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90後小伙兒5歲失去雙臂 歷時10年破亞洲記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說,人生就像游泳,只有不斷拼搏,才能前進。

90後泳者王金剛,對此更深有同感。

5歲時不幸遭遇電擊險些喪命,且失去了雙臂。

17歲那年,王金剛偶然看到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游泳項目,這讓從小在水庫邊長大的他興奮不已。

他由此跟隨母親一起進入了平頂山體育運動學校開始學習游泳。

從市游泳隊到河南省殘疾人游泳隊,從國內比賽到殘奧舞台,十年間他重獲新生,找到了人生的樂趣與意義。

圖|文:崔光華

「看著你比賽都想掉眼淚,決賽8個人,你是唯一沒有雙手的運動員。

」從里約殘奧會領獎台上走下來,教練對王金剛說的這句話令他印象十分深刻。

十年來,這個平頂山市魯山縣的小伙兒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比賽中獲得了大量的獎牌和證書。

目前,王金剛還是亞洲200米個人混合泳記錄保持者。

「當年被電擊以後,整個家的天都塌了,還好後來遇到了我的教練馬雲鵬,把我推上了殘奧會的領獎台。

」河南省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游泳訓練館內,王金剛正進行著日常訓練。

如今,王金剛就讀於北京體育大學殘奧冠軍班,接下來的目標是衝刺2020年東京殘奧會游泳金牌。

目前,王金剛在河南省殘疾人游泳隊進行集訓,圖為王金剛在做出發示範,其帥氣的入水姿勢迎來其他隊員的一致讚嘆。

「剛失去手臂的時候,經常為穿不上衣服而懊惱,如今我覺得和別人沒什麼不一樣的。

」訓練完以後,王金剛邊用腳熟練的吃飯邊說。

河南省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游泳訓練館內,「肢殘組」運動員正在做下水前的熱身運動。

據馬雲鵬教練介紹,「肢殘組」目前共有17名運動員,年齡最小的8歲,最大不過20來歲,而正是這些小將,在2017年的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拿了9塊金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泳池邊放著運動員的拐杖等,雖然因殘疾程度及運動醫學分級的不同,行動或多有不便,但一旦跳入泳池,他們的身體便如魚兒一樣靈動。

陳雅雯,1996年出生於桐柏縣一戶普通農民家庭。

10歲時,一場意外奪走了她的右臂。

13歲那年,通過縣殘聯推薦,陳雅雯第一次備戰省殘運會,開始接受系統的殘疾人游泳訓練。

2014年舉行的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上,陳雅雯一舉包攬了100米蛙泳、100米仰泳和400米自由式三個項目的金牌,並於今年4月份取得了美國殘奧游泳公開賽第一名的傲人成績。

除了日常的訓練,河南省殘聯為學齡運動員們還安排有文化課學習,擔任英語老師的正是陳雅雯。

「和隊員們每天都在一起訓練和生活,日子久了,我們平相處得比兄弟姐妹還要親近,能教弟弟妹妹們一些知識我也很開心。

」陳雅雯笑著說到。

「除了讓孩子們鍛鍊身體,我們也會要求他們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後寫日記,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文化能力和綜合素養。

」河南省殘疾人游泳隊的文化課教師何老師表示 。

泳池的另一邊,與「肢殘組」緊鄰的還有一支游泳隊正在緊鑼密鼓的訓練著。

與「肢殘組」不同的是,這支隊伍的隊員均為「視聽障礙」與「智力障礙」。

「這些孩子最大的才是99年出生,大部分都是00後的小鮮肉。

」郭紅岩教練打趣的說。

據郭紅岩教練介紹,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去鄭州市盲聾啞學校招生,很多都是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跟著她訓練,「有的孩子跟我十年了,真的跟自己的孩子沒什麼兩樣。

」 圖為隊員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郭紅岩給出的手語指令。

郭紅岩還曾是寧澤濤的啟蒙教練,寧澤濤8歲時,通過他媽媽的朋友認識了郭教練。

「第一次見寧澤濤的時候,就覺得這孩子眼睛裡閃著那種聰明勁兒,用3天時間把14天的蛙泳教程學會了,隨後我推薦他去了河南省游泳隊,去了一年半便成為隊里的尖子,過完14歲生日他便入伍了。

如今看到他成為體壇明星我很替他開心。

談起與殘疾人運動員結緣,還要追溯到1996年,「這個孩子會游泳,看能不能培養出來。

」鄭州市殘聯給郭紅岩推薦了聽力殘疾運動員陳潤峰,也就是從那開始,郭紅岩向陳潤峰學習了手語,並用學來的手語向其傳授游泳技巧。

時間長了,郭紅岩便成了一名專職殘疾人游泳教練。

若把人生比作游泳,它有風平浪靜,便也會有驚濤駭浪。

有一天,孩子們會從今日的訓練泳池,游向更大的泳池,更大的競技場。

在那裡,縱然他們肢體有所殘缺、視聽會有障礙,但在人們眼中,他們在水中如魚兒般自在穿梭游弋、勇往直前的身影已然更加光彩奪目。

他們也終會在游來游去的拼搏日子裡,明白了命運的錯失,收穫了人生的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