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成長教育新格局 長春市第七中學迎來百年老校向現代名校發展新時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春市第七中學校長杜志華

與一位年輕的班主任聊天,她很自豪的和我說了一件事。

她的班裡有一名曾以為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450分的中考成績,並以推薦生資格考入了我們七中。

儘管如此,家境貧寒的他,還是和父母商量,打算綴學上班。

可入學4個多月過去後,原本成績排名最後的他不僅成績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他告訴老師,他要讀完高中,因為在這裡他非常快樂,他已經捨不得離開老師、同學、班級和學校。

在我們七中,學業成績不理想,行為有偏差的學生數量占到1400名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

當他們親切地問你校長好的時候,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問候,更是一種責任的呼喚,我不斷地在拷問自己:對於走進這個學校,對自己和他的孩子,不寄任何希望的學生和家長,七中的教育能給他們什麼?面對這樣的學生,面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看不到希望的老師,七中的教育又能給她們什麼?

有一句話,辦教育就是辦文化,我們這屆班子在系統總結辦學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成長教育理念,幾年來的實踐探索,成長教育理論體系和操作體系已基本建立,不但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發揮著強大的指導作用,而且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標誌性的成果。

「成長教育」深入人心,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特色和學校文化的主體,成長文化已經成為七中人共同堅守的一種信心、一種信念、一種信仰。

長春七中的前身自強學校在1915年創辦,是長春市第一所私立學校。

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洗禮後,如今的長春七中,坐落在寬城區黃金腹地,總建築面積2.5萬多平方米,擁有教職員工150人,30個教學班,學生數量近1500人,是吉林省重點高中。

為讓這所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實現向百年現代名校的跨越式發展,七中人這幾年做了些什麼呢?

構建成長教育文化 助推學校品質提升

一、構建成長教育精神文化

我們緊緊地抓住學校教育哲學關鍵詞——成長,對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重新審視,構建了成長教育的精神文化體系,我們確立了:為每個孩子幸福成長奠基的學校使命;讓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得到尊重和發展,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喜悅,讓每名教師都能享受到職業的尊嚴和創造的幸福的學校發展願景;把學校辦成「教師追求高尚、學生追求夢想、學校追求發展」讓百姓滿意的優質高中學校辦學目標。

於是,我們看到了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在學校得到舒展和成長。

不僅看到了更多的笑容,更收穫著滿滿的成長。

在長春市首次高中人才庫選拔大賽中,我校有18名教師入圍。

一名默默無聞的英語教師在全國微課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成為省市級骨幹,越來越多的骨幹教師成為名師、首席教師。

在2016年的高考中有80名學生考入職業院校,70名學生考入體育、藝術院校,150名學生升入二本,1名學生升入重本,其餘全部升入三本以上大學。

最讓我們高興的是原本升學無望的(家長也不抱希望的)學生們,考上了大學,而且學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幾百個家庭享受到了教育帶來的歡樂和自豪。

正如退休教師張天利在他的歡送會上說的一句話:」學校現在是他入職以來最鼎盛時期」,他的話雖然誇張些,但讓我們看到了七中的未來和希望,也看到了成長教育為主體的學校文化已經在七中落地生根並開花結果。

二、踐行「成長教育實踐文化」

1.我們用成長教育的制度文化激勵師生成長。

幾次教代會通過的《長春七中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考核標準》、《班主任專業發展評價考核標準》、《學生綜合發展評價考核標準》、《長春七中教師獎勵條例》等規章文件,為師生髮展明確了標準,指明了方向。

各部門制定了「教師成長獎」「學生成長獎」等評比辦法。

先後評出班主任名師3名,學科名師10名和學科首席名師10名,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10名,百名「校園之星」百名「最美學生」等等,七中最美學生,用自己那稚嫩的肩膀擔起照顧殘疾媽媽的故事,讓全體師生為之動容。

