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惡作劇如何不傷害他人?-臺灣讀報教育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校園中常見的惡作劇,像是罵同學「笨蛋」、「死胖子」,可能犯下公然侮辱罪;躲 ... 強化法律素養避免意外觸法律師連世昌表示,從過去男生嬉鬧愛玩的阿魯巴、彈女生 ... 校園惡作劇 如何不傷害他人? 報導/沈育如 許多學生喜歡開玩笑,例如罵同學「笨蛋」,把同學的鞋子藏起來,故意伸出腳絆倒同學,甚至掀女同學的裙子等,以為開這樣的玩笑無傷大雅,卻沒想到嚴重時會造成對方身體與心靈的傷害,不但可能觸法吃上官司,家長可能也要負起民事的損害賠償責任。

日前澎湖縣三所國小舉行聯合畢業旅行到臺灣,卻發生幾名男學生基於好玩心態,以手機拍下另一名同學沒穿衣服的照片,還將裸照上傳到通訊軟體中的群組,被家長發現後通知校方處理。

這幾名男學生表示,他們只是想惡作劇,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已觸犯加重毀謗罪、妨害自由罪等。

校園中常有像這幾名男學生一樣,只是想開開玩笑,殊不知行為已觸犯法律的事件發生。

校園中常見的惡作劇,像是罵同學「笨蛋」、「死胖子」,可能犯下公然侮辱罪;躲起來嚇人或故意絆倒同學,而讓對方受傷,可能觸及傷害罪,至於嘲笑同學的身材、拉女生的內衣肩帶、掀同學的裙子、脫同學褲子等,則可能構成性騷擾。

強化法律素養 避免意外觸法 律師連世昌表示,從過去男生嬉鬧愛玩的阿魯巴、彈女生內衣肩帶,到現在隨著網路科技進步,學生可能抓取網路圖片使用、上傳同學的不雅照片等,學生以為這些玩笑無傷大雅,卻不知道已觸法。

除了學生要有法律素養之外,家長、師長也要負起教育責任,讓學生知道什麼玩笑可以開、什麼玩笑不能開,避免因為犯法而留下汙點紀錄。

連世昌表示,學生的惡作劇從法律角度來看,會主觀審視學生的犯意,例如打人,要看他的用意是「故意」,還是「過失」,如果只是為了好玩而做出惡作劇,一般也會視情節輕重,判斷是否觸犯法律。

學生惡作劇大部分以加強輔導處理,比較少以法律介入施以刑罰,避免造成學生的陰影與傷害。

不過,連世昌也指出,校園惡作劇與霸凌不一樣,霸凌會有權威差異,弱勢的學生如果沒有屈服,就會被霸凌者懲罰。

當霸凌行為不斷發生而且沒有被遏止時,會讓受害者的心裡產生恐懼與壓力,進而被控制與威脅。

當確定是校園霸凌事件時,校方必須啟動霸凌輔導機制,完成通報並陳報主管機關。

了解背後原因 對症下藥解決 臺中市圳堵國小輔導主任王勝忠表示,有些學生喜歡惡作劇,是覺得無傷大雅而且能從中得到樂趣,甚至讓同伴覺得好玩。

例如當同學要坐下時,把椅子偷偷挪開,讓同學跌得四腳朝天,惡作劇的人會哈哈大笑,得到立即的樂趣與滿足,卻不知道被捉弄的人氣憤又想哭,甚至有可能骨折受傷的危險。

王勝忠表示,輔導喜歡惡作劇的學生,首先要了解他喜歡惡作劇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例如學生出自好玩心態,就可以讓他了解惡作劇對同學造成的身心傷害,讓他感同身受;如果是想藉此引起教師或同學的注意,可以讓他體會到被戲弄同學的感受,讓他了解這樣的舉動只會令人反感,引發反效果。

除了輔導學生之外,王勝忠也把惡作劇的傷害變成教學活動,在生活課、國語課時鼓勵學生上臺演說,也寫文章投稿給校刊,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思考,下次想開玩笑時,會三思再行動。

圖說: 惡作劇時應該注意尺度,避免讓人受傷或觸法。

圖/達志影像   小公民發言臺 我看校園惡作劇 不要惡作劇,就不會傷害到其他人,不管是惡作劇還是開玩笑,都應該以不傷害或汙辱別人為原則,才不會影響人際關係或失去朋友的信任。

葉庭綸‧牧心蒙特梭利教育團體國中一年級 惡作劇容易造成他人的身心靈受傷。

如果想逗人開心,可以藉由說笑話、陪伴談天,不一定要用容易讓人受傷的方式,避免造成自己、朋友或家人一生的遺憾。

許捷涵‧臺中市大楊國小五年甲班 開玩笑可以讓生活多一點樂趣,可是不能沒有分寸。

我建議學校在友善校園週時多辦一些活動,或是請曾有類似經驗的人來宣導,讓大家知道惡作劇不僅會對同學造成身心傷害,也會破壞校園和諧。

王心言‧新北市秀山國小五年三班 讀完本週〈校園惡作劇 如何不傷害他人?〉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表達看法,文長一百字內,來信記得附上姓名、學校、班級、電話、地址和身分證字號,本週四前寄到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