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活動撬動100%教學方式改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5年,北京市中小學各學科開展不低於10%學時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新課程計劃更加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實際獲得,以及課程整體的育人功能和實踐育人的價值。

一年以來,各學校都在積極推進新課程方案。

學科拓展、課程延伸、主題活動.....10%學科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讓我們看到落實10%學時並不難,但欣喜之餘,應該意識到學科實踐活動不只是完成學時那麼簡單,不只是把學生帶出課堂,拋給學生一個主題就算完成任務。

學科實踐活動的真正落腳點在哪?如何用10%的實踐活動去撬動教師100%的教學和思想的轉變,進而增加學生的實際獲得?這些問題引起一線課程建設工作者深深的思考。

學科實踐活動開展應使知識與生活相連。

學科實踐活動可以與多種課程和學習形式相結合,學科課程、研究性學習、學校主題活動、社會大課堂、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活動、德育教育活動、甚至本校本區的綠色發展大事都能與之找到結合點。

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動起來,更要讓孩子們把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並運用這種聯繫更好地理解、認識事物,用更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去創造生活。

學科實踐活動開展應體現核心素養。

過去我們是以學科為中心建設學科課程,現在我們應開始轉向以人為中心的學科建設,挖掘學科核心素養。

開展學科實踐活動之前,需要思考為什麼要開展這樣的活動,我們要給孩子們什麼,孩子們要從這節課上獲得什麼。

學科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科超越學科的,能力也不是達到的唯一目標,孩子成長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形成才是最終的落腳點。

學科實踐活動開展應發揮育人合力。

10%學時的學科實踐活動要結合學校的實際來安排設置。

加大跨學科整合探索,但不能盲目追求形式化的綜合實踐,學科課程之間要發揮育人合力,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凸顯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和特色課程設置,進一步拓展學校的自主空間。

要避開簡單做「加法」,積極探索做「乘法」的好舉措,實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總之,10%學時不是最終目的,改革的落地需要通過學校教學時空的重新分配,引導學校思考存在價值和育人模式,重新組織教育要素,調整教學秩序;引導教師重新思考學科本質,以及跨學科多路徑的選擇;引導學生穿越學科壁壘,聯通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關聯知識與生活,彰顯學習的實踐性與創新性。

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將使課程改革意識和方式成為每個教師的教學習慣,讓我們用10%的形式撬動100%教學方式的改變。

□文/孫艷春(北京市延慶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課程研訓處主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