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難馭:NIKE ZOOM FLY SP FAST 競速鞋評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最近馬拉松熱潮中,炒作最為成功的運動品牌,NIKE通過兩次「破2」營銷,已然搶到了馬拉松跑鞋的第一把交椅。

以厚底、超輕為賣點的ZOOM X系列跑鞋儼然成為馬拉松跑者手中的聖物,仿佛穿上它就獲得了基普喬格的神力一般。

我也是其中一個。

在NIKE鋪天蓋地的宣傳下,我也開始饞了他家的跑鞋,準備一試究竟




基普喬格「破2」

購買理由

以往,在馬拉松熱潮還未到達如此澎湃的程度時,鉤子對馬拉松跑鞋的投入是非常少的,一般都是以傳統的思路來設計一些超輕、薄底的鞋子,科技上也以在前掌加入ZOOM氣墊敷衍了事。

時至今日,Nike仿佛重新重視起路跑領域的科技投入,通過與基普喬格、貝克勒、大迫傑等一系列馬拉松大神的合作開發了一系列顛覆傳統,讓人大跌眼鏡的競速跑鞋。

首當其衝的就是售價高達RMB2000+的ZoomX Vaporfly 4%(現在已經升級為NEXT%),如果你買不起,沒關係,還有售價僅1159的Zoom Fly,接下來就是 天馬Zoom Pegasus Turbo,以及普通天馬 Zoom Pegasus。

這樣就形成了Nike現役的馬拉松跑鞋陣列。

作為承前啟後的FLY系列,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三代。

FLY的定位是次頂級競速跑鞋。

說是「Zoom」,其實壓根兒跟Zoom 氣墊和ZoomX中底材料都沒關係,這兩項技術FLY都沒有使用



這三代的主要區別在於中底材料的使用,一代採用了傳統的LUNARLON泡棉,雖然軟,但是耐久性不佳。

二代即我入手的SP FAST版本,換裝了React泡棉,提升了中底的耐久性。

三代基本沿用了二代的配置,在鞋面與鞋底設計與最新的NEXT%保持統一。

ZOOM FLY 一代

ZOOM FLY Flyknit

ZOOM FLY 3


產品信息

作為二代版本,SP版本已經上市一年多,價格目前已經降無可降。

價格我覺得很合適了。

  • 跑鞋特性:自然足
  • 適合人群:競速跑
  • 適合路況:橡膠跑道/公路
  • 核心科技:React 技術中底 / 全掌型尼龍板 / 半透明梭織鞋面

開箱

常規的橙色鞋盒。


之前做過功課,FAST的鞋楦偏小,常規41碼的買大了一號,42碼正合適。

貨號AT5242 174。

產地越南,生產日期是2018年5月24號。


打開鞋盒就是一雙草木灰和仙人掌綠配色的FAST。


這裡,NIKE難得良心地送了一個鞋袋,驗證了這雙鞋的定位就是比賽專用鞋。


外觀設計

從外觀來看,FAST的顏值在線,上挑的鞋頭與誇張的鞋身比例讓整體造型很輕盈,很動感,不得不佩服鉤子的設計能力,確實在一眾馬拉松鞋裡鶴立雞群。


鞋面

FAST鞋面採用了半透明的無縫彈力梭織面料,鞋頭有流線型的點狀條紋作為裝飾,一直延伸至鞋後部,營造出十足的速度感。

中底

來到側面,厚實的React泡棉中底非常奪人眼球,雖然耐久性較Lunar提升不少,但還是很容易出現摺痕,這點倒很像ZoomX的特性。


鞋頭上翹很明顯,整雙鞋的都是向前沖的趨勢。


鞋身設計

如下圖,在自然光下,半透明的鞋面讓整雙鞋的結構一覽無餘。

NIKE採取了內靴的設計思路:在鞋身內部的中間位置,FAST內外各設置了一片織物用來固定腳掌。

鉤子的logo也打在這片織物上,顯得朦朧感十足。

這個鞋身結構非常精巧,FAST用熱熔技術把內置的織物片與半透明鞋面連接,連接處就是鞋帶孔。

繫緊鞋帶,可以提供不錯的包裹感。

從裡面看,兩片翻毛皮材料的固定結構。


鞋舌

鞋舌沿用了半透明的鞋面材料,沒有任何填充物。

樣式上,不規則的鞋舌可以有效防止激烈運動之後鞋舌的移位。

後跟

後跟採用了一圈環形的突起,裡面是翻毛皮的材質,可以柔性地固定腳踝。

後跟有NIKE RACING的標識,體現自身的競速鞋身份。

後跟也採用4%標誌性的尖鞋跟設計,很帥。


鞋底

鞋底則沿用了1代的設計。

黃色部分是由不規則的五邊形與四邊形構成了橡膠部分,很薄。

而灰色部分則是React中底材料延續到外底部分。

對於這樣的外底設置,完全是衝著速度去的,耐磨性也就不用奢求了。

不規則的塊狀設計號稱可以有效反彈,使得落地時間可以大幅縮短。

嗯...

