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民族團結教育營造和諧校園氛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民族特色項目——竹竿舞

學生表演藏族舞蹈

民族體育項目——射箭

楊玉芹校長帶學生同迎陽光,共展未來白傑/攝

——記北京市朝陽區萬子營民族小學關於民族團結教育側記

北京市朝陽區萬子營民族小學成立於1915年,至今已有百年校史,地處朝陽區萬子營東村,是北京市的民族學校之一。

學校共有14個教學班,目前在校學生419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3人,約占學校總人數的8%,包括回族、滿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多個少數民族。

學校擁有一支年輕化的教師隊伍,在職教師35名,其中高級教師1人,區級骨幹教師1名,區級優秀青年教師3名,少數民族幹部教師2名。

不同民族的信仰、文化及生活習慣,形成了學校獨特的民族團結教育教學資源。

面對這樣獨特的情況該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校長楊玉芹帶領學校幹部教師經過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達成了「大力發展民族團結教育,努力形成辦學特色」的共識。

以「多元一體,和諧與共」為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核心,並確定了「依託民族校本課程,逐步使民族團結教育內涵化、課程化、特色化」的落實思路,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並使之常規化。

發展民族傳統體育

打造民族團結教育特色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體表現。

」楊玉芹校長告訴記者,「學校大力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以此為突破口,努力打造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特色。

」學校的竹竿舞和射箭兩個項目已經成為學校品牌特色。

竹竿舞在校園內廣泛開展活動,使全校師生參與其中,並組建竹竿舞社團,代表學校參加市區級民族傳統體育展示活動中,屢屢獲獎。

2011年由中央電視大學音像出版社出版「陽光體育——落實中小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2013年撰寫出版了《民族民間體育校本課程》一書及影像教材,並在全國出版發售。

2014年竹竿舞社團代表學校參加了黑莊戶學區「踐行價值觀,共圓中國夢」社團展演活動,獲得了學區優秀社團稱號。

2015年棍棒杆的運動受邀參加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改革展示會。

青年教師竹竿舞隊參加朝陽區教委組織的第一屆青年教師風采大賽獲三等獎。

學校2012年成立了校級射箭隊,並於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年承辦了朝陽區中小學生射箭比賽。

學校不斷為學生搭建平台,帶領學生走出去,參加上海、南京等地舉辦的全國射箭比賽,讓學生開闊視野,進一步了解射箭項目,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推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實踐表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途徑。

學校藉助校園宣傳陣地,結合學校德育主題活動,將民族團結教育滲透到校園生活中,發揮社團優勢,承辦校園民族文化節。

3月學雷鋒志願者活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4月民族經典主題讀書節營造民族傳統校園;5月民族體育節營造歡樂和諧的民族體育競技氛圍;6月兒童節,邀請伊斯蘭協會主席與少先隊員們共同歡度節日;9月民族運動會;10月合唱節用歌聲向祖國母親獻禮。

楊玉芹校長特彆強調:每年5月定為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月,先後組織開展了「了解多民族,熱愛大家庭」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全校學生設計民族讀書記錄卡,製作民族常識卡片,參加民族知識競賽;開展了「知我民族文化,愛我錦繡中華」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

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提升民族團結教育質量

加強領導班子學習,重視幹部隊伍能力提升——學校注重把民族團結教育列入學校培訓與繼續教育培訓中。

領導班子帶頭學習、認真貫徹、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促進各族人民大團結這個民族工作的第一職責,積極參加各級民族工作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形成民族團結教育共識——為建設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學校還把民族團結教育培訓列入計劃,加大培訓力度,組織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教師培訓講座和教學實踐案例等課程。

同時,學校還通過多種渠道對師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定期邀請市區級民委的領導和專家學者開設「民族知識」「民族政策」「民族理論」等方面的講座。

經過培訓,教師們的民族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湧現出一批有民族團結教育特色的教師。

校長楊玉芹欣喜地告訴記者:在北京市「巨人杯」民族小學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上2名教師分別獲二、三等獎;在北京市「巨人杯」民族小學教育教學論文大賽中1名教師獲一等獎,3名教師獲二等獎,6名教師獲三等獎;在北京市「民實杯」小學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中,何丹、劉寶華、劉宇老師分獲一、二、三等獎;在朝陽區基礎教育優秀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教學設計評選中,劉堯老師撰寫的《竹竿舞》教學設計獲得三等獎;在朝陽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視頻大賽中,學校錄製的《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平等主題微視頻獲得二等獎等。

豐富教育教學渠道,深化民族團結教育內涵——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學校充分抓住課堂教學的契機,將民族團結教育與學科育德相結合,結合學校實際,把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之中,作為學科教材的補充、延伸和創新。

學校通過教研組研討的方式,在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等學科中充分挖掘民族團結教育素材,制定課堂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滲透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各民族生動鮮活的文化氣息,體驗各民族豐富濃厚的文化內涵。

學校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挖掘教師自身的特長,不斷開發新的民族校本課程。

先後開設了包括民族舞蹈、民族音樂賞析、民族鼓、民族剪紙藝術、布貼畫、穀物貼畫等民族藝術類校本課程。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民族技藝,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特色手工藝,發展學校民族特色美育教育。

開設了包括竹竿舞、棍棒杆、武術套路、抓罈子、打花棍、射箭等民族體育校本課程,充分利用社團、三點半課程時間進行活動,既提高了學生身體素質,也提高了學校體質健康水平,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民族體育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發揮環境育人作用

營造多元和諧文化氛圍

走進校園,立刻就能感到撲面而來的生機與活力:整潔有序的校園充滿了書香氣息;寬敞明亮的教室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天地;走廊過道的星級班級展示牌彰顯著學生們的智慧;經典美文潛移默化地激發著學生們的求知慾;平整乾淨的校園場地,雀躍著學生們活潑的身影;生機勃勃的鮮花綠樹在微風中向師生點頭致意……

楊玉芹校長告訴記者:「我們將和、禮、知文化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作為學校培養師生的主線,始終貫穿學校的教育教學。

和,為和睦、和諧、合作。

寓意為生生間、師生間、師師間、家校間相處和睦和諧,健康快樂的學習、工作、生活。

生生間互相幫助,合作學習生活,師師間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進步,家校間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禮,為禮儀、禮貌,明理。

寓意為學生成長為講文明懂禮貌的快樂少年。

教師成為知書達理有文化有素質的育人之師。

家長成為能夠作為學生典範的知禮,明禮的育人之長。

知,為知識,求知。

寓意為學生樂於求知,成為有知識的學生,教師不斷學習勇於創新成為博學多才,知識底蘊豐厚的教育者。

學校以「多元一體,和諧與共」的民族團結教育核心為引領,結合民族藝術、民族體育、民族常識等民族文化,凸顯民族特色,實現多民族和諧共處,親如一家。

把校園內每一面牆合理利用,起到環境育人的功效。

學校大門口建有「和諧文化」主題浮雕牆,倡導民族團結、文明和諧;多功能廳掛由五十六個民族人物剪紙畫組成的中國地圖,體現了56個民族一家親的主題;學校操場建有民族體育知識長廊,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師生們介紹民族體育知識,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體育氛圍;平房教室外布置了民族文化常識展,結合民族常識校本課程內容,向師生介紹各民族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美術教室外建有民族藝術作品展示區,校園處處具有民族氣息,凝集「和諧」文化之內涵。

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氛圍中學習民族知識、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年來,萬子營民族小學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令人可喜的成績。

楊玉芹校長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後學校將紮實落實上級相關文件精神,繼續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中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把學校建設成民族示範校,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晨報記者 初小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