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跑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一名跑者,打開你的鞋櫃,是不是一個跑鞋陳列櫃,你有幾雙跑鞋?是不是每雙都服役了幾百公里才換?當然,一雙鞋穿一千公里,最終穿壞的是你的腳,而不是鞋。
跑者愛鞋,每當市面上有新鞋推出,甚至新配色、合作款推出,都會有人想要出入,就像那雙還「遮遮掩掩」的白色NEXT%。
運動市場大浪淘沙,不斷有跑鞋推陳出新。
某些過去你很鍾愛的某些鞋款,隨著時間,會逐漸發現,已經很久沒有在平時訓練中或是在馬拉松的賽場上見到它的身影了。
這其中,雖然有一些是性能跟不上跑者的水平需求,去選擇更好的鞋款。
但還有很多,是因為各種的原因被跑鞋市場所遺忘。
那就讓我們盤點一些,那些過去陪你在賽場上馳騁過,你愛過的跑鞋……
adidas adizero adios 系列
adidas adizero adios Boost 系列一直以來,都在跑者的群體中廣受好評,因為它的輕質、耐用性、牽引力、透氣性和能夠響應他們運動時的整體表現。
鞋面採用單層網布材料,高度透氣和輕量。
中底部分還是擁有近乎全掌的Boost中底材料緩衝著地,搭配著馬牌橡膠大底,使耐磨性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從而在整個跑步過程中保持著良好的表現,他們,依然是非常優秀的輕量訓練跑鞋。
在2013年的柏林馬拉松比賽中,基普桑則以2:03:23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
僅僅在一年之後,還是在這最快賽道,基梅托以2:02:57的成績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他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跑進2小時3分大關的男子馬拉松選手。
而他們穿著的,都是阿迪達斯的同一款adizero adios boost 跑鞋。
那是屬於adios系列在馬拉松賽場上的輝煌年代。
2013年的柏林馬拉松中的基普桑
adidas adizero sub 2
比起Nike,Adidas想要「破二」的想法似乎更早,從2012年倫敦馬拉鬆開始,Adidas就將Sub 2(馬拉松跑進2小時內)作為一個概念來提出。
Adizero Sub 2就是這一計劃下的產物,它搭載了Adidas旗下最新的Boost Light材料,鞋面是單層超輕網布材質。
革命性的Continental
Microweb外底,提高了跑鞋的抓地力,也減少了能量的浪費。
鞋子的重量非常輕,透氣並且能快速響應,反應靈敏。
2017年的東京馬拉松,基普桑就穿著adizero sub 2刷新了賽事記錄。
不過在此後幾次柏林馬拉松和芝加哥馬拉松,和Nike的正面交鋒中,都被VaporFly系列跑鞋所擊敗。
對於這雙鞋,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實力去駕馭它,你可以穿著它進行一些短距離的訓練或是比賽。
不過基於你在馬拉松比賽中受到的衝擊,需要足夠的緩衝,因此這雙鞋並不太適合你去跑馬。
或許正如官方宣稱的那樣,只適用於世界級精英馬拉松選手。
adidas Takumi Sen
這雙鞋,曾經也是國內高手的心頭愛,作為一雙「極簡」款的設計,受到了不少跑者的喜歡,而且還分訓練和競賽兩款。
日本設計師的傑作,透氣的鞋子,與地面迅速反饋的中底,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那些輕薄的腳感。
可惜的是,隨著加厚中底的出現,這些鞋子,似乎沒有那麼被人熱愛了。
Asics Tartherzeal 6 虎走
提起這雙虎走,國內的精英跑者們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
「虎走」,得名於鞋面上的漢字。
Tartherzeal 6是一款專業的精英跑鞋,專為亞洲人的腳型而設計,它能夠適應穿戴著腳的形狀。
這雙鞋從各種跑者身上都得到了積極的評價。
他們對於舒適的穿著,輕巧的設計和跑步時的回彈而感到滿意。
它擁有極輕的重量,中底加入了FlyteFoam輕量中底,大底則是採用了抓地力更為出色的Duosole材料。
這雙鞋同樣不太適合跑步初學者,它不像Ascis的其他兩款Kayano和Nimbus那樣,專門為慢跑而設計,可以給你提供足夠的緩震與保護。
它更加像是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後,對比賽成績逐漸開始有了要求,想要去提高成績的一件實戰利器。
Salomon S-Lab Sonic 2
Salomon S-Lab Sonic 2跑圈親切的稱它為「小紅鞋」,整個鞋子延續繼承了S-Lab的經典紅色。
雖讓薩洛蒙是做戶外越野起家而聞名,不過薩洛蒙可不僅僅只是局限於做越野鞋,2015年的時候,就憑藉著這雙「小紅鞋」成功的殺入路跑鞋市場,向人們展示了薩洛蒙也能製造出有特點的跑鞋。
Sonic 2對鞋子進行了更新,此外,在緩衝和耐用性方面,中底首次運用了VIBE技術,該材料足夠輕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緩震性,這是腳感更柔軟,更為舒適的關鍵所在。
包括鞋底,它們希望鞋底可以增強穩定性、保護性和控制性。
上一代的紋路較為複雜,這次的升級直接改成了方塊式的排布,材料依舊是熟悉的Contagrip。
除了高達1899的昂貴价格外,令人望而卻步,應該不會有人拒絕這樣一雙「小紅鞋」吧!
