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讀書筆記才高效!大部分人的筆記都LOW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作為一個讀書專業號,當然要刷一下存在感。
(解釋一下,本文微信首發,寫完凌晨了,沒來得及頭條號更新)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卡卡出品,必是乾貨。
我是不會像那些追熱點的雞湯八卦段子手一樣,東拼西湊、七擰八扯,弄出各種「人生必讀書目」來騙粉騙贊騙打賞的。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研究一下,如何做讀書筆記!
1.
寫文章之前,我上網搜羅了一下,神馬知乎、百度經驗之類,發現大部分都是扯淡和誤導。
誤導尤甚的是這種(呵呵,好幾百贊呢):
我做筆記是用Kindle+印象筆記,讀到哪段好,複製保存,做好書摘,需要時重讀。
這樣既掌握整本書的主要思想,對一些閃光點也不會有遺漏,筆記如此,夫復何求!
我想問,如果你正和別人討論一本書(比如boss和女友),恰好談到這個領域,你難道要說:「等等,我查下筆記!我的筆記掌握了整本書的主要思想,閃光點也沒漏……」
那畫面太美,我不敢想像。
所以,讀書筆記的首要問題是:
做筆記為了什麼?讀書是為了做筆記?還是做筆記是為了讀書?
說到底,我們做筆記,不是為了摘錄,不是為了裝逼,而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吸收書本的內容。
而且,就算你把所有大師的思想都記錄下來了,甚至都背誦下來了,又有什麼用?如果不能學以致用,你的頭腦不過是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筆記是工具,把書讀好才是目的。
2.
說兩個做好筆記的基本原理。
1)同時利用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
左半球:詞彙、邏輯、數字、順序、線性感、分析和列表;
右半球:節奏、空間感、完整傾向、想像、白日夢、色彩和維度。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新東方英語單詞書。
新東方在詞條下面,大量地使用了圖畫和聯想,同時利用了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
考過研的同學,應該對「牛吹神(nutrition=營養)」、「俺不能死ambulance 救護車,諧音:俺不能死 )」印象深刻吧?
2)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四個大腦功能。
-
接收:任何感覺器官所感受的任何東西;
-
保持:記憶,記憶能力(存儲信息)和回憶能力(調取信息)。
-
分析:模式辨認和信息處理。
-
輸出:任何形式的聯繫或者創造性行為,包括思維在內。
功能之間是彼此強化的。
如果產生興趣和激勵,接收過程就比較容易;接收效果好,保持和分析效果也好;接收、保持和分析都做得好,輸出就會更輕鬆。
我們高中時代,筆記一般都是上圖這個樣子的!這是最純粹的線性筆記。
這種筆記,關鍵詞模糊、主題之間關係斷裂,不易產生聯想,只利用了大腦左半球,靠無數遍的死記硬背拿下知識點。
到了大學,有些機智的同學的筆記變成了上圖這個樣子。
這個筆記中,使用了色彩、維度、邏輯(箭頭)、詞彙,部分利用了大腦的左右半球,和純線性筆記比,是個巨大的進步。
上圖是達·文西的筆記……只能膜拜了!
所以,最理想的筆記方式,是同時使用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併兼具接收、保持、分析、輸出四個步驟。
3.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我認為作者已經把線性筆記做到了極致。
-
畫底線。
重點,或者有力量的句子下面畫線。 -
雙重底線。
在底線下面再畫線,表示極端重要。 -
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
慎用,強調書中十個左右最重要段落。 -
在空白處編號。
作者就某個論點發出的一連串論述。 -
在空白處記下其他頁碼。
強調作者在其他部分也有這樣的觀點(相同或者相反),或者用Cf這樣的符號,表示比較或者參照。 -
書後空白頁,將作者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作為索引。
-
書前空白頁,記載你的思想。
用自己的話將全書大綱整理出來。 -
分析閱讀筆記。
對全書內容,如果贊同,用自己話複述作者論點、論據和論述過程;如果反對,列舉自己的論點、論據和論述過程,與作者交鋒。
怎麼樣?這麼堅持下去,書上的標記就會變得整潔有序,不用再禍害書了。
以這本書為基礎,我同時參考了《思維導圖》、《如何高效閱讀》、《這樣讀書就夠了》中的方法,總結了四種筆記方法。
A 重讀筆記
絕大部分書,我第一遍都是速讀的。
如果需要的話,會做重讀的筆記(下一步可能精讀,也可能不會)。
一般是這樣嬸的:
我在這裡用了斜線+關鍵詞的方式,斜線是為了關鍵詞之間的邏輯聯繫。
大家還能注意到,最右側,我寫了「本章全部在此」的字樣,就是說,如果以後我真的要重讀,就看這個斜線和關鍵詞就ok了,而不必浪費時間,瀏覽全章。
B 閱讀筆記
參照上面《如何閱讀一本書》,如果這本書確實值得精讀,那麼所有步驟全部來一遍。
也許有人會問,這麼讀太慢了吧?
