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少年賽場再現打人事件,我們的足球教育還能做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又一樁球場打人事件震驚了體育圈,在這背後,究竟是青少年體育賽事出了問題,還是體育教育跑的太快,需要停下來等等家長的認知了?
文/ 劉 金濤
編輯/ 郭 陽
國內體育市場在近兩年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體育培訓、青訓乃至相關的青少年賽事得到了快速生長。
但與此同時,行業發展的似乎太快了,快到沒有準備好來應對各種突髮狀況。
2月7日消息,今天凌晨5點左右,媒體人冉雄飛於個人微博中爆料,在青盟杯U9的廣州巨人俱樂部與中山中能俱樂部的比賽中,巨人俱樂部球員家長衝進場地,圍打對手教練,在視頻中甚至出現一位女家長手持木板,跳起來飛踹教練的情形。
記錄下這一幕的冉雄飛是前《體壇周報》知名足球記者,如今在北京擔任一支足球青訓隊的教練。
事件發生當天,冉雄飛也正帶隊征戰該聯盟杯賽事,而打架發生的現場便在冉雄飛隊伍比賽相鄰的場地,他也因此目睹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家長質疑、教練不滿,鬧劇是怎樣發生的?
冉雄飛告訴生態圈,中山中能俱樂部的教練向他透露,起初,巨人俱樂部在上報球員名單時僅有10人,但是在球場上熱身並準備參與比賽的球員卻有18人,這引起了中能俱樂部教練員的不滿,在向裁判員申訴未果後,中能俱樂部選擇了不予理睬。
但是,隨後發生了令人吃驚的一幕:巨人俱樂部因球員過多,因此在熱身時侵犯了中能俱樂部的區域,雙方有些口角之爭,而後雙方在爭執中,巨人俱樂部教練向中能教練員揮拳,矛盾就此爆發。
「另一方巨人俱樂部也給出了他們打人的理由,」冉雄飛向生態圈介紹說,雙方在場地原因相爭時,中能俱樂部教練員先吐了口水,因此巨人俱樂部球員家長便給了對方教練一耳光,矛盾因此才演變成了互毆局面。
雙方從場上到場下,從口舌之爭到拳腳相加,且各有各的理由。
從視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巨人球員家長手持木板,並追身從背後起跳飛踹教練,一個在身體上毫無優勢的女家長攻擊一名壯碩的足球教練,可見她當時心中有多氣憤。
但是無論是哪方挑起的爭端,事件已經發生無可挽回,受到傷害的除了幾位家長和教練員,更多的還是孩子。
體育和賽事本該作為教育的一種方式,但當比賽真正來臨之時,這卻屢次成為了孕育暴力的溫床。
這樣的不和諧場景,似乎體現了不少家長心中對於青少年賽事的扭曲理解。
給青訓以賽事,是真的為孩子著想嗎?
對於體育培訓行業來說,雖然掏錢的是家長,但家長們購買的服務並不是單單是體育教學,本質上購買的是「教育」。
但是,國內教練所提供的服務,撐起了家長和孩子們需要的教育了嗎?
進入2017年,現金流良好、模式清晰的培訓市場漸漸得到了資本青睞。
而伴隨著國內體育市場的發展,近幾年足球比賽、尤其是青少年比賽越發增多,青少年培訓和賽事的發展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但是現在來看,體育文化的薄弱之下,國內體育圈所留存的糟粕不少,這也導致了青少年賽場的打架事件頻出。
去年年底,生態圈曾報導過冰球場家長打架事件,球員家長直接衝進賽場毆打裁判,還傳出了家長傷害孩子的說法。
而不久之前,在北京市也發生了青訓教練辱罵裁判的一幕,這使得比賽支離破碎之餘,而賽後孩子們也沒有進行握手。
這些事件無論其中的是非對錯,縱觀近期的青訓賽場事件,家長們從裁判打到教練,再到圍毆孩子,加上今天的家長毆打主教練一事,這些不可取的處理方式極大的損害了體育培訓、青訓和青少年賽事的聲譽,無疑也需要我們的高度重視。
有深耕青訓第一線多年的教練告訴生態圈,在資本潮到來之後,不少教練和培訓機構需要賽事的成績來帶動他們的生意,急功近利的教練和培訓機構員工層出不窮,在這背後為體育賽事採取的各種手段,也從沒有停歇過。
為了贏球而讓孩子們踢假球,修改年齡,買通裁判等行為,即便可以獲得一時的好成績,但卻會從根本上破壞青少年賽事的秩序,更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更有甚者出手打人,則更是讓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一幕。
對待青少年賽事,過分追求成績無疑是不應有的態度。
從比賽中體會到足球比賽的快樂,體會到堅持與堅韌的意義,並且對於結果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待失利有著很好的「敗商」體驗,才能充分體現出體育教育應有的真諦。
