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搞定常見模板工程質量通病,值得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模板的製作與安裝質量,對於保證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構件的外觀平整和幾何尺寸準確,以及結構的強度和剛度等將起重要的作用。
由於模板尺寸錯誤、支設不牢而造成工程質量問題時有發生,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今天為大家介紹模板工程的質量通病和防治方法。
軸線位移
1.現象
混凝土澆筑後拆除模板時,發現柱、牆實際位置與建築物軸線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樣不認真或技術交底不清,模板拼裝時組合件未能按規定到位。
(2)軸線測放產生誤差。
(3)牆、柱模板根部和頂部無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發生偏位後又未及時糾正,造成累積誤差。
(4)支模時,未拉水平、豎向通線,且無豎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剛度差,未設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間距過大。
(6)混凝土澆築時未均勻對稱下料,或一次澆築高度過高造成側壓力過大擠偏模板。
(7)對拉螺栓、頂撐、木楔使用不當或鬆動造成軸線偏位。
3.防治措施
(1)嚴格按1/10~1/50的比例將各分部、分項翻成詳圖並註明各部位編號、軸線位置、幾何尺寸、剖面形狀、預留孔洞、預埋件等,經覆核無誤後認真對生產班組及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作為模板製作、安裝的依據。
(2)模板軸線測放後,組織專人進行技術覆核驗收,確認無誤後才能支模。
(3)牆、柱模板根部和頂部必須設可靠的限位措施,如採用現澆樓板混凝土上預埋短鋼筋固定鋼支撐,以保證底部位置準確。
(4)支模時要拉水平、豎向通線,並設豎向垂直度控制線,以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
(5)根據混凝土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專門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及穩定性。
(6)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軸線、支架、頂撐、螺栓進行認真檢查、覆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7)混凝土澆築時,要均勻對稱下料,澆築高度應嚴格控制在施工規範允許的範圍內。
標高偏差
1.現象
測量時,發現混凝土結構層標高及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標高與施工圖設計標高之間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樓層無標高控制點或控制點偏少,控制網無法閉合;豎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頂部無標高標記,或末按標記施工。
(3)高層建築標高控制線轉測次數過多,累計誤差過大。
(4)預埋件、預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時未重視施工方法。
(5)樓梯踏步模板未考慮裝修層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層樓設足夠的標高控制點,豎向模板根部須做找平。
(2)模板頂部設標高標記,嚴格按標記施工。
(3)建築樓層標高由首層±0.000標高控制,嚴禁逐層向上引測,以防止累計誤差,當建築高度超過30m時,應另設標高控制線,每層標高引測點應不少於2個,以便覆核。
(4)預埋件及預留孔洞,在安裝前應與圖紙對照,確認無誤後準確固定在設計位置上,必要時用電焊或套框等方法將其固定,在澆築混凝土時,應沿其周圍分層均勻澆築,嚴禁碰擊和振動預埋件與模板。
(5)樓梯踏步模板安裝時應考慮裝修層厚度。
結構變形
1.現象
拆模後發現混凝土柱、梁、牆出現鼓凸、縮頸或翹曲現象。
2.原因分析
(1)支撐及圍檁間距過大,模板剛度差。
(2)組合小鋼模,連接件未按規定設置,造成模板整體性差。
(3)牆模板無對拉螺栓或螺栓間距過大,螺栓規格過小。
(4)豎向承重支撐在地基土上未夯實,未墊平板,也無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
(5)門窗洞口內模間對撐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搗時模板被擠偏。
(6)梁、柱模板卡具間距過大,或未夾緊模板,或對拉螺栓配備數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無法承受混凝土振搗時產生的側向壓力,導致局部爆模。
(7)澆築牆、柱混凝土速度過快,一次澆灌高度過高,振搗過度。
(8)採用木模板或膠合板模板施工,經驗收合格後未及時澆築混凝土,長期日曬雨淋而變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撐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載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澆搗時產生的側向壓力,以保證模板及支架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
(2)梁底支撐間距應能夠保證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支撐底部若為泥土地基,應先認真夯實,設排水溝,並鋪放通長墊木或型鋼,以確保支撐不沉陷。
(3)組合小鋼模拼裝時,連接件應按規定放置,圍檁及對拉螺栓間距、規格應按設計要求設置。
(4)梁、柱模板若採用卡具時,其間距要按規定設置,並要卡緊模板,其寬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牆模板上部必須有臨時撐頭,以保證?昆凝土澆搗時,梁、牆上口寬度。
(6)澆搗混凝土時,要均勻對稱下料,嚴格控制澆灌高度,特別是門窗洞口模板兩側,既要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又要防止過分振搗引起模板變形。
