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術」建築工程之基坑(槽)工程質量通病專項方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土方開挖主要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場地積水(場地範圍內局部積水)

產生原因

(1)場地周圍未做排水溝或場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測量偏差,使場地標高不一。

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場地排水坡和排水溝。

(2)做好測量覆核,避免出現標高錯誤。

2.挖土邊坡塌方(在挖方過程中或挖方後,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塌陷或滑塌)

產生原因:

(1)基坑(槽)開挖較深,未按規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基坑(槽),未採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頂堆載過大或受外力震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應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導致塌方。

(4)土質鬆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據不同土層土質情況採用適當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開挖範圍內有地下水時,採取降水措施;坡頂上棄土、堆載,使遠離挖方土邊緣3~5m;土方開挖應自上而下分段分層依次進行,並隨時做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腳,造成坡體失穩;相鄰基坑(槽)開挖,應遵循先深後淺,或同時進行的施工順序。

處理方法,可將坡腳塌方清除,做臨時性支護(如推裝土草袋設支撐護牆)措施。

3.超挖(邊坡面介面不平,出現較大凹陷)

產生原因:

(1)採用機械開挖,操作控制不嚴,局部多挖。

(2)邊坡上存在鬆軟土層,受外界因素影響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窪不平。

(3)測量放線錯誤。

防治措施:機械開挖,預留0.3m厚採用人工修坡;加強測量複測,進行嚴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載力降低)

產生原因:

(1)開挖基坑(槽)未設排水溝或擋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採取降水措施將水位降至基底開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連續降水,或停電影響。

防治措施:開挖基坑(槽)周圍應設排水溝或擋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應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開挖面以下0.5~1.0m。

5.基底產生擾動土

產生原因:

(1)基槽開挖時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積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況下進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擾動。

(2)土方開挖時超挖,後又用虛土回填,該虛土經施工操作後亦改變了原狀土的物理性能,變成了擾動土。

防治措施:

(1)認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

降水工作應待基礎回填土完成後,方可停止。

(2)土方開挖應連續進行,儘量縮短施工時間。

雨季施工或基槽(坑)開挖後不能及時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開工前再挖除。

採用機械挖土時,應在基底標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

冬季施工時,還應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凍,下一道工序施工前應認真檢查。

禁止受凍土被隱蔽覆蓋。

為防止基底土凍結,可預留鬆土層或採用保溫材料覆蓋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鬆土層或去掉保溫材料覆蓋層。

(3)嚴格控制基底標高。

如個別地方發生超挖,嚴禁用虛土回填。

處理方法應徵得設計單位的同意。

(二)回填土主要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填方邊坡塌方(填方邊坡塌陷或滑塌)

產生原因:

(1)邊坡坡度偏陡。

(2)邊坡基底的草皮、淤泥、鬆土未清理乾淨;與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階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採用淤泥質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邊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層回填壓(夯)實。

(4)坡頂坡腳未做好排水設施。

由於水的滲入,土內聚力降低,或坡腳被沖刷而導致塌方。

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方高度、土的種類和工程重要性按設計規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階梯形接槎;選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壓實標準進行分層、回填碾壓或夯實;在邊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溝,避免在影響邊坡穩定的範圍內積水。

2.填土出現橡皮土

產生原因:在含水量較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質黏土等原狀土上進行回填,或採用這種土作土料回填,當對其進行夯擊或碾壓,表面易形成一層硬殼,使土內水分不易滲透和散發,因而使土形成軟塑狀態的橡皮土。

施工後有輪式車輛碾壓。

防治措施:

(1)夯實填土時,適當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過大的原狀土上進行回填。

(2)填方區如有地表水時,應設排水溝排走,如有地下水應降低至基底下0.5m。

(3)施工後嚴禁輪式車輛碾壓。

(4)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勻摻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將橡皮土翻鬆、晾乾、風乾至最優含水量範圍,再夯(壓)實。

3.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產生原因: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顆粒過大,含石塊等硬質填料;採用了碎塊草皮、有機質含量大於8%的土、淤泥質土或雜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過大或過小,因而達不到最優含水量下的密實度要求。

