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帝講解:肩部訓練的科學分析,更科學的練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位老鐵好!小編繼續為各位老鐵帶來科學帝JEFF的科學分析文章。

今天主要將肩部訓練,如果說只訓練哪個部位,對整體形態好處最大,可以說無疑是肩膀。

發達的肩膀可以讓肩膀更進一步,腰部看起來更細。

所以,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給各位有需要的老鐵帶來幫助!



如果想要練大肩膀,首先要了解它的構成。

三角肌由三股肌肉纖維組成,前束起於鎖骨,止於上臂的肱骨。

中束起於肩胛骨頂部止於肱骨,後束一樣。




由於肩關節是一個典型的球窩關節,所以靈活度很大。

這意味著在肩關節上的肌肉可以執行多功能的動作。

前束的主要功能就是前屈肩膀比如前平舉。

中束驅動手臂向側方外展,例如側平舉。

後束主要控制手臂水平後展,例如俯身飛鳥。

肩部有四塊肩袖肌肉值得一提,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穩定肩關節的內、外旋動作。

雖然對肩部的美觀幫助不大,但強化肩袖肌群可以延長訓練壽命。

訓練前簡單地熱熱肩袖就可以改善肩關節的健康。

三角肌的肌纖維組合均勻,1型慢肌和2型快肌各占一半。

這意味著結合高低次數的訓練是最好的訓練方式。



推舉是肩部的訓練的基石,根據Mark Rippetoe所說,腿舉是上肢最有效的訓練方式。

如果選一個動作訓練肩部,那一定是推舉。

2010年Trebs的研究發現,平板狀態下的前束的激活度最差。

雖然在28、44和56度情況下,前束的激活讀相似。



但數據顯示更大的傾斜角度能更好的激活前束,這與Ben之前的研究一致,在高傾斜度的情況下,肩部的激活程度更高。

2015年Lauver根據先前的數據發表一篇論文,28-90度都可以大幅度的激活前束。

但不能說明其中一個角度明顯優於其他角度,不過科學帝認為角度越大,越能募集三角肌。

下面來對比下啞鈴和槓鈴腿舉。

2013年針對四種不同的腿舉動作做了相關研究,站姿槓鈴腿舉、站姿啞鈴腿舉、坐姿槓鈴腿舉、坐姿啞鈴腿舉。



分別使用最大重量的80%的重量做5次,兩種啞鈴推舉對前束的激活度更好,就激活程度來說,啞鈴最好。

在這些垂直腿舉動作中,三角肌後束的活躍程度不如三角肌前束那麼大。

但站姿啞鈴推舉對肩部肌肉的激活程度最高。

這樣說來單單是推舉就足以練好前束了,所以在訓練計劃里至少要加一次水平推舉和一次垂直推舉。

前平舉在這裡看起來就沒多大用處了,不僅因為有些多餘,而且也不如啞鈴推舉那樣募集很多的前束肌肉。

至少根據Sweeney 2014年的數據顯示,前平舉僅能募集57%的前束肌肉,而啞鈴推舉能募集到74%。

運動科學家認為健美運動員的前束增長是普通人的5倍。

中束三倍於普通人,而後束僅比普通人大10%-15%,這表明中後束肌肉有更大的幾步空間。

在肩推中前束的參與度相比中束更高,2013年的一份研究表明,史密斯肩推僅激活20%中束肌肉,而激活了70%的前束肌肉。

肩推動作更能激活前束而非中束,在中束方面,啞鈴推舉的效果要優於史密斯機。

可能因為啞鈴需要中束肌肉來穩定,而史密斯機不需要。

所以使用自重推舉能比史密斯推舉募集更多中束肌肉。




但這個動作無法孤立中束,無法練出X型身材。

因此側平舉的訓練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2013年在Button的研究展示了三個對中束刺激最大的動作,啞鈴側平舉、繩索側平舉和蝴蝶機反向飛鳥。

從生物力學角度上說,因為肌纖維的走向,內旋肩關節能更好的激活它。

Boeckh和Buskies提供的肌電圖數據為這個說法提供了數據支撐。

然而許多科學家認為肩膀內旋會提高肩峰撞擊幾率,導致受傷。




所以肩部有傷病史或者想保證訓練安全的話,就不要做內旋動作,風險還是太高。

但大多數的老鐵動作標準,應該不會有問題。

按經驗來說,側平舉至肩膀高度保持肩胛骨收縮能有效保證肩關節健康。

使用繩索的優勢在於肌肉能保持恆定張力,啞鈴在動作頂端對肌肉的負荷最大,但在動作底部幾乎沒有張力。

繩索飛鳥能確保整個運動過程都保持張力,有些研究表示身體向繩索展開方向傾斜,能避免棘上肌介入將重量集中在中束肌肉上。



還有一個有效的動作就是直立划船,2013年研究了三種不同握距的直立划船。

較寬握距比較窄距和肩寬握距得到的數據好,後束和斜方肌的刺激度也是最好的。

然而,不當的技術會造成肩峰撞擊。

研究者建議肘應當低於肩膀,個人覺得使用繩索直立划船,能讓肩關節更自有、舒適。

最後來看下三角肌肌肉,後束肌肉不僅僅關乎背部肌肉的平衡,而且對體態和肩部的健康也很重要。

推舉對後束的刺激很小,臥推和伏地挺身也基本刺激不到後束。

引用Brett Contreras的原話,對於後束肌肉來說,孤立訓練的效果完勝複合動作。




反向蝴蝶飛鳥、高位下拉和坐姿划船對後束肌肉刺激度最大。

Frank Button和Schoenfeld三人各自的研究表示,反向蝴蝶機飛鳥對三角肌後束的刺激度達到90%。

有趣的是2013年Schoenfeld研究指出,手心相對的握法能加強後束的刺激度。

而聯合撰稿人Contreras指出掌心朝下的握法更好,所以嘗試兩種不同的握法,然後自行選擇。

雖然研究數據有限,但是其他水平外展的基礎練習,例如俯身飛鳥、俯身繩索飛鳥都是非常好的動作。

划船動作雖然有效,但斜方肌容易介入,在練背日和練肩日都孤立練一下後束是不錯的選擇。

Mike博士建議不必做前束孤立訓練。




每周至少8組的訓練就足以讓前束和中束進步,每周16至22組能讓中階訓練者的肩膀得到最佳的生長。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孤立訓練同時會用到中束和後束兩塊肌肉,所以要同時計算兩個肌群的組數。

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一周訓練兩次肩膀是很好的選擇。

根據經驗來看,中後束孤立訓練每周可以達到4-5次,但要保證肌肉恢復。

每周的訓練頻率因人而異,男女各不相同,根據每個人的訓練經驗來制定計劃。

堅持訓練,採用漸進超負荷的原理,那麼3D大肩脫手可得。

以上就是本期關於肩部訓練的內容,如果你喜歡本期內容,歡迎添加「大猩猩健身」並給我們留言,期待與您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