用制度文化薰陶人,用制度文化發展人,讓成長教育的學校文化成為全體師生一種自覺追求。

2.我們用成長教育的課程文化培育師生成長。

「七中的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七中的教育要教給學生什麼」這一學校教育目標、教育價值主要通過課程體現和實施的。

我們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整個學校課程建設的靈魂,把堅持「課程基礎性和發展性相結合,多樣性和選擇性相結合」作為課程建設的原則,讓學校的課程適合每個學生的發展。

學校課程建設體系,從結構上分成三大類:基礎課程以夯實國家課程為目標的基礎課程、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校本課程、定製課程以滿足學生髮展需要的定製課程。

從內容上分為1+3+7+x,即一個中心——構建「學生核心素養」,三個維度——「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七個方面課程規劃——包括道德素養、語言素養、人文素養、生活素養、科技與信息素養、健康素養、藝術素養等七個方面。

目前,有基礎課程——《優秀導學案》學科系列、《高中學法指導》彙編等,有校本課程《經典閱讀》、《禮儀文化》《茶文化》《生涯規劃》等,有定製課程《電視編導》、《播音主持》《舞蹈、攝影、動漫》等,基本形成了促進學生道德成長、智慧成長、身心健康成長的具有七中特色的成長教育課程體系。

3.我們用成長教育的課堂文化培育人。

如果說培養什麼人,教給學生什麼,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那麼七中教育怎樣培養人,怎樣教學生,則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幾年來的高考成績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性的成果,源於成長教育、源於課堂教學改革,3411成長課堂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課堂教學達到了真正的目的。

實現其教學目的「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使教學活動走出分數的誤區,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實現「知識、生活與生命深刻共鳴」。

在這個意義上說3411成長課堂其實就是文化課堂,高二年級組織的「共享成長」學習方法交流會,孩子們總結出了很好的學習經驗,如尋找學科偶像,激發學習動力,如學無定法,貴在得法,讓看到了學生思維的成長。

4.我們用成長教育的活動文化塑造人

學生是學校的主人,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

沒有鮮活的德育,就沒有校園的生命。

倡導「體驗感悟、觸動心靈」的德育文化,形成了「規範涵養品質,品質引領行為」德育工作思路。

三年的高中時間,師生經歷了無數的或大或小的儀式、節日和慶典。

每一次的儀式、節日、慶典,學校的成長教育文化、學校願景被一次次強化和確認。

形成學校文化特有的節氣。

最震撼的是2015年10月27日的百年華誕慶典活動,首任校長楊世勛之子贈送學校的「百年自強校史」和「百年七中、自強不息」的書法。

至今,仍激勵七中師生弘揚「崇尚學習、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

最難忘的是畢業典禮,這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里程。

畢業典禮上,一名學生主動過來擁抱我,並讓我在她的校服上寫下留言:祝你健康快樂成長!一些班主任老師製作PPT,共同回顧三年的點點滴滴。

我想,孩子們在畢業之後,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將永遠記住在七中度過的那些激勵人心的時刻,以及那些激動過他靈魂的東西。

5.用成長教育的安全文化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學校安全思想文化。

學校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定期開展安全自檢,整改安全隱患;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疏散演練;健全各項安全制度應急預案,完善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創建平安校園,確保了師生安全。

6.用成長教育的環境文化影響人。

邱吉爾說:我們先是建造我們的房子,然後是我們的房子塑造我們。

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器一物,莫不浸潤人的情致,莫不濡染人的品格,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漫步七中,雖然沒有兄弟校硬體建設的現代宏偉,但設備齊全、乾淨整潔,細細回味也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書卷氣縈繞周圍。

這片土地讓我越來越喜歡、越來越熱愛。

風景這邊獨好的走廊文化建設。

七中的走廊文化已形成了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解讀成長教育為主體的獨特學校文化。

每個樓層走廊里的「讀書塔」,近5000冊書籍全部是師生捐獻的,課餘閒暇時,這裡已經成為師生閱讀、交流、研討的首選之地。

班級也別出心裁,設計獨特的讀書角。

還有我們和聯合書城簽約成為共建單位,學生定期去書店,讀書、選書、聽書,其樂融融。

學校給師生購買圖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閱讀已經成為學校一種學習的常態。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與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可見,一所學校有沒有文化,首先看它有沒有閱讀。

積極參加教育局體衛處倡導的「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書香家庭」活動,「營造書香校園」,進而打造學校的「閱讀文化」!

