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丨打蛇打七寸,土建施工病害一鍋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 、模板一般質量通病及其防治

1.軸線位移

現象:混凝土澆筑後拆除模板時,發現柱、牆實際位置與建築物軸線位置有偏移。

防治措施

(1) 模板軸線測放後,組織專人進行技術覆核驗收,確認無誤後才能支模;

(2) 牆、柱模板根部和頂部必須設可靠的限位措施,如採用現澆樓板混凝土上預埋短鋼筋固定鋼支撐,以保證底部位置準確;

(3) 支模時要拉水平、豎向通線,並設豎向垂直度控制線,以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

(4) 根據混凝土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專門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及穩定性;

(5) 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軸線、支架、頂撐、螺栓進行認真檢查、覆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6) 混凝土澆築時,要均勻對稱下料,澆築高度應嚴格控制在施工規範允許的範圍內。

2.標高偏差

現象:測量時,發現混凝土結構層標高及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標高與施工圖設計標高之間有偏差。

防治措施:

(1) 每層樓設足夠的標高控制點,豎向模板根部須做找平;

(2) 模板頂部設標高標記,嚴格按標記施工;

(3) 建築樓層標高由首層±0.000標高控制,嚴禁逐層向上引測,以防止累計誤差,當建築高度超過30m時,應另設標高控制線,每層標高張測點應不少於2個,以便覆核;

(4) 預埋件及預留孔洞,在安裝前應與圖紙對照,確認無誤後準確固定在設計位置上,必要時用電焊或套框等方法將其固定,在澆築混凝土時,應沿其周圍分層均勻澆築,嚴禁碰擊和振動預埋件與模板;

(5) 樓梯踏步模板安裝時應考慮裝修層厚度。

3.接縫不嚴

現象:由於模板間接線不嚴有間隙,混凝土澆築時產生漏漿,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嚴重的出現孔洞、露筋。

防治措施:

(1) 翻樣要認真,嚴格按1/10~1/50比例將各分部分項細部翻成詳圖,詳細編注,經覆核無誤後認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強化工人質量意識,認真製作定型模板和拼裝;

(2) 嚴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製作時拼縫要嚴密;

(3) 木模板安裝周期不宜過長,澆築混凝土時,木模板要提前澆水濕潤,使其脹開密縫;

(4) 鋼模板變形,特別是邊框外變形,要及時修整平直;

(5) 鋼模板間嵌縫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氈、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縫堵漏;

(6) 梁、樁交接部位支撐要牢靠,拼縫要嚴密(必要時縫間加雙面膠紙),發生錯位要校正好。

4.模板未清理乾淨

現象:模板內殘留木板、浮漿殘渣、碎石等建築垃圾,拆模後發現混凝土中有縫隙,且有垃圾夾雜物。

防治措施:

(1) 鋼筋綁紮完畢,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清除模板內垃圾;

(2) 在封模前,派專人將模內垃圾清除乾淨;

(3) 牆柱根部、樑柱接頭外預留清掃孔,預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內垃圾清除完畢後及時將清掃口處封嚴。

5.模板支撐選配不當

現象:由於模板支撐系選配和支撐方法不當,結構混凝土澆築時產生變形。

防治措施:

(1) 模板支撐系統根據不同的結構類型和模板來選配,以便相互協調配套。

使用時,應對支承系統進行必要的驗算和覆核,尤其是支柱間距應經計算確定,確定,確保模板支撐系統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

(2) 木質支撐體系如與木模板配合,木支撐必須釘牢楔緊,支柱之間必須加強拉結連緊,木支柱腳下用對拔木楔調整標高並固定,荷載過大的木模板支撐體系可採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釘固定好;

(3) 鋼質支撐體系其鋼楞和支撐的布置形式應滿足模板設計要求,並能保證安全承受施工荷載,鋼管支撐體系一般宜扣成整體排架式,其立柱縱橫間距一般為1m左右(荷載大時應採用密排形式),同時應加設斜撐和剪力撐;

(4) 支撐體系的基底必須堅實可靠,豎向支撐基底如為土層時,應在支撐底鋪墊型鋼或腳手板等硬質材料;

(5) 在多層或高層施工中,應注意逐層加設支撐,分層分散施工荷載。

側向支撐必須支頂牢固,拉結和加固可靠,必要時應打入地錨或在混凝土中預埋鐵件和短鋼筋頭做撐腳。

二、鋼筋安裝一般質量通病及其防治

1. 柱子外伸鋼筋錯位

現象:下柱外伸鋼筋從柱頂甩出,由於位置偏離設計要求過大,與上柱鋼筋搭接不上。

預防措施:

