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存到100萬!專家傳授理財新手必試「631 法則」+揭露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們也可以依照每個人生階段的不同需求,來規劃自己儲蓄及支出的比例。

賺多≠有錢. 大多時候,因為我們沒先將薪水做妥善地分配,因此常常會聽到月薪很高 ... Skiptomaincontent新生代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勛SHINLI,從大學時期每月零用錢5,000起,就存下20萬;出社會後,沒進公司上班、沒有固定收入,藉著理財技巧,卻能賺多存多,25歲成功達標百萬存款。

沒有富爸爸、也非財經背景出身的他,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透過投資理財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且必須要身體力行才有機會達成。

「如果現在你有1元,你會存多少?」這句話大概是我從有記憶以來,在理財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了。

如同「未雨綢繆」這句話是我媽媽的口頭禪,她總認為人生有太多無法預料與確信的事情,因此在我慢慢累積積蓄的同時,每當達成目標時,我總是第一時間跟她匯報。

大一那年,我存了七萬塊。

從那一年開始,我也不再向父母拿零用錢。

我盡己所能地不想成為父母的負擔,因此很用力地存錢,而那些理想中的存錢金額目標,只不過是對自己的一點交代或只是一種認可,告訴自己終於成長了。

\我身旁也不乏許多及時行樂的朋友,偶爾我也會很羨慕他們,但我真的做不到,就像鳥與魚互相渴望彼此的生活,卻誰也無法在對方的環境中存活。

但我並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很痛苦,有時羨慕僅僅是因為自己做不到罷了。

因為要叫我花錢,我反而常常不知道錢要花去哪邊,最後又只能洄游到我的戶頭中。

但我透過這些理念生活了那麼久,從來都沒有因為存錢而感到痛苦,反而都是雀躍而欣喜的。

或許我現在還沒辦法真切地描繪理想生活的模樣,但我相信存下來的這些積蓄,會帶我走向更遙遠的地方。

適合理財新手的631法則如果想要達成未來的理想生活,就要開始檢視自己「儲蓄及支出的比例分配」。

其實透過上一篇的個人財務試算表,就能更了解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及支出到底有沒有透支。

而在個人財務試算表上,我也有把各筆規劃的比例詳盡列出來,這個比例也可以依照你的薪水去做變換。

如果你是理財新手,我會建議你優先使用631法則去做分配。

簡單來說,631法則就是:生活開銷60%,這包含所有消費,舉凡是生活中要花到的錢,都包含在這60%裡。

接下來,要規劃30%的儲蓄,如果儲蓄已經達到一定金額之後,你就可以從這個比例再去做細分。

可能是15%用於儲蓄,另外的15%再拿去投資。

最後的10%則是風險規劃,而風險規劃主要用於買保險。

因為如果你生病或發生意外,有時候要花的錢可能會比儲蓄還要來得多,所以我會建議你每個月可以提撥10%來購買保險。

\但如果你才剛出社會,只有60%的消費比例對你來說已經有一點點吃緊的話,其實10%的風險規劃可以後續再做規劃。

你可以先把10%分配到消費,或是分配到儲蓄裡面,也有可能調整成消費65%,儲蓄35%。

\但是有一個重點要提醒,你的儲蓄比例千萬不要小於30%,不然存錢速度就會變得非常緩慢,而且可能會很難存到錢。

利用比例分配原則最好的原因就是,如果你薪水上漲了之後,每個月的儲蓄金額也會因薪水上升而跟著調高,你就不用再為該存多少不知所措,這個方式會提供給你一個準則。

可按自身狀況調整理財比例:631→433現階段的我已經從631法則晉升到了433法則:40%是投資,而30%則是儲蓄,接下來的30%才是消費。

\在我接觸理財一段時間之後,除了物慾下降之外,每個月開銷其實並沒有用到60%那麼多,每個月30%的生活開銷對我來說算是非常足夠,甚至有時候還會有剩餘的錢,讓我繼續留到下至於在儲蓄的部分,因為我已經存到第一桶金,也將大多數的高活儲數位帳戶都存滿了。

這時候我對於存錢就不需要再放太多的比例,取而代之的是開始將收入的40%放在投資上。

\但是有一點想要提醒大家,投資一定要利用閒錢,千萬不要因為一場虧損,而賠上你的整個人生,這樣反而本末倒置。

你們也可以依照每個人生階段的不同需求,來規劃自己儲蓄及支出的比例。

賺多≠有錢大多時候,因為我們沒先將薪水做妥善地分配,因此常常會聽到月薪很高的人卻沒有存款的事情。

這時,利用比例原則來分配自己的薪資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比例原則適用於各種不同的收入,不管你是高收入或是不穩定的收入,透過這些方式都可以讓你穩健地累積財富。

躲開這6個「讓你花更多」的消費陷阱以前的我總覺得「便宜」就是王道,所以只看特價的商品,或者購買低價的東西。

但等到懂得理財後我才發現,這些東西不見得真的那麼划算。

我們常常只看到「特價」二字就被鬼遮眼,連商品原價都忽略,但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的特價只便宜了1元,有些甚至沒有降低價格,只是想要吸引你的注意而已。

