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的「瑞士味」,On昂跑 Cloudflow開箱測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Cloudflow是On近期推出的輕量訓練跑鞋,偏速度訓練或者用來比賽都可以。

本篇主要為On Cloudflow的開箱,以及與Cloud Stratus(穩定支撐跑鞋)的實際腳感簡單對比。


On昂跑的跑鞋無論設計、科技和做工都有非常強烈的「瑞士味」。

大體上可以理解為「德味」的升級版——這種風格的產品通常會把某種理念貫徹的特別極致,然後以很嚴謹的方式呈現出來。

所以看上去和穿起來,On的跑鞋和其它牌子都不太一樣。

它家的跑鞋腳感非常清晰,很難找個其它可以接近類比的品牌。

外觀上,On其實不算張揚,營銷和理念又絕不內斂。

畢竟跑鞋市場競爭這麼激烈,想在跑者鞋櫃里占個位子,產品實力和品牌個性缺一不可。

今年紐約馬拉松和上海馬拉松等比賽的EXPO,On的展位用這款CloudFlow做了相當自信的「開箱即跑」宣言,還真有一些跑者買了隔天直接穿著跑馬。

這很大膽。

Cloud flow開箱——

第一代Cloud flow 2017年推出,這款是第二代。

Cloud flow定位速度型緩震跑鞋,適合速度訓練或中長距離的拉練,作為比賽競速鞋也沒多大壓力。

重量控制的很好,42碼(US8.5)198g,前後掌落差6mm。

鞋身及鞋面

不說顏值,只說做工的話,On真的非常「瑞士」(儘管生產地並非瑞士,是越南),細節做工可以用完美形容,吊打市面多數跑鞋。


一體式網面鞋面外面有不少壓膠,壓膠的細節質感完全不輸鳥、象那些戶外大牌。

Cloudflow的鞋面實際上分兩部分,外層是網布和壓膠,內層是薄薄的中前掌內靴。


鞋身四周或大或小有不少On的品牌logo,及swiss engineering的字樣。

logo用的反光材料很低調,除非光線直射,否則很難發現它們是反光的。


鞋舌有意做成向外側傾斜,實際穿著很貼合,也不會有再跑偏的問題。

鞋舌內層網布,外層有點類似麂皮的觸感。


另外中段還特別設計了彈性綁帶,可以將鞋帶繫緊後固定。

這是個很加分的設計。

最上方鞋帶孔用的金屬材質(鋁合金?)。


對比右邊Cloud Stratus的星型鞋帶設計,Cloud flow的鞋帶更中規中矩些。

從鞋面/鞋身/鞋舌也能看出兩雙鞋定位不太一樣,一快一慢,Cloudflow要更簡潔幹練些。


後跟支撐感比較硬實,不太容易按壓下去(對比Cloud Stratus,後者額外還加了一圈TPU增強穩定)。

後跟外側有一面小小的瑞士國旗。


總體上Cloud flow和On的其它產品接近,乍一看設計風格類似,外觀也平平無奇,細看才會有更高的價值感。

用料做工算得上講究,鮮有溢膠線頭。


中底

On中底兩個主要技術,中底的Speedboard板和cloud模塊

On的跑鞋腳感偏硬在於,雙腳與Speedboard板之間除了鞋墊基本沒有其它緩震材料,所以剛上腳多少會覺得它並不軟,只有跑/走運動起來,中底的cloud模塊才會發生形變產生緩震作用。


Cloud flow鞋墊材質為ortholite,表面紅色織布與鞋身內側的透氣布料一致,中後掌外側使用了發泡材質增加穩定性。

鞋墊的做工也是沒話說,唯一可以商榷的,鞋墊表面織布比較滑,穿著有些襪子感覺尤其明顯。


Speedboard板作用與現在厚底競速跑鞋(如nike的next%)大行其道的碳板類似,官方解釋「Speedboard更有聯動的作用,轉化腳步觸地時的壓力轉化成推進加速的動力。

你可以理解成next%的碳板是中間薄薄一層,在zoom x中底被擠壓產生劇烈形變時起到回彈前推的效果,而Speedboard板更厚重,更接近汽車的底盤,中底的cloud模塊是附和在Speedboard上的


每款On用的Speedboard都不一樣,Cloud flow是這個形態↓↓


On是目前為數不多依然採用物理減震原理的運動鞋了,其它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美津濃的wave和牛頓的pop等。

當然目前的運動鞋款已經不再那麼明顯區分物理減震和材料減震,多數都是兩者結合。

所以On用的Helion superfoam材質本身就有一定緩震回彈的作用,加上Cloud模塊、也就是外面看起來類似拱形的小模塊,每次落地抬起時就會起到緩震和回彈的效果。