我只能回答:快慢是相對的,這麼讀書似乎很慢,但從「把知識納入體系」這個角度看,這是即高效又快速的方法。
而且,在一個領域這麼讀幾本,你就會越讀越快,值得你這麼讀的書會越來越少。
其實,平時我們讀的十本書中,有一本值得這麼讀就不錯了。
C 思維導圖筆記
如果一本書需要精讀,那麼我一定會做一個思維導圖筆記——思維導圖筆記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了,大家再不了解一下,那真要落後了。
這種筆記有什麼好?
說白了,就是通過圖案、線條、符號、文字、邏輯、色彩、維度等要素,把吸收、保持、分析、輸出的步驟統一起來,把大腦左右半球都利用起來,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任何一本書,只要你有特定的閱讀目標,即使不做精讀,仍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
比如我讀《血型拼圖》(康奈利的偵探小說),我的目標就是了解作者的寫作套路和小說邏輯情節,做了一個思維導圖後,一目了然。
有同學說,我不會畫畫,怎麼辦?
兩種辦法,一是網上有相關軟體,但電腦繪製的理解效果比手繪效果要差一些。
二是鼓起勇氣自己動手。
有什麼不會的?這東西是給自己看的,又不是給別人看,有用就行唄——如果你是處女座,這句話當我沒說。
上面這幅圖,是本文的大綱,晚飯後用幾分鐘劃拉的草圖,這麼LOW我都敢曬出來,你還怕什麼?
D 書評和拆書
書評是我經常用的,怎麼寫?
我的理解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自己喜歡就可以。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輸入「二手時間」提取我的一篇書評。
另外就是拆書,這個方法我非常喜歡,以後會多用。
趙周老師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中,提出了「拆書」的方法,可以視為「分析閱讀」的一種發展。
「拆書」更強調對片段知識的掌握,並把書中內容和現實生活/需求結合起來。
大概這麼四步:
-
在讀書時,遇到某一個心動片段,停下來;
-
用自己的話複述原文知識,達到理解知識本身的程度。
-
寫和這個知識有關的自己的經驗,通過反思,讓這個知識真的和自己有關。
-
寫下針對這個知識自己可以如何進行的下一步行動,把知識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讓我們變得更好。
E 主題閱讀筆記
參照《如何閱讀一本書》,就一個主題,讀相關著作,揚棄多個作者的觀點,形成自己知識體系。
主題筆記可以用思維導圖——做一個「知識樹」思維導圖,無限修改的那種(這個推薦在電腦上做,修改起來方便)。
好啦,就這麼多,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本文由「卡卡讀書」微信公眾號原創,關於讀書的方法和技巧,歡迎關注。
如何在看完一本書之後,通過讀書筆記寫書評
平時除了喜歡手帳,還有一個很大的嗜好,就是閱讀。在工作之餘,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看閒書啦。周末一般也會安排一天的時間去泡圖書館,現在平均每月都可以保持10本左右的閱讀量。而且每次看完一本書,手帳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用讀書筆記開啟個性化的閱讀旅程
文/小曾是條魚我是一個性格認真的人,然而患了懶癌。看到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部書——超實用筆記法》,我首先想起的是我那好幾本認真開了個好頭,卻因為太一絲不苟而耗費心力,最後無疾而終的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