三、 形成了「成長教育」的特質文化。

「成長教育」貼近學生生活,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讓師生沐浴到人性的光輝,讓師生體會到成長的能量和成功的希望。

經過幾年的實踐,以成長教育為主體的精神文化已逐步內化為廣大師生的價值追求、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師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氣質。

幾年來,教師們創造著成長文化、學生們踐行著成長文化,成長文化又滋養著每個師生。

每年寒暑假放假第一天——是學校「愛生日」,全校教師家訪,把愛送到千家萬戶。

學校實行「導師制」,每位教師對包保的學生義務輔導學習、疏導學生心理、給學生買生活學習用品。

在老師的影響下,我們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愛學習,樂運動,學生勞動班和志願者隊伍服務於校內外,師生群體向上的精神逐步形成。

同時,師生個性發展的品質逐漸提升、個性潛能得到發展。

一些骨幹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主張」得到師大專家、政府督學的讚揚。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道德經》校本教材,師生喜歡;崔岩峰老師動手能力強,學校專門為他開設了「機器人工作室」,學生已經獲得了國家、省級大獎。

王耀慧同學,獲得全國機器人大賽的一等獎,他說:「學校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感謝七中的栽培,讓我懂得了努力的重要」。

學生趙勃程,2016年獲得了國際青少年創新設計大賽中國區複賽一等獎,團隊獎第一名,最佳創意獎,油畫作品在學校展出,他說:「七中讓我找到了自信,讓我忘記了過去的不堪,在這裡,我的每一項特長都能淋漓盡致的發揮,七中,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將會用精彩的一生來回報七中」。

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總之,每位師生在學校成長文化的建構和實踐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式。

牢記立德樹人使命 開拓成長教育未來

在新時代呼喚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長春七中的「成長教育」如魚得水,發展得尤為深入、均衡、充分。

長春七中的這片教育沃土的全體耕耘者又將如何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呢?

一、積極制定「十三五」 辦學總體目標

打造「成長教育」和「百年現代化名校」辦學品牌,把學校建成教師有願景、學生有美景、學校有風景的「百姓滿意」的優質高中,向省級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邁進。

為此,學校確立了「五步走」戰略。

2016 質量提升年,2017特色建設年,2018品牌打造年,2019文化提升年,2020優質發展年。

以此全面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科學、持續、內涵、特色、和諧發展。

今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獲得「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等各種榮譽稱號,在2016年行風建設檢查評比中,學校評為2017年免檢單位,榮譽的取得為廣大師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為學校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堅定信守成長教育的先進文化引領

經過幾年來的實踐與探索,已經形成了成長教育為主體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等學校文化,並使其內化為我們全校師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成為七中人共同堅守的一種信仰,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發揮了強大的指導作用。

三、創設課程與教學、隊伍與管理等四維行動策略

(一)抓隊伍建設

1.實施黨建質量提升工程

構建「七四五四」工作機制,形成了立體化的黨建工作體系。

確立「七化標準」,實施「四大工程」,打造「五好支部」,評選「四有好黨員」發揮了黨組織在堅持成長教育,實施「立德樹人」任務中,把關定向、保駕導航的作用,確保黨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