(1) 在外伸部分加一道臨時箍筋,按圖紙位置安設好,然後用樣、鐵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澆築混凝土前再複查一遍,如發生移位,則應矯正後現澆築混凝土;

(2) 注意澆築操作,儘量不碰撞鋼筋;澆筋過程中由專人隨時檢查,及時校核改正。

2.露筋

現象:混凝土結構構件拆模時發現其表面有鋼筋露出。

預防措施:

砂漿墊塊墊得適量可靠;對於豎立鋼筋,可採用進有鐵絲的墊塊,綁在鋼筋骨架外側;同時,為使保護層厚度準確,需用鐵絲將鋼筋骨架拉向模板,擠牢墊塊;豎立鋼筋雖然用埋有鐵絲的墊塊墊著,墊塊絲與鋼筋綁在一起卻不能防止它向內側傾倒,因此需用鐵絲將其拉向模板擠牢,以免解決露筋缺陷的同時,使得保護層厚度超出允許偏差。

此外,鋼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綁紮,要控制好它的總外尺寸,不得超過允許偏差。

3.箍筋間距不一致

現象:按圖紙上標註的箍筋間距綁紮梁的鋼筋骨架,最後發現末一個間距與其他間距不一致,或實際所用箍筋數量與鋼筋材料表上的數量不符。

預防措施:

根據構件配筋情況,預先算好箍筋實際分布間距,供綁紮鋼筋骨架時作為依據。

4.鋼筋遺漏

現象:在檢查核對綁紮好的鋼筋骨架時,發現某號鋼筋遺漏。

預防措施:

綁紮鋼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記住圖紙內容,並按鋼筋材料表核對配料單和料牌,檢查鋼筋規格是否齊全準確,形狀、數量是否與圖紙相符;在熟悉圖紙的基礎上,仔細研究各號鋼筋綁紮安裝順序和步驟;整個鋼筋骨架綁完後,應清理現場,檢查有沒有某號鋼筋遺留。

三、混凝土一般質量通病及其防治

1. 麻面

現象:混凝土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與麻點,形成粗糙面,影響外表美觀,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預防措施:

(1) 模板表面應清理乾淨,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

(2) 澆築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並清掃乾淨;

(3) 模板拼縫應嚴密,如有縫隙,應用油氈紙、塑料條、纖維板或膩子堵嚴;

(4) 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要均勻,並防止漏刷;

(5) 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嚴防漏振,每層混凝土均應振搗至排除氣泡為止;

(6) 拆模不應過早。

2.露筋

現象: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沒有被混凝土包裹。

預防措施:

(1) 澆築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並加強檢查,發現偏差,及時糾正。

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如設計圖中未註明時,可參照下表的要求執行;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mm)

環境與條件 構件名稱 混凝土強度等級

低於C25 C25至C30 高於C30

室內正常環境 板、牆、殼 15 15 15
梁和柱 25 25 25
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 板、牆、殼 35 25 15
梁和柱 45 35 25
有墊層 基礎 35 35 35
無墊層 70 70 70

:1.輕骨料混凝土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場標準《輕骨料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的規定。

2.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

3.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樑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 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

石子最大顆粒尺寸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於鋼筋凈距的3/4。

截面較小鋼筋較密的部位,宜用細石混凝土澆築;

(3) 混凝土應保證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

(4) 澆築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離析;

(5) 模板應充分濕潤並認真堵好縫隙;

(6) 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在鋼筋密集處,可採用直徑較小或帶刀片的振動棒進行振搗;保護層處混凝土要仔細振搗密實;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踏或脫扣等應及時調直糾正;

(7) 拆模時間要根據試塊試壓結果正確掌握,防止過早拆模,損壞稜角。

3.縫隙、夾層

現象:混凝土內成層存在水平或垂直的鬆散混凝土或夾雜物,使結構的整體性受到破壞。

預防措施:

(1) 認真按施工驗收規範要求處理施工縫及後澆縫表面;接縫外的鋸屑、木塊、泥土,磚塊等雜物必須徹底清除乾淨,並將接縫表面洗凈;

(2) 混凝土澆築高度大於2m時,應設串筒或溜槽下料;

(3) 在施工縫或後澆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1) 澆築柱、梁、樓板、牆、基礎等,應連續進行,如間歇時間超過下表的規定,則按施工縫處理,應在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於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築;

