有很大關係,如教師的人格、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