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新概念落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7年《新概念英語》新版傳入中國,並風靡至今。

作為在校學生的課外必讀課本,直到今天依舊是很多老師手中的掌上寶典,甚至可以說成招財的至寶。

曾幾何時,如果說有人說沒有學過新概念英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學過英語,新概念已經儼然是英語學習者心中的聖經。

然後,新概念的效果真的是有這麼神奇嗎?

在討論《新概念》這套教材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位語言學大師,他就是《新概念》這套教材的作者:路易斯·亞歷山大(Louis Alexander)。

他從小就是一位語言學的天才,幼年時就從事一些「雜誌」的編寫,來和朋友們分享他的所見所聞。

他指導排練莎士比亞的歌劇,滿懷熱情的學習英國語言文學。

大學畢業後他參加了兵役,被派到駐守在德國的英國軍隊高等教育中心工作。

他負責給即將復原的軍人上課,這些軍人只有六周的時間來準備考試,所以老師的教學方法就變的更為重要。

他通過將德語和英語比較,開始深入的研究英語的本質,並總結出了很多英語的寫作發音運用的規則,國內稱之為語法。

這也就是《新概念》英語的雛形,或者說是最開始的初衷。

到了九七年,我國傑出的英語教育家何其薪教授在《新概念》的基礎上與亞歷山大共同合作,對原來的版本進行改進和補充共同創造了我們現在所學的《新概念》新版教材。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兩位偉大的語言教育家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這套教材培養了我們國家好幾代的英語學習者,造就很多各行各業的英語人才。

但是我們也從上面的《新概念》發展史看出了兩點,第一點就是《新概念》這套教材的初衷最初是以服務德國人學英語為主,從語言學的角度講德語的語言系統與英語的語言系統都屬於拼音文字。

在這點上,歐洲人學習英語無論從語言系統還是語言思維上要比中國人強很多。

我們都知道老外會認為中文很難學,一個道理,我們也認為英文很難學。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回答,一個外國朋友分享他學習漢語的歷程。

他從書寫,發音,語言環境,和教材上分析了為什麼難學。

在說到發音時他說了自己一個這樣的經歷:在土魯斯的中文老師是個德國人,漢學家,上課都是英法德文一起用。

第二堂課,老師教了ma的這個詞,第一聲是媽;第二聲是麻,一種植物;第三聲是馬;第四聲是罵;並且這四個讀聲裡面,每一個不只一個漢字。

瞬間幾個人就表示這課沒法學,中國人真會玩,腦袋裡自帶搜索功能。

第三堂課,十個學生,老師提到了多音字......過了一個學期,就他一個學生了,直接去老師家上課。

這個例子很生動的告訴了我們從一個語言系統到另外一個語言系統有多麼的難。

德國人學習英語好比在從1到2,中國人學英語那就完完全全是從0到1了。

逆向思維的結果就是:《新概念》並不是量身打造給中國人的。

第二點呢,就是新概念的創立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就算是改進過的中國版距今也已經二十多年。

重所周知,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問,人類由草結繩到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再到字母文字,發展了幾千年。

也就是說語言文字永遠是隨著時間在改變。

Mr.U認為英語拋除其他政治歷史地理因素,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大語言是因為它的包容性,也就是說英語是最fashion的語言,可以考察到的是,世界上出現新的詞彙,《牛津大字典》都會加以收錄和註解,慢慢的英語這門語言也就成了最豐富飽滿的語言。

所以呢,越來越多的新的教材和教學形式在取代新概念的地位。

然而,我們並不需要難過,有變化才會有成長。

隨著高考,托福,雅思等考試難度的不斷提高,學生們邁入「英語大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這樣一來僅用《新概念》這套教材就遠遠不夠了。

它前三冊對應難度最難也只能達到課內高中的水平。

至於第四冊則難度跳躍太大,知識銜接的粘性不夠。

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無論任何語言都是一種使用工具,是一種思維的展現方式,那麼我們的學習方向就不單單再是以前的一個語法的堆砌,單一的口語這麼簡單。

我們要做的是在更多的現實生活的情景當中展示自己的想法,溝通。

讓語言在真實場景中實實在在的運用。

所有的考試模式與社會給出的機會都在向這個情況發展,那麼我們的學習就要更有深度。

對於語言正常學習的要求:循序漸進,語法體系完整,日常口語和文法寫作兼顧,這些優點《新概念》是有的;不過日常口語方面,新概念已經有些過時了,在與時俱進方面,收納和包容更多新的詞彙,文法,《新概念》也差了很多。

新概念給我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一個:文章數量多,文章長度短。

這個特點也變成了《新概念》最大的劣勢。

它導致《新概念》的學習方法傾向於背誦,而不傾向於運用了。

當然了,rote learning(機械背誦)是一種最簡單、最容易實施的辦法,但對於學習英語來說是一種緩慢且低效率的辦法。

我們都知道記憶曲線的存在,短時間大量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平方比的遺忘。

每天背誦不同的題材,再按照課本和習題的要求做下來,是一件很漫長的事情。

而且檢驗、複習方法單一。

總體收穫也僅僅是記在當天你的收穫,過會兒你可能你的腦袋依舊竹籃打水—一場空。

想想看,假如你自己設定了一個背誦課文的目標,是不是每天一有空,大腦就會自動生成排斥系統;千篇一律,呆板無聊,潛意識將這些所掌握的知識自動過濾甚至排斥,更別說容在腦海中翻來覆去地顯示。

而過時的內容無法與真實語言環境相結合,死記硬背下來獲取的聊以自慰的「成就感」也在實際交流運用中蕩然無存。

還可以看到的一點是,一些除去教育外的東西正在不斷腐蝕我們的教育。

醫生亂開藥多開藥以獲得提成,老師亂補課推薦課外書也是為了賺錢。

這《新概念英語》也自然就成了老師們摸到的石頭,再也捨不得放手。

這當然也是最後《新概念英語》成就地位這麼高的一個主要緣由。

時至今日《新概念英語》早已過時成了「老概念英語」。

它過去有過輝煌的經歷,但也在慢慢的變得僵化。

中學仍採用此教材完全是因為用這套「十分全面」的教材配套的教師用書,可以免去老師備課的時間和精力。

而這套教師用書完全是落後的八股文,嚴重束縛學生的思維同時造就大量「書呆子」。

看看我們自己,學了十幾年英語,背過無數個單詞,考過無數次試,一遇到外國人,或者一到國外,瞬間變成啞巴,一句英語都不敢講,這是什麼緣由導致?不過就是因為「紙上教育」止於實踐。

現代人對英語需求越來越大,許多明智的家長都知道學習英語從娃娃抓起,英語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提供新的可能性,也就像通關密碼,可以自由地解鎖其他國家的文化,讓孩子的起點不僅僅滿足於國內。

與時俱進,優勝劣汰,就像新概念的模式漸漸被時代需求隱沒,人們對英語,不僅僅是要求學會了一門語言,而是讓我們可以有更開闊的眼界,更大的朋友圈,更多元的思維方式,以及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而開啟我們更大世界裡的,當然也是在需求中誕生的一種更完美「英語教育模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潤清|對英語教學的反思

劉潤清教授的文章讀來總是那麼實實在在,情真意切,英語專業和人文情懷恰如其分地融於一體。這篇文章我曾經列印後夾在講義夾里讓自己對照著學習。時至今日,每次讀到它總能讓自己靜下心來思索一番。如果,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