混凝土運輸、澆築和間歇的允許時間(min)

項次 混凝土強度等級 氣溫
不高於25ºC 高於25ºC

1 不高於C30 210 180
2 高於C30 180 150

註:當混凝土中摻有促凝或緩凝型外加劑時,其允許時間應根據試驗結果確定。

  • 2) 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如接縫時間超過上表規定的時間,可採取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以提高接縫的強度和密實度。

    方法是對先澆築的混凝土終凝前後(4~6h)再振搗一次,然後再澆築上一層混凝土;

  • 3)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繼續澆築混凝土前,應清除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並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乾淨,且不得積水;

  • 4) 接縫處澆築混凝土前應鋪一層水泥漿或澆5~10mm厚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或10~15cm厚減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並加強接縫處混凝土振搗使之密實。

    混凝土施工縫處理方法與抗拉強度關係如下表所列;

施工縫處理方法與抗拉強度的關係參考表

(無接縫的混凝土抗拉強度為100)

名稱 處理方法 抗拉強度百分率(%)
水平縫 不除去舊混凝土上的水泥薄膜(浮漿) 45
鏟去約1mm浮漿,直接澆築新混凝土 77
鏟去約1mm浮漿,施工縫上鋪水泥漿 93
鏟去約1mm浮漿,施工縫上鋪水泥砂漿 96
鏟去約1mm浮漿,施工縫上鋪水泥漿,約3h後再振一次 100
垂直縫 用水沖洗接槎 60
接槎面澆水泥砂漿或素水泥漿 80
鏟去約1mm浮漿,澆素水泥漿或砂漿 85
剷平接槎凹凸處,澆素水泥漿或砂漿 90
接槎面澆水泥砂漿或素水泥漿,在混凝土塑性狀態最晚期(約3~6h)再振搗 100
  • 5) 在模板上沿施工縫位置通條開口,以便於清理雜物和沖洗。

    全部清理乾淨後,再將通條開口封板,並抹水泥漿或減石子混凝土砂漿,再澆築混凝土。

(4) 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施工縫要進行下列處理:

  • 1) 標高不同的兩個水平施工縫,其高低結合處應留成台階形,台階的高寬比不得大於1.0;

  • 2) 垂直施工縫處應加插鋼筋,其直徑為12~16mm,長度為500~600mm,間距為500mm,在台階式施工縫的街面也應補插鋼筋;

  • 3) 施工縫的混凝土表面應鑿毛,在繼續澆築混凝土前,應用水沖洗乾淨,濕潤後在表面上抹10~15mm厚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一聲能水泥砂漿。

4.凹凸、鼓脹

現象:柱、牆、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現凹凸和鼓脹,偏差超過允許值。

預防措施:

(1) 模板支架及牆模板斜撐必須安裝在堅實的地基上,並應有足夠的支承面積,以保證結構不發生下沉。

如為濕陷性黃土地基,應有防水措施,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變形;

(2) 柱模板應設置足夠數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側壓力較大,柱箍還慶適當加密;

(3) 混凝土澆筑前應仔細檢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確,支撐是否牢固,穿穿牆螺栓是否鎖緊,發現鬆動,應及時處理;

(4) 牆澆築混凝土應分層進行,第一層混凝土澆築厚度為50cm,然後均勻振搗;上部牆體混凝土分層澆築,每層厚度不得大於1.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

(5) 為防止構造柱澆築混凝土時發生鼓脹,應在外牆每隔1m左右設兩根拉條,與構造柱模板或內牆拉結。

四、磚砌體工程一般質量通病及其防治

1.砂漿強度不穩定

現象:砂漿強度的波動性較大,勻質性差,其中低強度等級的砂漿特別嚴重,強度低於設計要求的情況較多。

預防措施:

(1) 砂漿配合比的確定,應結合現場材質情況進行試配,試配時應採用重量比,在滿足砂漿和易性的條件下,控制砂漿強度。

如低強度等級砂漿受單方水泥預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時,應適當調整水泥預算用量;

(2) 建立施工計量器具校驗、維修、保管制度,以保證計量的準確性;

(3) 砂漿攪拌加料順序為:用砂漿攪拌機攪拌應分兩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過攪拌葉片和砂子搓動,將塑化材料打開(不見疙瘩為止),再投入其餘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用鼓式混凝土攪拌機拌制砂漿,應配備一台抹灰用麻刀機,先將塑化材料攪成稀粥狀,再投入攪拌機內攪拌。

