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建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聯繫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建設從總體上而言是為了將知識轉化為有效地途徑,來培養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課程的建設勢必要滿足市場的需求與學生的順利接受與否,在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中,其核心還是要圍繞著課程的建設,在完善基礎建設的前提下,針對自身發展、外界變化等各因素進行調整優化,從而實現課程的改革。

對於課程的建設與改革之間的聯繫,主要包括三點:

1.課程的建設能夠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對社會的適應性,使得課程改革更加趨向於社會化。

課程的建設是與時俱進的,也是遵從教學系統的運行規律的。

因此,學生可以根據教學安排進行從基礎到高深、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

在課程改革中,課程的內容與教學方法是這一環節的主要問題,加強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進、對新思想的判斷與認識、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和研究的興趣等都是教育教學所要實現的目標。

2.課程的建設能夠加強師資力量的保障、學校硬體教學設備的質量,使得課程的改革得以充分的環境保障。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建設,不僅僅是學生要學會知識的變更,對於教師能力方面也要有所提高。

同時對於操作性技能專業,教學設備的改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保障學生在校園裡能夠使用市場上通用的設備,學生在進入社會後才能遊刃有餘。

3.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建設對於學校教育思想與理念的更新是有積極作用的,使得課程在改革過程中有積極的思想觀做指導,正確的理念與信念為輔助。

正是由於課程的建設是為了市場需求,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這其中包括思想的發展。

教育思想決定了教育方式,而教育方式影響的是學生的能力發展與思想觀念。

高等職業教育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中心,以市場職位的需求為動力,在課程建設上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資本。

綜上所述,課程的改革是基於課程建設之上的,並不意味著課程的初始建設不夠完善,只是隨著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需要添加或者改進一些知識與技能。

課程的建設為課程的改革奠定了框架,方便了改革的實施。

二、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建設與專業的設置

專業的設置是課程的組織形式,是課程建設的體現。

是課程改革的直接聯繫,即課程的改革可以優化專業的設置,而專業的設置是高等職業院校立足、發展的根本,一個高等職業院校其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設置專業,這也是學校建設的基礎工程,學校管理的基本內容。

因此,專業的設置問題是一個圍繞著課程建設、院校發展等多個因素共同構成的,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硬體、師資隊伍、教學資料等都是圍繞著專業設置來進行配置。

從狹義角度而言,專業的設置對於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有四點作用:

1.專業的設置影響著學校在社會的立足和發展

一個高等職業院校的價值,在於它為社會的貢獻,對於教育機構,最大的貢獻就是提供的人才數量和質量。

專業的設置決定了人才的類別,它來自於市場又服務於市場,是社會需求的反應,也是培養目標的落實。

2.專業設置關係著教學硬體的配置

不同的專業對教學硬體的要求是不同的,尤其是職業技術類的專業,講究高級層次上的技術。

教學設備的配備、實驗儀器的購置、專業教室的配置、實踐基地的建設等,全部取決於專業的性質。

因此, 學校只有明確了專業的設置,才能實施對教學硬體的配置。

3.專業設置決定了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等職業院校近年來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尤為注重,出台的政策都提到了師資力量的建設,其目的在於更好地將專業理念和工作技能傳授給學生。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專業的設置所需的配置,師資隊伍的結構組織是適應專業的性質、特點,目的在於針對對人才的培養。

4.專業設置關係著教學資料的制定

課程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都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文件,而它們又必須按照課程設置進行設計、制定和編寫。

其中教材的選定和編寫,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安排,都是由專業的性質產生異同。

教學資料的制定離不開專業設置。

這些都是專業的設置在院校中所表現出來的作用,從廣義上而言,專業設置是高等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紐帶,是教育與經濟的接口,其開發的過程與目的也是教育服務社會的具體體現。

[教職成]12號文件提到:「發揮地方及行業在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工作中的調控和引導作用,改革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完善學校自主設置、地方統籌、行業指導、國家備案、信息公開的專業管理機制。

各地要建立專業設置和調整的動態機制,圍繞國家產業發展重點,結合區域產業發展需要,合理確定、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配合地方和行業主管部門聯合建立人才需求預測機制和專業設置預警機制,定期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引導高等職業學校調整專業設置。

」其影響著市場的勞動力結構與產業的結構。

(1)專業設置影響勞動力結構

在這裡,勞動力結構主要指的是當地的勞動就業人口在各行各業不同層次的勞動者所占總勞動就業人口的構成和比重,一般被認為在一線工作的高、中、初級的技術工作人員所占的比重。

勞動力是構成社會生產力的基礎性因素,是經濟市場發展的基石。

其結構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

因此,形成合理的勞動力結構,是形成穩定的社會發展的第一目標,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長遠目的。

就目前而言,對於勞動力人員的培養大多數還是由職業技術的培訓到實習上崗,最終完成就業。

這種模式的人才培養在現在看來還是比較合理和具有實際意義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經營、服務、管理等第一線技術人員和專業勞動者。

這些人才的輸出途徑只有通過學校合理設置專業。

(2)專業設置影響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繫和比例關係。

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繫、比例關係不盡相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也不同。

因此,把包括產業的構成、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內的結構特徵概括為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水平的標誌,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產業不斷的調整和升級。

然而,專業的設置是以產業結構的需要為前提的,如果區域產業的發展與升級有利於專業結構的調整, 那麼對於人才的培養就會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

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所以說專業的設置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有著密切關係。

專業的設置是課程開發目標的根本,也是為實施課程改革開發的基礎方向。

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職業導向的體現。

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主要方向

1.師資力量建設。

學校的師資力量對教學力量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

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要高於普通高等教育,教師不僅僅要具備傳授書本知識給學生的基本能力,還要具備著眼於市場發展、帶動學生掌握技術的進步等相關手段。

培養目前流行的「雙師」素質教師,提高實踐教學的能力,突出專業的特色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特徵,重視年輕教師的引進和培養。

教師自身也要加強素質的提高,在思想道德上做好榜樣,在專業學術上刻苦研究,通過教師學歷與職稱層次的提高,來加強師資力量上的建設。

同時,學校也應該培養特色專業的研究團隊,由不同年齡結構的教師組成,進行某種特色專業的深化研究,開拓專業在學術界的新思想與市場上的新路徑。

為專業研究的發展、學生自身的發展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精品課程建設。

教材的選擇、編寫、發行都是經過嚴格的調研工作、審查工作之後才得以實施,一本好的教材不僅僅體現在編著的質量上,更是體現在對學生進入社會之後的實用性上。

國家為倡導出版優質教材,特為此評有「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系列」,給教材的編寫施加壓力與動力。

學校對教材的種類不應該單單停留在書本之上,應加強多種教材的有機結合,嘗試新教材的引進與實驗,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佳的條件和方法。

3.建立網上課程的交流.網際網路高度普遍的今天,合理利用網絡技術是課程建設中應該重視的一項。

在這樣的一個師生共同探討交流的平台,可以快捷地獲取自己所需的課題、教案等。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分享汲取其他各個地方的教學優點,並加以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特色,整理出一套合理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學生亦可以從網絡中搜尋出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以及經典課題,進行高效的學習或研究。

網絡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資源上的共享,也為教育事業開拓了前進的道路,尤其是對於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有「動靜結合的」功效。

即在網際網路上教師不但能分享到靜態的文字圖片類教學信息,還能有視頻課程教學、在線相互問答、實際工作視頻等動態資源的利用。

這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有著傳承與更新的積極作用,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也在課程建設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