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家白樂桑:漢語教學不是機械複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白樂桑在做講座

日前,法國國民教育部漢語總督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歐洲著名漢學家白樂桑教授在義大利漢語教師培訓課上做《課堂教學的基本功》講座,筆者有幸參加。

這場講座給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白樂桑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極富哲學性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對漢語教學的獨到見解。

講座一開始,白樂桑援引了20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在《科學精神的形成》一文中的一句話——「必須從障礙的角度提出科學認識的問題」,他提出要賦予漢語教學一定的哲學高度。

要互動不要單純介紹

如何看待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典型問題是本次講座的重頭戲。

白樂桑認為,對歐洲人的漢語教學應深入淺出,其中的語法教學,內容應是教學語法,而不是專家語法;製作圖文並茂的課件,特別是使用PPT,能有效增強視覺刺激效果,幫助學生領悟,提高理解能力;課堂教學的互動環節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此外,白樂桑還專門提出學科教學論的本性,即「教學論從學術性知識出發,將其轉化為教師要教授的知識,進而到已傳授的知識,再到學生獲取到的知識,最後歸屬於學生自己的運用知識。

」「轉化」是關鍵,不可能是機械複製。

他介紹說,在法國有專門的教師培訓,其中的一個專項內容就是讓教師們列出在課堂上激發學生開口的機會。

他再次說明,要多互動,不要只是教師單純地講。

漢語教學應該兼容並蓄

作為漢學家,白樂桑首先是歐洲的漢語學習者和使用者。

由於歐洲人的第一語言和漢語關係較為疏遠,分屬不同的語系語族,筆者深切地感覺到歐洲人對漢字的敏感程度非常高。

白樂桑堅定地持有漢語「字本位」的觀點。

在他看來,「中國文字是拼義文字,漢字也是一門知識」,並多次提到漢語教學及使用的漢語教材中應加入字表,而他本人也自製漢字字表,教法國學生學習漢語。

深諳中國語言文化精髓的白樂桑,在漢語教學中,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

他認為,問題不在於「字本位」是什麼,對歐洲人的漢語教學應遵守字詞兼顧的原則。

他發現現行的HSK(漢語水平考試)各級考綱里只有詞彙表,而沒有漢字表。

他認為這可能並不完全適合歐洲學習者。

在白樂桑的建議下,由歐洲高級專家教師團組通過「歐洲漢語能力標準項目」給《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中的「漢語能力描述A1 →A2+級別」都配備了相應的字詞表,以方便學習者制訂學習計劃,並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程。

巧借課堂用語激發學生輸出

作為漢語教師,我從中得到了兩點啟發:其一,互動環節體現了教學活動對學習者的充分尊重,強調學習者需要參與進來,才能內化活的語言。

其二,互動讓教師得到及時反饋,能及時檢驗教學效果,進而及時調整並改善教學,使教學更講究效率。

具體操作中,巧借課堂用語能有效激發學生自然輸出漢語。

通過刺激,再強化,然後達到自動化巧熟,而這也得到心理學關於輸入輸出假說相關理論的支持。

學生反覆模仿、練習課堂用語,還能避免一些偏誤的出現。

如教師問「今天誰沒有來?」「我不知道」等,學生容易區分、習得「沒有」和「不」的用法。

教師課前自言自語地點名到教室里的學生人數——「一個」「兩個」「三個」……也可使學生熟悉和習慣量詞的用法,減少遺漏量詞的偏誤。

巧用課堂用語,有助於沉浸式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漢語環境。

注重細節,將學習和習得相結合,「潤物細無聲」。

(本文作者系義大利那不勒斯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彭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5月12日 第 09 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互動教學讓漢語更精彩

「我明天要出家去」「北京人特別友誼」「顧客是老天爺」……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表達方式可不是相聲段子,而是出自眾多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之口。《一個對外漢語教師的手記》一書中收集了大量這類新鮮語料,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