(3)填土厚度過大或壓實遍數不夠;或碾壓機械行駛速度過快。

(4)碾壓或夯實機具能量不夠,影響深度較小,使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選擇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土料過篩;按所選用的壓實機械性能,通過試驗確定含水量,控制每層鋪土厚度、壓實遍數、機械行駛速度;嚴格進行水平分層回填、壓(夯)實;加強現場檢驗,使其達到要求的密實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採取換土或摻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壓實加固;土料含水量過大,可採取翻鬆、晾曬、風乾或摻入干土重新壓、夯實;含水量過小時,在回填壓實前適當洒水增濕;如碾壓機具能量過小,可採取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大功率壓實機械碾壓等措施。

4.房心回填土沉陷

產生原因:

(1)回填土料含有大量有機雜質和大塊凍土。

(2)填土未按規定厚度分層回填夯實,或底部松填,僅表面夯實,密實度不夠。

(3)房心處局部有軟弱土層或地坑、墳坑、積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時未處理或未發現,使用時超重造成局部塌陷。

防治措施:選用合格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在最優範圍內;嚴格按規定分層回填、夯實;對房心原自然軟弱土層進行處理;將有機質清理乾淨,地坑、墳坑、積水坑等進行認真處理。

(三)基坑(槽)主要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現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產生原因:

(1)基坑槽中的積水淤泥雜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礎兩側用鬆土回填,未經分層夯實。

(2)基槽寬度較窄,採用手工夯填,未達到要求的密實度。

(3)回填土料中干土塊較多,受水浸泡產生沉陷,或採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質土、碎塊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實度不符合要求。

(4)回填土採用水沉法沉實,密實度大大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排凈槽中積水,將淤泥、鬆土、雜物清理乾淨。

回填土按要求採取嚴格分層回填、夯實。

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徑大於5cm的土塊及較多的干土塊,嚴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料。

2.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產生原因:回填的土料(粉質黏土、粉土)含水量偏小或偏大。

碾壓工藝或遍數不合理。

防治措施:在回填壓實前適當洒水增濕或晾曬,嚴格碾壓施工工藝參數。

(四)基土釺探主要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遇鋼釺打不下去

產生原因:地下有障礙物。

防治措施:經請示工長或技術員,移位打釺或清理(淺部)障礙物。

2.人工打釺記錄不準確

產生原因:操作人員工作不認真,操錘工人疲勞過度。

防治措施:打釺時,專職質監員必須旁站監督。

合理安排人員輪流操錘。

(五)砂和砂石地基主要質量通病治理措施

1.級配不良

防治措施:砂夾石墊層要先拌和,後鋪,不得在槽坑內隨拌隨鋪。

應配專人及時處理砂窩、石堆等問題,做到砂石級配良好。

2.密實度不符合要求

產生原因:分層鋪築過厚、碾壓遍數不夠、洒水不足等。

防治措施:

(1)墊層鋪設必須嚴格控制材料含水量,每層厚度、碾壓遍數,邊緣和轉角、接槎按規定搭接和夯實。

(2)堅持分層檢查砂石地基的質量,每層砂或砂石的干密度必須符合設計規定,不合要求的部位應經處理,方可進行上層鋪設。

(3)施工前應處理好基底土層,先用打夯機打一遍使其密實;當有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500mm以下,鋪設下層砂或砂石墊層厚度應比上層加厚50mm。

3.環境保護措施

(1)及時清理施工現場周圍的泥土、泥水,保證施工現場的清潔衛生。

(2)儘量減少各類振動機械對周邊居民的噪音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土方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我們要知道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於操作不善和違反操作規程引起的質量通病和導致的質量事故,其危害程度往往很大,如造成建築物沉陷、開裂、位移、傾斜,甚至倒塌、摧毀。避免這些質量通病,及時防治,是我們需要時刻注意...

機械回填土施工工藝標準

1.範圍本工藝標準適用於工業及民用建築物、構築物大面積平整場地、大型基坑和管溝等回填土。2.施工準備2.l 材料及主要機具:2.1.1 碎石類土、砂土(使用細砂、粉砂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

填方工程易出裂縫!到底該怎麼做?

1、方施工工藝和順序填方材料利於路基開挖出的土石方作為填方材料,填方用透水性良好的土作填料時,須按規範要求進行分層填築、攤鋪、壓實。 填築路堤邊坡高度大於12m時,按每10m設一邊坡平台。平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