Nike Zoom Streak 7
如果不是偶然刷新Nike的官網,我都沒發現Steak這款系列竟然都已經出到了第7代,要知道這可是Nike在VaporFly系列之前最快的競速鞋。
連VaporFly 4%的命名都跟它有關,與Streak 6相比,能減少4%的能量消耗。
它專為馬拉松比賽而設計,而基普喬格在2015年時就是穿著Streak以2小時04分00秒的成績奪得了柏林馬拉松的冠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賽一開始的階段,他的鞋墊就跑了出來,不過就算是這樣,基普喬格還是以掛著鞋墊的方式問鼎冠軍。
2015柏林馬拉松中的基普喬格(右)
不過這雙鞋子毫無支撐的鞋面,也給跑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它不一定適合於所有的跑者,不過它是作為場地訓練的絕佳訓練鞋,比如Tempo、間歇、重複跑。
Mizuno Wave Rider 20
進入第三個十年後,Wave Rider進化得更加成熟,也更軟了。
美津儂說,他們的目標是製造出一款Nike
pegasus式的鞋子,雖然更軟,但在重量和性能上卻能平衡得很好。
以前的跑者非常注重鞋子的性能表現,他們需要鞋子在每一次腳觸地時都很平穩,同時腳趾頭還能快速作出反應,可以助跑者加快腳步頻率從而更快。
為了吸引更多的跑步者,美津濃在之後的版本中使用了一種新的更柔軟的泡沫,並在其Wave板上引入了一種新的形狀——基本上就是把它顛倒過來。
現在它是凸形的,當你的腳觸地的時候,你的腳後跟中部會承受重力,當你向前移動,腳後跟便會反彈回來。
所以Rider
20的減震可以說是相當給力,不會給人卸力的感覺。
並且鞋子的靈活性,鞋面的透氣性,讓它還可以被用於不同類型的運動中,比如訓練和賽車。
而且跑友測試發現,它對於大體重的朋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雙好的運動鞋對於每一位跑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會看到周圍人購買了一款鞋,你也想要去嘗試下,但那卻不一定最適合你的跑鞋。
裝備越強,並不代表著你就一定能跑得更好更快。
即使你穿上了世界頂級選手的同款競速鞋,希望能藉此讓自己的成績再提升一些。
但更大的可能性,卻是因為你長時間穿著過硬或是過薄的競速鞋,從而導致身體的勞損受傷。
要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你每一次平時的刻苦訓練,留下的每一滴汗水。
那些無止境的跑圈,痛苦枯燥的長距離慢跑。
這些才是你在馬拉松賽場上跑出好成績的關鍵要素,而不是寄望於一雙跑鞋……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若侵刪
智慧跑步 ·粉絲福利(私信或見評論區)
熱愛跑步的小夥伴,有時遇到拉傷、膝蓋疼,因為興趣跑不知道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長期錯誤跑姿可能影響你健康,年資深跑步教練坐鎮,免費1V1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