2.實施師德修養建設工程

提出了「樹立高標杆,勇當探索者,提振精氣神,做好人樣子」師德目標。

確立了「四個強化」工作思路,引導教師成為「四有」好老師。

一是強化價值引領;二是強化清風正氣;三是強化實踐養成;四是強化制度保障。

我們堅持師德師風、校風學風、工作作風「四風齊抓」。

舉辦「我身邊好教師」報告會、營造立德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

學校評選出「最美教師」10名;全校110名一線教師立足義務服務崗輔導學生2千1百餘人次、家訪1千9百餘人次、為貧困學生捐款1萬7千餘元;每名教師包保學生5名。

學校號召廣大教師在課堂內外要旗幟鮮明跟黨走,在本職崗位要以德修己育新人。

3.實施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工程

長春七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方面不遺餘力。

構建每月一次的「320教研」團隊研修型模式,實施「青荷、青苗、青藍、領雁、特級教師助推」五大工程。

評選出「青年先鋒教師」「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名師」和「學科首席教師」,成立語文、物理、化學、歷史、優秀班主任等名師工作室,最終通過開展五項工程,達成教師的課堂力、課程力、研究力、管理力、思想力的五項修煉。

在這樣的人才梯隊培養方略、舉措淬鍊下,教師隊伍中創新型、複合型多層次多類型人才不斷湧現,許多教師,在國家、部委、省市級各類大賽中脫穎而出。

(二)抓課程建設

1.開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德育課程

目前學校開發養成教育 、三愛三節 、優良國風 、心理健康 、生涯發展等八類德育校本課程。

在德育課程的引領下,我們發現、挖掘學生個性潛能,栽培、激勵、推介有才華有夢想的學生,勇敢去闖,自信創造。

七中學子在科技、體育藝術等眾多賽事中,捷報頻傳。

2.構建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教育課程體系

堅持「以生為本」的課程理念,立足課堂,聚焦核心素養培育。

在未來三年,隨著新高考改革步入軌道,將著力培育——精品學科校本課程、跨學科課程,品牌社團課程、校外實踐基地活動課程,形成具有基礎性、綜合性、選擇性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七中特色的課程序列,以促進學校課程特色與教育品質的形成。

(三)抓教學改革

一直以來,倡導「先學後教、自主內化」的教學思想,實施「3411成長課堂」教學改革。

5年多的課改實踐,開展「聚焦核心素養、創新課堂教學」等教研活動,實施走班教學、體育分項選修、「J課堂微視頻」等教改項目,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質的轉變,課堂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化,向自主課堂、思維課堂、結構課堂和人文課堂轉化。

三年來的高考成績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性的成果。

二本進線率為三年前的兩倍,進出口比率逐年提升。

通過春招、藝術、體育、空乘、國際交流等渠道,讓那些升學無望的學生得以晉級高等學府。

為選擇七中的學生和家長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抓管理創新

「成效」是我校各項管理制度內容制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建設決策系統 、 諮詢系統 、 執行系統和社團輔助四個系統。

運行 、動力 、制約三個機制 。

形成校訓、教學、德育和管理四大文化。

融合創新,集成發展。

加入校際聯盟,與東師、長師、汽高專等高校建立教學支持和學生升學的綠色通道,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聯誼校進行合作,與聯合書城等企業,與偽皇宮等愛國主義實踐基地、自然科學博物館等科學實踐基地、東北民俗博物館等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結成合作關係。

四、立足社會主義教育新時代前瞻思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基層學校管理者,既要回答「教育要解決什麼問題」,還要立足崗位思考如何解決百姓對滿意教育的追求和教育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

新素質教育時代的核心是把人的發展置於學校教育的最高原則。

擺在我面前的任務是和七中人一起研究:構建大教育觀;深化課程建設;探索組織重建;優化教育手段;實施開放辦學,

百年樹人,任重道遠。

七中人堅信,從今天的學校出發,認定以生為本,建設鮮明特色,打造成長品牌,倚重優質發展,提升成長文化,重構學校,牢記立德樹人使命,一定能開拓出成長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