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數字校園邁向智慧校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月18日,「第七屆全國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學術交流年會」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浙大附中開幕,論壇以「創建面向個性化學習和生涯發展教育的智慧校園」為主題,舉行包括資深專家報告、區域案例分享、學校組織方式變革和創新課程特色分享、個性化學習和教學方式變革專題研討、前沿信息化專項培訓等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

本次大會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主辦,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智慧學習及生涯發展教育聯合實驗室聯合承辦。

大會以學術報告和專項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搭建了面向中小學一線的高校前沿研究與基層多領域實踐的多元交流平台,在推進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深化發展方面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教育信息化融合進程已經邁入網際網路學習發展階段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這樣一個時代大環境之下,通過善用教育信息化來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學校之間的差距,是完全有希望的。

」教育部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在接受大會的會前專訪時表示,在面向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要推動信息技術融入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一方面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學習特點來開發適合於學生的教育信息化輔助教學手段;另一方面要開展協同作戰,發動國家、社會的全部力量協同開發一些通用模塊,以開展優質的、深度的模塊式教學,推動常態化教學實踐的創新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李玉順副教授在會上作了關於「網際網路學習發展現狀及其進一步發展關鍵問題」的報告,從教育信息化面向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脈絡出發,呈現網際網路對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實踐進程的影響。

報告指出,網際網路學習順應了我國教育信息化深化發展的需要,即從支持「教」到關注「學」的變化,網際網路學習將對當下發展中的「網際網路+」教育生態帶來時代性引領。

在此基礎上,李玉順呈現了自2011年平板電腦教學應用研究以來收集的全國性優質學科課例分析結果,結果呈現出了課堂教學結構「常模」,從時間維度上看統計性平均結果為一節課的時間教師占43.16%、學生占56.84%,豐富信息技術環境下「變教為學」的實踐正日益發展,課堂生態在移動智能終端支持下正向網際網路學習環境延伸。

VR/AR技術漸入佳境,呼喚面向核心素養培養的創新課程

虛擬現實顯然已成為科技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尤其2016年被業界稱之為VR元年。

目前,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逐步引進虛擬現實技術、語音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新興技術進入課堂,促進了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發展。

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周明全教授為本次大會作了《教育信息化與虛擬現實》的主題報告。

他以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V-learning教育教學模式,介紹如何實現學習內容可視化、教學環境虛擬化、教學過程交互化、教學評價客觀化的虛擬現實教育實踐。

北師大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的蔡蘇博士也帶來了題為《增強現實技術的教育應用》的主題報告。

他指出「新技術旨在提升、而並不是取代學習體驗」,並鼓勵教師們要敢於在教學中嘗試並應用新技術。

在創新課程的建設與開展方面,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走在了創新課程建設的前列。

浙江是我國新高考改革的先行地區之一,浙大附中以「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設計」為辦學理念,圍繞高中生生涯發展理論和未來的高考選拔方式,通過構建學生生涯發展體驗中心、建立學科主題課堂、開發生涯發展校本課程與教材等,應對新高考變革。

申屠永慶校長認為,教育信息化應用與學生核心素養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但管理者應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來推進學校管理創新。

該校生涯發展體驗中心的繆仁票主任通過豐富的案例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學校在生涯規劃方面的思考和實踐,案例和視頻讓現場代表熱淚盈眶。

北京景山學校毛澄潔老師介紹了數字科學家計劃,該計劃基於探究式學習理念,整合各種數字化學習工具開展數碼探究,比如實物探、理論探、數碼探等。

該計劃通過構建不同模式的學科課程,促進技術與中小學學科課程的整合,創出了一套創客教育的有效實踐模式。

創客、測評等應為學生個性化學習質量提升服務

「目前我國數字校園建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一些地區校園軟硬體設施配套已較為完備。

數字校園正在逐步邁向智慧校園建設新階段。

但我們認為,智慧校園或者說智慧學習環境的建成,並不等於學生擁有了智慧學習。

」浙江師範大學周躍良教授認為,學習僅僅是個體內部發生的持久「變化」,是心智模式的改變,技術可以改變或者加快「變化」過程,但是不能替代人來完成。

因而,智慧學習環境的應用改變不了學習本質。

但智慧學習環境發展應該努力為學生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提供自適應性的學習工具,深化學習分析與診斷方法,以靶標式的診斷與預測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信息數據很可能體現的是學習結果而不是學習過程本身,因而教師還應更多關注學習者在日常學習中的學習變化。

在教學方式變革方面,河南洛陽四十九中孫少輝副校長還將手機通訊軟體QQ與筆記本電腦連接,充分將QQ各種功能融入教學實踐,「用鮮活的課堂生成性資源增強教學針對性和時效性」。

他提到「手機進課堂,最大的阻力在老師,最大的瓶頸是教師信息素養不足」,倡議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進行碎片化、交互式學習。

最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院長董艷教授為本屆大會作了閉幕報告,主題為「跨界行動,項目導向,創見無處不在的智慧學習」。

她認為,跨界將會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一種社會常態,而教育領域的跨界同樣需要教師們轉變觀念,跨越學科邊界,通過整合技術、教學法和學科內容,設計出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吸引學生們通過項目參與面對未來社會和當前生活的挑戰,通過小組協作和完成項目來提升學生們的多種跨界能力。

正如數字校園學術交流年會一樣,遇見—分享—協同—創新,不同領域的人員要邁出轉變的一步,敢於跨界。

作為創新的形式,本次大會還設置了五個專項培訓,包括創客、微課、學業測評等。

K12教育網主編王珏分享了微課製作與教學應用經驗;繆仁票分享了學科測評工具的編制過程;北京師範大學傅騫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婭峰兩位專家共同開展了創意電子的創客專題培訓,與會代表利用各種傳感設備並結合米思奇編程軟體實施各種電子創意設計。

近年來積極推進信息化教改的北京求實職業學校的蔡翔英副校長和牛迎莉老師參與後反饋說,創客課程讓她們感到切實的快樂,意猶未盡,期待未來繼續有這樣的方式來切實提升教師素養。

北師大附屬肇慶中學胡沙老師說,這次會議專家報告多,講得也都接中小學的「地氣」,都沒時間去看西湖的六月荷花呢。

學術交流的興趣超過了杭州「人間天堂」的吸引,這也許就是本屆年會的魅力所在吧。

(本報記者 黃蔚 通訊員 董艷 李玉順 鄭婭峰)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05日第3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鮮出爐,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又到了年度盤點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的時刻。雖然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塵,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教育信息化也只是人類邁出的一小步,但這無法阻擋我們上下求索的心。回顧2...

教育技術的創新應用:反思與展望

作者簡介:戴維·梅瑞爾,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名譽教授;汪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任友群,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桑新民,南京大學教授;李克東,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