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智慧學習環境 服務教學方法改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
信息來源的多樣化、信息選擇的靈活化和信息獲取的便捷化,讓知識傳播的速度、數量、廣度和深度有了前所未有的飛躍。
順應「網際網路+」時代教學主體、教學資源與教學媒介等要素的變革與發展,創新信息化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政法大學在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以信息化為手段的教學改革工作,探索建立了信息化網絡教學平台與實體智慧教室相結合的「4+1智慧學習環境」,為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新路。
「4+1智慧學習環境」包括畢博(Blackboard)教學應用管理平台、自主學分修讀平台、教學資源雲平台、課外學術流媒體資源平台以及全面支持討論式、互動式教學的「智慧教室」,構成了覆蓋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教學與輔學的「4+1」智慧學習環境。
教學應用管理平台是「4+1智慧學習環境」的核心支撐。
2016年3月,中國政法大學正式開始啟動建設工作。
畢博教學應用管理平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應用,開創了自主、高效、交互式與個性化的教學新模式。
教師可以通過簡單易用的課程設計模塊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可在多終端設備上隨時隨地按需參與教學活動;而教學管理者可以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掌握教學動態並為教改提供支持。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平台的教師使用人數已經超過100人,學生使用人數超過5000人,開設課程144門。
為進一步加強平台的應用推廣工作,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和信息辦聯合制定並頒布了《中國政法大學畢博網絡教學應用管理平台課程建設標準》,開展了多輪次面向一線授課教師的集中培訓,鼓勵、引導教師交流經驗,隨時搜集意見和建議,進行解疑和答惑。
安排專人對平台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並對線上課程進行嚴格把關,努力把更高品質的精品優質課程收錄進來,從而提高平台的吸引力和帶動力。
在平台開設「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的周增光老師認為,平台的優勢相較傳統課堂而言非常明顯:一方面是課程信息發布更安全、暢通。
以往課程信息的發布、學生作業的收發反饋,只能是課堂內或者老師自建的公郵,會有遺漏的風險,利用平台發布信息、收發作業則無缺漏之虞;另一方面,師生、生生之間互動更多。
學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論壇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課下研討,實現課堂上不能呈現的互動,教師則可以通過觀察學生論壇的研討,及時提出指導。
因此,圍繞網絡教學平台這個中心,學校教學資源雲平台、智慧教室等平台實現跨平台的無縫對接,突破應用與資源共享的障礙,提升了教學效果。
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盧春龍教授表示:「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我也是網絡教學管理平台的使用者。
政法大學引入網絡教學平台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由於有許多成熟經驗可以借鑑,加之充分的調研與考察,結合政法院校的辦學特色,網絡教學平台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應用取得了長足發展,並在創新在線課程應用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推進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方式方法的變革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未來教務處將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與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各類信息化平台在推動教學改革過程中的助力作用。
」
(作者:孫園植,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教育報》2016年12月23日第8版
MOOC環境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高校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學能力是教學知識、教學技能、教學活動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機統一。在MOOC浪潮中,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可以順勢而為,充分認識到...
「1對1」智慧化學習—大數據時代智慧應用
門頭溝龍泉小學坐落於北京的西南角,是一所質樸無華的學校;也是一所長期踐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質教育的優秀學校,形成了即寧靜、內斂、樸素,又具有創新、開拓為老百姓服務的教學觀念。這所默默耕耘的學校,從...
教學信息化必須面向教改實際
【新視點】教學信息化是指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和教學資源開發,實現課堂教學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為學生建立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學習環境。 我國高校教學信息化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