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教育本位,才能做到「嚴進嚴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家之言
據報導,課堂總評成績優秀率(90分及以上)高於20%或不及格率低於5%,老師被要求寫「自查報告」,由學院組織複查,教務處組織校內外專家抽查——華中師範大學發布的這則通知,引發老師吐槽。
一些老師認為,學校制定這個規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20%、5%沒有科學依據;該規定未徵求老師和學生的意見;選修課和必修課不能使用同一標準。
老師的「吐槽」不無道理,難道學校要硬性規定一門課有多少優秀、多少不合格?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而非對學生進行選拔,選拔考要區分出學生的高下,需明確優秀比例、不合格比例,課程評價,如果學生都達到合格,那麼就都該合格。
但是,學校的做法,也很無奈,據學校教務處的統計,全校3000多個課堂竟有2600多個課堂出現零不及格,這顯然很不正常,難道這麼多課程,學生都達到了課程要求?是不是存在任課教師「放水」的現象?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網友很贊成學校的做法,認為大學就應該加強質量控制,提高淘汰率,零淘汰率只會導致大學培養質量下降,大學不應該「寬出」,而必須「嚴出」。
實際上,目前高校實行「寬出」培養模式,關鍵在於沒有充分發揮教師參與教育事務管理、決策、評價的作用,結果導致教師普遍不重視教學,採取「應付」的態度對待教學和對學生的評價。
一方面,學校的教育資源由行政部門主導配置,教師沒有發言權,這導致學校對教學投入不夠;另一方面,對教師的評價,不是專業同行評價,而是由行政部門制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在不少大學,學校是把學生評教的結果,或者選修這門課的學生多少,來評價教師的,這樣一來,教師就很難對學生提出高標準要求,因為如果一旦嚴格,掛科學生較多,學生就可能給教師較低的評分。
學生評教和學生選師的前提是學生喜歡求學,對自己十分負責,但其實,由於受功利環境的影響,有的學生只在乎通過課程,獲得課程的高分,而並不在乎學到什麼,還有的學生跑分、要分。
而功利環境,也來自於目前的行政治校。
由學校教務部門根據一定的指標,要求教師寫說明,組織專家複查,這其實還是行政治理,所以,筆者並不看好這種做法的效果,如果做法得不到老師的支持、配合,很可能無疾而終。
如果大學真重視教學,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應該完善學校內部治理,成立能獨立發揮作用的學校和學院教授委員會,負責教育事務的管理、決策,包括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以及對教師的評價,如此,學校方能回歸教育本位,教師才能實現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在教學中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注重教育質量。
□熊丙奇(學者)
更多詳細新聞請瀏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
晨光中學開展學生評教活動 爭做滿意教師
九江新聞網訊(范玉昆)為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準確掌握教師的教學動態,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按照工作部署,晨光中學教務處於11月初組織了一次學生問卷調查,本著「客觀、公正」原則,就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