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法學教育奠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

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在高校引起熱烈反響。

師生們認為,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努力從中國法治實踐中發現真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全面合理的法學學科體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法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奠基,為世界法治文明建設作出中國貢獻。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表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法學學科體系建設對於法治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沒有成熟健全的學科體系和理論主張,就沒有成熟的教學體系和培養模式。

因此,當務之急是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法學教育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南開大學法學院院長左海聰說,我們要在法治人才培養和法學理論研究中,努力做到從中國的法治實踐中發現真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的實踐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為基礎尋求解決辦法,並在此過程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世界法治文明建設作出中國貢獻。

正在美國杜克大學法學院訪學的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陶楊,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作為一名海外訪學教師,我將繼續堅定信仰,甄別和借鑑國外法治經驗、理論,積極轉化為適合中國特色法治道路的先進知識體系,為法治人才培養竭盡全力。

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海燕表示,注重以德治國和以德育人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

法學教育不僅要注重法學知識的傳授和法律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道德品質的養成。

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法治人才,法學教育要以正確的法治理論為引領,建立全面合理的法學學科體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青年教師方芳認為,培養法治人才,要牢固樹立科教融合育人的教育觀念。

高校應充分利用學科完備、成果豐碩的優勢加強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科研、教學與法治人才培養三者之間互相融合,高水平科研成果可作為教學素材反哺於法治人才培養。

同時,教育教學要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係。

只有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將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實踐教育有機結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楊海說,當前我們要繼續加強與北京市智慧財產權法院、海淀法院等單位的合作共建,推動教育界、理論界和實務部門合作,推進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共同培養好社會主義法治人才。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學生郭潔表示,我們要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不斷汲取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精華,樹立法治思維,加強實踐思考,既專心專注於法學專業知識,又廣泛涉獵一切有所裨益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專博結合,為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工作者而努力奮鬥。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魏中鵬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進一步明確了高校黨建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方式方法,針對性非常強,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校學生工作只有緊緊圍繞黨的育人目標,真正做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實現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

天津大學團委書記呂靜說:「青年是最有創造力的群體,共青團組織應該引領青年學生敢為人先,勇於探索。

」蘭州大學團委書記李華龍也表示,今後,我們要更注重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鼓勵青年學生紮根基層立志做大事。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謝志遠教授說:「高職院校的青年學子更要志存高遠,爭當大國工匠,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高職院校也要在教學中把技術研發與學生專業實訓、創新創業有機整合,將創新素質的養成貫穿於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的全過程,在青年學生心中播下創新的種子。

(本報北京5月5日電 本報記者 晉浩天 陳建強 陸健 宋喜群 劉博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