人工攪拌應有拌灰池,先在池內放水,並將塑化材料打開到不見疙瘩,另在池邊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顏色均勻時,用鐵銑將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勻撒入池內,同時用三刺鐵扒動,直到拌合均勻;

(4) 試塊的製作、養護和抗壓強度取值,應按《建築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JGJ70-90)的規定執行。

2.磚縫砂漿不飽滿,砂漿與磚粘結不良

現象:砌體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低於80%;豎縫出現瞎縫,特別是空心磚牆,常出現較多的透明縫;砌築清水牆採取大縮口鋪灰,縮口縫深度甚至達20mm以上,影響砂漿飽滿度。

磚在砌筑前未澆水濕潤,干磚上牆,或鋪灰長度過長,致使砂漿與磚粘結不良。

防治措施:

(1) 改善砂漿和易性是確保灰縫砂漿飽滿度和提高粘結強度的關鍵;

(2) 改進砌築方法。

不宜採取鋪漿法或擺磚砌築,應推廣「三一砌磚法」,即使用大鏟,一塊磚、一鏟灰、一擠揉的砌築方法;

(3) 當採用鋪漿法砌築時,必須控制鋪漿的長度,一般氣溫情況下不得超過750mm,當施工期間氣溫超過30ºC時,不得超過500mm;

(4) 嚴禁用干磚砌牆。

砌筑前1~2d應將磚澆濕,使砌築時燒結普通磚和多孔磚的含水率達到10%~15%;灰砂磚和粉煤灰磚的含水率達到8%~12%;

(5) 冬期施工時,在正溫度條件下也應將磚面適當濕潤後再砌築。

負溫下施工無法澆磚時,應適當增大砂漿的稠度。

對於9度抗震設防地區,在嚴冬無法澆磚情況下,不能進行砌築。

3.牆體留槎形式不符合規定,接槎不嚴

現象:砌築時不按規範執行,隨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陰槎,槎口部位用磚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砂漿不嚴,灰縫不順直,使牆體拉結性能嚴重削弱。

防治措施:

(1) 在安排施工組織計劃時,對施工留槎應作統一考慮。

外牆大角儘量做到同步砌築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二步架改為同步砌築,以加強牆角的整體性。

縱橫交接處,有條件時儘量安排同步砌築,如外腳手砌縱牆,橫牆可以與此同步砌築,工作面互不干擾。

這樣可儘量減少留槎部位,有利於房屋的整體性;

(2) 執行抗震設防地區不得留直槎的規定,斜槎宜採取18層斜槎砌法,為防止因操作不熟練,使接槎處水平縫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數杆。

清水牆留槎,如遇有門窗口,應將留槎部位砌至轉角門窗口邊,在門窗口框邊立皮數杆,以控制標高;

(3) 非抗震設防地區,當留斜槎確有困難時,應留引出牆面120mm的直槎,並按規定設拉結筋,使咬槎磚縫便於接砌,以保證接槎質量,增強牆體的整體性;

(4) 應注意接槎的質量。

首先應將接槎處清理乾淨,然後澆水濕潤,接槎時,槎面要填實砂漿,並保持灰縫平直;

(5) 後砌非承重隔牆,可於牆中引出凸槎,對抗震設防地區還應按規定設置拉結鋼筋,非抗震設防地區的120mm隔牆,也可採取在牆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

接槎時,應在榫式槎洞口內先填塞砂漿,頂皮磚的上部灰縫用大鏟或瓦刀將砂漿塞嚴,以穩固隔牆,減少留槎洞口對牆體斷面的削弱;

(6) 外清水牆施工洞口(豎井架上料口)留槎部位,應加以保護和遮蓋,防止運斷小車碰撞槎子和撒落混凝土、砂漿造成污染。

為使填砌施工洞口用磚規格和色澤與牆體保持一致,在施工洞口附近應保存一部分原砌牆用磚,供填砌洞口時使用。

4.大梁處的牆體裂縫

現象:大梁底部的牆體(窗間牆),產生局部豎直裂縫。

預防措施:

(1) 有大梁集中荷載作用的窗間牆,應有一定的寬度(或加垛);

(2) 梁下應設置足夠面積的現澆混凝土梁墊,當大梁荷載較大時,牆體尚應考慮橫向配筋;

(3) 對寬度較小的窗間牆,施工中應避免留腳手眼。

-------------------------------------------------

關注微信號「豆丁施工」

或者「docinsg」(長按可複製)獲取更多行業最新資訊、乾貨知識、行業人脈。

每日學習跬步千里,豆丁施工與你同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