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不靠譜的靠牆下蹲,越做越疼,膝關節痛的人千萬不能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感冒多喝熱水,膝關節疼要多靠牆靜蹲。

What??

這幾年的網絡科普,突然就開始炒作靠牆靜蹲這個概念,認為膝關節疼痛的患者,靠牆靜蹲鍛鍊股四頭肌,就能幫助恢復。

一傳十,十傳百的,大家就都相信了。

今天要隆重闢謠下,對於膝骨關節炎引起膝關節疼的朋友,千萬別盲目做靠牆靜蹲,因為會加重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是垃圾動作!要摒棄!

靠牆靜蹲

靠牆靜蹲的標準姿勢,兩腳與肩同寬,腳尖略微外展,與牆面呈大致一個大腿的距離即可,緩慢滑動到大腿與地面平行,蹲1分鐘

這些科普文章認為這個動作有助於膝骨關節炎疼痛恢復的原因是:膝骨關節炎患者股四頭肌力量往往伴隨萎縮,導致膝關節上下樓梯不穩,磨損加重從而產生疼痛。

所以,通過鍛鍊股四頭肌,肌肉強大了,膝關節就不疼了。

同時,這個動作在家就能做,專門鍛鍊股四頭肌,捎帶腓腸肌,不負重,不蹲起,簡直是輕鬆,方便,有效,居家旅行必備良品。

乍聽起來,一點毛病都沒有,但仔細一琢磨,簡直就是開玩笑啊?

不靠譜的理由

1.中外有別

《美國骨科醫師協會骨科疾病診療教程》中指出扶牆滑移訓練(也稱靠牆下蹲)可以作為膝關節家庭適能鍛鍊方案之一。

其鍛鍊要領是小腿與地面保持垂直、膝蓋不能超過腳尖(掌握這兩點對於控制膝關節的彎曲度數起關鍵作用),膝蓋正對腳尖(保證內外側韌帶張力平衡)。

這個動作指南來自於國外,而很明顯國人與老外體質及身體體能或結構有差異(國人的髕骨也是比較小、比較薄),所以要因人而異……

髕骨及周圍肌肉

2.效果不夠好

靠牆下蹲鍛鍊的是膝關節前側肌肉,特別是股四頭肌,但對於膝關節穩定,膝關節後側肌肉(膕肌腱)和臀部肌肉(臀中肌)同樣重要

需要同步的鍛鍊,效果更好。

肌肉鍛鍊是通過抗阻的形式,讓目標肌肉群進行離心收縮,向心收縮和等長收縮,達到強健肌肉的目的。

等長收縮:一直保持肌肉繃緊,不進行任何運動,比如,靜蹲。

離心收縮:肌肉不斷被拉長的過程;把肌肉中心看出一個點,肌肉兩端向離開中心點的方向移動,叫做離心收縮。

如,下蹲站起來的時候。

向心收縮:肌肉兩端正在往中心靠攏,既肌肉被縮短的過程,比如拉單槓,手臂上升時;或是下蹲時。

負重深蹲重複了離心,等長,向心這三個階段,但靠牆靜蹲,主要是保持等長收縮

既然只是等長收縮的鍛鍊,有很多動作可以替代(如,直膝抬腿),為什麼要選一個有損傷軟骨危險的下蹲動作呢?

總結:單單靠牆靜蹲一個動作,起不到什麼效果,反而容易加劇軟骨磨損,還不如不負重情況下的鍛鍊有效。

3.技術難度大

靠牆下蹲需要注意的技巧比較多,容易陷入誤區,正常膝蓋都容易越蹲越疼,何況是有傷的膝蓋。

常見的錯誤動作:

1.膝蓋內扣,會加重內側膝蓋壓力;

2.比如膝蓋超過腳尖太多,壓力給了髕骨;

3.塌腰,不自覺的翹起臀部,造成腰部壓力。

4.重心偏移,肌肉不平衡,兩邊鍛鍊強度不一樣

下蹲過程內扣

4.適應症都不區分

下蹲過程中,不同的深蹲角度,對膝關節不同組成部分的壓力是不一樣的。

比如30度時,膝關節是最不穩定的,對前交叉韌帶鬆弛的人,就要避免;而下蹲90度時,對後交叉韌帶、後側關節面、半月板后角壓力大。

對於半月板、軟骨損傷、韌帶損傷的朋友,不同的下蹲角度,造成的效果完全不同,很容易加重傷害。

自己在家鍛鍊時,很難控制角度的精準,所以更容易出現傷害,最好避免這個動作。

5.術後都能做?

網絡科普文截圖

術後的動作康復,需要嚴格地、系統地綜合評估,對於沒有康複評估條件的盆友,憑自己的感覺做這個動作,簡直就是在傷害自己。

假體鬆動、韌帶鬆弛、甚者假體周圍骨折都很容易發生。

總結:這個動作,即使是正常膝關節都很容易因為動作不標準而加劇疼痛,而對於已經出現疼痛的朋友,絕對不推薦你們進行這個鍛鍊!尤其在疼痛原因不明,鍛鍊姿勢無法把控的時候。

鍛鍊的選擇

對於廣大人群,普遍適用的鍛鍊方式:

1.游泳

水中磨損少,不負重,鍛鍊全身肌肉及肺活量,沒毛病(游泳肩患者需注意)。

2.維持肌力和增加靈活性的訓練,比如直膝抬高

同時,避免暴走、爬山、爬樓梯等對膝關節負重大的運動。

參考文獻:王博潮, 史清釗. 45°靜蹲與75°靠牆靜蹲股四頭肌表面肌電變化及髕股關節受力分析[J]. 運動, 2015(15):155-156.

高娜, 陸相雲, 林燕. 全膝關節置換術後不同功能鍛鍊方式的比較研究[J]. 護理管理雜誌, 2008, 8(2):1189-1191.

#清風計劃##真相來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