因為自己過於貪小便宜,所以反而花了更多錢,這是我以前最容易遇到的事情,但精打細算久了,所有的地雷都踩過後便駕輕就熟,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也不會輕易地被價格所蠱惑。

因為我對於想買的東西都很熟悉,所以知道它真正低價的時候。

商家為了想賣東西給你,設計了很多不同的行銷文案,或是行銷手法,而且很多都是利用心理學原理讓你忍不住購買。

以下是8個最常見的「消費陷阱」消費陷阱1:用「每天或每月只要花○元」壓低原價第一個常見的消費陷阱是「你只要每天或每月花費多少錢就可以獲得」。

當遇到價格比較高的商品時,商家都會用話術把可使用期間拉得很長,告訴你這個東西可以用三年,換算成一天才多少錢。

每件物品的價格若換算成「每天只要花○元」的話,金額自然會比原價還要低上許多,這時我們就很容易被說服而衝動購物。

所以下次想購買高單價商品時,只要廣告文案出現「每天只要花○元」,你要記得注意原價,因為這件東西到底可以用多久,誰都說不準。

\消費陷阱2:讓你花更多的「折價券」第二個常見的消費陷阱是折價券。

一拿到折價券,我們很容易買得比當初預期還要來得多,就算沒有任何消費門檻或低消限制,只要一拿到折價券,就好像獲得免費的一筆錢一樣,會促使你買更多原本不需要的東西。

我們很容易被這些受益的喜悅沖昏頭,而忘記自己要付出更多錢,才能換到折扣,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利用折價券購物時,記得三思並且先做計算。

\消費陷阱3:讓人眼花撩亂的「複雜折扣方式」第三個是店家很喜歡用複雜的折扣方式,來闡述優惠方案,這時就要提高警覺。

舉例來說,如果到賣場時,看到優惠是全場20%會比較吸引你?還是全場購物即享15%,最終結帳時再享5%回饋?我相信應該是後者會比較吸引你,因為它將回饋分段式告訴你,讓人覺得回饋好像非常多,如果不買好像就吃虧了。

通常商場的行銷手法,會把折扣搞得非常複雜,讓你覺得越多折扣文字出現,這個東西就會因多次折扣而越便宜;也因為優惠變得太複雜,有時候我們會忘記去思考或計算原本的價錢應該是多少?享有這些優惠時是否真的更便宜?舉例來說,這家商品有兩種折價方式,一種是「買一樣八折」,另外一種是「第二件七折」,你認為哪一個比較便宜?答案是:一件八折會比第二件七折便宜。

但因為有時沒有好好計算,會覺得七折這個數目好像比較便宜一點,如果你有仔細去計算,就可以少花一些冤枉錢。

\消費陷阱4:打折不一定比較便宜第四個消費陷阱是打折後的商品不一定真的比較便宜。

除非你對想買的東西原價非常了解,不然很多店家的折扣,都是將原價提升後,再打折賣給你,讓你誤以為買到便宜。

如果你對想要購買的東西的價錢不太了解,只要店家寫上「特價」兩個字,就很容易被吸引。

所以建議你在購買東西前先比價,現在有非常多APP都可以進行比價,功能也很方便。

\消費陷阱5:陳列技巧勾起購物欲第五個消費陷阱是賣場會將兩個價差特別大,但同性質的商品擺在一起。

在逛賣場時,有時你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比較昂貴的東西,但下一秒就發現旁邊賣的東西相對比較便宜,且性質又差不多,這個時候就算那樣便宜的物件自己不是真的那麼喜歡,為了省錢,而願意花錢購買。

所以下次逛街時,要記得克制好自己的慾望,就算東西再便宜,你不喜歡還是浪費!消費陷阱6:買超過多少,可免運費第六個消費陷阱是免運費。

很多人在逛網拍的時候,常為了湊免運而買了自己完全不需要的東西,因為可能差了二、三十元就可以免運。

一旦結帳後可能都是兩、三百元起跳,這時反而就會多花原本不需要花到的冤枉錢,所以免運門檻也是商人的行銷手法。

下次逛街的時候,你可以稍微注意一下,有些店家會告訴你這東西兩件多少錢?先仔細看一下,購買一件的原價是多少?有時候兩件價錢加起來,只便宜1∼5元而已,並沒有你想像中省下那麼多,但是因為它兩件特價,你就會忍不住想要買兩樣。

在購物前要冷靜,謹記再便宜的東西,用不到都是浪費!來源:《25歲存到100萬:學校沒教、掌握獨立理財思維的30堂課,讓人生更有選擇權!》李勛著/三采文化就是因為生活不夠痛苦,才無法下定決心改變!人氣理財YouTuber傳授6個化被動為主動的理財觀念與心態從赤貧變成年收上億!日本超強實業家傳授,讓人變有錢的4個關鍵習慣。

三十歲薪水低,就有可能一輩子低!學會讓工作愈換愈好的6個本事了解你的金錢性格、計畫一條有效率的理財之路!\理財投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