在後跟部分,橡膠沒有覆蓋上沿部分,React材料直接觸地,我只跑了一次,磨損痕跡就很重了。

反正快就好,持久性就隨緣吧!

鞋楦

整雙鞋的鞋楦偏瘦長,很明顯是為了東非跑團而設計的,對於我們東亞足而言,明顯偏窄。

如果想要試一試這雙鞋,建議還是買大一碼比較安全。

一些細節

鞋子周圍用了很多類似項目編號的字體作為裝飾,凸顯自己的機能性和先進性。

設計靈感估計還是來自4%。

上腳效果

由於FAST半透明和毫無填充物的鞋面,因此,選一雙厚實一點、好看一點的襪子就顯得非常重要。

很巧的是,之前買了一雙迪卡儂的跑步襪,顏色竟然神奇地很搭~

使用感受

包裹性

從包裹性來講,沒有填充物倒也沒太大影響,合理的內靴設計讓鞋面與襪子能夠充分融合在一起。

然而,在實際跑步過程中,如果繫緊一點,後期腳腫起來就開始壓腳背了,如果系松一點,又會出現不跟腳的情況。

這點需要穿一雙稍微厚一點的跑步襪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決。

另外,半透明梭織鞋面完全是外觀取向,透氣性其實挺一般的,只能期待自己早點完賽,別讓悶熱拖成「汗流腳背」。

緩震性

說實話,我一直很期待React的具有韌性的軟彈腳感,很可惜的是,這雙FAST並沒有帶來這種感受,整體偏硬。

緩震感需要某些特定的落地方向才能感受到,假如你是後跟落地或者是慢速跑者,基本上就無法體驗到。

我嘗試了一下全力加速跑,發現在完全前掌著地時,這雙鞋的優勢就出來了,提速很快。

穩定性

由於加入了全掌尼龍板,整雙鞋抗扭性極佳。

但是,我在試跑的時候一直有種不協調感:如果僅僅只是為了速度,要讓中底偏硬不卸力的話,完全可以讓中底變薄一點,好歹有些路感,同時也減少踩高蹺的感覺。

但是中底這麼厚,既沒有路感又沒有回彈,我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什麼?其次,這雙鞋對於跑姿的要求很高,你穿著行走的時候就能明顯感到,它是在有意識推著你用前掌跑,如果沒有建立起合理跑姿的同學穿起來就會覺得非常彆扭,非但不能「助你向前邁進」,反倒感覺非常吃力。

最後,超厚的中底也讓我不太適應,踩高蹺的感覺非常明顯,轉彎和下坡時總感覺腳在鞋裡漂移。

腳感非常飄忽。

一點猜想

我猜想,這雙鞋設計如此厚的原因主要為了內置這塊「鏟型尼龍板」,後跟則是為了跟前掌做平而設計才如此厚。

因此,你只有踩在前掌,尼龍板才能發生適合的形變產生向前的推動力。

而如果你踩在後跟位置,相當於你踩著鏟子的手柄上,產生跑步方向相反的推力,於是你就會感覺越跑越累。

總結

新鞋易得,疾風難馭。

在買這雙鞋時,我一隻有個期待:這雙鞋可以很輕又很彈,尼龍板的加入會讓我跑起來很輕鬆。

但穿上跑起來之後,發現這是一款很有個性的競速鞋,腳感堪稱怪異,厚厚的中底、硬硬的腳感,讓你仿佛踩著高跟鞋在跑步。

也許是我跑量減少、速度不再、功力不夠,直到現在還沒有摸清這雙鞋的脾性。

我打算把這雙鞋當作疾速跑訓練的專用鞋。

建議普通的跑者還是不要輕易嘗試,買雙天馬跑跑就可以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開箱 | 疾速「碳」索 HOKA ONE ONE EVO CARBON ROCKET

對於一雙馬拉松競速跑鞋來說,哪項設計元素最為重要?許多年來,競速跑鞋的設計一直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各大運動品牌都會傾盡全力將各自看家的本領運用到哪些幫助人們突破極限的跑鞋上。 說到近兩年來的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