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班高姿態 牽手華附廣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多個學校開設特色創新班。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子寧 圖/廣州日報記者陳楓

2020年,順德將力爭形成各校各自鮮明的辦學特色。

日前,順德區召開推進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工作會議暨特色項目新聞發布會。

區教育局表示,今年擬投入1000萬元用以打造9個普高特色發展項目。

各項特色琳琅的辦學方式也引發爭議,有家長表示有學校突出競賽,或導致義務教育階段的應試化加強;也有家長表示多元、自主化的發展或影響學生未來參加高考。

而區教育局稱,特色辦學的核心是提升辦學質量,而多元化也是為了適應未來高考改革需求。

辦學體制:未來走聯合、國際辦學路

為了深化教改,未來順德將繼續探索辦學體制創新,為普高創新辦學打基礎。

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順德將通過組建教育集團等方式貫通生源輸送。

包括通過跨學段集團化、一體化辦學模式,鼓勵與初中學校縱向聯合,試行初高中銜接的創新培育實驗。

「未來,高中教育教學向下延伸,初中學校建成優質高中生源輸送基地。

」該負責人表示,此舉解決初高中教學斷層,提升初中優質生源輸送能力。

未來,順德將走聯合、國際「辦學路」。

聯合辦學舉措為,鼓勵學校積極引進智力資源,探索高中學校與各類高校、區外名校聯合培養人才機制,通過合作辦班、共同培養,支持高中學校與高校、區外名校在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培訓和學生髮展等方面深度合作。

另外,為了做好國際辦學的工作,順德將以開展國際課程教學為主,科學整合中外高中教育優秀元素,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外課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

」該負責人說。

育人模式:開設創新人才實驗班

根據《實施方案》,在育人模式上,順德各校也將要求進行創新,包括以課程建設、社團活動等形式,積極探索人才的培養規律和模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而又有個性化的培養。

另外,順德鼓勵各校開設創新人才實驗班,創建拔尖創新後備人才培養基地。

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從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或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的建設方面,因校制宜地建設校本特色的課程體系,大力推進課程改革。

「要突出優質化、多樣化,讓學生學有所長。

另外,學校在遵循國家課程標準、原則上不突破高中課程總課時的前提下,可根據本校特色課程體系建設和實施方案,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和時間安排,自主制定學校課程計劃。

同時,推進職業技術學校(職院)與普通高中一起參與知識拓展類、職業技能類等選修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開設職業教育相關的選修課程。

根據《實施方案》,未來學校可從自身文化歷史與資源條件出發,以社團、實踐的形式,推動學校特色活動的開展與品牌項目的建設。

發展:多校主打合作特色班項目

在日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區教育局還公布的9個普高特色發展項目。

記者了解到,順德多所學校的特色發展項目將主打與省內外名校合作辦班,豐富辦學內容。

以順德一中為例,此次特色發展項目中,就涵蓋了中大致遠班和創新實驗班。

順德一中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升中考試成績,在錄取的高一新生中,擇優錄取成績突出的學生分別組建兩個中大致遠班和兩個創新實驗班,每班40人,共160人。

何為特色?根據介紹,該兩類班級將在本校原有學習管理制度之上建立新的學習管理制度。

這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導師制、學長制和合作制三種形式。

此外,還突出「個案化、個性化」的特點,為學生量身定做課程。

除了順德一中外,鄭裕彤中學、華僑中學、容山中學和樂從中學等學校,都開設了自己的特色創新班。

其中,容山廣雅實驗班將與廣雅中學合作辦學,鄭裕彤中學創新人才實驗班將與華師附中合作辦學。

記者了解到,倫教中學此次的「創建傳媒教育基地,促進學校優質發展」特色項目獲通過,這意味著,未來該校將以普高教育階段來探索新聞傳媒教育。

倫教中學負責人表示,未來在現有學校傳媒課程及學校傳媒藝術類考生基礎上,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未來學校也將培養有傳媒藝術素養的學生,向高校輸送優秀的傳媒藝術人才。

據悉,該校在今年9月,就在高一年級開設傳媒藝術高考班,3年內計劃每個年級開設2個以上傳媒藝術高考班,開發傳媒藝術校本課程。

聲音:會否影響高考?

在九校的特色項目公布後,有家長質疑表示這是變相地強化高中「重點班」。

記者了解到,以順德一中創新人才實驗班為例,該特色班級不僅有多元校本課程,還開設理綜和數學競賽輔導課,強化「競賽」印象。

也有家長表示,過多的多元化、自主化的辦學,是否會影響到高考。

順德區教育局局長閔樂萍表示,讓普高參與特色發展,實質上是與提升教育質量相結合。

閔樂萍表示,特色項目建設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在打造特色項目的過程中應緊緊抓住提升辦學質量這一核心目標。

「未來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高校自主招生將是人才培養和輸送的一條重要渠道。

」閔樂萍表示,學校要積極對接高校自主招生的大形勢,使順德本土培養的特色人才與高校對特殊人才的需求相契合,才能適應新的高考環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