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培法治中國的人才根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法學教育的主體意識,是我們有效參與全球法學教育競爭的前提,更是實事求是地回答和解決中國法治問題的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以優良的法學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

這一要求是中國法學教育的重要指針。

中國法學教育要實現「法治領域人才輩出」,首先要正確處理法學教育背景的中國性和世界性的關係。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律學傳統,歐洲大陸也有來自於羅馬法時代的法律職業教育,不同的文化傳統塑造了不同特色的法學教育。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法學教育既要在理念、制度和技術等多個層面借鑑世界相關文明,更要培養法學教育的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

這種主體意識,是我們有效參與全球法學教育競爭的前提,更是實事求是地回答和解決中國法治問題的要求。

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前提下,合理吸收世界法學教育的優秀內容與方法,應該是處理這一關係的基本出發點。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需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係。

一直以來,法學教育的目標究竟是一種博雅教育,探究知識上的「真實」,還是一種實踐教育,重在解決行動上的「正確」,困擾著很多法學界人士。

事實上,優秀法律人的基本素養,無法割裂價值觀念、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

沒有正確價值判斷的「奉法者」往往淪為恣意妄為的工具,而沒有豐厚知識與嫻熟操作技能的「法律人」則容易流於空談誤國。

由此,法學教育必須追求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的統一,需要我們在學科建設和課程設計中將原理、規範和操作妥善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

」這種交流尤其強調優質實踐教學資源的引入,正是要避免法科學生在道德判斷上的凌空蹈虛和知識學習上的抽象空洞,忽視了經驗和技術。

未來的法學教育,有必要繼續探索在模擬法庭、法律談判等實踐課程上的「雙師同堂」,鼓勵教授與實務部門工作者同時走進課堂,從不同側面訓練學生,防止這種交流變成形式主義。

法學教育的內容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關,本質上關乎對正義的理解,充滿著價值判斷,需要處理好法學教育理想性和現實性的關係。

法學教育應該養浩然正氣,列堂堂之陣,樹正正之旗。

法律的功能就是為社會凝聚共識,塑造價值。

法律又總是與糾紛、爭議相伴,容易暴露人性和社會的弱點,但正是因為法律與不確定和不完美性相伴,它的「化性起偽、去惡揚善」才更為可貴和有價值,因此法學教育不能陷入一種負面情緒的渲染之中。

教師既要傳授規範世界的理性和正義,也要引導學生有直面現實、改造社會的良知與勇氣,堅定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國運之興衰,世運之明晦,其表在政,其里在學」。

高素質法治人才尤其是青年法學人才的培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

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法學工作者才能更好認識教育規律,讓法學教育根深葉茂、法學人才層出不窮,為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貢獻不竭力量。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法學教育奠基

原標題: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在高校引起熱烈反響。師生們認為,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努力從中國法治實踐中發現真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廣東省增城市法學會成立

4月17日上午,廣東省增城市法學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增城市舊市委禮堂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和領導機構,增城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市社工委主任丘岳峰同志當選為增城市法學會會長。...

周葉中:論法學專業人才人文精神的培養

近年來,我國法學教育逐漸將重心轉移到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上,核心就是要解決我國法學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單一、法學人才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與複合型人才培養不足等問題,這無疑是糾正我國法學教育當今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