這是官方拆卸的Cloud flow中底↓↓

Cloud flow的中底形態與On主打競速的鞋款一致。


開頭提到On跑鞋的腳感非常乾脆,也是Speedboard+Cloud這種搭配的直接反饋——

拿掉鞋墊後,基本下方就是Speedboard板,所以腳感會比較硬實,但穿上後Cloud模塊的變形又會很直觀,並沒有踩石板的感覺。

這種緩震腳感形容起來,是比較直接的「落地有聲」。

穿著走路或跑步都不會覺得硌腳的硬,但也絕沒有那種柔軟塌陷的踩屎感。

作用腳底的力量越大,回彈越明顯,走路腳感則與boost之類的軟彈感完全不同。


外底

On偏競速的鞋款中底橡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都非常有限,這也讓人很擔心抓地性和防滑性 的問題,此前穿著Cloud Stratus(外底橡膠面積更大、觸地面積更多)防滑性比較一般,而Cloud flow要少很多。

可是很奇怪的是,在濕滑路面跑步和進出衛生間等光滑地面,相比Cloud Stratus,Cloudflow的防滑性更好……

相比左邊Cloud Stratus,右邊的Cloud flow外底更窄(同尺碼),觸地面積也更小一些


Cloudflow的外底實際上被「切割」成了左右兩邊,中底cloud模塊的鏤空外加更少材料體積,也是重量得以控制在200g內的原因。


耐磨性上,On的外底表現尚可。

跑了150+公里的Cloud Stratus外底,磨損不算特別明顯。

這兩雙Cloud Stratus,左邊里程300+,右邊里程150+公里的磨損情況

實際體驗

Cloud flow的良好用料和做工,在實際穿著中體驗是很明顯的——On在設計時應更多的採用了歐美鞋楦,起初我們比較擔心穿著是否會對亞洲腳型不那麼友好,但穿下來沒有任何磨腳或感覺到壓迫、突兀的地方。

整個鞋身自身支撐性雖然不如Cloud Stratus,也算相當不錯了。

它的包裹感和支撐感完全取決你系帶的鬆緊度。

透氣性也相當的出色。

Cloud flow的鞋面腳感與中底腳感很像,都屬於那種不會給你額外舒適、但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那類。

6分開外的配速會覺得它有些偏硬,相反5分內的配速可能才是最適合它的,也能感覺到輕量帶來的優勢。

對於剛穿On這種物理減震跑鞋的人來說,可能一開始需要稍微適應下它的這種回彈感,落地時也能比較明顯感覺到腳底不同位置colud模塊變形的感覺(主觀上,穿著它剛開始跑步會有機械緩震的畫面感)。

Cloud flow外底畢竟面積有限,提速後,觸地/抬起過程中與地面接觸更少了,那一瞬間多少會讓發力蹬出的腳感覺到一些不穩定感。


總結

這些年除了某a某n等大牌,小眾運動品牌並不少。

有些品牌的跑鞋產品口碑也不錯,比如Newton、Zoot、Scott、Inov-8、Skora、Altra、Salming……等,多數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術或者設計理念,這也是它們的立足之道。

如今有瑞士天王費德勒投資合作,誕生近十年的On如果堅持自己一貫的高端定位,興許可以成為跑鞋中類似lululemon的存在,畢竟技術上有讓人想嘗試一下的衝動,而設計和做工真的很出色,腳感也很獨特。


說回Cloud flow——

對比adidas boston、asics trainer、saucony kinvara等經典的輕量訓練款而言,Cloud flow是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傢伙,腳感硬實,回彈卻更激烈,又不會有過於誇張的失控感。

直接上腳「開箱即跑」問題不大,Cloud flow整雙鞋支撐感和包裹感都不能用柔軟貼合形容,不過又沒有什麼缺失感,雙腳穿在裡面很舒服。

Cloud flow比較值得拿來跑一些中長距離的速度訓練(或者全馬成績330內選手的比賽使用)。


目前穿著里程依然有限,只能簡單總結。

後續會繼續補充實戰體驗及磨損情況。

有任何疑問,評論里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看一個理工男是如何寫跑鞋的實測報告

颶越跑鞋測評1、前言2019年國慶假日期間拿到了朋友推薦的「颶越」跑鞋,國內一個新開發的品牌。作為一名普通跑者,這次測評對本人而言,實際上也是一次認真學習、仔細觀察、體驗的過程。通過一個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