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基礎教育能做些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於人工智慧,
我們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站在技術發展的十字路口,
我們的孩子將來會擁有怎樣的生活?
什麼樣的教育,
才能面向「人工智慧」這一未來?
人工智慧促使基礎教育改進
近日《哈佛商業評論》撰文,就人工智慧對經濟、教育的影響展開了思考。
在他們看來,人工智慧的興盛要求教育必須跟上步伐,這樣才能讓人們在未來受益。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無人駕駛汽車、虛擬現實等人工智慧科技或許令人驚奇。
但下一代可能沒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了。
以後人工智慧將不僅是一種工具,更多時候,它會變成你的同事,成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的下一代將能夠有效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完善人工智慧平台和系統。
產業革命,教育先行,現在,我們就要幫助他們做好準備,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改進基礎教育的科學教育。
人工智慧,無可迴避,不如坦然擁抱
看看現在的兒童是怎樣使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把。
如果你對Siri說,「蕪湖天氣,」不到一秒鐘,手機上就會出現蕪湖的天氣信息,現在這看起來像魔術,但顯然並不是。
工程師們在設計人工智慧系統時,先將任務分解成許多小任務,找到針對每個小任務的解決方案,再讓彼此之間產生聯繫。
以Siri為例,人工智慧系統先將接收到的語音分成小的部分,並把它們發送到雲端,然後分析每個部分的含義,再將分析結果轉換成搜索請求。
最後,對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法進行篩選和排序。
因為雲端足夠強大,這個過程只需要幾微秒的時間。
人工智慧系統並不像火箭科學那麼複雜,但它需要各方面的知識,比如用於破解語音的波形分析、讓機器識別信息的知識、保護信息的加密設置等等。
而且不少知識都相對基礎,能夠舉一反三應用於許多程序。
因此,這並不是一個天才在閉門造車。
投身於人工智慧科技的人必須具備組建團隊、發揮各個成員的能力。
而這些就是我們需要教給下一代的東西。
隨著人工智慧不斷普及,機器人在某些簡單崗位上的作用會慢慢地代替人類去完成,為了不被淘汰,我們需要在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將注意力轉移到人類區別於人工智慧的特質上——創造力、適應性、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技能。
創客教育,讓孩子贏在人工智慧時代
順應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創客教育正在迎來發展熱潮,所謂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於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
如今,眾多高校紛紛開設機器人專業,高考政策對機器人人才也開設了自主招生渠道,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也可預想而知。
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國內各種面向青少年開設的以機器人教育為代表的創客教育已經不再僅僅代表孩子感興趣的一項課程,它也決定著孩子在未來社會的主流競爭力。
在北京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簡章中,「學科特長突出,具備創新潛質」成為自主招生的重點要求,而在申請報考者須具備的條件中,「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人文社科類競賽全國決賽或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者」、「在我校自主招生專業範圍內有相關學科特長、創新潛質,並在國內外相關專業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者」赫然在列。
而在清華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簡章中,「科技發明」、「研究實踐」、「創新與設計」等同樣也是申請學生必須具備的特質。
與此同時,創客教育也受到了中小學校的熱烈關注,「從娃娃抓起」已經成為創客教育工作者們的共識。
這一方面是由於國際的創客教育趨勢和人工智慧的影響,創客教育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一種途徑,另一方面,創客教育的發展還受到了教育理念、孩子探索能力、動手能力、成就感、創造力、榮譽感、寫作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需求的影響。
與以往的技術相比較,人工智慧涉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眾多基礎學科,除此之外,生物、電子、物理、化學、計算機、信息等學科也將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應該說,人工智慧對教育的要求是更加融會貫通。
而創客教育正是一種融合多學科知識的素質教育,在幫助學生打好紮實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成長。
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展創客教育,對於孩子了解、適應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時代有所成就是大有裨益的,對於下一代人工智慧和創客教育的投資是必要的,而這些投入終究會讓所有人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