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念|中國人學英語最常犯的錯誤(方法篇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所說的一切都可能是錯的!

即使你贊同我的觀點,你的生活也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除非——你採取了相應的行動。


(本文約3500字,請花7分鐘來閱讀。

引子

  • 你有沒有覺得英語很難?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可能都學不好英語了?

  • 你有沒有反覆參加各種英語培訓卻仍然沒有學好英語的經歷?

  • 你有沒有看到各種公眾號里的英語學習文章時感覺猶如閱讀天書?

如果上面任何一條你的答案是「有」,那麼,恭喜你,你可能犯了中國人學習英語最常見的錯誤之一——試圖通過碎片化的學習來掌握一門語言

戰略上藐視

英語能夠成為事實上的世界語言(lingua franca)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簡單。

相對於德語、法語來說,英語的語法要簡單得多。

它的名詞不分陰陽中性,只有兩個格(主格和賓格),形容詞和動詞也沒有各種複雜的變位。

當你在說英語好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學習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同學的感受?

既然英語不難,那為什麼這麼多朋友有上面的三條症狀呢?顯然,問題不在英語本身上,而在學習英語的方法上。

假設你現在一口氣能做50個伏地挺身,我要求你努點力做51個,你覺得這事兒難不難?肯定不難,對吧?

但是,如果我的要求是做1000個,你的反應是什麼?你肯定會說:「你神經病吧?我現在只能做50個,你叫我做1000個?能做到才有鬼!」

沒錯,「能做到才有鬼!」這,正是我想對很多徒勞掙扎的英語學習者說的話。

這些英語學習者的共同點是,明明是基礎太差,卻總在「努力」學習那些遠遠超過自己能力的東西。

他們在基礎語法都不甚了了,詞彙量才一兩千的情況下,去參加各種考試的培訓班,學習花樣百出的應試技巧,幻想著有一種不用學好英語就能通過考試的方法。

他們不願意找一本教材好好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英語基礎能力,卻熱衷於參加各種日課、晚課,勤奮的跟著各種或者真材實料、或者自吹自擂的「大牛」,打卡「名人名言」、打卡「美劇台詞」、打卡「經濟學人文章」。

看著滿篇不認識的單詞、密密麻麻的筆記,他們充滿成就感,完美的詮釋著「用戰術的勤奮來掩飾戰略的懶惰」這一斷語,孜孜不倦地學習著「茴香豆中茴字的四種寫法」。

然而,現實卻在無情的打臉。

到各種培訓機構一刷、二刷、三刷,一上考場,仍然是一臉懵逼。

關注了很多公眾號,了解了各種流行語的英文翻譯,收藏了不少「表達XXX的50句英文」,卻講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語句子。

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碎片化的信息代替不了系統的學習,最基礎的才是最重要的。

戰術上重視

馬雲現在的英文,非常流利,非常清晰,但他並沒有使用特別艱深的詞彙和特別複雜的語法。

很多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做演講時用的詞都不難,反而是中國人用英語做演講時喜歡用大詞、寫長句。

絕大部分人英語之所以沒有學好,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高級的詞彙,不了解英美文化,而是因為缺乏基礎的語法知識和基礎詞彙積累不足。

這裡的關鍵字是基礎

英語學習的三個階段

和任何語言的學習一樣,英語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入門、提高和精通。

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說,絕大部分人沒有學好英語的原因都是沒有真正通過入門階段。

雪上加霜的是,他們又總是試圖通過提高階段的課程來學會英語。

書先生很遺憾的告訴大家,沒有通過入門階段的學習者,提高階段的課程是幾乎無效的,即使見效,付出的代價也太大。

更何況,沒有入門階段的鋪墊,提高階段的輸入都是碎片化信息。

入門是為了建立系統,就好比做了一個書架,提高階段的輸入就好比新買的書。

如果沒有書架,書就只好滿地亂扔。

到真正要用的時候,就遍尋不著。

不幸的是,這正是很多人學習英語的狀態。

無論是各種考試培訓和各種打卡日課,提供的都是提高階段的課程。

一個沒有入門的英語學習者,試圖通過參加這樣的培訓班或者日課來學好英語,無異於緣木求魚。

一個可嘆的現狀是,中國有這麼多培訓機構、這麼多提供在線課程的「名師」,卻幾乎沒有真正的系統入門課程。

原因很簡單:入門課程的設計對教師的要求是最高的

對於一個精通英語的人來說,每天拿篇文章來分析分析,根本沒有技術含量。

你隨便給我一篇經濟學人的文章,裡面的詞彙、語法和文化背景,我可以給你講一天。

然而,這只能展示我懂,不能保證你懂

而入門課程的設計精髓正在後者。

入門的課程有三個要求:

  1. 快速。

  2. 系統。

  3. 有效。

快速

入門當然要快,入個門都要好幾年,那學著還有什麼意思。

入門可以有多快呢?書先生多年的教學經驗是:三個月至半年。

你沒有看錯,任何智力沒有問題的人都可以在六個月內入門英語。

入門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大學四級水平。

你仍然沒有看錯,很多人學了十幾年英語都考不過的大學四級,就是個入門水平,而且是可以在六個月內搞定的事情。

系統

入門課程必須要有系統性,因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幫助學生搭建進一步學習的框架。

換句話說,順利通過入門課程的學生應該具備自學能力。

事實上,入門階段是唯一需要老師的階段,也是對教師水平考驗最大的階段。

同一個事物,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有些角度晦澀難懂,而有的角度清晰明了,選取什麼角度是最能體現教師對某一領域的理解程度的。

就算是碎片化的信息如果能夠無縫地嵌入一個體系了,掌握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我舉一個自己當年自學建築的例子。

曾經有段時間,我從事建築工程翻譯。

我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有點工匠精神。

為了把建築工程翻譯做好,我於是去自考了一個建築工程本科學位。

其中有一門基礎課程是建築材料。

國內這個科目的教程編排大都是按照材料的類型來分章節,比如:第一章鋼材,第二章混凝土,第三章木材等。

由於我英語不錯,就在網上去找了一本英語版的建築材料教程,結果發現其編排方式和常見的中文版本大相逕庭。

它不是按照材料種類分章節,而是按照使用者需求來分章節:第一章保暖,第二章防潮,第三章隔絕噪聲等。

這兩種教程講的內容其實差不多,但切入角度完全不同。

前者的邏輯是:材料的性質→材料能夠做什麼事。

後者的邏輯是:使用者的需求→需要什麼樣的性質→什麼材料具備這些性質。

別人我不清楚,反正我當時學的時候覺得第二種教程學起來要容易得多。

因為它面向使用,更加直觀。

我在《怎樣背單詞》的系列文章中也一直在強調面向使用的單詞記憶原則。

這很重要,因為我們學習一門語言最終是為了使用。

凡是學過我和路夫人創造的OP入門教程的人,都會覺得英語很簡單,入門很快,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套教程是面向使用,而不是面向語法的。

面向使用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在入門階段我們可以只學習必要的知識

就像上面提到的建築材料教材一樣,學生只需要掌握和使用者需求有關的材料及其性質,凡與此無關的,可以暫時不管。

反觀現在很多英語教學方法,在起步階段就讓學生接觸大量根本和實際使用無關的知識。

明明別人只是想學會開車,你偏偏想教會他發動機工作原理。

那已經是另一個學科了,好吧?

與汽車工作原理相關的知識,完全可以留待會開車以後看個人興趣來了解,而無需在學習開車的階段來強灌。

事實上,大部分人對汽車的了解都是在會開車以後。

我身邊反正還沒有先把汽車工作原理全部學會再去學習開車的人。

可是放在英語學習上,很多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了。

很多英語學習者費勁心力去掌握了主系表結構,卻很少去想,知道什麼叫主系表對你使用這門語言到底有什麼用?答案是:有毛用!

有效

這裡的有效是指用以提高語言技能的方法是否有效。

我們從小到大會學很多學科,但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學科的學習方法有英語這麼多。

市面上過不了幾天就會有一個人冒出來說自己發現了一個學習語言的好方法。

其實,哪裡需要這麼多「方法論」,有效的方法一隻手都能數過來。

原則只有一個——練習使用需要的東西。

與此原則相悖的都是耍流氓。

到哪裡去找好方法?很簡單,觀察那些學得好的人的共性就可以了。

注意,是共性,不是個性。

共性才大機率是有效的成分,個性很可能只是偶然。

比如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哈佛沒有畢業就創業,然後超級成功。

然後你就認為要成功一定不能大學讀畢業,那就大錯特錯了。

哈佛不畢業只是他們的特徵,但可能並非他們成功的原因。

比起哈佛不畢業,能夠上哈佛可能是個更靠譜的原因——有本事你也哈佛不畢業一次!

結語

有緣看到此文的朋友,我真誠的建議您:**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碎片化的信息快餐上了;如果你真的想學好英語,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找一個靠譜的入門教程,一口氣通過入門階段。

這之後,即使那些碎片化的信息看起來也不再雜亂無章。

本文最開始提到的三個問題也再不會來煩惱你。

永遠記住:最基礎的才是最重要的。

英語裡常見的幾個表示「基礎」的詞elementary, primary, basic都同時有「重要」的意思,可見,基礎=重要是個寫入詞彙的認知。

都已經詞彙化的人類認知,你都不相信嗎?

【作者簡介】書先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語言學博士,國家二級翻譯,中國翻譯協會會員,玩轉英語、德語和python計算機編程。

前環球雅思北京總部特聘教師,簡書推薦作者,有道問答特邀答疑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