做家長工作難如登天,依然要從孩子入手
實際上,該事件中的比賽不算小。
據了解,這個名叫「青盟杯」的比賽共有來自全國的196支球隊參加,近兩千人參賽。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規模,賽事責任方難以有足夠的力量監管所有比賽。
據悉,比賽之後,廣州足協主席謝志光對此事做出了三點回應:
1、這個比賽是俱樂部自己私下組織的比賽,足協沒有參與。
2、按規定社會組織主辦賽事應該向行業管理部門報備,但現在了解的情況是沒有報備。
3、廣州足協已經派人前去調查,將根據調查結果,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而在事件發生後,冉雄飛也向生態圈表達了自己無奈,「從事這個行業,就要面對這種不講公平正義的醜惡現象,而且這些缺點在國內業餘、青訓層面依然是存在的。
」
從教練角度出發,冉雄飛不僅在意球隊的戰績,也關注孩子們的反應,「事件發生後我們讓孩子先退場,告訴他們場上的事需要讓教練和家長這些大人來解決,而孩子們也比較聽話,這點令我非常感動。
」
在賽事組織方管理不力的問題之外,最大的責任還是在直接動手家長身上,家長對於裁判、教練乃至孩子的毆打,體現了一部分家長對於體育、體育培訓和賽事的錯誤理解。
在該事件中,我們居然看到了孩子勸家長的一幕。
從視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一個身穿紅色衣服的孩子就在那裡,似乎在保護那個被毆打的家長……孩子如此懂事,打人的家長是否感到羞愧?作為體育從業者,我們有辦法去轉變他們的看法,依靠體育糾正他們的教育方式嗎?
一種被其他國家使用的方式是,直接做家長的體育培訓。
生態圈記者了解到,在日本足球青訓中特別設置了一個教練員證書,是頒給那些給家長做足球培訓的教練,教練讓家長們來參與足球運動,了解足球並加深理解,最終達到讓家長成為另一個教練的角色。
而在美國的足球教練培訓之中,也有很多參與者正是孩子家長。
但是在國內,這種方式推行的難度很大。
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培訓機構能否把更多精力放在家長身上,家長能否抽出時間來參加培訓,或許都是很難解決的問題。
因此目前來看,我們還是要更多的將目光放在孩子身上。
錯誤不會消失,慶幸我們還可以教育孩子們
此類事件發生時,當家長難以在場上擔當教育角色時,甚至成為反面教材時,我們難以改變成年人的認知,但慶幸還可以通過體育教給孩子們分辨能力。
實際上,在足球青訓中有一個「frozen」口號,當場上出現不和諧或者突發情況時,教練會喊出這個命令,而球員們此時便需要單膝跪地,不再繼續參與場上的事件。
這一方式在國內外被很多教練所使用。
進行體育比賽時,無論輸贏,我們需要交給孩子們的絕不僅是技術動作,場上和場下對待比賽的態度更為關鍵。
「當一個孩子還在成長的時候就要告訴他,如何團結、如何看待輸贏。
」冉雄飛說道。
的確,在中國的應試教育之下,往往會缺失掉一些對於團結、對於失敗的教育,而體育則具備這些必要元素。
而想要達成這樣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練們在教學過程中帶著更多的責任和能力,杜絕傳統培訓里打孩子、辱罵孩子、比賽中耍小動作等行為。
那麼,該如何去建立這樣的教練體系呢?
我們不妨把目光轉向我們鄰國日本。
從1994年起,日本足協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培養9000名C級資質教練」的五年規劃,成為了他們1996年「百年計劃」的序曲。
截止到2015年3月,日本足協官網披露本國足球擁有各級教練總人口76539人,其中S級教練411人,A級1363人、B級4006人、C級28701人、D級42055人。
或許這個數量並不令人驚訝,但這些證件的背後,卻是一大批的高質量教練,而他們所帶來的能量和青訓價值,這些無疑是我們需要借鑑的。
在中國足球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足球的問題不在於足球身上,而在於場外。
中國作為一個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如今也可以用體育元素和文化來裝點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在面對青少年足球這樣一個必須給出優質答案的問題時,我們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