(7)對跨度不小於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8)採用木模板、膠合板模板施工時,經驗收合格後應及時澆築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長期暴曬雨淋發生變形。
接縫不嚴
1.現象
由於模板間接縫不嚴有間隙,混凝土澆築時產生漏漿,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嚴重的出現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樣不認真或有誤,模板製作馬虎,拼裝時接縫過大。
(2)木模板安裝周期過長,因木模干編造成裂縫。
(3)木模板製作粗糙,拼縫不嚴。
(4)澆築混凝土時,木模板未提前澆水濕潤,使其脹開。
(5)鋼模板變形未及時修整。
(6)鋼模板接縫措施不當。
(7)梁、柱交接部位,接頭尺寸不准、錯位。
3.防治措施
(1)翻樣要認真,嚴格按1/10~1/50比例將各分部分項細部翻成詳圖,詳細編注,經覆核無誤後認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強化工人質量意識,認真製作定型模板和拼裝。
(2)嚴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製作時拼縫要嚴密。
(3)木模板安裝周期不宜過長,澆築混凝土時,木模板要提前澆水濕潤,使其脹開密縫。
(4)鋼模板變形,特別是邊框外變形,要及時修整平直。
(5)鋼模板間嵌縫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氈、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縫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撐要牢靠,拼縫要嚴密(必要時縫間加雙面膠紙),發生錯位要校正好。
脫模劑使用不當
1.現象
模板表面用廢機油塗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殘漿不清除即刷脫模劑,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後不清理混凝土殘漿即刷脫模劑。
(2)脫模劑塗刷不勻或漏塗,或塗層過厚。
(3)使用了廢機油脫模劑,既污染了鋼筋及混凝土,又影響了混凝土表面裝飾質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後,必須清除模板上遺留的混凝土殘漿後,再刷脫模劑。
(2)嚴禁用廢機油作脫模劑,脫模劑材料選用原則應為:既便於脫模又便於混凝土表面裝飾。
選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種專門化學製品脫模劑等。
(3)脫模劑材料宜拌成稠狀,應塗刷均勻,不得流淌,一般刷兩度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塗刷過厚。
(4)脫模劑塗刷後,應在短期內及時澆築混凝土,以防隔離層遭受破壞。
模板未清理乾淨
1.現象
模板內殘留木塊、浮漿殘渣、碎石等建築垃圾,拆模後發現混凝土中有縫隙,且有垃圾夾雜物。
2.原因分析
(1)鋼筋綁紮完畢,模板位置未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清掃。
(2)封模前未進行清掃。
(3)牆柱根部、樑柱接頭最低處未留清掃孔,或所留位置不當無法進行清掃。
3.防治措施
(1)鋼筋綁紮完畢,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清除模板內垃圾。
(2)在封模前,派專人將模內垃圾清除乾淨。
(3)牆柱根部、樑柱接頭處預留清掃孔,預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內垃圾清除完畢後及時將清掃口處封嚴。
封閉或豎向模板無排氣孔、澆搗孔
1.現象
由於封閉或豎向的模板無排氣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現氣孔等缺陷,高柱、高牆模板未留澆搗孔,易出現混凝土澆搗不實或空洞現象。
2.原因分析
(1)牆體內大型預留洞口底模未設排氣孔,易使混凝土對稱下料時產生氣囊,導致混凝土不實。
(2)高柱、高牆側模無澆搗孔,造成混凝土澆灌自由落距過大,易離析或振動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搗不實。
3.防治措施
(1)牆體的大型預留洞口(門窗洞等)底模應開設排氣孔,使混凝土澆築時氣泡及時排出,確保混凝土澆築密實。
(2)高柱、高牆(超過3m)側模要開設澆搗孔,以便於混凝土澆灌和振搗。
模板支撐選配不當
1.現象
由於模板支撐體系選配和支撐方法不當,結構混凝土澆築時產生變形。
2.原因分析
(1)支撐選配馬虎,未經過安全驗算,無足夠的承載能力及剛度,混凝土澆筑後模板變形。
(2)支撐穩定性差,無保證措施,混凝土澆筑後支撐自身失穩,使模板變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支撐系統根據不同的結構類型和模板類型來選配,以便相互協調配套。
使用時,應對支承系統進行必要的驗算和覆核,尤其是支柱間距應經計算確定,確保模板支撐系統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
(2)木質支撐體系如與木模板配合,木支撐必須釘牢楔緊,支柱之間必須加強拉結連緊,木支柱腳下用對拔木楔調整標高並固定,荷載過大的木模板支撐體系可採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釘固定好。
(3)鋼質支撐體系其鋼楞和支撐的布置形式應滿足模板設計要求,並能保證安全承受施工荷載,鋼管支撐體系一般宜扣成整體排架式,其立柱縱橫間距一般為1m左右(荷載大時應採用密排形式),同時應加設斜撐和剪刀撐。
(4)支撐體系的基底必須堅實可靠,豎向支撐基底如為土層時,應在支撐底鋪墊型鋼或腳手板等硬質材料。
(5)在多層或高層施工中,應注意逐層加設支撐,分層分散施工荷載。
側向支撐必須支頂牢固,拉結和加固可靠,必要時應打入地錨或在混凝土中預埋鐵件和短鋼筋頭做撐腳。
---------------------------------------
更多建築行業的有趣資訊和實用乾貨歡迎關注「建造工」獲取,工程分包\建築招聘\勞務管理,歡迎下載建造工APP。
混凝土離析、表面缺陷是常見施工通病,那麼如何防治與處理呢?
1、混凝土離析混凝土的離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組成材料之間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離,造成內部組成和結構不均勻的現象。通常表現為粗集料與砂漿相互分離,例如密度大的顆粒沉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